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轮轴式改锥的设计制作.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8085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头轮轴式改锥的设计制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双头轮轴式改锥的设计制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双头轮轴式改锥的设计制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双头轮轴式改锥的设计制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双头轮轴式改锥的设计制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头轮轴式改锥的设计制作.docx

《双头轮轴式改锥的设计制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头轮轴式改锥的设计制作.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头轮轴式改锥的设计制作.docx

双头轮轴式改锥的设计制作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学生创新成果集

 

《双头轮轴式改锥的设计制作》

 

姓名:

王真乙

辅导教师:

甄奕闫莹莹

获2010年北京市金鹏科技论坛一等奖

2010年西城区金鹏科技论坛一等奖

 

[前言]我的业余爱好是组装、操控各式各样的遥控汽车模型。

在组装和修理过程中,经常使用到不同口径和样式的小改锥,外出携带不方便。

自从在学校学到轮轴原理后,我的头脑中突然有了改造小工具的想法,要让它小巧实用、方便携带、操作省力、功能组合。

一、小发明构思过程及目的

1、了解目前普通改锥改进工作的现状;

2、对普通改锥进行改进,努力将设计思路转化为适用的工具,使它功能多样、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3、进行使用情况调查和测试,验证它轮轴力学的使用效果,以便更好的改进和提高。

二、发明的研究方法

1、概念的认知

我的发明构思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改锥、扳手、螺钉和它们之间应用的轮轴力学原理,对它的认知是非常必要的。

轮轴力学的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使用轮轴时一般情况下,在轮上的力和轴上的力的作用线都与轮轴相切。

因此,它们的力臂是对应的轮半径和轴半径。

轮半径为R,轴半径为r,作用在轮上的力F1和作用在轴上的力F2,支点在轴心,轮轴在转动时,轮与轴有相同的速度。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到公式如下:

R×F1=r×F2

当轮的半径大于轴半径时(R>r),给轮半径一个较小的作用力,就可以在轴半径上获得一个较大的被动力(F1<F2)。

2、设计构思及创新特点

(1)发明构思设计图

注:

1、主改锥2、手柄3、凹口4、辅助改锥5、固定轴6、软垫7、“十”字头8、“一”字头

(2)应用轮轴原理及功能特点

①互为轮轴力臂的设计:

我设计的主、辅改锥组合式设计,两者可以互为轮力臂。

当主改锥工作为轴时,辅助改锥开启与主改锥为90度,有效的增加了轮的半径。

当辅助改锥开启工作为轴时,主改锥手柄为轮的半径,很明显轮半径大于轴半径。

并由手臂提供旋转的动力,带动工作锥头的旋转,作用在螺钉上。

这样互为力臂的设计,非常符合轮轴力学原理,并大大提高了改锥的轮轴应用效果。

②功能特点

普通改锥头部的设计只有一种样式和口径,也只能对应一种螺钉头的样式和口径。

我设计的“双头轮轴式改锥”,由两种不同样式和口径的锥头组成。

在实际的操作使用中,可以表现出以下的功能特点:

●主、辅改锥可以紧固、拆卸两种不同样式和口径的螺钉。

●辅助改锥折起后同手柄成90度。

无论哪一方工作,对方都可以成为工作方的轮轴延长力臂,运用轮轴力学原理,使操作者省力。

●辅助改锥在不工作时,可折叠藏在主改锥的手柄中,方便携带。

●主、辅改锥的头部样式和口径,可根据工作部件紧、拆对象的规格,进行针对性组合设计,以方便操纵者的使用。

3、模型制作过程

手动工具大部分以金属为主要材料,根据我最初的条件和能力,只能先做出模型。

在最终设计确认后,再制作实物。

(1)材料:

高密度板条、木筷子、铁钉、白色乳胶等

(2)工具:

手锯、钳子、壁纸刀、刷子、木锉、电钻、细钻头、

砂纸、铁锉

(3)先用壁纸刀把木筷子削“一字”和“十字”锥头,再把它切割成设计的长度。

(4)用手锯把高密度板条切割成主改锥手柄大小,用乳胶粘接,粘接时把主改锥插入固定。

预先留有辅助改锥折藏槽。

(胶干后再做下一步工序)

(5)用钳子把铁钉两头切下,长度符合要求,用铁锉打磨毛边。

(6)用电钻在手柄和辅助改锥上打孔,再将辅助改锥有孔部位放入手柄中,对好孔,用处理好的铁钉串孔联接。

折起藏入符合要求。

(7)先用木锉打磨手柄凌角,使它圆滑。

再砂纸打磨抛光测试、调试。

4、作品改进调整

(1)改进说明

第一件模型制作完成后,通过模拟使用,与使用者探讨。

总结经验:

主、辅改锥只是简单的组合在一起。

主改锥在单独使用时,和其他独立式的改锥没有区别,只是在手柄槽内加了一件辅助改锥,多了一项功能。

辅助改锥折起后处在手柄中间位置,在主改锥工作时,手掌不能用力把握,无法提高轮的力臂效果。

经过再次的设计,我把辅助改锥由开启后的手柄中间部位,移到手柄的顶端。

这样做,有效提高了轮的力臂效果。

当主改锥工作时,辅助改锥折起,延长轮力臂,使操作者工作时减少用力。

当辅助改锥工作时,主改锥加手柄同样应用轮轴原理,减少操作者的用力。

第二件模型作品的设计结构,使主、辅改锥互为延长的轮的力臂,让两个锥头在工作时,把轮轴力学原理发挥到最佳。

(2)改进前、后的图片

图一

(3)实物图片

图二

三、研究结果、分析及结论

普通改锥也是轮轴力学原理。

为了证明我的作品,能更好的提高轮轴应用效果,下面我将运用实验测试的方式,证明我的设计优于普通改锥。

1、测试结构设计

(1)用小改锥把小螺钉,紧固在主改锥手柄尾部的中心,使小螺钉与主改锥及锥头成为一条轴线。

(2)用剪刀把胶带剪下合适长度,紧牢小纸箱,并在纸箱上口中间部位,量出直线上两个点A和B,用笔标记。

再用剪刀在A、B两点上各剪出一个小口。

小纸箱和A、B点起支架作用。

(3)把紧好小螺钉的模型作品,主改锥放入B点,手柄尾部小螺钉放入A点。

用手旋转主改锥,使模型可在A、B点上自由转动,测试结构合理,符合测试要求。

2、用轮轴原理说明与测试方法

(1)用轮轴原理说明

图三

如图三所示,主改锥与小螺钉形成直线为同轴,在小纸箱A、B点上可自由转动。

设主改锥头为工作部位,轴上点为C,轴半径为R1,阻力为F1;手柄为轮,轮上的点为E,轮半径为R2,操作动力为F2;辅助改锥开启后为轮,轮上的点为D,轮半径为R3,操作动力为F3。

依据轮轴力学平衡原理,得出:

R1×F1=R2×F2=R3×F3

因为R1<R2<R3所以F1>>F2>F3

F2是普通改锥手柄轮的操作动力,F3是我的创新发明的操作动力。

从轮轴力学原理上推导,我的作品操作时所用动力小于普通改锥。

(2)测试方法

①手柄式改锥测试:

用根大约30cm小细绳,一头盘成一个结做成小环,另一头盘绕固定在主改锥C点,然后把绳向左盘绕几圈。

再用另一根大约30cm小细绳,把两头各盘成一个结做成小环,将一头的小环套在辅助改锥的杆上固定,再将小绳盘绕在手柄E点上,方向向右。

再将改锥放入支架(小纸箱)A、B点上,同时悬挂备好的砝码,直到轴停止旋转平衡为止,方可读取数据。

②模型作品改锥测试:

主改锥C点盘绳保持不变。

把手柄E点盘绳解下。

用大约15cm小细绳,盘结做成两个相连的小环。

用其中一个小环套在辅助改锥C点。

这时可同时向C点和D点的小环悬挂备好的砝码,直到轴停止旋转平衡为止,方可读取数据。

(注:

在小纸箱A点垂直向下F点,拧一个小螺钉,再用小细线把主改锥尾部螺钉和F点小螺钉,活扣连接在一起。

以防止C点悬挂砝码过重,改锥轴翘起。

3、数据记录及分析结论

测试砝码每块为50克,砝码自身带挂钩,可相连悬挂。

(1)手柄式改锥测试数据:

根据测试结果,主改锥轴在停止旋转,C点和E点的相互作用力达到平衡时:

F1阻力是3块×50克/块=150克;

F2动力是1块×50克/块=50克。

图四

结论:

手柄改锥轮E点在获取50克动力时,主改锥头C点可获得克服150克的阻力。

(2)模型作品改锥测试数据:

根据测试结果,主改锥轴在停止旋转,C点和D点的相互作用力达到平衡时:

F1阻力是8块×50克/块=400克,

F3动力是1块×50克/块=50克。

图五

结论:

模型作品辅助改锥轮D点在获取50克动力时,主改锥头C点可获得克服400克的阻力。

(3)实验测试结论:

很明显,当动力为一块砝码50克时,由于轮半径的不同,在主改锥C点克服的阻力也不相同。

通过计算,150克÷400克×100%=37.5%,普通改锥在相同动力下,只能获取轮轴式改锥的37.5%的效果。

结论:

我的创新发明优于普通改锥。

 

致谢: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

非常感谢闫莹莹老师、甄奕老师给予我的悉心指导和鼓励!

在这近4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用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进行作品的试制,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和失败,在老师、家长的鼓励和指导下,我克服了困难,坚定了成功的信心。

最重要的是,我深深懂得,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

这段经历和体验我将终生难忘。

感谢爸爸、妈妈对我进行的帮助,帮我拍摄创作过程的照片,记录了作品创作的美好瞬间!

感谢参与填写我的作品使用情况调查问卷以及试用作品的叔叔、阿姨、老师和小朋友们!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网()

2、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www.xiaoxiaotong.org)

3、中文互动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