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8943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1月26日在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省长 吴政隆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五年来,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和中共江苏省委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两聚一高”新实践、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推进,实现了本届政府任期工作目标。

(一)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万亿元级台阶,2017年达到8.59万亿元,年均增长8.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0.7万元,年均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8172亿元,年均增长6.9%。

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3.5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高到42.7%和31%。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实施“创新40条”等政策,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7%左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4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3万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7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8%,其中民间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2%和16.6%。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超过10.2万亿元,直接融资发行额约2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9%。

(二)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区域发展展开新布局,启动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扬子江城市群转型升级迈开新的步伐,江淮生态经济区确立生态优先发展的鲜明导向,沿海经济带发展取得新的成效,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迸发出新的活力。

农村改革发展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绿色农业、智慧农业、订单农业快速发展,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0亿斤左右,全面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全省四级统一互联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基本建成,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扎实开展,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68.8%。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修全面展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

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五年完成投资3.57万亿元,年均增长16.1%,交通、水利、能源、生态、信息等领域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有力支撑和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

针对生态环境突出短板,深入实施“263”专项行动,累计关闭落后低端化工企业1421家。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与实施“大气十条”的2013年基准数相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33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33%。

加大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推行河长制和断面长制,确保太湖流域实现安全供水、不发生大面积湖泛,长江、淮河等重点流域以及近岸海域污染治理深入推进,与实施“水十条”的2014年基准数相比,国考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提高10.6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下降2.8个百分点。

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力度加大。

在全国率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苏北苏中生态保护网建设进展顺利,全省自然保护区增至31个,自然湿地保护率达48.2%,林木覆盖率达22.9%。

着力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保护,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880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000万亩以上。

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8.9万个自然村整治任务,实施城市环境整治项目超过8万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在全国领先。

建成国家生态市县45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16个、国家生态工业园区2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5个。

(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要求,创新制度供给,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制定实施459项重要改革举措。

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累计取消、下放、调整887项行政审批事项,“放管服”改革取得重大成效,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省以下财税体制、商事制度、价格机制、户籍制度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

科技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等试点顺利开展。

民营经济占比达55.4%,提高1.8个百分点。

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新突破,利用外资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五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353.8亿美元,居全国首位。

外贸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达48.1%,比2012年提升8.1个百分点。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建设扎实推进。

南京江北新区、中韩(盐城)产业园、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

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开发区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发展、特色发展步伐加快。

认真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加大对口支援工作力度,加强区域和省际合作。

(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老百姓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024元,是2012年的1.56倍,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2.37∶1降至2.28∶1。

在农村年收入4000元以下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基础上,实施新一轮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累计超过133万年收入6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实现增收脱贫。

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40万人,累计扶持96.4万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409.3万人。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社会保险主要险种参保率均达97%以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水平居全国前列。

制定落实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和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实现全覆盖,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健康江苏建设全面启动,省级综合医改试点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9大类增至14大类,覆盖城乡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不断完善,全面两孩政策平稳实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明显提升。

建成保障性住房138.7万套(户),发放租赁补贴12.34万户,完成棚户区改造107.9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8万户。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5%,提高0.7个百分点,文化精品生产成果丰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得到加强。

江苏大剧院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全国率先建成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第二届青奥会取得圆满成功。

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慈善事业取得新进展。

(六)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平安江苏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绩效考核保持全国领先,社会公众安全感达96.5%。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群众法治建设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扎实开展诚信江苏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

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信访总量五年累计下降36.3%。

持续推进社区减负,全面推广政社互动,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社会组织有序发展,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认真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优抚安置、人民防空等工作,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

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事务、港澳、侨务、参事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成功举办,激发了全省、全国人民的爱国热忱。

各位代表!

2017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我们紧紧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条主线,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作为行动指南,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积极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6%,进出口总额增长19%,其中出口增长16.9%,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和8.8%,城镇登记失业率2.9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7%,保障和改善民生十项实事全面完成,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年度工作目标。

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

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压减钢铁产能634万吨、煤炭产能18万吨、水泥产能510万吨、平板玻璃330万重量箱;各设区市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都在12个月以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0.5个百分点;多措并举为企业降低成本超过1300亿元;200个民生领域补短板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完成投资4100亿元。

扎实开展“263”专项行动,全省煤炭消费量减少1000万吨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任务。

举办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省级210个重大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200亿元。

江苏发展大会成功举办。

经济发展质量实现新提升。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4.4%和13.6%。

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中国(南京)软博会、中国江苏现代农业科技大会,推动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8.1%和11.5%,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服务业营业利润分别增长14.9%和15%。

建立健全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军民融合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迈出新步伐。

建立省市县标准化权力清单,江苏政务服务网和全省“12345服务热线”开通运行,“不见面审批服务”模式全面推行,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扎实推进,“3550”改革目标基本实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新登记市场主体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13.8%和25.5%,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4184户,其中企业1507家。

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改革试点有序推进。

改善民生落实新举措。

实施“富民33条”政策,组织开展富民增收专项行动,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3622元和19158元。

扶持创业29.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48.6万人。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重点支出增幅均高于财政支出总体增幅。

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持之以恒推进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坚决纠正和整治“四风”,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落实重大决策出台前向省人大报告制度、在省政协民主协商的要求,共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402件,省政协提案607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4件。

各位代表,五年发展历程令人难忘,各项成绩取得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直接领导、省人大和省政协监督支持、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人民警察,向驻苏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表示崇高敬意!

向关心和支持江苏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是: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任务艰巨,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营商环境需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生态环境还存在许多短板和突出问题,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任务繁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优质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方面的供给与人民群众期盼仍有差距,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不少短板;互联网金融、房地产、政府性债务、安全生产等领域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服务效能还不够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今后五年,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我省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

让我们倍受鼓舞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后第一次到地方视察调研就来到江苏,对江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

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入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好三大攻坚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推进探索性发展、创新性发展、引领性发展,高起点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的部署安排,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产业结构显著提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产业结构由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自主创新取得新突破,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6%和3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中等以上水平。

城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1+3”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基本形成,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备,基本形成设区市到南京的1.5小时高铁交通圈。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城乡环境更加优美。

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标准体系全面建立,省定标准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

在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重大成果,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平大幅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国考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明显提高,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海洋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使江苏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不断增强,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文化国际影响持续扩大,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兴盛,文化自信显著增强。

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法治社会建设水平有效提升,公众安全感评价保持全国领先。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基本特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突出抓好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点工作,努力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

着力提升创新力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企业集群,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智造转变,江苏速度向江苏质量、效益转变。

聚力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江苏产业基础雄厚和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优势,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主攻关键核心技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高水平建设“一中心一基地”,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在中高端消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绿色低碳、新金融、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

切实加强重大风险防范化解。

严格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

加强地方金融监管,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秩序,防控房地产领域风险。

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改革开放高质量。

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为动力,强化责任担当,全面提速、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

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全面深化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营造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深化社会治理体制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住房制度,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充分发挥“一带一路”交汇点优势,扩大向东开放,引领向西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举,重点引进功能性机构,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有效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和竞争力;积极发展外贸新业态,从大进大出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

着力提高协调发展水平,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

坚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

加快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区域生产力布局。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推进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

加快现代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推进高铁、航空、水运、过江通道、公路、管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超前谋划、全面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

认真总结推广徐州马庄经验,探索乡村善治之路,开创江苏的“新乡土时代”。

着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

坚定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传承江苏文脉,建好精神家园。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增强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

提高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特色发展。

加快江苏文化走出去,推动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不断拓展。

大力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

加强文艺队伍建设,推出名家大师培养计划,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各领域领军人物。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美丽江苏建设。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下更大决心和气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面实施生态河湖行动计划,坚持全民共治、源头治理,突出治气、治水、治土,全面改善城乡环境,有效防控环境风险。

大力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完善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和自然灾害防御体系,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布局,严守“三大红线”,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生态补偿机制,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我省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着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推动民生工作高质量。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坚持把聚焦富民作为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奋斗指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持续增加居民收入。

多措并举推动居民收入加快提升,实现富民增收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与生产率提高同步。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关注度高的领域,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更大力度打好脱贫攻坚战。

深入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全面完成省定标准的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全省人民在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推行“互联网+社会治理”,着力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深化平安江苏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确保生产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

加快法治江苏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省重大举措,依法维护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

我们一定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找准发展定位,以新坐标、新视野、新理念推动各项工作,奋力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的新境界,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我们一定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把提升发展水平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结合起来,聚焦富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我们一定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松劲,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作为,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一定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坚持创新引领,使创新成为江苏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省人民团结一致、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一定能把习近平总书记描绘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三、2018年主要任务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