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薛华王勃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7312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别薛华王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别薛华王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别薛华王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别薛华王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别薛华王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别薛华王勃答案.docx

《别薛华王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薛华王勃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别薛华王勃答案.docx

别薛华王勃答案

别薛华王勃答案

【篇一:

王勃别薛华】

送②多穷路,遑遑②独问津③。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注释:

①据作者《秋夜于锦州群官席别薛升华序》所说,作者不仅和薛是同乡、通家,也是良友;又据《重别薛华》一诗来看,两人之间确有非同一般的深情厚意。

此时的王勃正当落魄失意之际,不平则鸣,因此,面对挚友,他以肺腑相倾。

写法上,诗不着意写惜别之情,而用感人的笔触,抒发了悲切的身世之感,使人感到这种别离是何等痛苦,更显出这对挚友的分手之难。

诗中所蕴含的深邃而绵邈的情韵,堪称自出机杼。

②送送:

送了一程又一程。

遑遑:

皇皇,匆忙。

③问津:

问路。

津,渡口。

鉴赏:

本诗的意思为:

送了一程又一程,我最终还是不能将您送到尽头。

您匆匆忙忙的离开,只身求路漂泊。

这一路都充满了悲凉,这一生都让人感到凄厉。

可是,我和你的志向是一样的漂泊,我的身世也与你同样辛苦。

无论您是离开还是回来,我们还可以在梦中相会。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这里送送和遑遑是叠词,分别表现作者和薛华的在本别时状态和心态。

送送,表现了作者的依依不舍。

送了一程又一程的送别可见两人情谊深厚。

遑遑则表现了薛华的孤独和凄惶的离别。

这种离别,在王勃的眼里,又是一种两人共同的命运。

遑遑一词又充满了作者对友人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彼此分别的神伤。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这是一句名对。

薛华未来的路程,在无法陪同的王勃眼中异常遥远,作者无法不担心薛华在路途上会遇到的种种障碍。

而悲凉的不仅仅是薛华去异地的坎坷命运,更是表现了王勃的同情。

这种同情大概就类似柳子厚甘愿代替刘禹锡流放边荒的那种情感。

同时千里道又暗指了两人的人生命运。

在志未酬的同时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好友的分别,这种荒凉以及凄厉,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止。

我想王勃是无法克制写下这句名对的吧。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彼此的心事相同,彼此身世如雨打萍。

白居易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伯牙也为子期断琴。

这种心有灵犀,这种心心相惜,怎么不让人动容?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王勃曾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当然是在他意气奋发之时。

而写此诗的王勃估计仕途不顺,遭人挫折陷害。

感情上言,一句凄婉,一句开阔。

然而,霉变的是,在两种情感中,作者始终相信朋友依然如故,相信依然内心与朋友在一块儿。

于是我们明白,这种友情是多么的高尚,令人崇敬。

【篇二:

四川省资阳市2014-2015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页到4页,第Ⅱ

卷5页到12页。

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强震后的尼泊尔加德满都,因为争取时间,救援人员徒手挖掘生还者,许多当地..

人和游客也加入救灾行列,但挖出来的多是冰冷的遗体。

b.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福建省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考察,为部署下一步工作储备信息,..

他强调,自贸区是改革高地,要勇于突破创新。

c.一段有关铁路小站职工生活的音乐视频《一个人的车站》在网络上热传,那个茕茕..

孑立的铁路职工身影给我们带来了无限遐思。

..

d.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我们需要拥有一双“慧眼”,锱铢必较,不断提升自己对事物....

的比较、判断能力,而不是“雾里看花”,茫然失措。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导师那英亮相秀场,她确认将继续在第二季《中国好声音》中

留任导师让很多观众高兴不已。

b.众多亚非国家要实现借助世界政治经济大舞台,建立全球新秩序的梦想,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亚非国家的真诚相待、抱成一团。

c.浙江仙都风景区有关部门在挂出的千只供游客“且听风语”的风铃时,遭到游客疯

抢,这让人慨叹国民素质低下。

d.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政府开始对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计划生育政策等政治

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举措重新调整和考量。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然科学小论文,是科普作品中常见的一种样式,一般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弘扬科学精神,借以引起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爱,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

a.阐述一种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介绍自然科学中某一领域的知识

b.介绍一种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阐述自然科学中某一领域的知识

c.介绍自然科学中某一领域的知识,阐述一种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

d.阐述自然科学中某一领域的知识,介绍一种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从礼教院落的文化视野解读中国建筑,可以从孔庙与孔府说起。

首先,孔子是中国文化集大成者,其开宗之儒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

直至今天。

第二,孔庙与孔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历尽劫难,一

脉不断。

第三,孔庙与孔府代表了仪式活动与前衙后府两种典型的院落空间。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与“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

这要求统治阶级体

察民情,反对苛政,要遵循“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要克

制自己,使举止乃至思想符合“礼”的要求。

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

他进一步

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严格等级秩序;同时,提出“德治”“中庸”“礼之用,和为贵”等主张。

曲阜孔庙位于现在山东曲阜城内,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孔庙,历史悠久。

梁思成先生考察曲阜孔庙后曾说:

“我觉得这一处伟大的庙庭……无论朝代如何替易,这庙

庭的尊严神圣却永远未受到损害,即使偶有破坏,不久亦即修复,从建筑方面看,由三间的

居堂至宋代已经长到三百余间,世代修葺,从未懈弛。

其规模制度,与帝王等同。

在这两点

上,曲阜孔庙恐怕是人类文化史上唯一的一处建筑物。

元代曾向全国发诏,在各州、府、路、城大建孔庙,兴儒尊孔。

各地孔庙在元代重建、

改建、新建、扩大,其全称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之庙”。

曲阜孔庙前后八进,重重院宇,柏树成林。

在中轴线上依次有金声玉振坊、棂星门、奎

文阁、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寝殿,等等。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建于两层台基上,前连露台,高2米多,东西宽约4.5米,南北深

约35米,镌花须弥石座,双层石栏杆,底层莲花栏柱下均有石雕螭首,南面正中有两块浮雕

龙陛。

殿高24.8米,阔45.78米,深24.89米,重檐九脊,黄瓦飞甍,周绕回廊,和北京故

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大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大成殿四周廊下环立28根雕龙石柱,均以整石

刻成,柱高5.98米,直径0.81米,承以重层宝装覆莲柱础,清雍正二年(1724年)火后重

刻。

两山及后檐的18根八棱磨浅雕石柱,以云龙为饰,每面浅刻9条团龙,每柱72条。

檐的10根为深浮雕,每柱两龙对翔,盘绕升腾,各具变化,无一雷同。

以龙为饰,位尊至极。

或许,孔庙的主要活动内容是从祭祀孔子开始,但并非局限于祭祀纪念。

其实,历代孔

庙是中国社会重要的公共的文化活动场所,是儒学文化的大院落。

就文化传承而言,除曲阜孔庙外,自北朝开始在全国有关郡县设立文庙学宫,从此有了“学

校”的功能,这是一个重大的举措。

“学校”这一重要功能对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起到了承前启后

的作用。

从唐代至清末,庙学不分,规制有前庙后学、左庙右学、左学右庙,还有中庙左右

学、中庙周学等。

庙学合一的体制使历代文人集中接受儒学熏陶,尊孔读经成为学校教育的

重要内容。

这为各个时期培养了不同层次的学人。

这也使儒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发

展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

从社会层面上说,孔庙这一文化场所的设立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与统一。

不同地区孔

庙的建立,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融合与统一功不可没。

在封建国家政令的要求下,无论是中

原内地,还是边陲地区,都曾设有孔庙,中华民族供奉孔子为“先圣先师”。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

长河中,它一定程度地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安定与团结。

(选自《中西建筑十五讲》,有删改)

5.下列关于“孔庙”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庙的石雕以龙为饰,雕法讲究,姿态各异,体现了孔庙位尊至极。

比如浮雕龙陛、

雕龙石柱、浅雕云龙石柱、深浮雕两龙对翔等。

b.祭祀孔子是孔庙的主要活动内容,但却不是唯一,孔庙还承载着举行公共文化活动、

传承儒学文化的重要功能。

c.元代大建孔庙,其全称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之庙”,而世界规模最大的孔庙是位

于现在山东曲阜城内的曲阜孔庙。

d.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孔庙一定程度地促进了民族融合与安定、团结。

从社会

层面上说,孔庙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融合与统一功不可没。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仪式活动与前衙后府两种典型院落空间的代表,孔庙与孔府体现出中国传统建

筑文化特点。

b.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以“仁者爱人”为重要内容的“仁”和以“克己复礼”为重要内

容的“礼”。

c.在元代,“兴儒尊孔”盛行,各州、府、路、城的孔庙在元代得以重建、改建、新建

和扩大。

d.作为孔庙主殿的“大成殿”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泰安“岱庙大殿”并称为“东

方三大殿”。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提出的“正名”主张,实际上是“礼制”追求过程中的细化与强化。

这体现出

儒家思想独有的深刻性与系统性。

b.梁思成先生考察曲阜孔庙后,认为曲阜孔庙恐怕是人类文化史上唯一的一处建筑物

的重要原因是孔庙的尊严神圣。

c.“庙学合一”的体制源远流长,庙学规制亦是多种多样。

这些特点促使了儒学逐渐发

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

d.中原地区及边陲地区,都有孔庙的身影,其背后显示出封建国家政令的畅通,并带

来了文化的认同及民族矛盾的激化。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王僧辩,字君才,右卫将军神念之子也。

起家为湘东王左常侍。

寻为新蔡太守,犹带司.

马,将军如故。

属侯景反,王命僧辩总督舟师一万,兼粮馈赴援。

才至京都,宫城陷没,天

子蒙尘。

僧辩与柳仲礼兄弟及赵伯超等,先屈膝于景,然后入朝。

景悉收其军实,而厚加绥

抚。

未几,遣僧辩归于竟陵,于是倍道兼行,西就世祖。

世祖承制,以僧辩为领军将军。

及荆、湘疑贰,军师失律,世祖又命僧辩及鲍泉统军讨之,分给兵粮,克日就道。

时僧..

辨以竟陵部下犹未尽来,意欲待集,然后上顿。

谓鲍泉曰:

“我与君俱受命南讨,而军容若此,.

计将安之?

”泉曰:

“既禀庙算,驱率骁勇,事等沃雪,何所多虑。

”僧辩曰:

“不然。

君之所言故是,文士之常谈耳。

河东少有武干,兵刃又强,新破军师,养锐待敌,自非精兵一万,不足以制

之。

我竟陵甲士,数经行阵,已遣召之,不久当及。

虽期日有限,犹可重申,欲与卿共入言

之,望相佐也。

”泉曰:

“成败之举,系此一行,迟速之宜,终当仰听。

”世祖性严忌,微闻其言,.

以为迁延不肯去,稍已含怒。

及僧辩将入,谓泉曰:

“我先发言,君可见系。

”泉又许之。

及见世

祖,世祖迎问曰:

“卿已办乎?

何日当发?

”僧辩具对,如向所言。

世祖大怒,按剑厉声曰:

“卿

惮行邪!

”因起入内。

泉震怖失色,竟不敢言。

须臾,遣左右数十人收僧辩。

既至,谓曰:

“卿拒

命不行,是欲同贼,今唯有死耳。

”僧辩对曰:

“僧辩食禄既深,忧责实重,今日就戮,岂敢怀恨。

但恨不见老母。

”世祖因斫之,中其左髀,流血至地。

僧辩闷绝,久之方苏。

即送付廷尉,并收.

其子侄,并皆系之。

会岳阳王军袭江陵,人情搔扰,未知其备。

世祖遣左右往狱,问计于僧辩,僧辩具陈方略,登即赦为城内都督。

俄而岳阳奔退,而鲍泉力不能克长沙,世祖乃命僧辩代之。

数泉以

十罪,遣舍人罗重欢领斋仗①三百人,与僧辩俱发。

既至,遣通泉云:

“罗舍人被令,送王竟陵.

来。

”泉甚愕然,顾左右曰:

“得王竟陵助我经略,贼不足平。

”俄而重欢赍令书先入,僧辩从斋仗

继进,泉方拂席,坐而待之。

僧辩既入,背泉而坐,曰:

“鲍郎,卿有罪,令旨使我鏁卿,勿.

以故意见待。

”因语重欢出令,泉即下地,鏁于床侧。

僧辩仍部分将帅,并力攻围,遂平湘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为新蔡太守寻:

不久.

b.克日就道.

克:

限定贰:

有二心被:

带着c.及荆、湘疑贰.d.罗舍人被令.②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时僧辨以竟陵部下犹未尽来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b.微闻其言.

c.久之方苏.

d.背泉而坐.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尽是他乡之客.门虽设而常关.

资阳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8页,用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四、(31分)

10.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我与君俱受命南讨,而军容若此,计将安之?

(3分)

译文:

(2)世祖遣左右往狱,问计于僧辩,僧辩具陈方略,登即赦为城内都督。

(5分)

译文:

11.在第Ⅰ卷文言文中,王僧辩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概括。

(3分)

答: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限画8处)(4分)

鲁桓忘其忧而祸逮其身齐桓忧其忧而立功名推而散之凡人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重别薛华

王勃

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飘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远望独潸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篇三: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a)新人教版必修5】

(基础过关卷)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基础运用(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自以心为形役役:

役使。

b.知来者之可追追:

追赶。

c.眄庭柯以怡颜怡:

使愉快。

d.聊乘化以归尽聊:

姑且。

解析:

b项,追:

补救,挽救。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解析:

a项,副词,全,都/动词,完,没有了。

b项,都是动词,是,属于。

c项,形容词,明朗/形容词,政治清明。

d项,动词,穷尽/名词,困厄,处境艰难。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

c.d.

解析:

a项,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

b项,连词,表目的/介词,用。

c项,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

d项,介词,表被动/动词,是。

答案:

a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对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或棹孤舟②乐琴书以消忧③躬亲抚养④雄州雾列,俊采星驰⑤悦亲戚之情话⑥腾蛟起.......凤⑦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⑧彼于致福者⑨夙遭闵凶⑩愿陛下矜悯愚诚.....

a.①⑥/②⑤/③④⑦/⑧/⑨⑩

b.①⑥/②⑤/③④⑦/⑧/⑨⑩

c.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⑩

d.①⑥⑦/②⑤/③④/⑧/⑨⑩

解析:

①⑦名词活用为动词;②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③④名词作状语;⑥⑧动词的使动用法;⑨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答案:

c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李密传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

父早亡,母何氏改醮。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

人奉养,遂不应命。

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

?

帝览之曰:

“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

“安乐公何如?

”密曰:

“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

也。

”次问:

“孔明言教何碎?

”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

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

章曰:

“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

注:

①游夏:

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两人都有非凡的才能。

子游:

姓言,名偃,吴人,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

子夏:

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少孔子四十四岁。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祖母刘氏,躬自抚养躬:

亲自。

b.数使吴,有才辩数:

多次。

c.昔舜、禹、皋陶相与语..

d.密有才能,常望内转..相与:

相互。

内转:

归家。

①解析:

d项,内转:

到朝廷内做官。

答案:

d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b.

c.d.

解析:

a项,都是介词,因。

b项,都是连词,于是。

c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d项,都是副词,就。

答案:

c

8.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解析:

这段文字中有不少官名、人名,可据此断句。

答案:

b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他曾拜谯周为师,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后,服孝期满,被迫到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吏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解析:

d项,“讨厌下属官吏?

?

而被上告”说法与原文不符,根据文意,应该是因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被那人告发。

答案:

d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5分)

(2)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5分)

解析:

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

暇,空闲;师事,师从,侍奉;方,比方;之,指李密。

这两句话有三个“而”:

第一个表并列,第二个表顺承连词,第三个是转折连词。

是,这;一,一样,相同。

参考答案:

(1)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把他比作子游、子夏一样的人才。

(2)安乐公得到诸葛亮就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此可知,成功和失败的道理是一样的。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

他的一个名字叫虔。

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

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

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

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

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把他比作子游子夏一样的人才。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

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

吴人称赞他。

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

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于是上表说:

臣子因命运不好?

?

晋武帝阅读《陈情表》后说:

“李密的名声,不是虚传啊。

”于是就停止征召他。

后来刘氏去世,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再一次征用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

司空张华问他说:

“安乐公这人怎样?

”李密说:

“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

”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

“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

安乐公得到诸葛亮就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此可知,成功和失败的道理是一样的。

”张华接着问:

“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细碎具体?

”李密说:

“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细碎具体。

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自己相匹敌,因此说话细碎。

”张华认为他的话对。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县县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

“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

”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到汉中担任太守,自己认为失去了万分重要的机会而心怀怨恨。

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

“人们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

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

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

”武帝很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

后来在家死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1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别薛华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注:

①薛华,和王勃是同乡也是良友。

王勃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触怒唐高宗,从此不被重用。

此诗是王勃被逐出沛王府,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客居剑南所作。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送送”与“遑遑”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

(3分)

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可以结合诗歌中的“送送”“穷路”“遑遑”“独”“悲凉”“凄断”“漂泊”“苦辛”等词语分析,同时要注意诗歌后面的背景性注释。

参考答案: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伤感、悲凉的心情。

“送送”是说送了一程又一程,难舍难分;“遑遑”是说辞别朋友匆忙上路,独自问津时,心里充满了惶恐和不安。

两个叠词渲染了离别悲凉的气氛,增添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穷路”借用阮籍穷途而哭的典故,要表达什么意思?

(3分)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