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73744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4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惠州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化学试题

1.下列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B.研制新型航空材料

C.研制新药D.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判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目的是为了应用,故用途也是研究范畴,它不但研究自然界中已存在的物质,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详解】A、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涉及化学变化,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故A不选;

B、研制新型航空材料,涉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故B不选;

C、研制新药涉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故C不选;

D、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是地质学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故D选。

答案选D。

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Na2SO4B.乙醇C.CO2D.O2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详解】A.Na2SO4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具有导电性,A正确。

B.乙醇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B错误。

C.CO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但二氧化碳本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CO2是非电解质,C错误。

D.O2是单质,不是电解质,D错误。

【点睛】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物必须由自身电离产生,不能是和水反应后的生成物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如CO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但二氧化碳本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CO2是非电解质。

3.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失效的原因是

A.次氯酸钙不稳定,易分解B.氯化钙易潮解

C.次氯酸钙易与盐酸反应D.次氯酸钙易和空气中的水及二氧化碳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次氯酸钙稳定,不易分解,故A不选;

B.CaCl2易潮解与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失效无关,故B不选;

C.空气中不含盐酸,不会与盐酸反应,故C不选;

D.次氯酸钙易和空气中的水及二氧化碳反应生成HClO,HClO光照分解,从而变质,故D选;

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性质与用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变质的原理分析。

4.从化学试剂商店买来的酒精,试剂瓶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A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酒精是易燃液体,故A正确;

B.B是氧化剂标志,酒精不是氧化剂,故B错误;

C.C是自燃物品标志,酒精不是自然品,故C错误;

D.D是剧毒品标志,酒精不是剧毒品,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A。

5.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粉精使某些染料褪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SO2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A项;

B.氯水中含有的

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有色布条褪色,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B项;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分子,“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项;

D.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Ca(ClO)2,水解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可以使某些染料褪色,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D项。

本题答案为C。

【点睛】使有色物质褪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因发生化学反应使有色物质变成无色物质,例:

O3、HClO、H2O2等漂白,另一种是吸附色素,使有色物质脱色变为无色物质,例:

活性炭等。

6.下列金属常温下就能与水反应的是

A.钠B.铝C.铁D.铜

【答案】A

【解析】

【详解】常温下钠能与冷水反应,铝去膜高温下能与水反应,铁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铜与水不反应,故选A。

【点睛】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铝之前的金属都能与液态水反应,生成对应碱和氢气;在铝之后氢之前的金属可以和气态水反应,生成对应金属氧化物和氢气;氢之后的金属不能和水反应。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O-16)

A.1molCO2的质量为44g/molB.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

C.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D.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答案】D

【解析】

【详解】A、质量的单位为g,故1mol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故A错误;

B、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故硫酸的摩尔质量为98g/mol,故B错误;

C、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为L/mol,故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故C错误;

D、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故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故D正确;

答案选D。

8.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MnO4-→Mn2+B.HCO3-→CO32-C.Cl-→C12D.Zn→Zn2+

【答案】A

【解析】

【分析】

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

如果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这说明所给微粒一定是得到电子的,有关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是降低的,据此判断。

【详解】A、MnO4-→Mn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需要加入还原剂,选项A正确;

B、HCO3-→CO32-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错误;

C、Cl-→C1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或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等,选项C错误;

D、Zn→Zn2+中锌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和应用,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以及准确判断出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是解答的关键。

另外解答该类试题时一定要注意一些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氯酸钾、高锰酸钾、双氧水分解等。

9.在含有Cu(NO3)2、Mg(NO3)2和AgN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的是()

A.MgB.CuC.AgD.H2

【答案】C

【解析】

金属活泼性顺序Mg>Zn>Cu>Ag,则氧化性:

Ag+>Cu2+>Zn2+>Mg2+,金属越活泼,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则首先置换出Ag,故选C。

10.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B.胶体粒子带电荷

C.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D.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微粒直径的大小,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子直径大于100nm。

【详解】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子直径大于100nm。

答案为D。

11.用于呼吸用具上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的物质是

A.Na2O2B.NaHCO3C.H2O2D.KMnO4

【答案】A

【解析】

【分析】

Na2O2能与与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可作为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的氧气的来源。

【详解】A项、Na2O2为固体,携带方便,且能与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不需要催化剂、不需要加热,最适宜用于呼吸面具中供氧剂,故A正确;

B项、NaHCO3不能生成氧气,故B错误;

C项、过氧化氢能分解生成氧气,一般需要催化剂来加快反应速率,且过氧化氢为液体,不方便携带,不适合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使用,故C错误;

D项、高锰酸钾能分解生成氧气,但需要加热,不适合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使用,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过氧化钠的性质与用途、氧气的制取等,注意化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12.下列仪器可用于加热且不必垫石棉网的是

①试管 ②烧杯 ③坩埚 ④蒸发皿 ⑤锥形瓶 ⑥蒸馏烧瓶

A.②④⑤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⑤⑥

【答案】B

【解析】

①试管能受热,且不用垫石棉网,故①正确;②烧杯能受热,但需要垫石棉网,故②错误;③坩埚能受热,且不用垫石棉网,故③正确;④蒸发皿能受热,且不用垫石棉网,故④正确;⑤锥形瓶能受热,但需要垫石棉网,故⑤错误;⑥蒸馏烧瓶能受热,但需要垫石棉网,故⑥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一般而言,精密的仪器不能受热,否则会造成热胀冷缩;能受热的玻璃仪器中,若表面积比较大,则需垫石棉网。

13.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氯化铁溶液B.碳酸钠溶液C.氢氧化铁胶体D.醋酸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据此判断。

【详解】A.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错误;

B.碳酸钠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错误;

C.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正确;

D.醋酸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错误;

答案选C。

14.为了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的最佳试剂是

A.NaOH溶液B.铁片C.KSCN溶液D.石蕊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氯化亚铁变质,是由于Fe2+被氧化成Fe3+,Fe3+能和SCN-生成络合物,使溶液呈现血红色现象明显,这一反应是Fe3+的特征反应,所以可用KSCN溶液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答案选C。

15.下列化学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氧气B.萃取碘水中的碘C.粗盐提纯D.用海水制取蒸馏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A.实验室制取氧气,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B.萃取碘水中的碘,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分离的,属于物理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B错误;C.粗盐提纯主要是通过复分解反应除去杂质离子,然后过滤除去不溶性物质,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用海水制取蒸馏水,属于物理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A。

16.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氧化物、酸、碱、盐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氢氧化铁、硝酸、烧碱、氯化钠B.干冰、碳酸、纯碱、硫酸钾

C.水、硫酸、熟石灰、氯化钾D.氨水、醋酸、氢氧化铁、食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铁是碱而不是氧化物,故A错误;B、纯碱为碳酸钠,是盐不是碱,故B错误;C、水是氧化物;硫酸是酸;熟石灰是氢氧化钙,是碱;氯化钾为盐,故C正确;D、氨水是混合物,不是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C。

【点睛】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

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组成的关系,如纯碱是碳酸钠,烧碱是氢氧化钠等。

17.在电子工业中,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为铜的“腐蚀液”,该过程发生的反应为:

2FeCl3+Cu==2FeCl2+CuCl2,该反应利用了铜的什么性质

A.氧化性B.还原性C.导电性D.导热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化合价升高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详解】根据过程发生的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可以看出,化合价升高的Cu元素所在的反应物Cu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所以该反应利用了铜性质中的还原性。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物质的性质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18.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A.干冰灭火剂B.水C.黄沙D.泡沫灭火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属钠着火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而干冰灭火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扑灭,故A错误;

B、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能燃烧,且钠燃烧生成的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则不能使用水来扑灭钠着火,故B错误。

C、因砂土不与钠、过氧化钠等反应,则钠着火时,能用黄沙来扑灭,故C正确;

D、金属钠着火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而泡沫灭火器都生成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以钠的着火扑灭为载体来考查钠及过氧化钠的性质,熟悉钠与水的反应、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解答的关键。

19.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A.CuCl2B.FeCl2C.FeCl3D.MgCl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最高价态,盐酸具有弱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化合物,金属铜不活泼,与盐酸不反应,铁存在多种化合价,以此分析。

【详解】A.Cu为不活泼金属,与盐酸不反应,故A错误;

B.FeCl2只能由Fe和盐酸反应生成,故B错误;

C.FeCl3只能由Fe和氯气反应生成,故C错误;

D.MgCl2由可金属镁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能由金属镁和盐酸反应制得,故D正确。

故选D。

20.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A.O3B.NOC.CO2D.N2

【答案】D

【解析】

【详解】O3、NO、CO2、N2的摩尔质量依次为48g/mol、30g/mol、44g/mol、28g/mol,根据n=m÷M可知等质量的四种气体物质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N2、NO、CO2、O3;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分子物质的量之比,因此体积最大的为N2,答案选D。

21.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A.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

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C.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易形成沙洲

【答案】C

【解析】

【分析】

A.气溶胶具有丁达尔现象;

B.胶体加入电解质发生聚沉;

C.红褐色沉淀是生成的氢氧化铁,不是胶体;

D.河流中的水含有泥沙胶粒。

【详解】A.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与胶体有关,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利用的是胶体的聚沉,和胶体性质有关,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无关,故C错误;

D.河流中的水含有泥沙胶粒,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等电解质,二者相遇是可以发生胶体凝聚,就形成三角洲,与胶体有关,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本题选C。

【点睛】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发生电泳现象,可以发生聚沉。

22.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轻缓地加入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已知煤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又知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而大于煤油的密度,所以钠在水层和油层界面上下移动,并伴有气泡产生。

故选A。

考点:

钠的性质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考查的知识源自于教材,旨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23.金属钠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蓝色沉淀析出又有气体逸出的是

A.BaCl2溶液B.K2SO4溶液C.KCl溶液D.CuSO4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金属钠遇水先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并放出氢气:

2Na+2H2O=2NaOH+H2↑,NaOH与CuSO4溶液反应会生成Cu(OH)2↓蓝色色沉淀。

【详解】A、金属钠先和BaCl2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并放出氢气:

2Na+2H2O=2NaOH+H2↑,但是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不反应,即只有气体生成,故A错误;

B、金属钠先和硫酸钾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并放出氢气:

2Na+2H2O=2NaOH+H2↑,但是生成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钾不反应,即只有气体生成,故B错误;

C、金属钠先和氯化钾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并放出氢气:

2Na+2H2O=2NaOH+H2↑,但是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钾不反应,即只有气体生成,故C错误;

D、金属钠先和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并放出氢气:

2Na+2H2O=2NaOH+H2↑,NaOH与CuSO4溶液反应会生成Cu(OH)2↓蓝色色沉淀。

故D正确;

故选D。

24.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

A.分子数B.原子数C.体积D.物质的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H3和H2的摩尔质量分别为3g/mol、2g/mol,结合n=

可知,等质量时物质的量不同。

A、物质的量不同,由N=nNA可知,分子数不同,故A错误;B、等质量的H3和H2,H元素的质量相同,则H原子数目相同,故B正确;C、虽然物质的量不同,但因为物质状态不确定,无法推测体积不同,故C错误;D、等质量,摩尔质量不同,则物质的量不同,故D错误;故选B。

考点:

考查了物质的量的计算的相关知识。

25.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Al2(SO4)3=2Al3++3SO42-B.Na2SO4=2Na++SO4-2

C.Ca(NO3)2=Ca2++2(NO3)2-D.Ba(OH)2=Ba2++OH2-

【答案】A

【解析】

【详解】A、Al2(SO4)3的电离方程式为:

Al2(SO4)3=2Al3++3SO42-,故A正确;

B、硫酸根离子应是SO42-,Na2SO4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SO42-,故B错误;

C、硝酸根为NO3-,硝酸钙的电离方程式为Ca(NO3)2=Ca2++2NO3-,故C错误;

D、Ba(OH)2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故D错误。

26.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是东晋葛洪提取青蒿素的过程,属化学变化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A正确;

B.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B正确;

C.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D.石蜡的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答案选C。

27.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Cu2+、SO42—、OH—、K+B.Fe3+、NO3—、Cl—、H+

C.K+、CO32—、Cl—、H+D.H+、Na+、Cl—、SO4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因Cu2+、OH-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Fe3+为黄色,与无色溶液不符,故B错误;C.因CO32-、H+结合生成水和气体,则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离子均为无色,故D正确;故选D。

考点:

考查离子的共存

28.除去混在碳酸钠粉末中的少量碳酸氢钠,最合理的方法是()

A.加热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加入盐酸D.加入CaCl2溶液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不引入新的杂质,碳酸钠的量增多,所以最好,选A;B、加入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能会引入氢氧化钠杂质,不选B;C、加入盐酸,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不选C;D、加入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错误,不选D。

考点:

物质的除杂,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29.我国古代有“银针验毒”的记载。

“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Ag得到电子B.X为AgSC.O2被还原D.每生成1molX转移电子数4NA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元素守恒和原子守恒,X为Ag2S,A、根据反应方程式,Ag的化合价由0价→+1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故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X为Ag2S,故错误;C、氧气的化合价由0价→-2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正确;D、每生成1molAg2S,消耗2Ag,转移电子2mol,故错误。

考点: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

30.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酸化,沉淀不溶解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

向某溶液中同时加入几滴KSCN溶液和少量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D

向某溶液加入NaOH并微热,产生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A.向某溶液中先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含有SO42-或银离子中的至少一种,故A错误;B.向某溶液中同时加入几滴KSCN溶液和少量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没有排除原溶液中是否有Fe3+,故B错误;C.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均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溶液中有碳酸盐、碳酸氢盐、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故C错误;D.向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即为氨气,则证明该溶液含有铵根离子,故D正确;故选D。

31.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300mL5mol·L-1KClO3溶液B.1000mL2.5mol·L-1NaCl溶液

C.250mL1mol·L-1AlCl3溶液D.200mL2mol·L-1MgCl2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溶液中c(Cl-)=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式中氯离子个数,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详解】A、氯酸钾中不含氯离子,所以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B、1000mL2.5mol•L-1NaCl溶液中c(Cl-)=c(NaCl)=2.5mol/L;C、250mL1mol•L-1AlCl3溶液中c(Cl-)=3c(AlCl3)=1mol/L×3=3mol/L;D、200mL2mol•L-1MgCl2溶液中c(Cl-)=2c(MgCl2)=2mol/L×2=4mol/L;所以氯离子浓度最大的是4mol/L,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根据溶液中c(Cl-)=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式中氯离子个数来解答即可,易错选项是A,注意氯酸钾中含有氯酸根离子不含氯离子。

32.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