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平板显示业中小企业发展回顾.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6036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陆平板显示业中小企业发展回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陆平板显示业中小企业发展回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陆平板显示业中小企业发展回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陆平板显示业中小企业发展回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陆平板显示业中小企业发展回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陆平板显示业中小企业发展回顾.docx

《大陆平板显示业中小企业发展回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陆平板显示业中小企业发展回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陆平板显示业中小企业发展回顾.docx

大陆平板显示业中小企业发展回顾

2012年大陆平板显示业中小企业发展回顾

导读:

回顾2012年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产业一年发展,京东方的盈利、华星光电的提前量产等国有企业聚焦了业界所有人的目光,各家媒体更是不厌其烦地连篇累牍报道,虽然我国在大尺寸液晶面板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聚光下国有企业是国家政策和资金着意栽花的结果,然而国家无心插柳下的平板显示业众多中小企业却已蔚然成荫,但成长道路多有波折,众多中小企业业者经营大多遇到各种困难。

从关注业内大企业、国家政策等行业宏观视角转向国内平板显示业的中小企业本身,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行业内聚光灯照不到角落,他们鲜为人知,却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着大陆平板显示业的沃土,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从2012年伊始,经过对平板显示业内的众多中小企业进行持续地调查和采访,被采访的平板显示企业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所涉及企业主要集中在液晶材料、光学膜、LED背光、掩膜版、检测设备、LCD后段设备等平板显示产业上游材料设备领域。

对其高层领导进行了访谈,从中了解了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资金、技术、产品、销售及市场行情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从而拥有了大量的第一手珍贵资料,经过本刊编辑部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从中得出大陆平板显示业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以及共性。

此外,采访了国内外产业中游面板大厂高层人士和研究机构的从业者,以他们的视角来讲述大陆配套型企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希望他们的的观点和看法能为中小企业经营者提供有益借鉴。

2012年,对国内平板显示行业中小企业来说,好消息可以说接踵而至,既有国家在政策方面的扶持,比如降低偏光片原材料进口关税等,又有本土面板厂商盈利和大力扩建如京东方的合肥、重庆8.5代高世代线将投建、大规模地融资等,中游面板厂商所拉动的配套商机潜力巨大,市场旺盛需求让众多处于上游的中小企业异常忙碌,困苦多年的本土上游材料设备企业看到了利好前景,产业天枰似乎开始向本土企业靠拢。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陆最为薄弱的FPD上游产业链的环节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2012年或许我们刚刚开始,对于本土众多中小企业,因其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位置注定了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因为这一高利润产业块大部分还被美日韩国家牢牢地控制在手中,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积累还不够,不足以与他们竞争,因为他们在此领域沉积得很深,能够抢占这一领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一、发展背景:

“先天不足发展之路多艰”

2012年,本刊与平板显示行业中小企业高层进行沟通交流过程中,被业者提起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国产化”。

“国产化”这个词有着多重意义,但在很大一部分人眼中,国产并非意味着价值,而是直接等同于恶性竞争,低质产品及无序市场。

其实平板显示行业中小企业过得如此艰辛,说到底仍然是核心技术的缺失。

说到核心技术,本土中小企业又陷入美日韩在材料设备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产权的围堵,压缩了发展空间,稍有不慎就构成了侵权,这成为了众多中小企业包括本土颇具实力的大企业面前一道难以逾越的壁垒。

虽说一样的产品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制造出来,且不说技术的含金量如何,但就技术研发的成本、产生的效益和实际量产等因素考量起来也非常复杂会。

毕竟不计成本的实验结果和现实量产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言,技术就有了高低之别。

技术研发与创新,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创新文化和环境,还需要研发所需的物质基础。

这对于本土的中小企业来说,具有专业性知识和创新型人才非常稀缺,更谈不上对材料和设备产品的研发与制造了,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一种奢望,能做的也只有在现有条件下,做些敲边鼓的技术创新,根本动摇不了国外厂商根本,进口设备和关键性材料霸占国内平板显示市场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

广东平板显示产业促进会秘书长汪浩关于平板显示行业内的中小企业情况表示,平板显示产业也是国家工业制造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本土企业创新型文化环境与基因的缺失,造成许多企业经营者有捞一把就走的浮躁心态,再加上全球经济不景气和整个社会的投机风气,他们很难沉下心来去做实业;而具有实干精神、全球视野和高度创新的称职企业家少之又少,许多企业追求短平快的眼前利益,上面向政府报项目伸手要钱,下面把精力放在产品营销渠道上,在市场上赚快钱,而在产品质量和技术研发上很少下功夫,在光电显示领域,特别是2012年做LED显示屏的中小企业大量倒闭,大企业艰难度日就不足为奇了。

常说: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

以此句话来对照光电显示产业全球发展路线,从中可以看出,美欧国家在该行业前沿技术研究及概念创新等方面领引全球,日本取经欧美,把这一新技术、新概念进行物化,制造与商用,形成了制造技术标准,随后韩国和台湾企业在这一标准下通过做日本OEM,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再通过大陆厂商OEM,壮大自己,而大陆平板显示厂商能够通过OEM做自己品牌的很少,只能成为做产品的三流企业,很多中小企业连产品懒得做,直接仿制,甚至有倒买倒卖等市场投机行为,所以产业很难做扎实,产业技术一升级很快就烟消云散,如名噪一时的深圳“山寨机”,大陆CRT时代等。

从事平板显示业的众多中小企业一出生就输在起跑线上,“先天不足”的他们将走上一条充满荆棘的漫漫长路。

二、发展现状:

“恶性竞争缺乏核心技术”

从全球平板显示业市场来看,由于经济不景气,欧美市场在萎缩,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大陆市场潜力巨大。

2012年大陆平板显示产业总产能全球占比约10%;据DisplaySearch预测,2012年大陆市场智能手机出货1.89亿台、平板电脑出货突破6500万部、平板电视出货量将达到5000万台。

大陆市场旺盛需求,传递到平板显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市场行为下,需求引导一切,为了争食,比如LED显示屏市场,最高峰的时候利润可达40%,高额的利润冒出大量的中小企业争食这一市场,但大多企业集中在低端市场,价格战不可避免,形成了恶性竞争,行业利润率降至5%,甚至更低。

再如刚刚兴起触摸屏产业链,由于触摸屏成为智能机、平板电脑及其他消费终端产品的标配之一,大量的资源涌进,且在技术、制造、资金等方面门槛相对较低,造成了企业众多、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大幅下跌,利润也薄如刀锋,无序的市场造成了混乱局面。

其实缺乏资金和核心技术是中小企业始终徘徊于低端市场的原因,平板显示行业是一资本和技术结合紧密的行业,所以在高科技企业中,资金和技术永远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两根“拐杖”,缺一不可,而资金对于大量中小企业的他们来说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因为研发技术要资金,存货要资金,拓展市场要资金,又难从银行贷款,种种原因导致企业艰

难。

三利谱光电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建军直言,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更加期盼政府能在资金、用地及其他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以国内偏光片企业为例,关键性偏光片产品还完全依赖进口,本土偏光片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就要进行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而这意味设备、人才都得从外引进,需要大笔的资金,且不说投入能否获得相应的成效,融资成为主要问题;即便企业拥有核心技术,但由于资金匮乏无法形成规模优势,造成没有足够的利润来支持技术的进一步研发。

在中国大陆市场风险投资环境不成熟的情况下,政府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眼中的“唐生肉”,而政府从税收政策、产业政策以及财政资金支持等几方面大多向业内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倾斜,政府的扶持阳光几乎照不到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多数民营,对行业的活跃度及促进行业有效发展方面贡献很大,且在技术创新的主动性以及灵活性方面相比大企业更具优势。

从中小企业本身来看,实力也参差不齐,在政府资助方面,也会出现因企业经营本身以外的因素,导致其中具有前景且有研发实力的中小企业嗷嗷待哺,亟须政府出手扶持,而劣质企业不择手段市场行为进一步挤压他们的生产空间,希望政府摆脱利益的厉害关系,从产业的健康发展的高度上来扶持、整合中小企业,政府须严格把关,把劣质及浑水摸鱼者淘汰出来,把更多的项目资金用在技术前景发展好的企业上,无论它的规模大小,这一直是众多中小企业业主的心声。

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上无法做到“开源”,就设法“节流”,压缩成本。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厂商进入液晶显示行业使产业投入迅速增加,但与投入量相反,各领域的厂商所能获得的利润值却持续走低。

如何降低成本、如何采购到更为便宜的原材料成为所有企业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液晶显示所有主料价格日趋透明,价格上已经没有下调空间的情况下,下游厂商把目光转向耗材等领域,期望通过降低耗材(如ACF、硅胶皮、去除液、特氟龙、感压纸等)成本,从而降低终端产品的价格以提升自身竞争力。

“三角债”也是中小企业难以摆脱的魔咒,制造企业往往先从供货商处先拿原料后付款,但由于经济的不明朗,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涨,不确定因素在增加,这种传统制造业操作资金流动方式面临挑战,由于资金紧张,供货商往往会先要求付款,造成制造业企业难以改善资金紧张的局面,众多中小企业普遍“叫苦”不迭,又难以融资,造成资金链断裂无法为继而倒闭。

技术的研发是靠资金堆积出来的,当资金解决后,人才问题就凸显出来,这不仅体现在中游面板产业国际巨头之间因人才问题产生的司法纠纷,而且行业内众多中小企业人才问题也十分突出。

华星光电代理CEO兼执行副总裁陈立宜关于大陆平板显示业人才问题,他表示:

“大陆的人才比较分散,这与地域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也有关系。

而且因为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他们可选择的个人发展方向比较多。

与台湾的半导体研发众多人才相比,国内半导体行业人才稀少,企业重新培养人才将这对企业造成双重压力,培养完后还需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因为大陆方面可选择的机会太多,且大陆的工程师专注在某一领域的时间不是太长,但有些工艺需要长时间的沉浸才能够深入。

江苏和成显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稳见关于人才方面也表示,企业的发展历程是坎坷的,而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人才。

和成显示科技的液晶产品自2002年立项以来,由于缺乏技术人才,一直到2005年项目都无法正常运营,先期投入的3000万元可谓是“颗粒无收”。

而转机来自于2005年的公司重组,企业引进了技术团队,以技术入股,从此企业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

目前,韩国、台湾地区与大陆在平板显示领域人才交流频繁,这将带动和提高整个大陆平板显示业的技术层次,进一步促进大陆平板显示产业深入发展。

另外,日本全球知名电子企业的衰弱和欧美企业因经济不景气大裁员,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大陆企业吸收优秀人才提供了机会。

当中小企业上了规模以后,做实业还是做投资是摆在企业经营者两条选择,走上哪条路将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

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忧患意识,往往坚持不了几年就走下坡路,这也是很多企业值得思考的地方。

目前大陆中小企业已经走到拐点,企业盈利与否不是衡量技术先进落后的标准,而是与其他很多因素想关联。

三、存在问题:

“市场积弊本土配套困难”

当前,虽然大陆平板显示市场潜力巨大,配套的本土中小企业发展看似良好,其实内部存在着重重问题,抛开技术和经济环境因素不谈,中小企业在经营理念和运营方式上存在很多问题:

企业同类型和产品同质化、低价恶性竞争、太注重关系营销搞乱市场秩序、抄袭仿制毫无知识产权观念、轻技术搞仿制毫无品牌意识等等,这是从中小企业自身情况来讲的;

信利光电总裁助理胡俊表示,“国内光电显示产业粗放式成长已到尾声,如果企业不遵循产业的发展规律,将无法谋得长远发展。

而注重质量和体验的品牌逐渐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和鉴别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从无到有’的过程已经走完,现在是‘从有到好’的过程,国内平板显示产业中小企业应勤练内功做好产品,以技术和品质取胜方为持续之道。

国内上游材料设备已经起步,制造工艺及技术专利等问题仍待克服,上游的短板已被业内所共识,但行业发展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短板”的高度上,所以国家加大了对平板显示产业上游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要求中游面板厂商进行必要的“国有化”,说起大陆本土的面板厂商,就不得不谈到与本土厂商的衔接和配套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上游材料设备厂商方面,从面板大厂来讲,在关键设备和原材料上用外国的原无可厚非,因为本土企业在技术上无法做到,但大企业多多少少对本土产品有排斥倾向,比如国内本土企业在设备、液晶及其他产品方面技术研发方面,必须配合大厂,否则很难进入他们的供应链,由于他们厂内的设备和产线大多采用进口,所以中小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很是受限,绕不开国外的技术专利,在专利布局上根本不愿配合,虽然这里面有大厂按流程规划来走,动一环触发全身,有一个成本考量,但总要给彼此双方一个磨合期,毕竟双方有接触和合作意向,就是对对方在产能、技术、规模及服务方面已有大致认可。

比如默克的PSA技术还在实验室时,友达就与之合

作,经过三年的磨合,双方的合作规模今天来看是惊人的。

和成显示科技副总经理及研发方向负责人陈昭远博士表示,“大陆面板厂商不会给配套企业很长的磨合期,最多几个月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技术、工艺等方面调整根本来不及最优化配置,造成中小企业在深度合作上出现很多问题。

”其实大陆本土有很多研发技术强、规模较大的配套企业,完全跟得上面板大厂的产能步伐,所以面板厂商有很多选择的余地,但他们在本土原材料产品、设备等方面验证、采购上具有主动权,中小企业较为被动,缺少话语权。

目前面板产业原材料大多数仍需要从日本、台湾等地区进口,特别是基板玻璃、偏光片和液晶等,国内原材料业者的产品规格仍未达到较好的水平,未被国内主流厂商使用。

本土光学膜厂商凯鑫森董事长金青松也表示,“本土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切入大企业的供应链是很困难的。

因为大企业都更注重新进企业的成熟周期和品质、以及生产的稳定周期。

另一方面,进入大企业供应链需要的程序和手续相对冗长、繁琐,销售回款账期长、流动资金压力巨大,不利于企业的积累和壮大。

所以在早期,中小企业大都选择已经与一线品牌大厂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曲线打入。

其实,本土面板厂商相较于国际一流的厂商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供应商的选择上应适当照顾本土的中小企业,也促进本土企业的发展。

说得直白点,面板大厂所选用的产线设备方面,大多数设备仍需要从日韩进口。

目前国内材料和设备厂商发展策略尚以跟随为主,在日韩等主导厂商升级周期越来越短的情况下,很难实现赶超。

国内在设备配套方面仅能提供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设备。

深圳易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军鹏对本刊记者表示,“我们现在所说本土设备的国产化只是生产过程中某个环节的代替,比如贴片。

发展的方向则是以贴片为立足点,向前一制程或者后一制程延伸,在更多环节中应用自主研发的国产设备。

尤其是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设备。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国内的面板生产线从表面上看来确实是本土自行建造生产的。

但实际上,里面的设备是进口的,核心技术是外来的,我们始终充当着一个苦力的角色,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化。

一条面板生产线涉及的工艺上千,经济利益更以数十亿计算,相较之下这“某一个环节”似乎远不够大,位置也不够靠近中心,这就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彤光科技公司刘赛武总经理表示,“由于上游材料、设备技术储备稀缺,配套产业不足和高端人才的匮乏,国内平板企业可以掌握的利润空间微乎其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难以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以国内生产原材料的中小企业为例,本土的材料领域还处于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初级阶段。

技术积累的缺失以及国外厂商的挤压使得前进的脚步更为艰难。

中小企业虽然能得到国家一定的扶持,但是缺少技术上的竞争力,如果继续靠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代工的经营模式来维持公司的运营,很难有所突破。

总之,无论是生产原材料产品,还是液晶面板产品,本土企业的产线设备大都进口,而本土企业比如设备厂商,只能在检测设备、后段设备等技术含量低的方面入手,为本土面板厂商提供某一环节的配套,成套或者成系统的设备根本做不来,就是某一环节的替换也要在日韩的进口设备上做技术支持,对于低端的后段设备制造、原材料产品,仿制也是本土中小企业中一大顽疾,既要研发还要防备同行的抄袭,本土中小企业发展十分艰难。

2012年,国家政策的倾斜使国内面板生产得到保护,设备产业的本土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但本土企业无法掌握设备核心技术的尴尬并没有因此而减少;施克斯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罗再东表示,“本土中小企业发展前景可以说并不明朗。

而目前政府的扶持也形式大于行动,大型企业或国企反而得到更多的关注。

创新始终是平板显示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相对于大陆大型的厂商,他们在经营方面已经形成了套路和流程,一切都按已定好的程序走,在创新方面较为保守,而中小企业不同,他们体量小,应对市场需求反应快,利益引导更倾向于创新和研发,相比大型厂商能够更快生产出具有创新意念和技术的产品。

有关中国电子产业缺乏革命性创新的话题早已被无数次讨论过,有人把原因归咎为创新型人才的缺乏,有人认为是制度之殇,也有人认为是中国企业太过急功近利之过。

凡此总总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问题主要结症。

目前我国的中小电子制造企业多达500万家,然而中国目前的供应链情况是,大的分销商和上游品牌企业直接向大型制造企业供货,中小企业只能通过华强北等自聚成市的零散门店和没有品牌的厂家采购零配件。

如在功能手机时代或更早以前,中小企业也许可以凭着在零散门店采购回来的没有品质保障的零配件,组合生产出与品牌电子相差无几的产品,但进入智能时代,随着技术壁垒渐高,电子产品对IC元器件及专业性组合方案的需求逾高,供应链不畅对的中小企业造成的创新压制效应开始显现,这也是供应链不畅所造成的技术壁垒问题。

从小尺寸到大尺寸的显示产品日趋智能化的今天,创新并不是自家企业关门造车,而是两个甚至多个企业一起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从硬件到软件、从应用到设计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企业之间的协调和共同发展,在全球化分工越来越细地今天,企业间技术方面的合作与研发才是创新的最大源泉,众多中小企业应打破技术壁垒,以共赢为目的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四、破解之道:

“顺势而为技术共享共赢”

在红海中沉浮的平板显示业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空间主要取决于如何选择。

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一般有两条路:

规模效益和高精尖技术路线,但无论选择那一条路,目的就是希望企业发展越来越好。

选择第一条路,通过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扩大市场份额,但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薄。

选择后者虽然利润空间巨大,但却是一条充满荆棘之路,风险也非常高。

薄利多销是企业在市场充分竞争中的营销手段,争夺的市场也多属于中低端,但从成本角度而言,一个工厂只要停产就是亏损,工人工资、厂房租金都是不可避免的支出。

因为中低端产品的需求一直存在,且需求量非常大,薄利多销也不失为企业的生存方法之一。

在生产成熟的条件下,中小企业对已经被压低的产品市场价格进行层层摊分,比如他们与供应商谈判,把部分成本转嫁出去,使整个产业链共同分摊下跌的利润。

但在这个过程中,量是谈判的资本,也是产业和技术充分发展的结果。

目前,大陆中小企业面临的状况跟日本相似,未来的机遇可能会朝更专业的市场发展。

比如日本显示器,在整合多家厂商的面板业务后朝医用和车载方向进行研发,也许他们的受众市场不大,但专业性更强。

所以未来发展的趋势有两种,要么产品线丰富能提供全方位的产品,要么走更为专业化的道路,如部分偏光片国内厂商专注在某一领域深入钻研以备供应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

大陆市场足够大,消费层次很多,无论低端还是高端市场,都能找得适合自己企业的细分市场和发展方向。

深圳市利航电子有限公司吴传杭表示,“有需求,就有市场。

当前能够形成品牌的企业还不多,低端厂商想占领中档客户,中端厂商尽力往高端靠拢,这是一个行业发展的生态。

”因此平板显示业的众多中小企业只要在自己所在的细分市场做大做强,形成自己的品牌,争夺细分领域前三名,就有更多的商机和行业话语权。

其实中小企业适应市场发展自己各有战略,发展方向上区分都比较清晰,红海竞争的压力主要聚集于中小企业之间和相对容易生产的设备领域里。

在显示设备生产领域,由于后段设备比较容易仿制,怎么防止抄袭成了很多企业的破解的难题。

本刊记者在问及这个问题时,易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军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法,他认为关键仍是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让对方抄无可抄。

他说:

“能够让技术人员看一遍操作流程就能估算出结构和运作的,必定是相对简单的设备。

复杂的设备哪怕能够看出操作方式,但由于投资太大因此难以仿制。

以易天的全自动贴片机为例,硬件材料成本即耗费三四百万,这种设备的目标对象为年收入五千万以上的大厂商,也只有这种规模的厂商才需要使用这类设备。

在没有确定客户和上下游配套的情况下,中小厂商不敢轻易抄袭,有实力的公司大多拥有自己研发方向和专项技术,也没有抄的必要。

”虽然与全行业形成专利意识相比,这样一种制止仿制的方式略显被动,但对现阶段而言未尝不是一种思路:

只要发展到某个程度,这些问题就不再能桎梏企业的发展。

如今显示设备核心技术仍是国内空白,如有深入到日韩所垄断的设备技术核心区域,既填补国家在此领域空白,又能提升自身的实力,但达到这一步相对较难,抛开技术专利壁垒不说,但必须有技术研发实力和资金作为本钱。

和成显示科技研发负责人陈招远博士表示,有技术研发的本土企业也可以为中游厂商一起合作研发每一步工艺中出现的问题,展开深度合作,技术共享的同时,也为有实力的中小企业进入面板大厂供应链打开了大门。

对面板大厂来说,也在技术研发和产品等方面降低了成本,可以说是双赢的局面。

群智咨询李亚琴表示,关键零部件供应链的本土化也有利于成本降低,一方面通过外资供应商的国内设厂就近供应,一方面本土材料供应商的技术和产品成熟,使得本土化供应链规模逐步扩大,特别是玻璃基板、液晶材料、背光材料等的本地化率提升有利于本土面板厂更多选择和更强议价空间。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董总办协理蔡志承表示,“国内面板业快速发展,但相关配套产业等尚未真正意义上赶上面板业扩张的速度。

未来,中小企业可透过中外技术交流或自主技术开发等,提升对材料(如偏光片、LED等)的供应能力及零配件(如阳极件、机器手臂等)的维修再生技术,以创造更多商机并形成更完整的液晶产业供应链。

大陆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很早就受到国务院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早在《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中明确将TFT-LCD液晶显示列入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力求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促进我国彩电产业整体转型。

近期,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再次将液晶显示产业作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这些重大产业决策已经促使我国平板显示产业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

今后,应对产业策略、投资体制、鼓励自主创新、吸引与培养高精尖人才等方面的政策进一步细化与完善,大力扶植龙头企业,使之做强做大,培育具有国家竞争力的行业龙头。

在加强本土上游薄弱环节方面,政府给本土中游段的面板大企业如京东方、华星光电等提高国产化率的要求,这对本土中小企业是一个巨大机会。

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张宇表示:

“我国设备和材料行业的基础较外国厂商要薄弱,应该说替代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近几年政府也在不断推行材料装备的国产化,2005年到现在,从背光源和驱动IC开始,我们确实看到国产化配套的发展。

虽然在面板制造某些领域还不能实现替代,但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

”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代理CEO兼执行副总裁陈立宜也表示:

国产偏光片的使用比例正在拉升,到2012年底国产化比率达到15%;液晶材料方面,目前还在与国内厂商商谈中;4.5代中试线准备使用国内的玻璃基板,目前正与彩虹洽谈;芯片方面国内的厂商做不了高压制程,技术水平无法达到,因此只能向外进口。

说到底仍是大陆半导体产业的基础有所欠缺。

实际上本土中小企业应该最大化地发挥在售后服务上的优势;深圳极而峰设备有限公司营销总监何平表示,从目前看来早期本土设备无法分一杯羹的局面正慢慢被打破。

尤其在后段制程设备市场,外国设备的份额正被本土所吞食。

在本土和外国设备差异较为明显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应在发挥本土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