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前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5923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07 大小:38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中考前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7页
期中考前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7页
期中考前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7页
期中考前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7页
期中考前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中考前教案.docx

《期中考前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中考前教案.docx(20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期中考前教案.docx

期中考前教案

课题

1.1物质的变化

课时

总第1课时

课型

设计者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

能力

1、了解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不同物质的形态和运动形式

发生着相互作用。

2、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3、能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判断各种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

化学性质。

过程

方法

1、掌握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的能

力。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1、通过探究变化→性质→用途,使学生明白认识物质有一定的顺序

和过程。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接受物质是变化

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教学重点

究物质的变化→性质→用途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

究物质的变化→性质→用途的一般规律

教具准备

锥形瓶、漏斗、铁架台、铁夹、酒精灯、试管、火柴、硫酸铜晶体、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铅溶液、碘化钾溶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引入

 

直接引入:

们知道:

自然界的物质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你能说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吗?

引出课题

——物质是在不断的变化的

回答:

汽化、沸腾、生锈等

通过学生举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新课

 

1、物质的变化

【问题1】:

物质的变化有哪两种类型?

【活动1】:

判断下列中

些属于物理变化?

哪些属于化学变化

【问题2】:

什么是化学变

化?

什么是物理变化?

 

【问题3】: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问题4】: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两者的联系:

化学变化一定能伴随着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不一定有伴随化学变化

 

【导引】:

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物质变化时的微观改变的,我们根据什么来认识物质的变化呢?

要认识物质的变化,我们必须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2、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活动2】:

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上图中物质变化的证据有哪些?

变化

证据

变化类型

将铁丝扭成各种形状

形状改变

物理变化

硝酸铅和碘化钾混

合生成沉淀

生成沉淀

化学变化

落叶变黄

颜色变化

化学变化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生成气体

化学变化

铁在高温下变成铁

状态变化

物理变化

【提问】:

是不是所有的证据都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教师叙述】: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科

学家们还可以借助一些

高科技的仪器、通过分析

推测等方法寻找物质变

化的证据。

【提问】:

是不是所有“发光发热”、“生成沉淀”、“颜色变化”等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呢?

教师叙述】:

物质变化的现象(证据)只是帮助我们判断变化的实质,并不是唯一的依据。

【提问】:

谁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什么联系吗?

3、探究物质的性质

【提问】:

通过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和分析,你可以获得物质的什么信息呢?

(性质)

【知识回顾】:

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活动3】:

观察硫酸铜晶体的实验,完成课本填空:

【活动4】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可进行如下分析:

有颜色变化的实验是4、5,原因是4、硫酸铜晶体失去结晶水,变成硫酸铜白色粉末。

5、白色硫酸铜粉末遇少量水和水结合成硫酸铜蓝色晶体。

有沉淀生成的实验是3,原因是生成了不溶于水的蓝色的氢氧化铜。

有状态变化的实验是2,原因是分子扩散到水中,成为溶液。

【叙述】:

根据物质变化

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

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

方法,是我们认识物质

进一步探索物质变化规

律的基本方法。

4、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活动6】:

在盛有2毫升

鸡蛋清的试管中加入硫

酸铜溶液,可发现鸡蛋

清凝固。

因为鸡蛋清中

的蛋白质与硫酸铜反应

使蛋白质变性。

【思考】:

根据这个性质,我们可以用硫酸铜做什么用途?

【问题】:

在生物体内广泛的存在着蛋白质,蛋白质是细胞的基础物质,为什么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制成的波尔多液可以消灭病虫害。

回答:

物理变化和

化学变化

 

回答:

物理变化:

下雨和瀑布落下

化学变化:

火柴燃烧和植物光合作作用

 

回答:

物理变化:

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

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回答:

物理变化的实质:

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两者根本区别:

变化中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练一练】:

找出下列的化学变化,看谁判断得又快又准。

1、玻璃打碎2、木材做成课桌3、拉橡皮筋4、煤气燃烧5、湿衣服晾干6、铁铸成铁锅7、铅笔弄断8、粉碎矿石9、玻璃制成灯泡10、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氧气和氢气11、气球升高12、苹果腐烂13、水中沉淀泥沙14、食盐溶解在水中15、飞机爆炸

 

回答:

1、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沉淀

2、绿叶的变化

3、钢铁的熔化

4、铁丝的形变

5、电解水实验:

物质性质发生了变化

 

不是

学生举例:

如PH值的变化、浓度的变化、温度的细微变化等。

 

学生举例:

不一定;如电灯发光、食盐结晶、太阳光散射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更复杂,常伴随着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

 

回答:

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软硬、熔点、沸点、溶解性

化学性质:

酸碱性、可燃性

【练习】:

下面8种性质分别属于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软硬、熔点、沸点、溶解性、酸碱性、可燃性

 

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小组汇报

 

回答:

检验蛋白质的存在、杀菌。

 

 

通过知识点的回忆降低本教学的难点

 

通过联系检测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情况

 

通过讨论使学生形成判断物质的变化是需要一些证据的(现象)

 

通过问题的讨论更进一步理解和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通过练习使学生对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一步了解

 

通过小组讨论使问题的解决更深刻,同时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

 

通过事例的解释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小结

 

如果我们要想知道某一种物质是什么物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从物质的状态、颜色、温度,变化中有沉淀、气体生成等方面寻找证据,对各种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变化的规律,推测它们的性质,并利用物质变化规律造福人类。

作业设计

作业本AP1-2

 

板书设计

 

物理变化反映决定

变化性质用途

化学变化表现

 

教学反思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典型的物理变化:

物态变化,机械运动,地球运动,本章主要学习化学变化。

教材首先让学生来讨论自然界中的各种变化,然后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接着来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这是这节课的重点,这为以后的学习中来判断化学变化是否有发生打下基础。

最后是物质性质的应用。

这其中贯穿着一个这样的思想:

变化→性质→用途

 

作业评批记录

上交情况

批改时间

讲评时间

典型问题记录

 

纠改措施

 

课题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课时

总第2课时

课型

设计者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

能力

1.知道什么是酸,知道常见的酸有哪些。

2.知道不同的酸碱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呈现的颜色,会选择酸碱剂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

方法

1.会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2.开展“自制酸碱指示剂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1.通过强酸的使用注意事项的学习,培养规范操作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在实验室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开展实验安全教育。

2通过开展“自制酸碱指示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亲近自然,走进科学天地。

教学重点

1.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呈现的颜色。

教学难点

酸的概念形成

教具准备

电脑积件

食醋、紫色石蕊试液,蓝色、红色石蕊试纸,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

烧杯、试管、滴管、玻璃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复习巩固和引入新课

 

复习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

举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

2、以氧气为例,说说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引入

问题1:

“酸甜苦辣”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味道,正是这多种滋味使人们味口大开--------,请同学例举出日常生活中有酸味的物质?

问题2:

为什么像胃液、食醋、水果等不同的物质,都会有酸味?

引导:

胃液里有胃酸——盐酸、食醋里有醋酸、可口可乐里含碳酸、柠檬、柑橘等水果里有柠檬酸等

问题3:

酸的种类很多,既然都称它们为酸,那么它们之间会不会有什么相似的性质呢?

它们间有会有哪些不同呢?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预计答案:

铁生锈(化学)

雪融化(物理)

………

物性:

味、状、色、密度、

溶解性等

化性:

能与某些物质反应

食醋、发酸的面包、桔子、可口可乐……

学生思考,表达,交流。

让学生通过举例(主要是自己比较熟悉的例子)有利巩固旧知又能理解新知的效果

 

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进行新课

 

1、什么是酸

投影:

含酸的水果(图1-10)

问:

根据生活经验,说说图中的水果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讨论:

酸性物质是否等同于酸?

它们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总结:

溶液的酸性是由于其中含有一类特殊的物质——酸

出示:

盐酸、硫酸和硝酸溶液,盐酸、醋酸的微观模型图。

讲述:

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展示氯化钠电离的微观图片)

我们把某种酸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叫做酸的酸根离子。

2、酸碱指示剂

讲述:

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品尝的方法知道物质的酸性,可是化学物品是不能用这个方法来测定的,在七年级我们学过了用什么方法来测定物质的酸碱性,又用什么方法来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

实验:

①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少许水、酸果汁、白醋、盐酸、氢氧化钠,滴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②在白色滴板的空穴离分别滴入几滴上述样品,在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其颜色的变化,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问题:

根据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示:

科学探索者中的一副图:

介绍:

绣球花是一种天然指示剂,能显示亮粉红至蓝的一系列颜色,它生长在灌木丛的酸性土壤中

练习:

现有自来水、酸果汁、澄清石灰水,你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它们的酸碱性?

 

吃起来多很酸

 

酸性物质中都有酸

 

学生练习

1、下列物质不属于酸的是()A、HNO3B、NaHCO3C、H3PO4D、HI

 

学生讨论小结,并完成下表

指示剂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酚酞试液(无色)

无色

无色

红色

石蕊试试液(紫色)

红色

紫色

蓝色

蓝色石蕊试纸

红色

蓝色

蓝色

红色石蕊试纸

红色

红色

蓝色

 

学生思考,表达交流,教师点评。

学生练习

2、自然界中有许多植物的花、叶中具有类似石蕊试液的性质。

如果你想知道玫瑰花是否具有这种性质,应当把花瓣浸出液分别滴入()进行观察。

A、醋和碱性肥皂水B、醋和牛奶

C、糖水和酸奶D、酸奶和食盐水

 

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

 

通过练习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填表使学生初步掌握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

 

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练习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作业设计

作业本BP1—2

课时特训P3—4

(一)

 

板书设计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一、酸:

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三种强酸和醋酸的电离方程式)

二、酸碱指示剂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阐述了酸的含义和酸的性质两部分内容。

对于酸的含义和酸与指示剂的教学,总体上看来,难度不大,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好。

但是,主要的不足是,本节课对各种指示剂与酸的反应的规律性缺乏细致的观察和归纳(特别是石蕊),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对现象的记忆。

作业评批记录

上交情况

批改时间

讲评时间

典型问题记录

 

纠改措施

 

实验中学教务处制

 

课题

1.2探索酸的性质

课时

总第课时

课型

设计者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

能力

能知道盐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并能举例说明酸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

过程

方法

学会通过实验现象的变化判断反应的发生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通过强酸的使用注意事项的学习,培养规范操作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在实验室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开展实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盐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盐酸的化学性质

教具准备

稀盐酸、生锈的铁钉、氧化铜、鸡蛋壳、锌、酒精灯、紫色石蕊

试管、镊子、药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酸的电离结果有何特点?

2、酸、碱与指示剂反应情况如何?

思考:

酸碱指示剂在酸或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那么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发生的颜色变化是物理变化?

还是化学变化?

酸、碱能使指示剂变色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引入新课:

酸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除此之外,酸还有哪些性质呢?

让我们以盐酸为例,一起来探究酸的性质。

酸电离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酸遇紫色石蕊遇酸遇变红,白色酚酞不变色;紫色石蕊遇碱变兰色,无色酚酞变红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回顾知识,为酸化学性质做伏笔

 

进行学法指导

一类物质的学习可先认识其中两三种,在归纳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进行新课

 

酸的性质:

(教学程序:

实验操作----现象描述-----原因分析(方程式的书写)----归纳板书)

(一)盐酸的化学性质:

1.酸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板书)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实验1:

(先一次无指示剂,第二次再加)

思考:

无现象就无反映吗

反应中的紫色石蕊试液起到什么作用?

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思考:

胃酸过多的病人常服用一种叫“胃舒平”的药片来治病,为什么“胃舒平”能医治胃酸过多症?

化学方程式:

归纳:

(板书)2.盐酸+碱盐+水

回忆: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原料?

反应原理?

实验2: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描述实验现象:

书写化学方程式

归纳:

(板书)3.盐酸+某些盐新盐+新酸

实验3:

生锈的铁钉中加入稀盐酸

氧化铜中加入稀盐酸

完成化学方程式:

补充实验:

描述实验现象:

完成化学方程式:

Zn+2HCl=ZnCl2+H2

归纳:

(板书)5.盐酸+某些金属

盐+氢气

 

学生议论其无反应

 

指示其反应是否进行

 

模拟复分解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

 

原料:

稀盐酸和大理石

CaCO3+2HCl=CaCl2+H2O+CO2↑

 

冒大量气泡

 

铁锈慢慢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溶液变成蓝绿色

 

冒大量的气泡

(教学程序:

实验操作----现象描述-----原因分析(方程式的书写)----归纳板书)按照这样的流程使学生在理解上更自然,符合他们的认知

 

通过设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情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现象的描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盐酸有哪些性质?

能写哪些物质反应?

2.本节课中出现有哪些物质变化的证据?

请具体说出。

学生根据板书小结

颜色、气体、指示剂

作业设计

作业本AP2—3

课时特训

 

板书设计

三、盐酸的性质

1、与碱反应

(1)盐酸和烧碱起反应:

HCl+NaOH====NaCl+H2O

(2)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3HCl+Al(OH)3====AlCl3+3H2O

2、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1)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

(2)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CuO+2HCl====CuCl2+H2O

4、与金属单质反应:

Fe+2HCl===FeCl2+H2↑

教学反思

本节课涉及的实验现象多,化学方程式多,归纳出的性质多,学生容易对相关内容产生混淆。

但是,边实验操作边观察现象解释原因的教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些缺点,但是由于没有一定的留给学生思考和消化的时间,可能会给下节课的教学带来的一定的负面影响。

 

作业评批记录

上交情况

批改时间

讲评时间

典型问题记录

 

纠改措施

 

实验中学教务处制

 

课题

1.2探索酸的性质

课时

总第课时

课型

设计者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

能力

能知道硫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并能举例说明酸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

过程

方法

学会通过实验现象的变化判断反应的发生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通过强酸的使用注意事项的学习,培养规范操作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在实验室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开展实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硫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硫酸的化学性质

教具准备

稀硫酸、生锈的铁钉、氧化铜、锌、氯化钡溶液、酒精灯、

紫色石蕊、无色酚酞

试管、镊子、药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复习巩固:

 

1.盐酸的主要化学性质有哪些?

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1)锌粒中注入稀盐酸

(2)黑色的氧化铜中加入稀盐酸,并微热

(3)铁锈中加入稀盐酸

(4)蓝色氢氧化铜沉淀中加入稀盐酸

(5)往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6)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问题:

在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除了观察到铁锈消失,溶液变为淡黄色外,你还注意到什么现象吗?

问题:

这些气泡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会产生气泡呢?

能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反应

 

有气泡冒出

溶液变成蓝绿色

 

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溶液从红色变为无色

 

学生回忆后.回答

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熟练的记忆常见的几个重要的实验现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进行新课

 

一、探究:

在盐酸除锈的实验中,气体是由什么反应生成的?

1、提出问题:

在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时间长了,我们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生成,然而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反应时没有气体生成的,那么气泡是如何产生的呢?

2.你的假设是:

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

4.你的实验支持你的假设吗?

为什么?

5.与同学讨论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和作用

6.实验:

7.结论:

生锈的铁钉久置于盐酸中发生的反应有:

思考: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盐酸具有的化学性质,其他酸是否也具有盐酸的化学性质呢?

(二)硫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观察现象完成的化学方程式结论)

1.稀硫酸与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稀硫酸+某些金属→盐+H2↑

Zn+H2SO4==ZnSO4+H2

3、硫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硫酸+碱→盐+水]

5、硫酸+某些盐→新酸+新盐

问题:

通过对盐酸与硫酸的化学性质的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吗?

归纳:

(三)酸的共性:

 

学生进行假设如:

铁锈反应后,盐酸与内部的铁反应

学生设计实验

 

实验交流比较

 

通过教师完成实验,学生完成两项任务

(1)实验现象的描述并交流

(2)实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交流

 

讨论小结:

(1)与指示剂

(2)与金属

(3)与金属氧化物

(4)与碱

(5)与盐

 

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并提出猜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比较明确实验设计的几个要素如:

变量的控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立

 

明确关于硫酸的几个重要实验的现象

通过学生的交流使学生更明确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生成记录)

小结

 

(1)为什么常见的酸有这些相似的饿共性?

(2)是不是所有的酸的性质都一样呢?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设疑

 

设疑

初步让学生会从离子的角度去认识物质

作业设计

作业本BP3(4.5)P4(10)

课时特训

板书设计

三、硫酸的化学性质

1.稀硫酸与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稀硫酸+某些金属→盐+H2↑

Zn+H2SO4==ZnSO4+H2

3、硫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硫酸+碱→盐+水

5、硫酸+某些盐→新酸+新盐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上节课为基础,与上节课有很强的相关性。

由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与稀盐酸非常相似,相关的现象也是如此,所以采用比较法是落实本节课教学的较好的办法。

这种方法有利于对酸的共性的归纳及为什么有着共性的解释。

不足之处主要是对于盐的概念渗透尚不够,练习的效果还有待于提高。

作业评批记录

上交情况

批改时间

讲评时间

典型问题记录

 

纠改措施

 

实验中学教务处制

课题

1.2探索酸的性质

课时

总第课时

课型

设计者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

能力

了解酸的使用注意事项,了解盐酸、硫酸、硝酸的个性。

过程

方法

会使用试管和滴管进行物质(溶液)性质试验。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三种常见酸的个性

教学难点

三种常见酸的个性

教具准备

试管、锌、氧化铁粉末、氧化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制氢氧化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