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6694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冶金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冶金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冶金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冶金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冶金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

《冶金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冶金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

冶金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冶金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

1、行业和区域背景分析

冶金技术专业服务面向冶金行业,是为钢铁冶炼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专业之一。

冶金工业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业。

目前,河北钢铁集团拥有铁矿山资源储量10.37亿吨,规划铁矿山资源储量46.26亿吨。

到“十二五”末,形成3000万吨铁精粉生产能力,成为钢铁主业战略发展的有力支撑和新的产业支柱;河北地处沿海,拥有曹妃甸、京唐港、秦皇岛和黄骅四大港口,随着国内外钢铁产业向沿海转移,河北钢铁集团在发展钢铁产业上具有愈加突出的港口区位优势。

为河北省的钢铁生产提供了足够的矿产资源。

除此之外,经过坚持不懈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实施产业升级,河北钢铁集团主体生产装备实现了大型化、现代化。

目前,拥有2000m3级高炉8座、3200m3高炉5座,200m2以上烧结机13台,6米以上大型焦炉10座;拥有120吨以上炼钢转炉20座、100吨超高功率电炉4座,LF精炼炉26座、双工位RH精炼炉8座、VOD精炼炉2座、AOD精炼炉1座、VD精炼炉4座。

河北省钢铁产业按照高端、精品、专业化、深加工方向,抓品种、抓质量、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装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正在由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转变。

对于唐山地区来说,主要钢铁企业30家,其中国有3家,民营27家,规模较小的有100多家。

其中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制氧、烧结、炼铁、炼钢、轧钢为一体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具备年产铁、钢、材各8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

河北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装备有100T转炉1座、40T转炉2座,450m3高炉6座、200m2和265平方米带式烧结机各1台套、10m2球团竖炉3座,拥有年产钢、铁各400万吨、轧材300万吨、发电2.5亿KW/H的综合生产能力。

随着国际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为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企业都加大了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和应用,以节能降耗、挖潜增效,降低生产成本。

由于市场的竞争和高新技术的引进,企业原有职工的素质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必然会引进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也就为冶金技术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1)社会需求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成倍增长,必将带动钢铁产业的发展。

虽然现在钢铁企业已经整体进入低利润时代,但是河北钢企通过联合重组、调整优势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产品升级、实施循环经济,提升综合竞争力,联合组建国有独资公司渤海钢铁集团。

这需要有大量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来完成。

2)行业需求

冶金行业是传统行业,随着设备朝着大型化和自动化的发展,对于一线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高端技能要求越来越高,部分现有企业员工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冶金企业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的矛盾日趋突出。

特别是在民营冶金企业中,主要技术岗位的操作工大多是农民工,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呈几何倍数增长,而高职院校正是培养这类人才的场所。

3)岗位要求

通过企业的调研,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专业方向,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

以职业岗位群要求为依据,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丰富专业教学内涵。

在专业建设中积极构建以冶金专业为特色的岗位群,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如表1所示。

表1冶金技术专业主要工作岗位

序号

工序

主要工作岗位

1

烧结

原料装卸、验收、破碎、筛分、配料、混料、看火、产品验收

2

球团

原料准备、验收、配料、造球、焙烧、产品验收

3

高炉炼铁

卷扬、炉前、热风、除尘、喷煤、配管、值班工长

4

转炉炼钢

混铁炉、炉前操作、废钢、合金、除尘、砌炉、修包

5

电弧炉炼钢

废钢、炉前、配电、合金、修包

6

炉外精炼

合金线、LF炉前、LF配电、VD炉前、真空控制

7

连续铸钢

钢包准备、中包准备、浇注、加渣、二冷、切割、出坯、主控、机长

8

其它

质量检验、生产组织、技术及安全管理

3、专业建设基础

1)办学历史及办学规模

我校冶金技术专业追溯到源头应该是1956年,校名为“唐山钢厂文化技术学校”主要培训任务是针对钢铁生产一线工人扫盲,进而进行技术培训。

2003年8月实现首次招生,共25人,现九年累计招生39个班。

目前在校生为506人。

2)师资力量

本专业具有专任教师14名,双师型教师8人,其中来自于企业一线教师3人。

兼职教师的结构见表2所示。

表2冶金技术专业兼职教师成员一览表

序号

单位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职务

学历学位

研究专长

1

宏兴实业有限公司

杨振永

28

厂长助理

大学本科

炼钢

2

宏兴实业有限公司

黄晓萌

58

高级技师

副厂长

初中

炼钢

3

新宝泰公司

王继东

38

车间主任

大专

炼铁

4

宏兴实业有限公司

郭林

38

车间主任

大专

炼铁

5

宏兴实业有限公司

刘振国

50

车间主任

大专

炼铁

6

宏兴实业有限公司

贾继文

35

技师

车间主任

中技

炼铁

7

宏兴实业有限公司

郑志强

37

助理工程师、炉长

大专

炼铁

8

新宝泰公司

张林中

42

大专

炼铁

3)校企合作基础

冶金技术专业重大教学建设环节中,都有企业的参与,特别是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是学院专业建设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由唐钢工程技术人员与学院相关人员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4)社会服务的现状

多年来,本专业立足于企业,面向社会,积极拓展职业培训职能,以技术培训为主导,广泛开展各种技术服务,取得了显著效果。

(1)培训工作

①唐山国丰烧结、炼铁、炼钢工初、中、高级工的培训工作

②迁安燕钢烧结、炼铁、炼钢工初、中、高级工培训工作

③承钢工人为期一年的岗前短期脱产培训

④2008年5月12日受唐山钢铁设计研究院委托对马来西亚安裕集团工程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员反应很好,委托单位表示满意

⑤唐钢各二级厂矿单位、国丰钢铁有限公司的班组长培训

⑥唐钢各二级厂矿单位的煤气安全培训

⑦唐钢各二级厂矿单位的烧结工、炼铁工、炼铁炉前工、转炉炼钢工、连铸工、炉外精炼工、热风炉工、烧结配料工、配管工等初、中、高级工培训工作

⑧炼铁炉前工的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

(2)对外技术服务

①铁矿石低温还原粉化性能检测(唐银、天柱、红星、顺兴钢铁等)

②铁矿石还原性能检测(唐银、天柱、红星、顺兴钢铁等)

③铁矿石软化融滴性能检测(唐银、天柱等)

④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能检测(唐银、瑞港钢铁公司、津达正源化工等)

⑤烧结实验(唐钢技术中心)

5)实践条件

(1)校内实训条件

①烧结操作实训室

②炼铁操作实训室

③炼钢操作实训室

(2)校外实训条件

表3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序号

实训基地名称

主要功能与用途

1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岗位训练、职工技术培训、技术开发与攻关

2

唐山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岗位训练、职工技术培训、技术开发与服务

3

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

岗位训练、职工技术培训、技术开发与服务

4

唐山港陆钢铁有限公司

岗位训练、职工技术培训、技术开发与服务

5

河北天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岗位训练、职工技术培训、技术开发与服务

6

河北纵横钢铁集团

岗位训练

7

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岗位训练

8

河北文丰实业集团

岗位训练、职工技术培训、技术开发与服务

9

丰南瑞丰铁有限公司

岗位训练、职工技术培训

10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岗位训练、职工技术培训、技术开发与服务

6)教学改革及成果

表4教学改革及成果一览表

姓名

成果

立项部门

时间

奖励等级

炼铁教研室

《烧结工艺》精品课

学院

2012.7

市级

炼铁教研室

《高炉炼铁技术问答》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6

炼铁教研室

《烧结生产》项目教学

学院

2012.4

徐海芳

孟建荣

以对外服务为载体,构建真实实训项目,实现校企“双赢”

河北教育厅

2012.8

徐海芳

一种薄板坯连铸中间包浸入式水口

一钢轧厂

2010.5

专利

董建君

提高100吨系统钢包使用寿命

中国质量协会

冶金工业分会

2010.6

二等奖

5#机中间包流场工艺研究及优化

河北钢铁集团

2012.8

三等奖

基于实习-就业订单式教学模式

建设实习就业基地

学院

2012.2

赵紫玉

巴西铁精粉对承钢钒钛烧结的影响

河北冶金

2011.12

当今钢铁企业的炼钢新技术

中国科技纵横

2012.5

赵静

高炉炼铁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中国科技纵横

2012.3

现代冶金企业中炼钢工艺参数的优化

科技促进发展

2012.1

王淑敏

20MnSi生产高强带肋钢筋HRB500工艺及其组织与性能

热加工工艺

2011.8

齐玉珍

C-Mn-Si低合金钢控轧控冷生产φ32mmHRB400工艺与组织性能

热加工工艺

2011.5

7)就业与社会声誉

冶金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态势良好,毕业生以“理论知识够用、上手快、能吃苦、职业道德良好”的优点,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表5近几年冶金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情况

06冶金技术

07冶金技术

08冶金技术

09冶金技术

毕业人数

153

202

176

92

就业人数

137

202

176

83

就业率

89.5%

100%

100%

90.2%

目前,我学院往届毕业生已广泛就业于周边钢铁企业的一线岗位,涵盖:

烧结、炼铁、炼钢、连铸的主要生产岗位,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表现最为突出的是郑久强,首届冶金行业技能竞赛炼钢工种状元,全国技术能手。

8)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仍需加强。

(3)缺少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交流

(4)缺少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

(5)与周边企业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入

4、现有专业特色

我院是钢铁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作为特色的冶金技术专业,充分发挥校企一体的优势,可以为企业培养、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并可完成企业大量的培训任务。

(1)采用校企合作的“2+1”的人才培养模式。

(2)根据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针对企业与岗位的需要,与企业一起来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二、专业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

1、专业建设思路

立足冶金企业,努力为冶金企业的烧结、炼铁、炼钢、连铸等岗位输送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2、专业建设目标

通过校企共建,形成:

1)具有学院和本专业特色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理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实行双证书制度(毕业证和炼铁高级工证书或转炉炼钢高级工证书),学生获证率达100%,并逐渐增加校内教学的实践比例。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到2015年建设3门优质核心课程。

3)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双师型”专业带头人2人和骨干教师4人,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8人,建设一支高水平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4)加强实训中心建设,校企共建一个硬件与软件均处于省内及全国领先水平的综合实训基地和新建4个校外实训基地;

5)积极拓展对外技术服务项目,项目的数量到7个。

三、建设内容

1、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组织与运行机制建设

以冶金企业为平台,本着“相互需要、互惠互利、相互参与、相互依存”的原则,创新校企对接机制,深化校企合作。

1)学院对接企业,校企共建冶金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表6冶金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一览表

序号

单位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职务

学历学位

研究专长

1

唐钢一钢轧厂

王爱东

40

高工

研究生

连铸

2

唐钢炼铁厂

张维彬

40

高工

研究生

炼铁

3

宏兴实业

刘士友

45

高工

研究生

炼铁

4

唐钢炼铁厂

侍进军

34

技师

本科

炼铁

5

东海公司

路文刚

34

高工

博士

连铸

6

唐钢唐银公司

刘作金

43

高工

研究生

炼钢

7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徐海芳

40

副教授

研究生

炼铁

8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孟建荣

43

高级讲师

研究生

炼钢

每年召开一次校企专业共建委员会,共同研究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确定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方法和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生教育管理事故为零的目标,学生党员培养目标达到17%,各类奖学金获得率达30%。

在三年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基础”,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从入学教育开始,依托唐钢优势,通过入学教育、下厂参观、下厂实习、素质讲座、学生活动、课堂教学、顶岗实习全过程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及开拓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敬业精神,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服务于冶金生产企业。

在建设期内,我们每年要在新生入学时,丰富入学教育内容,强化教育活动实效,利用一个月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校规校纪教育、专业认知教育、职业标准教育和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训练的军训教育,每年组织学生下厂参观不少于2次,时间不少于4天,使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岗位对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充分利用企业专家和工人典型生动实例,教育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做好接受挑战准备。

我们每学期要在每个班开展4次以上素质讲座,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每学期在每个班开展4次以上就业讲座,教育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教育学生要有诚信意识。

集中实习不低于六个月,在实习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提高职业素养和履行职业岗位职责的能力,为社会、为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专业对接企业,校企共同拟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每学期召开一次由企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每学年修订和完善一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专业建设中要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积极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及产业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认真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教学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原则,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到企业和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针对冶金生产特点,经过对企业主管、技术员的充分交流,达成一致意见,本专业将与企业技术主管和人力资源主管联合进行岗位能力分解,以冶金生产岗位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具有扎实岗位基本能力,突出岗位核心能力和较强岗位拓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分解岗位工作过程的生产工艺操作、设备维护与维修岗位群,将其划分为岗位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和岗位拓展能力三大能力。

本专业针对冶金企业对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规格要求,在岗位能力分解的基础上,推行“掌握基本能力、突出核心能力、培养拓展能力”的职业引导、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3)课程对接岗位,校企共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要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同时,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改革,同时加强精品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各专业课教学水平的提高,并争取2015年申报成功一门省级精品课程。

要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根据冶金生产线岗位群能力分解,按照职业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根本任务,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持,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以就业岗位为本,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主线,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与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改革。

构建以冶金生产过程为导向,以产品生产为载体体现工学结合的主导型课程体系。

最终形成任务驱动或案例引导、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为:

确定本专业主要服务于冶金企业,围绕工作岗位群,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并寻求同类院校的支援。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方式,根据生产各个环节和任务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理论与实践课程。

使学生在真实现场进行动手实践,这种“教、学、训”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与生产现场的零距离。

课程体系:

公共基础课程:

这一部分培养学生高职教育文化水平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强调“必需、够用”,并且要兼顾适当的人文素质教育,开设的课程有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体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事理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形势与政策(讲座);创新能力(讲座)等。

专业基础课程:

这一部分培养学生本专业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理论课程知识,开设的课程有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基础;电工学;自动检测和过程控制;金属学;热工常识;高炉炼铁设备;炼钢基础知识等。

专业核心课程:

这一部分培养学生本专业所必需的技术应用能力,强调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开设的课程有烧结生产;球团生产;炼铁生产;炼钢生产;炉外精炼;连铸生产。

专业拓展教育:

这一部分是提高和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以更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开设的课程有工业企业管理;专业英语;高炉喷煤;轧钢概论;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等。

专业选修教育。

这一部分是针对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及时调整专业方向教育,使教学工作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社会适应性,并增加学生对人文素质学习。

开展基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技能培训的渐进性,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呈阶梯性,由课内实训、综合实训和毕业实训三方面组成。

课内实训主要解决学生对所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对动手能力进行初期培养。

实训内容与主要专业课程对应,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训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获得本专业必备的实践动手能力。

综合实训是学生在本专业核心课程学完后,利用校内“冶金生产仿真实训室”进行综合的实际演练,通过这些实践环节的锻炼,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本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毕业顶岗实习,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把学生推向社会,进人真实的工作环境,综合运用所学的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岗位上从事本专业相关职业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岗位责任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缩短岗位适应期,为毕业后零距离上岗作好准备。

4)教师对接师傅,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以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通过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专业教学水平高、科技服务能力强的专业带头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专业配套、数量适当、富有活力、相对稳定”的校内“双师型”教师和校外兼职(课)教师队伍。

采用“挂职锻炼、互相兼职、有偿聘用”等途径,优化教学团队结构,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培养+聘请”,建设“三过硬”(政治思想过硬、教学水平过硬、实践技能过硬)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完善兼职教师聘用与培训管理办法,丰富兼职教师资源库,择优聘请钢铁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承担校内外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人才培养工作。

到2015年,冶金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需达到省级甚至国家级建设标准的队伍,培养与聘用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4名,专任教师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再聘用行业、企业有丰富一线经验的兼职教师10名,超过专任教师名额。

实训课程基本全部由兼职教师担任,建成一支“精理论、会操作、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5)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推行“双证书”制度。

在专业教学中推行职业技能认证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将认证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以职业技能需求为根据,构建课堂教学与认证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环境,确保职业资格认证教育的顺利开展,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率达95%以上。

本专业学生毕业不仅要拿到大专学历证书,还要获得实习、实训取得合格证书和各种等级证书,如炼铁工、炼钢工高级职业证书,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证书,同时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合格证书等。

基于学生就业和岗位准入的要求,实行“双证书”制度,使教学计划同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相衔接,把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正式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安排实训课程,聘请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师,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经过集中培训辅导,使学生获得相关专业的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达95%以上。

在整个培养计划中,学生在第一学期即要求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每年组织二次学生参加英语等级考试,获得英语应用能力、英语三、四、六级等级证书。

我们在第四学期组织学生参加本专业高级炼铁工、炼钢工的技能辅导和考证工作。

在整个三年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参加普通话合格证书、烧结工、连铸工高级工等职业资格证书。

2、学生培养规模和专业方向设计

冶金技术专业的每年学生培养规模根据岗位需求设定,基本上每年稳定在100人左右,培养方向为炼铁、炼钢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1)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冶金行业炼铁、炼钢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炼铁、炼钢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第一、二学年学生以校内为主,完成职业素质教育、基础知识和职业岗位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第三学年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轮岗、定岗和顶岗实习。

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坚持推行“双证书”制度,坚持三年实践教学不断线,即第一、二学年,在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前安排一周的企业现场教学或认识实习,学习过程中安排5周的校内仿真实训;第三年,先到各专业相关岗位轮岗15周,定岗实习5周,最后到就业岗位顶岗实习,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对接。

同时,以企业需求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的职业能力需求,动态地调整教学计划,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管理办法。

继续实施“订单培养”、“轮岗—定岗—顶岗”特色培养模式,本着为企业服务,满足企业需要的理念,实现校企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