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00.docx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00.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00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00
【篇一: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2000字】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9—9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孩子培养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一、傅雷的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
前面的语句摘自《傅雷家书》,是傅雷老师写给他儿子傅聪的。
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
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
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
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
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
毕竟是骨肉之情。
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二、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
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
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
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
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
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
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
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
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
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
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三、傅雷的嘱咐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
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
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
——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
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
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
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
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
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
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
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快乐。
四、母亲的关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
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参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
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体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
要说还是母亲的心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在最细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一明确的道路方向。
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那里。
我们也应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训,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重点,明白自己的任务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把握住方向的分寸。
这样有助于我们成功。
五、傅雷爱子心切
“孩子,我谑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
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
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
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
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
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
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
“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傅雷老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
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
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
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
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
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六、总结傅雷形象
看过全文,犹如跟傅雷老师对话一样,一个生动形像的傅雷展现在眼前,似乎傅雷就是我的父亲,在对我进行谆谆教导。
对傅雷老师最深的印象,就是傅雷老师的爱子情深,管教有方。
以前我曾经看过刘庸老师写的《肯定自己》,也是对儿子的告戒,从字里行间里面体现出了刘庸老师对儿子的疼爱。
两本书表现的都是对儿子的疼爱以及管教的方法。
而他们本质上却有不同的地方。
《傅雷家书》告诉我们的是怎样把握自己的心态,怎样把自己的学业、事业发展完善,而《肯定自己》告诉我们的更多的是开放的思想,以及独立的观念。
接触傅雷老师的《傅雷家书》我就体会到了,一种中国传统的但又包含先进的思想。
我很欣赏傅雷老师告诉儿子的学习方法,但我不是很喜欢傅老师对儿子情感的宣泄,与刘庸相比,傅雷明显得比较含蓄、保守。
从书中我体会了父母对我含辛茹苦的养育,他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为我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在一个舒适的场所学习,用功努力,能为将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
他们辛苦了!
而我们还总是不懂道理,逆反的心理一天比一天强盛,置父母的苦口婆心于不顾,一意孤行。
其实到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
没有才能、水平,以后如何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我想,我们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努力学习,回报他们!
【篇二:
《傅雷家书》摘抄及读书笔记】
《傅雷家书》摘抄及读书笔记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孩子培养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下面是一篇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仅供大家参考:
一、傅雷的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
前面的语句摘自《傅雷家书》,是傅雷老师写给他儿子傅聪的。
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
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
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
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
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
毕竟是骨肉之情。
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二、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
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
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
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
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
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
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
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
这是家长对孩
子的教育方法。
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
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
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三、傅雷的嘱咐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
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
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
——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
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
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
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
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
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
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
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快乐。
四、母亲的关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
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参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
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体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
要说还是母亲的心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在最细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一明确的道路方向。
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那里。
我们也应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训,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重点,明白自己的任务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把握住方向的分寸。
这样有助于我们成功。
五、傅雷爱子心切
“孩子,我谑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
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
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
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
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
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
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
“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傅雷老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
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
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
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
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
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六、总结傅雷形象
看过全文,犹如跟傅雷老师对话一样,一个生动形像的傅雷展现在眼前,似乎傅雷就是我的父亲,在对我进行谆谆教导。
对傅雷老师最深的印象,就是傅雷老师的爱子情深,管教有方。
以前我曾经看过刘庸老师写的《肯定自己》,也是对儿子的告戒,从字里行间里面体现出了刘庸老师对儿子的疼爱。
两本书表现的都是对儿子的疼爱以及管教的方法。
而他们本质上却有不同的地方。
《傅雷家书》告诉我们的是怎样把握自己的心态,怎样把自己的学业、事业发展完善,而《肯定自己》告诉我们的更多的是开放的思想,以及独立的观念。
接触傅雷老师的《傅雷家书》我就体会到了,一种中国传统的但又包含先进的思想。
我很欣赏傅雷老师告诉儿子的学习方法,但我不是很喜欢傅老师对儿子情感的宣泄,与刘庸相比,傅雷明显得比较含蓄、保守。
从书中我体会了父母对我含辛茹苦的养育,他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为我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在一个舒适的场所学习,用功努力,能为将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
他们辛苦了!
而我们还总是不懂道理,逆反的心理一天比一天强盛,置父母的苦口婆心于不顾,一意孤行。
其实到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
没有才能、水平,以后如何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我想,我们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努力学习,回报他们!
【篇三: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1.感受最深的当然是傅雷夫妇对孩子的那种无私的博大的爱。
傅聪从小就极有音
乐天赋,20岁时留学波兰,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
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的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
站方始回身。
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流泪。
敏(傅聪之弟)一直抽抽
噎噎。
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
今天睡午觉,刚刚朦胧阖眼,又
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
今儿一天好象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有。
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眼睛已经肿得不像样了,干得发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哭。
只说了句:
一天到晚堆着笑脸,她又呜咽不成声了。
真的,孩子,你这一次真
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脸!
教人怎么舍得!
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一九五三年
正月,就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哪一首最重要的问题,傅聪与父亲争论激烈。
傅聪
根据自己的音乐感受,不同意父亲认为第九首《克勒策奏鸣曲》最为重要的观
点,认为《第十小提琴奏鸣曲》最重要。
双方争执不下。
父亲认为傅聪太狂妄,
才看过多少书?
,而当时国外音乐界一般都认同第九首最为重要。
所以父亲坚
持己见,这样双方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在父亲勃然大怒的情况下,倔强的傅聪毅
然离家出走,住在父亲好友毛楚恩的友人陈伯庚家近一月余。
后因傅雷的姑夫去
世,觉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认真,感慨万千,遂让傅聪弟弟傅敏
接傅聪回家,双方才讲和。
)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
孩子,我虐待了你,
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
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
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
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
真的,巴尔
扎克说得好:
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这是家书收录的第一封家信。
傅雷对孩子要求极严,他为人极为严肃,甚至刻板、
不近人情。
妻子朱梅馥女士是傅雷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情深意笃,相敬如宾。
就连她也说有时和傅雷在一起是“精神上备受折磨”。
傅雷性格倔强,一生追求艺
术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聪年少气盛,更是一个“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人,
所以导致后来的父子反目,傅聪离家出走。
其实还是性格使然。
但这件事对傅雷
的打击很大,在这封家书里傅雷表达了作为一个父亲的真诚的愧疚之情。
自从有
了元元之后,我身兼老师和父亲的双重身份,对傅雷的这种感情应该说是体会更
深。
我现在明白了并且有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也许有的人不会同意,那就是:
一个没做过父亲(母亲)的人也绝不会是一个好的老师。
在我看来,在很多方面
做父母和做老师是相通的,他们面对的都是孩子,都是要教育的对象,并且都是
未成年人,而父母或老师手中有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好象是天生的,你拥有它是
天经地义的一样,所以我们有时就不免滥用这种宝贵的权力而做出一些让人后悔
的事来。
傅雷其实就是这样,他可能觉得作为父亲,管教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
而且做父亲的拥有不容质疑的绝对权威,他不允许儿子来挑战这种权威。
其实做
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试想想,当老师这么多年,做出的伤害学生的事情还少
吗?
给他们带来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伤痛还少吗?
真是不堪回首,不敢回首啊。
所以读到这一段感触特别深,我完全能体会傅雷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内疚。
往事已
矣,“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后来者当深戒之,更重要的是做好后面的
事。
再看这一封: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可是没一天不想
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好象克利斯朵
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
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
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
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
孩子,这些我都很
懂得,妈妈也懂得。
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
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这哪里是一个著名的翻译家、艺术家写的文字呢?
这分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家
老者对孩子的喃喃细语、絮絮叨叨啊。
但就在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里包含着父母
对儿女多少的爱恋和期盼。
我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父母,
想起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
同样的道理:
做儿女的也只有自己
做了父母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做父母的这种感情。
儿女的婚姻大事历来是父母最关心最操心又最担心的事。
傅聪英俊潇洒,身材修
长,才华横溢,温文尔雅,更兼艺术家的气质和禀赋,多少女孩子对他表达爱慕
之情。
加之一个人长年在海外,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孤单和寂寞可想而知。
做父
母的深知这一点。
但是为了孩子的事业,他们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一封封家书
就像温暖的火种不仅安慰了异乡的游子孤寂的心,也照亮了他前方的路:
其次我不得不再提醒你一句:
尽量控制自己的感情,把它移到艺术中去。
你周围
美好的天使太多了,我怕你又要把持不住。
你别忘了,你字誓要做几年清教徒的,
在男女之爱方面要过几年僧侣生活,禁欲生活的!
这一点千万要提醒自己!
时时
刻刻防自己!
一切都要醒悟得早,收蓬收得早;不要让自己的热情升高之后再去
压制,那时痛苦更多,而且收效也少。
亲爱的孩子,无论如何你要在这方面听从
我的忠告!
爸爸妈妈最不放心的不过是这些。
再看看妈妈写给儿子的话:
幸运的孩子,你在中国可说是史无前例的天之骄子。
一个人的机会,享受,是以
千千万万人的代价换来的,那是多么宝贵。
你得抓住时间,提高警惕,非苦修苦
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
看重自己就是看重国家。
不要忘记了祖国千
万同胞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为人类的幸福而努力。
尤其要想到目前国内生灵
所受的威胁,所作的牺牲。
把你个人的烦闷,小小的感情上的苦恼,一齐割舍干
净。
这也是你爸爸常常和我提到的。
我想到爸爸前信要求你在这几年中要过等于
僧侣的生活,现在我觉得这句话更重要了。
你在万里之外,这样舒服,跟着别人
跟不到的老师;学到别人学不到的东西;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气氛;享受到别
人享受不到的山水之美,艺术之美;所以在大大小小的地方不能有对不起国家,
对不起同胞的事发生。
否则艺术家的慈悲与博爱就等于一句空话了。
这才是真正的爱、博大无私的爱!
这是抛弃了狭隘的小我,成全了高尚的大我的
爱。
在最隐私最坦诚的家书面前,傅雷夫妇为孩子做出了表率,表现了一个正直
的知识分子的道德和良知。
这种高尚的品德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优秀
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可惜在现在的时代我们渐渐离它而去了。
傅
雷夫妇堪称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学习的楷模。
傅雷家书:
好词好句
1、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远不得安宁!
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
有些罪
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p1)
2、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等到过的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
(p2)
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
(p2)
3、……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
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p9)
4、自己责备自己而没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
不仅
仅是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
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
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
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
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
反吃亏,一个道理。
(p12)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
一辈子记住这一点。
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待!
(p12)
5、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p13)
一个人发泄是要求心理健康,不是使自己越来越苦闷。
(p14)
6、关于感情问题……无论如何要克制,以前途为重,以健康为重。
(p15)
7、……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非克服不可。
8、一个人孤独了,思想集中,所发的感想都是真情实感。
(p19)
9、对于你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觉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
东西,和你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这是需要冷静而强有力的智
力,才能分析清楚的。
(p23)
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
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吸收新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心理的人很少,……(p23)
10、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是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
(p29)
你的随和脾气多少得改掉一些……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归纳。
11、耐着性子,消沉的时间,无论谁都不时要遇到,但很快会过去的。
(p30)
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
(p31)
12、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果,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才不至于受伤……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去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在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去分析前因后果,作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要把这些事情当作心灵的灰烬来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p32~33)
13、比赛问题固然是重负,但无论如何要做一番思想准备。
只要尽量以得失置之度外,就能心平气和,精神肉体完全放松,只有如此才能希望有好的成绩……倘若能常常想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名句,你一定会精神上放松得多。
唯如此才能避免过度的劳顿与疲乏的感觉,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而是操心!
(p38)
下功夫叫自己心理上松动,保管叫你有好成绩。
紧张对什么事都有弊无利。
……存着“我尽我心”的观念,一紧张就马上叫自己宽驰,对付你的精神要像对付你的手与指一样,时时刻刻注意放松。
(p39)
平日你不能太忙。
人家拉你出去,你时候要补足功课,这个对你精力是有妨碍的。
还是以练琴的理由,多推辞几次吧。
要不紧张,就不宜于太忙;宁可空下来自己静静想想……切勿一味重情,不好意思。
工作时间不跟人出去,做成了习惯,也不会得罪人的。
人生精力有限……(p39)
14、……艺术是你的终身事业,艺术本身已是激动感情的,练琴时万万不能再紧张过度。
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里着眼,马拉松赛跑才好。
你原是感情冲动的人,更要抑制一些。
(p42)
15、……多抑制感情,多着重于技巧,多用理智,我相信一定能减少疲劳。
(p42)
[这是傅雷先生指导傅聪在练琴时应该注意的、如何减少练琴疲劳]
功夫用得不够;没吃足苦头绝不能有好成绩!
(p43)
16、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人,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
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
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忘了它的目的。
(p47)
17、……不要再已经觉得疲倦的时候再force自己。
多留一份元气,在长里看还是占便宜的。
(p54)
18、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