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上册全一册教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政治上册全一册教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政治上册全一册教案新人教版.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政治上册全一册教案新人教版
爱在屋檐下
课题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第一框我知我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的涵义,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明白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与活动,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并发扬良好家风、学习并继承家人优秀品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引导学生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对“家”的理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视“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的现实。
教学媒体
电脑投影
教学过程方法
反思与心得
1.“家”的遐想
活动内容:
请用一种水果来描述你对“家”的感觉?
根据你的理解,究竟什么才是家?
教师归纳:
家是一个地理位置,是我们的生活住所、人群集合体……但它又不同于这些,它最大的特点是“有亲人,有亲情”。
2.我说我“家”
活动内容:
学生相互展示并交流自己准备的“家庭照片”,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
教师:
由于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故事都讲出来,教师在选取故事时要注意兼顾各种“家”的类型。
在“家”的介绍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家庭关系的建立、家庭结构的类型和家庭功能。
关于家庭的类型,教材只提及四个概念,即核心家庭、直系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学生看完后没什么印象。
可以请学生写出自己家里都有哪些人?
写完后请学生说出黑板上写的家庭各属于什么类型?
学生马上再从书本中查找,一一辨别。
关于家庭的功能,可让学生讨论在家里或与家人都有过哪些活动?
并写到黑板上,然后归类。
3.“家”的情结
阅读感悟:
诺贝尔奖得主贝克特的剧本《结局》中,有这样一段:
儿子对父亲吼:
“混帐!
你为什么生下我?
”父亲:
“我不晓得。
”儿子:
“什么?
你不晓得什么?
”父亲:
“我不晓得生下的会是你!
”
阅读感悟:
有一年年轻人向一位智者抱怨自己父母的平庸、家境的平凡。
智者问:
“假如有人用100万换你强健的四肢,你愿意吗?
”年轻人回答:
“不愿意。
”智者再问:
“假如有人用1000万换你明亮的眼睛,你愿意吗?
”年轻人摆手:
“不愿意。
”智者接着问:
“假如有人用1亿元换你健康的生命,你愿意吗?
”年轻人连连摇头:
“不愿意。
”智者说:
“那就快感谢你的母亲吧,她一次性馈赠给你超过一亿一千一百万的巨额财富。
”
引导学生对父母要感恩而不是抱怨、嫌弃。
明白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就应该学会接受。
一个人所诞生的家庭是不可选择的,人们可以选择的是将要开创的家庭。
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不利状况,那是光荣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不必因为家境的某种窘迫而自卑,更不应该家境优裕而自傲。
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提供相关具体实例(家贫出孝子、出才子的事例,家长地位不高但品德高尚的事例等)予以引导;注意保护学生的家庭隐私,不宜强迫学生谈自己不愿意别人知晓的事;可以对学生中相互比家长地位高低、金钱多少的问题予以剖析;注意辨证看待家境的作用,引导学生发挥优势、发扬自强精神,避免消极因素的影响;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不能因为家境的差别而自傲或者自卑。
4.绘一棵家庭树
活动内容:
根据教材填写家庭树,知道自己与家人、亲戚的血脉关系。
教师:
学生分小组开始动手绘制,学生画了树状的、示意图状的,教师肯定学生的绘图能力之后,要求在小组里介绍家庭树中所列出的亲属的基本情况,挑选出绘制比较好的“家庭树”,拿到食物投影仪前向全班学生展示,并介绍家庭树中所列出的亲属的基本情况。
这是学生了解自己家庭的一部分。
对这个活动,不一定要求学生写出,可以让学生思考。
因为这可能涉及学生的隐私。
如果个别学生没有可谈的,或者个别家庭属于问题家庭,则不必让学生讲,必要时可通过家庭的不可选择对这些学生加以开导。
但对于好的家风、好的传统、家族里出的的名人,则可以让学生讲,因为这是光荣的事。
课题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第二框我爱我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明白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而父母也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
能力目标:
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
教学重点
感受家庭的温暖。
教学难点
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的家。
教学媒体
电脑投影
教学过程方法
反思与心得
【新课导入】
在一个小生命还酝酿在母体的时候,已经倾注了家人对他的关爱,那就是他的名字。
请学生说说他们的名字的用意。
以此来体会家人的期待和关爱。
【教学过程】
1.爱的回忆
活动内容:
先让学生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并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同学听。
再设问:
在你的家庭中,有没有发生过令你感动的事?
教师行为:
开展这一活动,一要注意正面引导,防止学生讨论亲子矛盾,而要着重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二要注意辨证地看待这些事,因为许多家长对子女爱护有余,严格要求不足,所以要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作具体分析。
2.无悔的爱
活动内容:
让学生填写表格,即“在你家,下列事情通常由谁来做?
”另外,讨论两个问题:
“说说自己家中贡献最大的人是谁,要说出具体理由”和“夸夸自己的父母,并讲给同学听”。
教师行为:
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一要让学生根据家庭情况如实填写,通过填写体会父母的贡献;二要引导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渗透在家尽责的教育;三是说说家人的贡献,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良好道德、优秀思想方面的精神贡献;四是找父母的优点,夸夸自己的父母。
3.爱的低诉:
活动内容: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写一段他对母爱或父爱的认识,交流自己对这种爱曾经的误会或曾经的感动。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用心感悟他对母爱或父爱的认识,并将优秀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这一活动意在让学生体会原来未曾注意的东西,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促进其良知发展的重要环节。
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不知感恩,不被感动,认为父母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体验,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
有的学生对家长不满甚至看不起父母,也与他们缺乏对父母的理解,不会感受或感受不到亲情呵护有关。
因此,要通过这一活动,让同龄人自己教育自己,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切感悟在家庭中获得的爱。
开展活动时,要善于引导,可以用具体事例来启发;要注意以情感人,烘托出良好氛围;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发动学生积极地说、积极地体验就行了;要有意识地从父母的良苦用心、子女的责任两个方面来启发,突出正面教育的效果。
如果有学生从反面冲突来讲,要注意剖析分析的本意和期望,剖析其中所蕴涵的爱,把学生引导到爱父母、爱家庭上来。
4.爱的告白:
活动内容:
让学生给父母写寄言,即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写几句话并交给父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心情。
教师行为:
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写父母的优点长处,也可以让学生写父母对自己的呵护和期望,还可以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受和决心。
第二步,在同学中互相交流,互相感染启发。
第三步,把自己所写的交给父母,与父母沟通互动。
在这一活动中,要注意展示学生的才气,如让他们写诗歌、散文等形式来写。
要强调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避免说空话,避免应付。
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情感和意志结合起来,即要把自己的决心和打算反映出来。
5.爱的成长:
讨论:
当你们的父母发生了矛盾,你是怎样做的?
若父母一方或双方下岗怎么办?
为了使你的家庭更美满,你还应做些什么?
课题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第三框难报三春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能力目标:
辨证分析孝敬父母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具体行为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教学重点
如何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
孝敬父母的道德和法律基础,防止愚孝。
教学媒体
电脑投影
教学过程方法
反思与心得
1.爱洒心间
活动内容:
出示材料:
一封别样的信,引导思考:
你能读懂母亲这样做的良苦用心吗?
教师行为:
引导相互交流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
2.爱的回报
活动内容:
小组竞赛,孝亲故事知多少?
引导学生从“孝亲”的典例中感受榜样的力量,为自己“孝亲”行为提供借鉴。
讨论:
“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
”“把自己尽孝后的感受谈出来与大家分享。
”
活动内容:
讨论,遇到下列情形该怎么办:
(1)父母只要我读好书,我该怎么办?
(2)父母不让我做家务,该怎么办?
(3)出时应对父母说什么?
(4)母生病了,该怎么办?
(5)当父母劳累一天下班回家,我该做些什么?
(6)当父母烦恼时,我该怎么做?
(7)作业未完成被老师留下来而迟归,我该怎么面对父母?
(8)成绩没考时,该如何面对父母?
(9)我想买电脑,父母认为我控制能力不强而不赞成,我该怎么办?
(10)朋友来访,但父母不喜欢,该怎么做?
教师行为:
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首先要表扬孝敬父母的好人好事。
如果老师知道一些,也可以先表扬,再引导学生自己谈。
其次,让学生谈自己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并注意将孝的各个方面的表现予以归类。
再次,让学生谈尽孝后的感受。
尽孝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
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孝行,是把教育落到实处的最好策略。
也就是说,这种道德规范不是由外界强加的,而是学生自己的主动选择。
3.爱的反思:
活动内容:
仔细阅读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孝子”的言行反映了什么现象?
你对此持什么态度?
为什么?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行为?
如果有,你将如何改进?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思考:
自己曾有过不善待父母的事吗?
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发生了怎样的后果?
现在你
对这件事又是怎样想的?
如果你当时按你现在的想法去做,设想一下结果又
4.爱的传递
引导学生回忆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小品“粮票的故事”。
体验孝敬父母不仅是物质上的扶助,更应是精神上的关爱;不仅要孝敬我们的父母,还应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及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课题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第一框严也是一种爱(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及活动的体验探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代沟,代沟的表现和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逆反心理的危害,同时让学生明白通过亲子双方的努力,代沟是可以填平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和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的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的辨证分析能力,增强促进自我成长的责任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看待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
教学难点
代沟的产生及逆反心理的危害。
教学媒体
电脑投影
教学过程方法
反思与心得
【课前准备】
课前先通过班主任了解班级学生基本的家庭关系,记录特殊家庭的学生、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学生等,以便在活动中给予更多的关注。
同时还可以记录家庭关系良好的学生,以便于有意识地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给其他同学提供好的建议。
【教学过程】
(一)成长的烦恼
1.同龄人的心声
活动内容:
引导思考,同学们有过类似的烦恼吗?
请举几例。
为什么原来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入?
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先让学生认可教材上的材料,即学生身边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事,是每个学生都可能遇到的事。
然后可以让学生补充相近的材料,再让学生讨论分析原因,从中体会父母的期望、立场、态度、心思,通过这些分析体会父母的爱。
最后,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2.苦恼的不只是我们
活动内容:
分析成长中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烦恼?
通过比较两代人的不同,分析造成隔阂的原因。
第一步,让学生分析,找出与父母的差别;第二步,探讨这些差别会造成哪些交往中的障碍;第三步,让学生评价矛盾的性质(爱与期待中的矛盾),不能夸大这些矛盾;第四步,体会矛盾之中包含的父母的爱心和期待。
鉴于比较两代人涉及许多内容,先为学生提供可比较的角度。
(二)成长不烦恼:
1.阅读感悟:
其实你只有8%的烦恼
出示材料: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
要求实验者把未来7天所预料的烦恼事情写下来,投入“烦恼箱”。
在过后第三周,打开“烦恼箱”,每个人核对“烦恼箱”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九成的烦恼没有发生。
他们把剩下的一成烦恼仍然留在“烦恼箱”里,过了三周,再拿出来核对,结果发现,那些烦恼已经不成为烦恼了。
结论:
一般人的忧虑40%属于过去,50%属于未来,只有10%属于现在。
92%的忧虑没有发生,剩下8%是你可以轻易应付的。
2.质疑交流:
订立一份《家庭和约》
出示材料:
最近,华华在自己的卧室门上挂上了“请勿打扰”的牌子,让妈妈百思不得其解:
“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还是孩子已经独立到非要挂牌子的地步?
”爸爸也难过地说:
“自从挂了那块牌子,我觉得好好的家就像旅馆似的。
”但华华却不以为然。
引导学生讨论:
父母为什么为难过?
你对此怎么看待?
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如果与父母共同制定一个家庭规则并遵照家庭规则去做,结果可能会怎么样?
并引导学生自拟提纲,与父母订立一份《家庭合约》。
3.身体力行:
预防父母“唠叨”的招数
参照下面“预防父母‘唠叨’的招数”,指导学生将其运用于实践。
学习方面:
赶前不赶后,完成了作业,父母唠叨自然少了。
仪表方面:
如果你对奇装异服感兴趣,那肯定在父母干涉之列,此类的尽量避免。
社交方面:
社交本来是你的自由,但别忘了父母还是你的法定监护人。
所以,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你在哪里,干什么,和谁在一起?
出门前说得越详细越好,最好把联系电话留下,大多数父母即使知道孩子的派对地址,也不会到现场来“捉拿”你的。
卫生方面:
起床叠被子,保持房间整洁,也是许多父母希望孩子养成的好习惯,如果你不讲究这一套,就不让他们看见,更不要让他们插手打扫啦(否则更有话唠叨你了)。
适当的时候,来起早起,把自己的房间好好打扫一番,也捎带打扫一下家里的其他房间,这会让你的父母欣喜不已。
课题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第一框严也是一种爱(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及活动的体验探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代沟,代沟的表现和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逆反心理的危害,同时让学生明白通过亲子双方的努力,代沟是可以填平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和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的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的辨证分析能力,增强促进自我成长的责任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看待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
教学难点
代沟的产生及逆反心理的危害。
教学媒体
电脑投影
教学过程方法
反思与心得
1.阅读感悟——爱的冲突
引导思考:
你是否也经历过“爱的冲突”?
试举一例。
仔细体会材料,是爸爸妈妈不爱我们吗?
还是他们不知道怎样表达爱?
会不会是他们已经表达了而我们却未察觉?
代沟,究竟谁不理解谁?
是爸爸妈妈不理解我们,还是我们不理解爸爸妈妈?
2.理性分析——冲突的代价
连续性提问:
你当时是怎样想的?
最终结果怎样?
这个结果对你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与影响吗?
如果有,请具体说明。
现在你对这件事是怎样想的?
如果你当时按你现在的想法去做,设想一下结果又会是怎样?
你认为代沟产生的责任主要在于谁,为什么?
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主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感受,通过体验明辨是非,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因为冲突的解决有正面和反面两种体验。
所以要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谈,既可以讲正面的经验,也可以讲反面的教训。
在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引导学生讨论;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事件本身的介绍不必过细,核心在于让学生体验;要注意学生思想的升华,即理性地看待处理问题的不同结果;可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危害进行梳理,如情感伤害、经济损失、阻碍家庭和个人发展等。
3.认真聆听——来自父母的心声
出示材料:
《孩子,我为什么会打你》。
引导思考:
你也有过挨打的经历吗?
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现在如何看待这种经历?
采访自己的父母,问问他们当时
是怎么想的?
看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感受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
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
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
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家长的错误伤害父母。
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出自本能的,是最无私的,只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令孩子们不太喜欢罢了。
但这也不足以导致某些孩子过激的方式来“回报”亲人。
4.出谋划策——面对生活中的烦恼
就下列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①爸爸说写完作业就让我出去玩。
我写完作业,妈妈又让我再做两道奥赛题……
②妈妈说只要我期末考到班级前三名,就带我去旅游。
我真的考了第二名,妈妈却说她没有时间……
引导讨论:
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我们应该怎么办?
①妈妈非要我学钢琴,我一点都不喜欢,我的志向是当一个科学家。
②妈妈很支持我,同意我学画画,可是现在我对它的前景不看好。
③爸爸就知道让我学习,当尖子生,可我总是考不到第一,失望极了。
引导讨论:
如果父母的期望与你的愿望不一致,你是坚持己见还是服从父母的意志?
你会如何说服父母来支持你的愿望?
①父母偷看了我的日记;②父母将我的朋友拒之门外。
引导讨论:
当父母的做法“不合理”时,你会怎么做?
父母这样做的用意何在?
建议:
可结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
①一个同学说:
我妈就是烦,每天我吃早饭的时候,她就说:
“吃完早饭去喝牛奶,别忘了。
”其实,牛奶和书包都放在我的写字台上,我上学拿书包,不就看见牛奶了吗?
真是的!
②女儿晚上去看电影,九点多回家。
妈妈说:
“才回来,我到路上都看了好几次了。
”女儿说:
“妈妈真是的,难道看看就能把我看回来?
”③我骑自行车上学,爸妈每次都要叮咛一句:
“路上小心,注意安全。
”引导讨论:
父母讲这些话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面对父母的唠叨,怎样做才会双赢?
这里重在引导学生领悟同样一句话可以有多种意思的理解,即锣鼓听音,说话听声。
课题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与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以宽大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不必非争高下不可。
能力目标:
会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能力;对多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把握与父母交往的诸多策略的应用能力;家庭交往中得失利弊的权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崇尚与父母的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提高与父母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进行沟通,彼此袒露内心世界,进而达到相互理解进行沟通的正确方法,并学习双赢的沟通策略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进行沟通,彼此袒露内心世界,进而达到相互理解进行沟通的正确方法,并学习双赢的沟通策略
教学媒体
电脑投影
教学过程方法
反思与心得
(一)借我一双慧眼——正确看待与父母的冲突
活动内容:
根据书上的两个观点“家不是说理的地方。
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和“家是爱的港湾,因为家里的矛盾易产生、也易解决,关键看我们怎么对待”进行讨论。
(二)敢问路在何方——掌握与父母交往的方法
1.理解父母
阅读感悟:
出示寓言故事: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
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
“为什麽我费了那麽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
”钥匙说:
“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设问:
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案例分析:
结合教材中小冰的例子,小冰冒火的理由是什么?
爸爸的理由是什么?
你的协调办法是什么?
让学生选择A、干脆不去同学家了;B、按照家长的意思办,8点前到家;C、先斩后奏,写完作业、看完录像再回来。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尊重父母新|课|标|第|一|网
案例分析:
母亲要到另一个城市去,临行前母亲问女儿:
“回来我想给你买件衣服,可不知你喜欢什么样的?
”女儿回答:
“您只要把服装店里您瞧着最不顺眼的衣服买回来就行了。
”引导讨论:
为什么亲子间的价值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还可能表现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会对家庭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对待这种差异是任之发展还是设法解决?
如果你与父母的价值观不一致,你会怎么做?
3.认真聆听
活动内容:
寻找父母与我们的共同点:
问问父母,他们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他们最崇拜的人是谁?
为什么?
他们有些什么想法和愿望?
他们的父母容许他们做什么,不容许他们做什么?
他们是如何争取更多的自由和空间的……
设计意图:
家长在回忆自己少年往事的时候,一般会很自豪地,不知不觉中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孩子敞开心扉。
这时,他们更容易理解孩子目前的经历和感受,认真考虑孩子独立的要求,甚至向孩子做出妥协和让步。
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原来爸爸妈妈有这么多与自己相似的行为特征,并把这种新感觉描述下来。
4.讲究艺术
出示材料:
母亲在数落儿子,儿子一边看书一边聆听教诲。
忽然儿子问母亲:
“妈妈,一本内容枯燥冗长的书和说话罗嗦有什么区别?
”母亲不假思索地回答:
“你可以把书丢一边,可是却无法叫罗嗦的人闭嘴。
”说完,母亲突然恍然大悟。
“啊!
你是在嫌我罗嗦呀!
”母子俩都笑了。
儿子用幽默的方法不仅提醒了习惯唠叨的母亲,而且自然地避免了母子之间的冲突。
请出几个类似的金点子。
5.模拟沟通
活动内容:
根据教材中小莉的例子模拟与家长沟通的过程。
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首先要在课前让学生了解这一情景,并作出分工、准备。
其次,在课堂上安排学生扮演。
扮演中最好有不版本,即有对的,有错的;有事先准备的,有临时生成的;有扮演者的表现,也可以有台下同学的表现。
这样做才有比较、有可辨析的材料,供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道德,在辨析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再次,要注意归纳学生的经验,如交往中的主观动机、面部表情、行为动作、内心所想、沟通预期、基本态度、基本策略等,这有助于学生从不同侧面把握沟通的要领。
最后要注意在学生中交流自己平时的经验和体会。
因为这些包含着学生的经验,容易引起同龄人的共鸣,而且易于与新学内容共同构建适合学生自己的思维框架和知识框架。
课题
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
第一框同学朋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能够说出交友的基本原则。
能力目标:
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