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语文五年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7804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语文五年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科版语文五年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科版语文五年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教科版语文五年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教科版语文五年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语文五年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

《教科版语文五年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语文五年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语文五年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

教科版语文五年上第五单元教案

课题:

桃心花木

课型:

阅读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列词语:

“汲水、枯萎、依赖、一旦、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

教学难点:

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自主学习,谈感悟。

 

 

生活在东北的孩子,对桃花心木这种树知之甚少,师生共同搜集资料,把丰富、厚实的信息引进课堂,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带着问题走入课文,初观其貌,提纲挈领,与文本的初次对话为下面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这一环节中,学生由生疑而质疑,自质疑至解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自主活泼的学习活动中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二度对话,使学生的心与文中的种树人贴得更近。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补充典型事例来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使原来远离学生的深刻道理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及。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文本的感悟,不仅充实、升华了文章主旨,也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个性风采,闪现着灵动的智慧之光。

  1、揭题板书,齐读课题。

  

3、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

共同来学习这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

(板书:

桃花心木)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边读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

3、出示课文中易读错的字词,

4、联系上下文利用语境理解、联系生活经历利用情境理解。

5、小组合作,以“开火车”读,纠正字音要求:

要注意倾听,彼此帮助,读得流畅。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不理解的词语动笔标一标。

6、指名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小结:

一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

下面,就让我们捧起课本细细品味吧!

 

出示思考题

1、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

看到种树人的行为,我有哪些疑惑呢?

2、画出他们对话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由种树人的话,你想到什么?

 

三、品读课文,质疑解疑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3、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4、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种树人,看——

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5、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着重理解以下句子:

  

(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  

(2)“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4、小结引读:

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

你们喜欢吗?

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

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

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

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补充介绍。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读文交流汇报

 

读文交流汇报

 

读文交流汇报

 

6、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7、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2、默读,启发思考:

同学们能理解吗?

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3、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

对种树人说……;

对已枯萎的同伴说……;

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

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总结

这节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板书

设计

桃心花木

种树:

浇水不定时、不定量  长成百年大树  

  人:

在不确定中生活      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  人)

后记

课题:

桃心花木

课型:

阅读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3.扩展阅读。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9个生字。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感悟道理 

 

二、扩展阅读 

三、学习生字 

 

 

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扩展阅读。

学会本课9个生字。

 

1.重点探究: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水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1.读短文《高原红柳》,有什么感受。

2.交流感受。

向高原红柳学习——读《高原红柳》有感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

  

2.组词:

  萎(  )  汲(  )  赖(  )  旦(  )  雅(  )  委(  )  极(  )  懒(  )  但(  )  稚(  )  番(  )  锻 

 

 

读文回答问题

 

自学生字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

设计

桃心花木

 

后记

课题:

10、“美极了”与“糟糕透了”

课型:

阅读课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体会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体会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

教学难点:

体会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二快速读文、读通读懂。

 

三再读课文、交流讨论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这篇课文题目新颖别致,“美极了”与“遭透了”对比鲜明,能够极大地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更多的猜想

 

通过学生自由读文,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为下面课文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1、借题激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同学们今天除了我还有别的老师也在关注你的表现,你们有信心展现你最优秀的一面吗?

从你们充满笑容的脸上老师看出了你们的自信,把你的笑容展示给同学们,老师感觉你们的笑容美极了!

我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你们的笑容是什么词语?

(2)“美极了”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美极了”这个词呢?

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那么对待同一件事会不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既用美极了也用到糟透了呢?

(3)今年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做了同一件事情,却同时受到了表扬和批评,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一同走进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文章齐读课题——《“美极了”与“糟透了”》。

(板书课题)

1.指名读文,检查是否真的读通,把重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注意语气和语速。

2.小声读文,思考自己提出的不懂的问题,看是否能够解决,整理自己的感想。

3、出示课文中易读错的字词,

誉写、皱眉、腼腆

5、同桌合作,以“开火车”读,纠正字音要求:

要注意倾听,彼此帮助,读得流畅。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不理解的词语动笔标一标。

6、指名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自由发言)

 

3.小组内交流,自己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和自己对文章的看法,看能否提出新的问题。

老师巡视参与讨论。

 

总结

这节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后记

课题:

10、“美极了”与“糟糕透了

课型:

阅读课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体会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体会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

教学难点:

体会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深入字句、体会真情

 

 

二做出假设、加深理解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感悟,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理解文章重点,帮助学生养成边读,边想,边悟的良好读书习惯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情动而辞发,在感动之余懂得父母之爱带给我们的感动,引导学生理解,懂得父母之爱,从而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完成和学生的心灵对话。

 

通过对字词的品析和自身的联系,学生应该对文中父母不同的评价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回忆那在小巴德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他得到了这样两种评价呢?

巴德当时的反应又怎么样呢?

 

出示思考题

1、母亲和父亲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代本的表现呢?

自由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语句。

2、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母亲赞美的态度?

抓住了母亲的哪些方面的描写?

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母亲对巴德的评价呢?

3、从哪些语句中看出父亲批评的态度?

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父亲的评价呢?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童年的故事中去,走进那段难忘的记忆。

(一)引导品读“童年的故事”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

指导朗读我的反应的句子,体会“我”的心情。

师:

那么同样的一首诗,父母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教师小结:

母亲的“美极了”的评价是为了鼓励“我”,父亲的“糟透了”的评价是为了提示“我”和警示“我”,是批评。

(板书:

鼓励批评)

(二)自主品读“后来的认识”

对于父亲的评价儿时的“我”并不能理解和接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认识有了怎样的变化?

1、指名读第二部分。

岁月流逝,很多年过去了,作者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对于父母当初的评价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悟。

小结:

母亲的鼓励使我一如既往地写作,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父亲经常用“糟透了”来评价我的作品,是他这种警告的力量,使我保持清醒的认识,让我得以不断地提高。

他们的评价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

(板书:

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板书:

相辅相成)

四、总结提高,升华认识

1、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是否曾经得到过父母和老师眼里的批评或过分的鼓励?

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学过此文之后,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读文回答问题

 

读文回答问题

 

2、分角色朗读父母的对话。

3、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

 

3、小组合作读第三部分,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一下,在小组里讨论。

总结

老师学了这一课也有自己的感受,送给同学们一首小诗我们一起共勉:

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思,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让我们在温柔的呼唤中成长!

 

板书

设计

10、“美极了”与“糟糕透了

↓↓

赞美批评

↓↓

鼓励警告

↓↓

→爱←

后记

 

课题:

南辕北辙

课型:

阅读课

教学目标:

1、会写“盘缠、硬要”,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则寓言故事。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寓意

教学重点:

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前谈话,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

 

二、扩展阅读 

 

 

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楚国就会越远。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寓意

 

1、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不少寓言故事吧,谁能说说你都读了哪些?

学生回忆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举例说一说。

2、教师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

大家真是读了很多寓言故事。

通过读这些故事我们知道:

寓言是一种文体,它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情境创设:

你家在哪里?

假如你要回家,要往哪个方向?

往相反的方向可以回家吗?

战国时候,魏国国王想出兵攻打赵国,大臣季梁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于是魏安厘王深信他讲的道理,便决心停止伐赵。

这个故事就是“南辕北辙”。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我国古代的一则寓言—《南辕北辙》。

 

 

二、初步感知课文,解决字词问题。

(1)、自读课文,想想文中的这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同学间可相互交流认字方法。

读后,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认识“辕、辙”.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辕、辙”的生字卡片。

请学生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

(都带车字旁)

(4)这则寓言讲了什么?

 

三、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自学要求:

1、用“——”勾出朋友说的话,用“﹋﹋”坐车人的话。

3、读一读朋友说的话,想一想;朋友是怎样的人?

读一读坐车人说的话,想一想;坐车人是怎样的人?

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朋友的诚恳,车上的人的“固执”与执迷不悟?

坐车人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那么,他到底能不能到呢?

9、面对坐车人,你想说些什么?

我想对那个到楚国去的人说……

四、总结寓意,升华认识与感受。

1、自由读寓言:

寓言主要讲什么?

你明白什么道理?

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方向却是朝向北方。

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南辕北辙刻画了一个一意孤行,固执的人物形象,讽刺了那些目的与行为相反的人。

目标与方向背道而驰

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南辕北辙》现象,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个别学生不愿努力,却期盼着通过抄袭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要想身体好要经常锻炼身体,不能靠吃补药

回答问题

(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掩耳盗铃、滥竽充数、画蛇添足、井底之蛙.)

 

自学生字

 

(2)、教师出示“辕”和“辙”,帮助学生理解.

(3)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

 

学习第10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段,重读“硬要”体现这个人的固执和执迷不悟;重读几个“越”,强调这个人的最后结局。

 

 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

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板书

设计

南辕北辙明白

向北驶寓言:

读故事——→道理。

方∣越

向∣走

错∣越

了∣远

(楚国)南

后记

课题:

自相矛盾

课型:

阅读课

教学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张口结舌”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数: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联系生活,明道理。

 

拓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能够极大地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更多的猜想

 

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他说话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说话、做事不要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一、复习成语,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

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场“成语大比拼”活动。

师:

的确,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

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2、板书课题,观察课文插图,理解“矛”和“盾”。

二、精讲课文。

1、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吗?

请自由朗读故事。

2、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3、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在这个故事中,是什么“戳”什么?

(4)他是怎么卖他的矛和盾的?

(边叫边夸)顺势帮助学生区分“买”和“卖”。

(5)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夸口)(板书)

3、“夸口”是什么意思?

(说大话。

)他是怎么说的?

他先夸自己的

(盾---坚固得很-----什么矛----都不能戳穿)他接着又夸自己的

(矛----锐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

(3)听了这位楚国人的话,有人买吗?

为什么?

对,他们没买,因为他们听出了这位楚国人话中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

4、如果你是其中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

怎样说?

(1)你是一位孩子,叔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一位中年人,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一位老人,年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有什么反应?

(1)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

(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2)“张口结舌”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____,回答不出来了。

(哑口无言,目瞪口呆,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4)他为什么张口结舌?

他敢试给大家看吗?

为什么?

(5)拓展思维练习:

如果试的话,会有什么的结果?

1、通过学习课文和刚才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

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

如果有,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看看下列句子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

1、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2、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3、昨天,下了一夜大雨。

4、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

5、我国的艺术珍品很多,莫高窟中精美的壁画就是仅有的一个。

6、我的家庭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两道数学题没有做。

 

自由汇报

 

(1)谁来读读这位楚国人的话。

(2)谁再来学学这位楚国人夸夸自己的“矛”和“盾”.

 

指导读好问话。

(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如果矛戳穿了盾,说明盾不______,

这跟他说的哪一句话相矛盾?

如果矛盾不能戳穿盾,说明矛不________,

这跟他说的哪句话相抵触,这两种结果,最终都使他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

总结 

 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自相矛盾

 

后记

课题:

能说会写:

怎样对待鼓励与批评

课型:

口语交际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事件与众不同的见解。

2、正确选择材料,叙事有条理并能做到真实具体。

3、正确的评价并对待鼓励与批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事件与众不同的见解。

.

教学难点:

正确选择材料,叙事有条理并能做到真实具体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数: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交代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

 

 

二、根据双方选择材料,进行评议。

 

三、学生习作检查及点评。

 

 

明确习作要求

 

交流自己的看法

 

训练说话能力

一、交代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

1、交代习作内容

本次说话的范围是怎样《对待鼓励与批评》板书课题

看文题你可以知道什么?

1、通过相互交流明确对于《对待鼓励与批评》,人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人认为批评会挫伤人的积极性,而鼓励则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心,还有人认为鼓励会使人骄傲,而批评则可以使人受到鞭策。

你是怎么看的?

当你受到了鼓励或批评时会怎样对待?

2、阅读提示,交流自己对提示的理解。

根据学生对习作提示的理解,明确习作要求。

(1)开一次以“怎样对待鼓励与批评”为主题的讨论会。

(2)每位同学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观点。

(3)结合亲身体验和感受加以说明。

(2)指名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3)结合学生的回报情况,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二、根据双方选择材料,进行评议。

1、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确定好顺序。

2、结合实例,提出自己的观点。

 

 

明确习作要求

 

交流自己的看法

 

说话练习

3、交流自己的看法。

(1)前后桌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见解。

 

评议

三、学生习作检查及点评。

1、让各别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师生评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