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宁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6378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宁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康宁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康宁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康宁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康宁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宁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1.docx

《康宁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宁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1.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康宁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1.docx

康宁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1

渠县康宁中西医结合医院

关于印发《医疗质量管理方案》的通知

各科室:

为了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卫计委2016)及其它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方案》,望各科室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

要求各相关科室成立质量管理组织,明确相关工作职责及具体措施,负责相关质量管理工作。

其成立的管理组织、相关管理办法及学习贯彻情况上报医院办公室。

特此通知

附件1:

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细则

附件2: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本

附件3: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注: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参考模板已

上传到办公室共享文件中,各科室下载参考)。

 

二○一九年七月十日

 

抄送:

院领导,医务科,医保科,各科室,存档。

渠县康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7月10日印

渠县康宁中西医结合医院

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发展之本,良好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确保医疗安全,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1、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与安全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医疗核心制度及监督实施,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度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与安全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一)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管理列为医院工作的重点,把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中。

(二)建立医院、职能科室、临床科室三级质量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三)医院、职能科室、临床科室三级质量管理组织应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医疗质量监控方案。

主要内容包括:

医疗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

(四)医院开展全院性质量教育。

定期组织学习规章、职责及各种操作规程和专业基础知识。

(五)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定期检查,定期通报质量管理情况,分析各项医疗质量指标,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改进工作。

(六)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登记、统计制度。

(七)医疗质量的检查结果要与科室评优、个人评奖相结合,并作为职工奖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组成可分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等,医务部、护理部、感染办、质管办等职能科室和临床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三级管理体系。

(一)院级管理组织

设立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成立: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治疗委员会、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医学伦理委员会、放射与辐射安全管理委员会等管理委员会。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由院长负责,院长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一)按照国家医疗质量管理的有关要求,制订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开展本机构医疗质量监测、预警、分析、考核、评估以及反馈工作,定期发布本机构质量管理信息;

(三)制订本机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四)制订本机构临床新技术引进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五)建立本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的培训制度,制订培训计划并监督实施;

(二)职能部门质量管理组织

在医院各相关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领导下,各职能部门负责各部门质量与安全管理。

各职能部门职责:

1.医务部、护理部、感染管理部、质管办、门诊部、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后勤保障部、医学装备部等职能科室接受院领导和各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护理、感染、医保、设备、后勤等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分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

4.收集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末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月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挂钩。

(三)临床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

科室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的第一责任者。

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4.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将医疗质量与安全问题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

(四)管理制度和实施措施

1.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各职能部门(院级质量管理体系)

(1)管理制度: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各职能部门工作制度及职责见医院相关管理文件。

(2)实施措施:

主要有病历书写质量检查;医疗环节(流程)质量实时检查监控;医技环节(流程)质量实时检查监控;医疗质量评价、总结报告;医疗纠纷、医疗过失、医疗事故分析、评价、教训总结与改进;

2.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小组。

(1)管理制度:

在医院质量管理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经常性检查。

重点是质量上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以及诊疗操作常规、医院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

根据检查情况提出奖惩意见。

督促、落实医院质量管理各职能部门对本科提出的医疗质量存在问题的整改意见。

每月至少一次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分析探讨科内医疗质量状况、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做好会议记录。

(2)实施措施:

组织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岗位职责、诊疗护理操作常规等,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知熟记,严格执行;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对容易发生医疗问题或纠纷的诊疗操作、技术项目等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处理措施和应急预案,形成书面文字,经常性地组织学习;对医疗、护理工作进行随时监控,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加以改进。

四、医务人员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自我管理是医疗质量的主体。

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

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核心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

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分述如下:

(一)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

1)建议专科就诊;2)请上级医师诊视;3)收住院。

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

1)请科主任会诊;2)收住院;3)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10.按专科收治病人。

(二)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及时进行检查并做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当班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在尽快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

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节、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节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

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三)病房主治医师

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48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

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

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

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5.入院3天未能确诊或有跨专业病种的病例时应及时举行科内或科间会诊。

6.待诊病人在入院1周内仍诊断不明时,向主任请示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

7.按科室规定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8.手术和介入治疗前亲自检查病人,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

术后即刻完成术后记录,24小时完成手术记录。

9.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工作。

10.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四)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

1.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

2.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

3.对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72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1次;病人病情变化应随时查房;每周组织全科查房2次。

4.查房内容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普通病人应有:

①诊断及其诊断依据;②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有关方面的新进展。

5.疑难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或院内会诊,必要时向医务处申请院外会诊或远程会诊。

6.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7.组织术前和重要治疗前病例讨论,指导下级医师做好术中、术后医疗工作。

重大手术和重要治疗要亲自参加。

8.审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导病人出院后的继续治疗。

9.审签主治医师审查的转科、出院病历。

(五)医患沟通

各级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增强自律和维权意识,重视患者知情同意权、知情选择权,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落实谈话、签字、记录、报告、实物保存等有关工作制度。

五、环节质量实时检查控制管理办法

环节质量实时检查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控制的重点,是预防医疗缺陷、减少医疗纠纷、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医疗质量实时控制方法如下:

(一)控制方式

1.现场控制:

通过现场直接观察和查阅住院病人的动态诊疗信息发现医疗偏差。

2.前馈控制:

通过住院病人的有关检查信息,在医师做出主要治疗前(如手术等)发现医疗偏差,及时纠正。

3.反馈控制:

通过各项诊疗活动结果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二)检查手段

1.病历检查:

每月组织,对全院运行病历书写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逻辑功能检查。

通过逻辑功能检查评价病案质量等。

如手术病人应有术前讨论、手术记录、切口愈合等级等;疑难病例、死亡病例应有讨论记录等。

六、实施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和标准,加强基础医疗质量、环节医疗质量和终末医疗质量管理;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切实落实和督查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医疗制度,在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中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并进行动态监控。

2.通过检查、反馈、评价、整改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七、质量监督考核

医院医疗质量具体由院长或分管副院长负责,医务部、护理部分别组织医疗医技科室、护理组进行监督考核。

各科室成立的医疗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医疗质量随时指导、考核。

医院病案管理小组、药事管理小组、感染管理小组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

八、健全规章制度

(一)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二)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十六项医疗核心制度

1.首诊负责制度。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会诊制度。

4.急诊会诊制度。

5.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6.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7.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8.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9.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0.医师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11.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

12.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3.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等。

14、危急值管理制度

1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6.病情评估制度

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

1.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2.病房管理制度

3.抢救工作制度

4.分级护理制度

5.护理交接班制度

6.查对制度

7.给药制度

8.护理查房制度

9.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10.护理会诊制度

11.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2.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3.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4.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三)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九、医疗质量主要标准与指标

(一)医疗质量主要标准

1.诊断质量标准

正确性:

确诊要符合诊断要点,病史、体征、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具有的特性,拟诊要基本符合诊断要点。

诊断性治疗有效。

全面性:

主病,并发症,伴发症应依次列出;诊断疾病名称以国际疾病分类法为准。

及时性:

对急、危、重病应力争在24小时内确诊;疑难复杂病症应及时组织科内会诊,需其他科室会诊要及时和书面记录,必要时可组织全院会诊或及时转入上级医院。

2.疗效评判标准

治愈:

病人症状消失,器官功能恢复正常,外伤创口愈合。

好转:

病人症状减轻,器官功能较入院时明显好转。

3.护理质量标准

按照四川省印发的《医院护理质量标准与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四川省及县级以上医院护理管理规范》和《四川省预防院内感染的规定》的标准评定。

4.技术操作规程

按照国家卫生部,四川省卫生厅颁发的有关技术操作常规与规程,以及高等医学院校教科书的技术操作规程执行。

5.病历书写标准

按照卫生部印发的《病历书写规范》及医院《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实施细则(试行)(2019年版)》执行。

6.工作质量标准

各项工作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健全,并能认真执行。

患者、本院职工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在要求的指标以上。

十、医疗质量教育方案

1.坚持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2.医院、职能部门、临床科室三级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

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

质量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报告,定期、逐级上报。

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是医疗、护理、医技病历及控制院内感染。

各级管理人员要把提高医疗质量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

质量的检查结果与评价、奖惩相结合。

3.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4.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5.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6.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7.医院及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8.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

要把“三基”、“三严”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

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十一、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一)分级管理及考核:

1.各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2.职能部门要定期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

3.医院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

4.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科室检查、考核。

5.医院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

(二)医院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

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三)建立质量管理控制反馈机制:

1.医院、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季度向医疗质控科上报科室当季的质控工作总结。

2.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每季度)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分析。

评价质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

 

附件1:

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细则

渠县康宁中西医结合医院

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细则

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内容

(一)基础医疗质量管理

基础医疗质量管理是指医院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院的管理制度、医院环境、设施、医疗设备、业务技术、药品供应、后勤保障、信息方面的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中最基本的一环。

1.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①工作制度、岗位职责;②诊疗规范操作技术、常规;③医疗流程;④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2.人力资源管理:

按照二级甲等医院要求和我院规模,合理设置科室,合理安排人员,做到合理、高效、优质服务,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3.服务临床一线:

信息科、办公室、医疗服务队、后勤科、供应室等科室、深入到一线,服务到临床一线,坚持下送下收。

4.方便快捷舒适服务,让病人满意服务。

交费缩短时间,未检查完或门诊病人未看完,抢救病人未脱离危险不下班,设立院长信箱、意见箱、意见薄,为病员煎药,有水服药,为病人导医,诊费公开,提供查询,保持清洁安静的舒适环境等。

(二)环节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是医务人员利用医疗技术为患者提高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医疗服务的提供过程与实现同时进行,很难对医疗服务进行检查,即合格后校对,因此环节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且医疗服务对象是人,服务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且难以纠正,可见,环节质量管理十分重要。

1.职工自觉履行好岗位职责。

全院各岗位人员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必须严格自觉履行好,否则为岗位不作为或不能胜任岗位工作。

每个岗位人员履行好职责是环节质量管理重要一环,自觉履职,自觉接受院、科两级检查,院科要经常开展履职教育。

2.抓好科室质量管理:

科室质量管理是环节管理的中间环节、关键环节,能及时发现及纠正医疗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科主任、护士长是科室质量管理负责人,要狠抓落实。

3.抓好环节中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

(1)抓好二级行政查房、会诊、病例讨论、手术审批、转诊转院、分科收治等制度的贯彻落实。

(2)抓好查对工作。

(3)做好危重病人、手术期病人和特殊病人的管理。

(4)抓好临床输血管理。

确保用血安全。

(5)抓好急诊急救工作,对急诊科应急反应、人员、设备、急救药品等情况随时抽查。

(6)抓好值班制度,节假日值班技术力量要保证,做好交接班及报告书写,经常随机抽查(特别是节假日夜班间抽查)在岗位情况。

(7)做好病历书写和管理,及时客观准确书写,上级医师及时修改签名,按时归档,妥善保存,归档病例不得修改、返回,原则上不借阅。

(8)做好沟通工作:

一方面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并做好谈话记录,一方面做好院内上下、科室之间、同事之间工作的沟通,确保质量管理的决定及时执行,工作上能互相协作,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9)实施零缺陷管理,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10)持证上岗,严格执业准入。

(11)抓好特色科室、重点科室质量管理,提高诊断、治疗质量。

(12)在医疗进程中,下一个工作环节有责任监督上一个工作环节,如发生划价、发药错误、处方差错,只能由医务人员核对后纠正,严禁由病人跑路。

(13)病人出院结账时,账目核对由科室内部核对,禁止病人参与核对工作,杜绝病人往返跑路。

(三)终未医疗质量管理:

1.单病种管理:

(1)确定单病种:

能反映医院、科室医疗工作重心,选常见多发病疾病顺位排列前5种疾病作为单病种,如阑尾炎、剖宫产。

(2)规范诊疗方案。

(3)制定治愈好转率、死亡率、平均医疗费用。

(4)分析与评价:

是否为纳入标准,是否符合诊疗规范,治愈好转率、平均医疗费用是否达到目标,找出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每季度1次,并督促整改。

2、质量指标管理:

医疗质量总指标年初分解下达各科室,年终总结时,医院质量指标院、科分别统计,实行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主要是月报进行管理,定期分析评价,特别是指标中“三日确诊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治愈好转率”、“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医院感染发生率”、“传染病报告率”等重点考核内容。

二、医疗质量控制

医疗质量控制是指依据所得信息,使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质量偏差保持允许范围内,分基础质量控制、医疗过程质量控制、医疗终未质量控制方法,由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医疗质量控制。

医疗质量改进是指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活动和过程中的效益和效率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医疗质量改进中主要是改进分析,制定与落实改进方案、评价改进效果。

(一)医疗质量控制的职责:

1.上级医(护)师负责对下级医(护)师医疗质量的督促检查与整改。

2.科室主任(护士长)及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对全科医疗护理质量的督促检查与整改。

3.医院质控部门(信息科、后勤、设备、)对各科室医疗护理及医疗环境、设备进行质量的督促、检查、控制。

由院长、业务副院长负责安排、组织检查。

(二)疗质量控制目的:

及时发现质量问题,督促整改,促进医疗质量提高。

(三)医疗质控的方法:

1.上级医(护)师通过查房、病例讨论、检查病历等方式,随时对下级医(护)师进行检查和控制。

2.科主任(护士长)和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通过查房、病例讨论、检查病历、检查工作和平常掌握情况,定期不定期对全科的医疗护理质量进行检查。

3.医院质量控制部门通过平常掌握、随机抽查、定期检查相结合对各科进行检查。

4.检查是质量控制手段,通过发现问题、分析、评价、促进整改,达到质量改进,从而提高和确保质量。

5.采取缺陷管理,并予登记。

医疗质量控制统计到科室,科室统计到人头。

6.严格管理,科学化的基础上做到人性化管理,以教育纠正、整改为目的,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