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61074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

《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

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

专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2021·全国乙卷·32)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

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

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

这反映出该时期(  )

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

【答案】D

【解析】16世纪起到18世纪末,除了英国外,还有欧洲许多国家建立特许公司从事海外贸易,说明当时海外殖民扩张是存在多国竞争格局的,故选D项;资本输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才成为主要扩张形式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划分势力范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对外扩张时的主要形式之一,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

2.(2021·浙江高考选考1月·18)18世纪后半期,韦奇伍德的陶瓷不仅迅速占据了英国市场,而且不到20年就将中国瓷器逐渐挤出欧洲,其出口率达到总销量的80%。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通用部件标准化生产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制陶业工厂制的建立D.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

【答案】C

【解析】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韦奇伍德的陶瓷厂建立了工厂制,提高了产量和质量,故选C项;瓷器不需要进行组装,因此和通用部件标准化无关,排除A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排除B项;为适应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不是韦奇伍德的陶瓷占据市场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3.(2021·浙江高考选考1月·20)下表为美国工业发展情况简表。

结合所学与此表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

时间

生铁

石油

轻重工业比重

1860年

84万吨

1.2万吨

1820万吨

50万桶

2.4︰1

1900年

1401万吨

1035万吨

2.4亿吨

6362万桶

1.2︰1

①生产效率大大提高②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③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④《全国工业复兴法》实施效果显著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1860年到1900年,美国的生铁、钢、煤、石油等物资产量大幅上升,说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故①正确;根据轻重工业比重的变化可以看出重工业比重不断上升,故②正确;根据表格信息无法看出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及1929至1933年经济危机才普遍发展,时间不符,故③错误;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中,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4.(2021·浙江高考选考6月·17)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

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

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

”该航海家(  )

A.深信“地圆说”B.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492年”“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可知,哥伦布欲从西到达东方,即他深信“地圆说”,故选A项;达•伽马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好望角)到达印度,排除B项;哥伦布没有到达东方,排除C项;哥伦布抵达美洲,没有找到通往东方的新航线,排除D项。

5.(2021·浙江高考选考6月·18)某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家在其代表作中系统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其代表作是(  )

A.《国富论》B.《英国产业革命史论》

C.《社会契约论》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答案】A

【解析】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提出“劳动价值论”,创立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故选A项;英国诺拉斯的著作《英国产业革命史论》论述英国工业革命的源起、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商业革命、交通革命、农业革命,并分析了当时英国工商业政策的特征,排除B项;《社会契约论》是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政治著作,其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排除C项;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排除D项。

6.(2021·广东高考选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观点二

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

材料二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

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6分)

【答案】

(1)局限:

观点一只看到工业革命消极的一面;观点二只看到工业革命积极的一面。

看法:

应该辩证的、一分为二的看待。

积极影响:

为工人了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素养,提供了合法的政治斗争平台。

消极影响:

使工人被残酷剥削,工作时间长,居住条件差,缺少社会保障和人文关怀。

(2)意义: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

(1)第一小问局限,根据材料一中“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个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时,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等”,得出观点一只看到工业革命消极的一面;根据“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等”得出观点二只看到工业革命积极的一面。

第二小问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的影响谈看法:

需要运用唯物辩证分析法,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首先从整体上分析,然后分别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角度分别进行阐述。

(2)需要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阐述,比如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来阐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理解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回答本题至少需要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比如对英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对英国社会转型的影响,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等。

7.(2021·山东高考选考·19)(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在衰退吗?

有学者认为,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

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

甲:

1873—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1873年

1883年

1893年

1903年

1913年

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40

40

41

43

生铁产量(千吨)

6671

8666

7089

9078

10425

粗钢产量(千吨)

582

2040

2997

5115

7787

煤炭产量(百万吨)

130

166

167

234

292

乙:

1913年英、美、德电器产品丙:

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

占世界总额的比例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

——据[英]B.R.米切尔《世界历史统计》等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

说明你的理由。

(3分)

(2)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英国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

请加以说明。

(5分)

(3)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3分)

(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

(3分)

(5)考量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兴衰,应坚持什么原则?

说说你的看法。

(3分)

【答案】

(1)是。

理由:

能结合工业化背景,说明工业部门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不矛盾。

从材料甲主要反映了传统工业,乙反映了新兴工业的角度作答;从材料甲反映英国自身经济发展状况,乙、丙反映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角度作答。

(若回答“矛盾”,言之有理有据,可的情给分。

(3)能认识到材料是个案,只能从一个层面或视角反映客观历史的角度作答。

(4)能从一战后英国国际地位变化的角度作答。

(5)所提原则合理,说明充分,符合唯物史观。

【解析】

(1)第一小问是否必需,首先明确研究的问题是“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

”,然后确定材料一中的这类史料与这个问题的相关性,因为相关,所以答案是肯定的,是研究所必需。

第二小问理由,需要从“1870—1910年代”这个时期阶段特征出发去思考,这一阶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发生到完成的时期,所以工业化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工业部门在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因而材料一中的史料都涉及到了英国的工业生产情况。

(2)第一小问是否相互矛盾,判断是否矛盾的标准是看史料是否从同样一个角度有不相对立的观点,据此可知,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反映了英国工业发展的不同角度,所以不矛盾。

第二小问说明,只要设定标准说明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设计的即可。

具体来说,从新旧工业部门发展的标准来看,材料甲是1873—1913年英国工业中生铁、粗钢和煤炭三个部门生产的产量及其所占比重,这些数据主要反映了英国的传统工业生产发展情况,乙是1913年英、美、德电器产品占世界总额的比例,这些数据可以反映英国新兴工业发展的情况;也可以从三个史料所反映的主要国家来看,很明显材料甲只反映英国自身经济发展对比的情况,而乙、丙则反映多个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所以反映的是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这一角度。

(3)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是“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

”而材料二是英国北部的纺织业重地坎布里亚这一个地方的工业兴衰的历程,这属于个案,只能从一个层面或视角反映客观历史的角度,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是孤证不立,所以使用时需要再寻找其他证据使之能够互证。

(4)材料三提供了一幅漫画作品,从中可以看出美国总统威尔逊是一个评判员,而英国在内的欧洲各国则是在搞“欧洲孩童秀”,漫画时间为1919年,反映了一战后英国国际地位变化这一视角,英国由战前欧洲或者世界的霸主地位到战后沦为与欧洲其他国家地位相当,需要接受美国评判的地位,明显的地位降低了。

(5)第一小问原则,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比如原则可以是:

论从史出,历史主义,多角度分析,等等。

第二小问看法:

可以结合题干材料和设问思考,为研究英国是否衰落,题干提供了多个史料,需要通过不同类型的史料来分析,所以应坚持论从史出,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另外,研究英国在1870-1910年间是否衰落,要把英国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分析,而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和标准去分析,所以要坚持历史主义原则;研究英国是否衰落,不能仅仅看其经济发展及其地位变化,还要看其政治发展及其地位变化,所以要坚持多角度分析的原则;等等。

8.(2021·浙江高考选考1月·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早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如文艺复兴初期“三杰”之一的彼特拉克就在作品中写道:

“你就应该是你自己的主宰”“我只是凡人,我只希望得到人世间的幸福”。

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初,文艺复兴开始在西班牙和英国等国盛行,特别是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达到它的顶峰。

人的伟大和卓越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得到最崇高的颂扬: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在理性上多么高贵!

在才能上多么无限!

多么文雅的举动!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等

材料二从15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起,欧洲人开始拓展他们已知世界的前沿。

向外拓展的理由是复杂的:

寻找新的商业航线以及对冒险的追求……也是知性文化(它使文艺复兴显得非同寻常)变化的产物。

阅读希腊文和学习古代科学及数学课本能力的恢复,激发了人们对宇宙和地球问题的新的大讨论。

这些讨论使人意识到:

不仅东方——中国、日本和盛产香料的岛国的财富可以通过西向航行而得到,而且其间的距离也可以被测算出来。

最终,他们在大洋的另一边找到了无以计数的财富。

——摘编自[美]玛格丽特·L.金《欧洲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写出文艺复兴的先驱,比较初期“三杰”与莎士比亚歌颂人性的不同表现形式。

(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5世纪欧洲最早“拓展他们已知世界”前沿的两个国家。

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人”的价值观,请分析新“商业航线”的开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5分)

【答案】

(1)先驱:

但丁。

形式:

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

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人性的高尚和尊严。

(2)国家:

葡萄牙和西班牙。

影响:

证明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激发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

【解析】

(1)第一小问先驱:

结合所学得出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

第二小问形式:

据材料一“你就应该是你自己的主宰”“我只是凡人,我只希望得到人世间的幸福”结合所学得出初期“三杰”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

据材料一“人的伟大和卓越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得到最崇高的颂扬: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在理性上多么高贵!

在才能上多么无限!

多么文雅的举动!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结合所学得出莎士比亚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人性的高尚和尊严。

(2)第一小问国家:

据材料二“从15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起,欧洲人开始拓展他们已知世界的前沿。

向外拓展的理由是复杂的:

寻找新的商业航线以及对冒险的追求”可知,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两个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第二小问影响:

据材料二“而且其间的距离也可以被测算出来”结合所学得出证明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据材料二“向外拓展的理由是复杂的:

寻找新的商业航线以及对冒险的追求……也是知性文化(它使文艺复兴显得非同寻常)变化的产物”“最终,他们在大洋的另一边找到了无以计数的财富”得出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据材料二“阅读希腊文和学习古代科学及数学课本能力的恢复,激发了人们对宇宙和地球问题的新的大讨论”得出激发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

9.(2021·浙江高考选考1月·29)科学引领发展,技术助力生活,科技史亟需全人类省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到18世纪晚期,(英国)已经有了跃进的感觉。

人力和畜力已经被机器和非动物的能源所代替或补充:

煤、铁等产量大幅增加。

促使这种变化的一个必要的杠杆,就是发明。

……没有发明的话,就不可能在产量上实现那么巨大的增长。

(但发明)很少直接受益于理论科学,而更多是得益于经验。

此外,像1754年在英国成立的皇家工艺、制造业与商业奖励协会这样的团体,则把发明创造的精神纳入了有用的轨道。

……发明家的社会背景很不相同,从水磨匠到牧师,应有尽有。

——摘引自[英]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二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

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电磁场方程……的发现和创立,使得电磁学理论日臻完善。

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汽轮机等等的相继发明和应用,无不建筑在此理论基础之上。

——引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美国在日本投掷的原子弹使远距离战胜敌人的梦想变为现实。

不久,苏联也研制出了核弹,开启了核竞赛的危险游戏。

20世纪50年代,一方面人们只在所谓的“代表战”(冷战时期的词汇)中进行“低强度”的战斗,另一方面美苏都加强核武器研制。

1952年,美国研制出了第一枚比1945年原子弹威力还强1000倍的氢弹。

一年后,苏联也制造出氢弹。

60年代开始研制的弹道导弹最具毁灭性。

为此,美苏还上演了一起惊心动魄的事件。

70年代,双方都对对方持有的近万枚弹道导弹十分忌惮,因此建立了直接联系的热线,防止灾难发生。

——摘编自[西班牙]马尔瓦莱斯《从投石索到无人机:

战争推动历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人类结束对水力、畜力和风力依赖的标志,概括18世纪英国发明成果不断涌现的原因。

(4分)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列举意大利人马可尼在通信领域的成就。

根据材料二,一句话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5分)

(3)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三中“代表战”及“惊心动魄的事件”名称。

关于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利弊,众说纷纭,浪漫主义思潮的观点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二三与所学,从人类向“距离”挑战的角度论证此观点。

(6分)

【答案】

(1)标志:

瓦特改良蒸汽机。

原因:

生产的需要,经验的积累,社会的重视,发明创造的精神,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保障。

(2)科学家:

法拉第。

成就:

发明无线电报,横跨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息试验成功,完成短波试验。

特点:

“科”“技”结合的典范。

(3)“代表战”:

朝鲜战争。

事件:

古巴导弹危机。

观点:

科学对人类的生活是一把“双刃剑”。

论证:

“缩短”人类的空间距离,推动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大大加速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也使人类面临许多的共同问题,影响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

【解析】

(1)第一小问标志:

据材料一“到18世纪晚期,(英国)已经有了跃进的感觉。

人力和畜力已经被机器和非动物的能源所代替或补充”结合所学得出人类结束对水力、畜力和风力依赖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第二小问原因:

据材料一“(但发明)很少直接受益于理论科学,而更多是得益于经验”结合所学得出生产的需要,经验的积累;据材料一“像1754年在英国成立的皇家工艺、制造业与商业奖励协会这样的团体,则把发明创造的精神纳入了有用的轨道”结合所学得出社会的重视,发明创造的精神;结合所学得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保障。

(2)第一小问科学家:

结合所学可知,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法拉第。

第二小问成就:

结合所学可知,意大利人马可尼在通信领域的成就是发明无线电报,横跨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息试验成功,完成短波试验。

第三小问特点:

据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

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结合所学得出“科”“技”结合的典范。

(3)第一小问“代表战”:

据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一方面人们只在所谓的‘代表战’(冷战时期的词汇)中进行‘低强度’的战斗”结合所学得出朝鲜战争。

第二小问事件:

据材料三“60年代开始研制的弹道导弹最具毁灭性。

为此,美苏还上演了一起惊心动魄的事件”结合所学得出古巴导弹危机。

第三小问观点:

结合所学可知,关于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利弊,浪漫主义思潮的观点是科学对人类的生活是一把“双刃剑”。

第四小问论证:

从积极、消极两个角度入手;结合所学可知,科学“缩短”人类的空间距离,推动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大大加速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也使人类面临许多的共同问题,影响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