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文学概论课程复习笔记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5807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文学概论课程复习笔记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考文学概论课程复习笔记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自考文学概论课程复习笔记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自考文学概论课程复习笔记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自考文学概论课程复习笔记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文学概论课程复习笔记二.docx

《自考文学概论课程复习笔记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文学概论课程复习笔记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文学概论课程复习笔记二.docx

自考文学概论课程复习笔记二

自考文学概论课程复习笔记

(二)

 

  叙事作品

  名词解释

  现代叙事学:

关注叙事作品的结构方法的研究叙事艺术理论和批评方法。

  中国叙事学:

综合西方传统叙事学和现代叙事学,具有创新性和个性的叙事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

  叙事:

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叙事的层面: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观察、分析叙事活动。

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叙述动作。

  叙述语言:

使故事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

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记。

  叙述时间:

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

时距、次序、频率。

  时距:

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对照形成的关系。

省略、概略、场景、减缓、停顿。

  次序:

故事时间中事件的接续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语言的排列顺序对照形成的关系。

  频率:

叙述语言或故事内容自身重复的关系。

  叙述视角:

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由叙述人称决定。

  第三人称叙述:

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

全知视角,剥夺读者的探索求解权利。

  第一人称叙述:

既是叙述人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第二人称叙述:

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以“你”的称谓出现的。

  叙述视角与人称的变换:

以两种以上叙述交替出现的叙述。

  叙述标记:

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

  叙述内容:

文学文本所叙述的东西,即故事本身。

人物、结构、行动。

  故事:

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涉及事件、情节、情景。

  事件:

故事中人物行为及其后果。

  情节:

按照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情景:

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

  人物:

推动故事的进展和具体生动的形象。

扁形、圆形、表意、典型、性格人物五个类型。

  表意性人物:

不具有性格内涵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

  性格人物:

具有一定秉性、气质等心理与人格特征的人物。

  结构:

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

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

按照叙述顺序组成的各叙述单元之间的关系。

  深层结构:

故事各要素按故事的文化背景某种内在结构关系排列组织起来的超出叙述顺序的整体。

  行动:

是人物有目的的行为。

叙述功能、叙述逻辑、符号矩阵。

  叙述功能:

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

  叙述逻辑:

根据人物在逻辑上的可能性而总结的人物行为模式。

  符号矩阵:

由四个符号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

  叙述动作:

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

叙述者、接受者。

  创作作品的人。

  隐含的进入作品的叙述活动后的作者。

  叙述者:

讲述作品中语言的人。

  叙述声音:

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

显在叙述者、隐在叙述者。

  简答题

  一、简述中西方叙述学的发展?

  1.西方:

神话、史诗—戏剧—长篇小说2.中国:

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志怪传奇—“说话”、戏剧—长篇小说

  二、中西方叙述艺术理论的发展?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虚构、情节—古罗马贺拉斯《诗艺》,人物形象—法国布瓦洛,类型化—黑格尔,性格中心—恩格斯,典型环境典型人物

  2.明代后期,评点式—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王国维

抒情作品

  名词解释

  三分法:

把文学作品为成三大类:

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抒情作品:

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情感:

人对与之人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人对外界刺激带有特殊色彩的主观态度。

  审美情感:

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态度和体验。

  艺术情感:

对客观现实与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表现论:

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又称情感论。

  托尔斯泰传达论:

借助“外在符号”“传达”“感情”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兴,抒发情感;观,反映社会生活;群,沟通人与人;怨,批评时政。

  抒情原则:

在创作过程中,处理情感与理性、现实、语言等关系问题上,有意无意遵循的原则。

  古曲主义:

拥护王权;理性绝对化,否定感情的意义;运用民族规范语,恪守“三一律”;明显的保守性。

  灵感:

文思敏捷、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很顺利的创作心境。

  抒情策略:

创作时,在语法或修辞采用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效果。

  原型意象:

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抒情母题:

在某种抒情传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

  抒情小品文:

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

  抒情的语法策略:

从语言的结构方式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抒情的修辞策略:

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简答题

  一、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特点有哪些?

  1.表现情感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多种多样。

  2.表现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

  二、表现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有哪些代表人物?

  1.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又称情感论。

  2.首倡,法国弗尔龙;意大利克罗齐;英国科林伍德;

  3.情感与表现是互动的。

  三、什么是抒情原则?

有哪些种类?

  1.在创作过程中,处理情感与理性、现实、语言等关系问题上,有意无意遵循的原则。

  2.古曲主义抒情原则。

  3.浪漫主义抒情原则。

  4.象征主义抒情原则。

  论述题

  一、抒情性作品的一般性原则是指什么?

  1.诚挚性原则。

  2.独特性原则。

  3.感染性原则。

  二、抒情作品的抒情途径有哪些?

  1.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2.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三、抒情小品文的特征是什么?

  1.在内容上高度自由。

  2.在形式上灵活多样。

文学的风格

  名词解释

  文学风格:

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创作个性:

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审美追求等主观因素综合而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升华。

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日常个性:

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

它是创作个性形成的基础。

功利性。

  文体:

文学风格的载体,是一些持久性的体制、样式、类型,都是广义的语言秩序。

作品的体裁、体制;文学的语体;文学的风格。

  文学语体:

与一定的体裁相匹配而显示其特征的文学语言,表现为特定的语言体式。

抒情语体;叙事语体;对话语体。

  规范语体:

具有规范性的语体。

  抒情语体:

一种表现对情感的体验、特别钟爱声音功能、擅长偏离语言常规且频繁运用修辞手法的语言体式。

  叙述语体:

用于叙述事件,在叙事性文体中广泛使用的语言体式。

  对话语体:

富于动作性,要求性格化和口语化的语体,多在戏剧文学创作中使用。

动作性、性格化、口语化。

  自由语体:

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上加以自由创造的语体,为创作个性的自由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是作家创作个性发展为风格的唯一途径。

  文采:

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色彩,是语言的特殊组合,是文学风格的外衣。

  情调:

作品中的情感格调。

  气势:

文学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

  氛围:

弥漫于作品的特定气氛,往往与景物、环境结合构成意境和情境。

  韵味:

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

  时代风格:

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是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品中的表现。

  民族风格:

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渗透于作品中所形成的特定民族文学的总体特征。

  地域风格:

是某一地域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地方特点。

  流派风格:

一些思想观念、审美理想、创作主张和语言格调等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形成的共同特点。

群体文化的表现。

  简答题

  一、为什么说文学风格是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1.文学风格是作家的徽记或指纹。

  2.文学风格是作家独特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文体成熟的标志。

  3.文学风格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以及文学与时代、民族、地域等领域的关系。

  二、对于文学风格的理解,历来有哪些观点?

  1.着眼作品的外在特色,认为风格是一种言语形式。

  2.着眼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认为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的自然流露。

  3.从作家的内在个性与表现对象的结合、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观点来理解,认为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

  4.从读者鉴赏角度来理解,认为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三、文学风格的定义是什么,包含哪些要点?

  1.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3.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4.有机整体性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

  5.言语结构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6.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是风格的审美效应。

  四、什么是创作个性?

与风格关系如何?

  1.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审美追求等主观因素综合而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2.文学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

  3.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是风格的灵魂。

  五、叙述语体的有哪些特征?

  1.虚拟性。

  2.不是单声话语,是双声话语。

  3.还具有多声齐鸣的特点。

  六、体载与语体的关系如何?

  1.两者密切相关,一定的体载要求一定的语体相配合。

  2.某些文体还以一种语体为主,兼用其他语体。

  七、语言与言语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1.言语属于个人,体现个人特点;语言属于社会,体现社会规则。

  2.语言来源于言语活动,言语活动又受制于语言规则。

  论述题

  一、文学风格与言语组织的关系?

  1.风格与作家对语言的编码和超码密切相关。

  2.风格与词语的颁频率有关。

  二、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要素有哪些?

  1.文采。

  2.情调。

  3.气势。

  4.氛围。

  5.韵味。

  三、文学风格有哪些特征?

  1.独创性。

  2.稳定性。

  3.多样性。

  四、文学风格的类型有哪些?

  1.西方古代三分法:

安提西尼(崇高、平庸、低下);黑格尔(严峻、理想、愉快);威克纳格(智力、想像、情感)

  2.我国古代有简繁二法:

简分有:

刚柔(刘勰、姚鼐);虚实;奇正。

刚柔影响最大。

  3.繁分有:

刘勰“八体”;皎然“十九种”;司空图“二十种”

  五、文学风格的变化构成有哪些?

  1.与时代文化。

  2.与民族文化。

  3.与地域文化。

  4.与流派文化。

  5.各个文化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文学创作

  名词解释

  感物说:

强调文学创作过程中主体心灵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养气说:

认为气(道德精神)是文学创作活动中最主要的环节,只重“气”,不全面。

  镜子说:

强调文学创作必须反映客观生活。

对主观能动认识不够,不全面。

  深层心理说:

文学创作不是人的意识所决定的,而是个人或集体的深层心理(无意识)决定。

  距离说:

布洛观点,主张审美主体不能有过多的功利考虑,在一定的距离外欣赏审美对象的美。

  表现说:

文艺归结为作家心灵或本能的表现,主张创作从主观自我出发。

忽视客观社会生活,不全面。

  艺术直觉:

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意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艺术知觉:

主体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对象时产生的知觉形象。

  艺术灵感:

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

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

  艺术情感:

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自然情感:

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主体对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

自然情感是艺术情感的基础,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

  政治情感:

建立在一定的政治思想观念基础上,有强烈功利性,是某个社会集团与现实之间利害关系的心理反应。

  道德情感:

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的,长期深入人心的,对道德规范、道德观念的心理反应。

给人压迫感、紧张感。

  宗教情感:

以信仰为依托,将人的心灵引向虚无缥缈的彼岸世界的情感。

  艺术想象:

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科学想象:

主体指向客观事物某种内在规律,通过创造性心理活动认识客体,得到正确结论的心理过程。

  再造性想象:

主体对他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进行回忆的过程。

艺术想象的一种。

  创造性想象:

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不同原型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相似性想象:

由一物的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

  艺术理解:

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的理性思维活动。

  创作动机:

作家、艺术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

  艺术构思:

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激起的创作冲动驱使下,对创作对象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艺术概括:

主体从一定创作动机出发,对选定的材料进行提炼加工的过程。

艺术综合、艺术简化。

  艺术综合:

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对各种材料进重新组合,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艺术简化:

创作中对所写的事件和人物只寥寥几笔勾勒特征,对无关细节完全省略。

  艺术变形:

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

  艺术传达:

从艺术构思到语言的显现这一由内向外的活动和过程。

  审美理想:

在创作过程中自觉遵守的各种创作标准与价值追求。

追求艺术真实性、社会价值、形式完美。

  艺术真实性:

在文学作品中客观地反映生活实际,充分表情达意,从而给人合情、合理、合意之感的审美追求。

包括历史真实、情感真实、细节真实。

  文学创作主体:

已经处于创作过程中的作家个体。

离开创作过程则不是。

  简答题

  一、文学规律的探索,中外理论有哪些观点?

  1.感物说。

  2.养气说。

  3.“胸有成竹”说。

  4.“镜子”说。

  5.深层心理说。

  二、决定文学创作的基本因素?

  1.个体性精神需求的产物。

  2.社会需求的产物。

  3.又与无意识心理因素有紧密联系。

  三、作家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1.文化修养。

文化知识、人格修养、特殊爱好。

  2.独特气质。

常处于激情状态、敏锐的观察力、对语言超常敏感。

  四、作为创作主体的人,有哪些特点?

  1.暂时放弃现实功利性关注。

  2.想像力被充分调动起来。

  3.向创作对象投注强烈的感情。

  五、什么是文学创作客体?

  1.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加工改造的对象。

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

  2.以往的看法:

客体是主观情感;是客观自然事物;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的深层心理;四种看法都不全面。

  六、为什么说文学创作的客体只能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

  1.文学是人学,离不开人的喜怒哀乐与生活情景。

  2.文学的客体是作为整体的社会生活。

  3.文学的客体是具有特征性的社会生活。

  4.文学的客体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社会生活。

  5.文学的客体有时是似乎与社会无关的自然,但实际也属于社会生活。

  七、什么是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主客体双向建构关系?

  1.情景交融,心目相取。

  2.主体是客体的主体,客体是主体的客体。

作家感受是客体给予的;客体不等于客观存在。

  八、艺术直觉与认知直觉有何异同?

  1.两者都是直觉,具有直接性,无意识性、创造性。

  2.对象不同。

(同一对象以不同面目呈现)

  3.艺术直觉带有主观性,认知直觉排斥任何主观色彩。

  4.艺术直觉带有情感性,认知直觉则没有或较少。

  九、艺术直觉与艺术知觉的异同?

  1.都是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主体能力,与感性形象分不开。

  2.知觉只停留在感性形象上,而直觉透过表层进入内在蕴意。

  十、说明艺术直觉之于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重意义?

  1.直觉与诗情的兴起。

  2.直觉与诗歌意象的产生。

  3.直觉与诗歌意境的形成。

  4.直觉与诗歌意象、意境的呈现。

十一、艺术灵感与艺术直觉有区别是什么?

  1.灵感是思维状态,直觉是思维能力。

  2.直觉有对象性,灵感则没有。

  3.灵感是随机性、偶然性,直觉则有一定的稳定性。

  4.两者的关系也极为密切的。

  十二、艺术情感的特征是什么?

  1.自然情感有私人性,艺术情感有共通性。

  2.政治情感有功利性,艺术情感有超越性。

  3.道德情感指向善,艺术情感指向美。

  4.宗教情感将人心灵引向虚无缥缈,艺术情感将人的精神引向自由与和谐。

  十三、艺术情感对于文学创作有至关重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情感对认知活动的一般影响。

  2.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再度体验。

  3.与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形成。

  十四、艺术想象的特点与类型是什么?

  1.科学想象是纯粹的认知活动,艺术想象则是审美活动。

  2.科学想象是发现的过程,艺术想象则是创造的过程。

  3.类型有再现性想象、创造性想象、相似性想象。

  十五、艺术理解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与创作目的。

  2.与选材。

  3.与构思过程。

  4.与主题的深化。

  十六、创作动机在创作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影响作家对创作手法与技巧的选择。

  2.影响文学作品的内容。

  3.影响作品的风格。

  十七、创作冲动的特征是什么?

  1.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

  2.经这净化或升华的复杂情感。

  3.具有内指性特征。

  十八、创作冲动有哪些心理因素?

  1.原发性心理因素。

  2.继发性心理因素。

  十九、创作冲动的激起有哪些情况?

  1.无意中受到触发而产生。

  2.自觉寻找触发。

  3.自已突然冒出来。

  二十、创作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1.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

  2.艺术构思。

  3.艺术传达。

  4.修改与润色。

  论述题

  一、文学创作中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哪些问题?

  1.准确性。

恰如其分。

  2.透明性。

见“能指”知“所指”。

  3.独创性。

陌生化效果。

  二、细节真实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是历史真实与情感真实的基础。

  2.使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显得像真的一样。

  3.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