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6259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

《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

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2020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贴好考号条形码或将考号对应数字涂黑。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答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清洁。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Li-7C-12N-14O-16Na-23Mg-24Al-27Si-28S-32Cl-35.5Ca-40Ti-48Fe-56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

本卷共7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制粗硅、电镀、钢铁的锈蚀、制玻璃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医院里的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C.“天宫一号”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天然气、瓦斯等气体及面粉、煤粉等固体粉尘都容易发生爆炸

2.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铁在22.4L氯气中完全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3NA

B.1L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A

C.常温常压下,NO2与N2O4的混合气体46g,所含氧原子数为2NA

D.含有NA个Fe(OH)3胶粒的氢氧化铁胶体中,铁元素的质量为56g

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稀溶液,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试纸不变色

原溶液中一定没有NH4+

B

向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该溶液中含有Fe2+

C

将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溶液褪为无色

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乙烯

D

向4mL0.1mol/LNa2S溶液中滴入几滴0.1mol/LZnCl2溶液,再加入CuSO4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黑色沉淀

Ksp(CuS)

A.AB.BC.CD.D

4.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盐,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

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某一种盐加入稀盐酸后,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X、Y、Z的简单离子的半径依次增大

B.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X<W

C.ZX2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ZX3

D.W所形成的一种氢化物可用作火箭燃料

5.某有机物X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分子式为C9H12O3

B.X中所有碳原子均可能共面

C.X可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D.1molX最多能消耗2molNaOH

6.用石墨烯锂硫电池电解制备Fe(OH)2的装置如图所示。

电池放电时的反应为:

16Li+xS8=8Li2Sx(2≤x≤8),电解池两极材料分别为Fe和石墨,工作一段时间后,右侧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是铁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电子流动的方向:

B→Y,X→A

C.正极可发生反应:

2Li2S6+2Li++2e-=3Li2S4

D.锂电极减重0.14g时,电解池中溶液减重0.18g

7.25℃时,向10mL0.1mol·L-1一元弱碱XOH溶液中逐滴滴加0.1mol·L-1的HCl溶液,溶液的AG

变化如图所示(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a=-8,则Kb(XOH)≈10-5

B.M点表示盐酸和XOH恰好完全反应

C.R点溶液中可能存在c(X+)+c(XOH)=c(Cl-)

D.M点到N点,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8~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1~1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8.硫化碱法是工业上制备Na2S2O3的方法之一,其反应原理为:

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该反应△H>0),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硫化碱法制备Na2S2O3·5H2O的流程如下。

(1)吸硫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装置A中SO2的吸收效率,B中试剂是______, 表明SO2吸收效率低的实验现象是B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使SO2尽可能吸收完全,在不改变A中溶液浓度、体积的条件下,除了及时搅拌反应物外,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条)

(2)假设本实验所用的Na2CO3含少量NaCl、NaOH,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

(室温时CaCO3饱和溶液的pH= 10.2)。

序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最蒸馏水,充分振荡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白色沉淀生成

样品含NaCl

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

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pH>10.2

样品含NaOH

(3)Na2S2O3溶液是定量实验中的常用试剂,测定其浓度的过程如下:

第一步:

准确称取ag KIO3(相对分子质量为214)固体配成溶液;

第二步:

加入过量KI固体和H2SO4溶液,滴加指示剂;

第三步:

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V mL。

则c(Na2S2O3)=___mol/L。

已知:

 IO3-+5I-+6H+ =3I2+3H2O, 2S2O32-+I2==S4O62-+2I-

(4)某同学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操作都很规范,第三步滴速太慢,这样测得的Na2S2O3 浓度可能_____(填“不受影响”、 “偏低”或“偏高”),原因是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9.三盐基硫酸铅(3PbO·PbSO4·H2O)(相对分子质量为990)简称“三盐”,白色或微黄色粉末,热稳定性能优良,主要用作聚氯乙烯的热稳定剂。

“三盐”是由可溶性铅盐中加入硫酸生成硫酸铅,再加氢氧化钠而制得。

以100.0吨铅泥(主要成分为PbO、Pb及PbSO4等)为原料制备三盐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

(1)Ksp(PbSO4)=1.82×10-8,Ksp(PbCO3)=1.46×10-13;

(2)铅与冷盐酸、冷硫酸几乎不起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步骤①“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酸溶”,最适合选用的酸为______________,为提高酸溶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任意写出一条)。

(3)若步骤④沉铅”后的滤液中c(Pb2+)=1.82×10-5mol/L,则此时c(SO42-)=______mol/L。

(4)从原子利用率的角度分析该流程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⑥“合成”三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得到纯净干燥的三盐49.5t,假设铅泥中的铅元素有80%转化为三盐,则铅泥中铅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0.绿水青山是习总书记构建美丽中国的伟大设想,研究碳、氮、硫等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处理对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1)科学家研究利用某种催化剂,成功实现将空气中的碳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转化为无毒的大气循环物质。

已知:

①N2(g)+O2(g)

2NO(g)△H1=+179.5 kJ/mol

②NO2(g)+CO(g)

NO(g)+CO2(g)△H2= 234kJ/mol

③2NO(g)+O2(g)=2NO2(g)  △H3=-112.3 kJ/mol

则反应2NO(g)+2CO(g)

N2(g)+2CO2(g)的△H=__ kJ/mol; 某温度下,反应①②③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K3,则该反应的K=______  (用K1、K2、K3表示)。

(2)用活化后的V2O5作催化剂,氨气将NO还原成N2的一种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①写出总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测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

1gK=3.08+217.5/T,该反应是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③该反应的含氮气体浓度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则将NO转化为N2的最佳温度为____;当温度在700K时,发生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氨水吸收工业废气中的SO2,既可解决环境问题,又可制备(NH4)2SO3。

可用(NH4)2SO3为原料,以空气氧化法制备(NH4)2SO4,其氧化速率与温度关系如下图:

试解释在温度较高时,(NH4)2SO3氧化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相同条件下,等浓度的(NH4)2SO3和(NH4)2SO4溶液中,c(NH4+)前者____ (填“大”“小”)

(二)选考题

11、[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钛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其单质及化合物在航天、军事、航海、医疔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Ti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

(2)化学式为[Ti(H2O)6]Cl3的绿色晶体是TiCl3的六水合物的一种晶型,该晶体中,与Ti3+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该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杂化,该晶体所含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化学式为[Ti(H2O)5Cl]Cl2·H2O的绿色晶体是TiCl3的六水合物的另一种晶型,取1mol该晶体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使Cl-完全沉淀,消耗AgNO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4)钛与卤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熔沸点如下表所示,

TiCl4、TiBr4、TiI4的熔点和沸点呈现一定变化规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TiO2能溶浓硫酸并析出一种离子晶体,已知其中阳离子是以链状聚合物形式存在的钛酰阳离子,其结构如下图所示,阳离子化学式为___________,写出一种与SO4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___________。

(6)下图是钛晶体在空间的一种堆积方式,此堆积方式名称为___________,钛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

已知:

a=0.295nm,c=0.469nm,则该钛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g·cm-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列出计算式即可)。

12、[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氯丁橡胶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2-氯-1,3-丁二烯是制备氯丁橡胶的原料,它只比1,3-丁二烯多了一个氯原子,但由于双键上的氢原子很难发生取代反应,不能通过1,3-丁二烯直接与氯气反应制得。

工业上主要用丙烯、1,3-丁二烯为原料合成氯丁橡胶和医药中间体G,,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①B、C、D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RCH2COOH

(1)A的顺式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2)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反应B到C的反应类型为____。

(3)写出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4)与D互为同系物的医药中间体G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种。

(5)用简要语言表述检验B中所含官能团的实验方法:

_______。

(6)以A为起始原料合成氯丁橡胶的线路为(其它试剂任选)______。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

【详解】A.工业制粗硅涉及的化学反应为:

,电镀是将金属以离子形式(溶液中)通过电解,在镀件上生成相应金属的过程,钢铁的锈蚀的化学过程是Fe→Fe(II)→Fe(OH)3→Fe2O3,这三个过程都有化合价的变化,它们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制玻璃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过程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即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原理同胶体的渗析类似。

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

血液中,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通过透析膜,血液中的毒性物质可以透过,从而被清除,B正确;

C.碳纤维是一种有碳元素构成的特种纤维,具有耐高温、抗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正确;

D.可燃性的气体及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当浓度达到一定极限后,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D正确;

2.【答案】C

【解析】

【详解】A.标况下,22.4L的Cl2为1mol,完全反应时,1molCl2变为2molCl(-1),则转移电子数为2NA,A错误;

B.根据物料守恒,1L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有c(H2CO3)+c(HCO3-)+c(CO32-)=0.1mol/L,则n(H2CO3)+n(HCO3-)+n(CO32-)=0.1NA,即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小于0.1NA,B错误;

C.M(NO2)=46g/mol,M(N2O4)=92g/mol。

设NO2有xmol,N2O4有ymol,则有46x+92y=46,则x+y=1。

混合气体中,n(O)=2x+4y=2(x+2y)=2mol=2NA,C正确;

D.氢氧化铁胶粒为氢氧化铁的聚集体,由于各胶粒的聚合度不同,无法计算NA个胶粒中Fe(OH)3的物质的量,D错误;

3.【答案】B

【解析】

【详解】A.检验铵根离子,除了需要加入NaOH溶液之外,还需要加热才行,A错误;

B.检验Fe2+,可以向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若有蓝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溶液中有Fe2+,B正确;

C.乙醇和浓硫酸反应制备乙烯时,往往会有副反应发生产生SO2,SO2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要先除去SO2才行,否则无法说明产生的气体含有乙烯,C错误;

D.向4mL的Na2S溶液中滴入几滴同浓度的ZnCl2溶液,再加入CuSO4溶液,并未说明CuSO4溶液的量。

实验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再产生黑色沉淀,只能说明是滴加顺序不同,产生沉淀的顺序也不同,不能说明沉淀之间发生了转化,所以该实验不能说明Ksp(CuS)

【点睛】B选项为Fe2+的一种检验方法,且是高考常考,建议考生记忆下来。

4.【答案】D

【解析】能形成氢化物的一般是非金属,则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往往为酸,W的简单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盐,即这个氢化物的溶液呈碱性,则该物质为NH3,即W为N。

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则Y为Na。

中学阶段所学的淡黄色沉淀有AgBr和S,则该淡黄色沉淀为S(Ag、Br都不是短周期元素),即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盐中含有Na、S两种元素,则可以推断出该盐还含有O,所以X为O,Z为S。

根据反应现象,可以推断出该盐为Na2S2O3,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综上所述,W为N,X为O,Y为Na,Z为S,盐为Na2S2O3。

【详解】A.W为N,X为O,Y为Na,Z为S,它们的简单离子分别为N3-、O2-、Na+、S2-,其中,S2-的半径最大,N3-、O2-、Na+属于同一电子构型的离子,则离子半径的大小为:

N3->O2->Na+。

所以W、X、Y、Z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为:

Z>W>X>Y,A错误;

B.W、X的氢化物分别为NH3、H2O,由于O的非金属性比N强,所以H2O的热稳定性比NH3强,即氢化物的稳定性:

X>W,B错误;

C.ZX2为SO2,ZX3为SO3,SO2不能再燃烧,且SO2转化为SO3,需要高温和催化剂,C错误;

D.W为N,它的一种氢化物——肼(N2H4),可用作火箭燃料,D正确;

【点睛】第一,此类题型,要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去推断出各元素及相关的物质。

第二,D选项所涉及的知识点,经常出现在练习题中,需要考生通过练习,吸收并积累相关的课外知识。

5.【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9H14O3,故A项错误;

B.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则与该碳原子相连的四个碳原子一定不在同一共面上,故B项错误;

C.分子中含有羟基,且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所以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故C项正确;

D.分子中仅含有1个酯基能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消耗1molNaOH,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把握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只有1个酯基能与NaOH溶液反应,为易错点。

6.【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解法制备Fe(OH)2,则铁作阳极,根据题给总反应可知,金属锂发生氧化反应,作电池的负极,所以Y为阴极,故X是铁电极,故A项正确;

B.电子从电池的负极流至电解池的阴极,然后从电解池的阳极流回到电池的正极,即电子从B电极流向Y电极,从X电极流回A电极,故B项正确;

C.由图示可知,电极A发生了还原反应,即正极可发生反应:

2Li2S6+2Li++2e-=3Li2S4,故C项正确;

D.锂电极减重0.14g,则电路中转移0.02mol电子,电解池中发生的总反应为Fe+2H2O

Fe(OH)2+H2↑,所以转移0.02mol电子时,电解池中溶液减少0.02molH2O,即减轻0.36g,故D项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新型电池,注意把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电解法制备Fe(OH)2的反应原理,得出铁作阳极,再根据题给总反应可知,金属锂发生氧化反应,作电池的负极,所以Y为阴极,故X是铁电极。

7.【答案】B

【解析】

【详解】A.a点表示0.1mol·L-1一元弱碱XOH,若a=-8,则c(OH-)=10-3mol/L,所以Kb(XOH)≈

=

=10-5,故A正确;

B.两者恰好反应时,生成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

M点AG=0,则溶液中c(H+)=c(OH-),溶液呈中性,所以溶质为XOH和XCl,两者不是恰好完全反应,故B错误;

C.若R点恰好为XCl溶液时,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X+)+c(XOH)=c(C1-),故C正确;

D.M点的溶质为XOH和XCl,继续加入盐酸,直至溶质全部为XCl时,该过程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然后XCl溶液中再加入盐酸,水的电离程度减小,所以从M点到N点,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故D正确。

8.【答案】

(1).品红、澳水或KMnO4溶液;

(2).颜色很快褪色(3).控制SO2的流速、适当升高温度(其他合理答案)(4).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振荡(5).加入过量CaCl2溶液,搅拌,静置,用pH计测定上层清液pH(6).6000a/214V或3000a/107V(7).偏低(8).4I-+4H++O2==2I2+2H2O

【解析】

(1)①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漂白性,所以可以用品红、溴水或KMnO4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完全吸收,若SO2吸收效率低,则二氧化硫有剩余,B中的溶液会褪色,故答案为:

品红、溴水或KMnO4溶液;溶液颜色很快褪色;

②为了使SO2尽可能吸收完全,在不改变A中溶液浓度、体积的条件下,可以减缓二氧化硫的流速,使二氧化硫与溶液充分接触反应,适当升高温度,也能使二氧化硫充分反应,故答案为:

增大SO2的接触面积或控制SO2的流速;适当升高温度;

(2)实验所用的Na2CO3含少量NaCl、NaOH,若检验NaCl存在,需先加稀硝酸排除干扰,再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NaCl;已知室温时CaCO3饱和溶液的pH=10.2,若要检验氢氧化钠存在,需加入过量CaCl2溶液,把Na2CO3转化为CaCO3,再测量溶液的pH,若pH大于10.2,说明含有NaOH,故答案为:

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振荡;加入过量CaCl2溶液,搅拌,静置,用pH计测定上层清液pH;

(3)n(KIO3)=

mol,设参加反应的Na2S2O3为xmol;根据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I2+2Na2S2O3=Na2S4O6+2NaI,有: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及含量测定,把握制备流程、混合物分离提纯、化学反应的计算为解答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误差的分析,要注意根据计算的结果分析判断。

9.【答案】

(1).PbSO4+Na2CO3=PbCO3↓+Na2SO4

(2).硝酸(或HNO3)(3).适当升温(适当增加硝酸浓度、减小滤渣颗粒大小等合理答案均可)(4).1×10-3(5).滤液2(HNO3溶液)可以循环利用(6).4PbSO4+6NaOH

 3PbO·PbSO4·H2O+3Na2SO4+2H2O(7).51.8

【解析】分析:

由于PbSO4溶解度较大,又不溶于稀酸,而PbCO3溶解度小,能溶于稀酸,为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加入碳酸钠将硫酸铅转化为碳酸铅,然后用硝酸将PbO、Pb和PbCO3转化为可溶性铅盐,再向其中加入硫酸,使铅元素转化为PbSO4,所以滤液2中主要为硝酸,可进行循环使用,然后向硫酸铅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适当条件下生成“三盐”,分离处理后得到所要的产品。

详解:

(1)由于Ksp(PbSO4)=1.82×10-8>Ksp(PbCO3)=1.46×10-13,所以步骤①加入碳酸钠溶液,把硫酸铅转化为碳酸铅,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SO4+Na2CO3=PbCO3↓+Na2SO4。

(2)由于铅与冷盐酸、冷硫酸几乎都不反应,所以用硝酸溶解铅及其化合物,且能生成可溶性铅盐,有利于转化为最终产品,为提高溶解速率,可适当升温,或适当增加硝酸浓度,或将滤渣粉碎增大表面积等。

(3)根据Ksp(PbSO4)=1.82×10-8,若滤液中c(Pb2+)=1.82×10-5mol/L,则溶液中c(SO42-)=

=

=1×10-3mol/L。

(4)从原子利用率的角度分析该流程的优点是滤液 2即HNO3溶液可以循环使用,节约原料,降低成本。

(5)根据题目叙述,结合转化关系,则步骤⑥“合成”三盐的化学方程式为4PbSO4+6NaOH

 3PbO·PbSO4·H2O+3Na2SO4+2H2O;设铅泥中铅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根据铅元素守恒可得:

=

,解得x=0.5175,所以该铅泥中铅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1.8%。

10.【答案】

(1).-759.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