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西城二模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5271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西城二模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市西城区西城二模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市西城区西城二模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市西城区西城二模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市西城区西城二模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西城二模生物试题.docx

《北京市西城区西城二模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西城二模生物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西城区西城二模生物试题.docx

北京市西城区西城二模生物试题

西城区高三模拟测试

理科综合

一、选择题

1.科学家在埃博拉病毒表面发现多种特殊蛋白,用这些蛋白制成的复合物作为疫苗可有效地预防埃博拉病毒的感染。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埃博拉病毒具有独立的代谢系统

B.埃博拉病毒可能会引起机体产生多种抗体

C.接种疫苗会使相应B细胞的细胞周期延长

D.病毒侵入不会引起机体发生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B

【解析】埃博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具有独立的代谢系统,A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埃博拉病毒表面有多种特殊蛋白,这些蛋白可能都是抗原蛋白,因此该病毒可能会引起机体产生多种抗体,B正确;接种疫苗会导致B细胞增殖分化,即使相应B细胞的细胞周期缩短,C错误;病毒侵入首先引起机体发生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2.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许多植物会储存大量的油脂。

这些油积累在一种由内质网衍生而来的油质体中(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油质体内的油是植物的储能物质

B.油脂可被苏丹III染液染为橙黄色

C.内质网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

D.油质体中的油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积累

【答案】C

3.四膜虫核糖体RNA(rRNA)转录后的加工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r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B.未成熟rRNA可自我碱基配对

C.rRNA具有自我剪切功能D.两段外显子通过氢键连接

【答案】D

【解析】r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正确;据图分析,未成熟rRNA有部分双链片段,可自我碱基配对,B正确;据图分析,未成熟rRNA剪切下左侧的部分外显子,C正确;两段外显子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D错误。

4.根瘤菌共生于豆科植物根部,形成肉眼可见的根瘤。

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水、无机盐及有机物,根瘤菌内的固氮酶可将N2转变为氨以便植物利用,但氧气过多会破坏固氮酶的结构。

根瘤中的豆血红蛋白是由植物和根瘤菌共同合成的,具有吸收和释放氧气的能力。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根瘤菌的同化作用类型为自养型

B.豆血红蛋白可调节根瘤中的氧气含量

C.共生的豆科植物基因突变可能影响固氮酶的结构

D.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A

【解析】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所以根瘤菌的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A错误;豆血红蛋白具有吸收和释放氧气的能力,可调节根瘤中的氧气含量,B正确;共生的豆科植物基因突变会影响性状的改变,可能影响固氮酶的结构,C正确;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它们长期协同(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5.下表所列微生物与其特点、应用等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解析】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酒精,A错误;毛霉属于好氧菌,B错误;醋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细胞,C错误;乳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利用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原理进行泡菜的制作,D正确

二、非选择题

6.人体既可以从食物中获取胆固醇,也可以依靠自身细胞合成胆固醇。

血液中的胆固醇需要与载脂蛋白结合成低密度脂蛋白(简称LDL),才能被运送至身体各处的细胞。

一种名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血液内胆固醇含量是正常人的6倍以上。

(1)胆固醇是人体细胞_______的重要组分。

(2)研究人员利用体外培养的细胞对胆固醇合成速度的调节机制进行了研究。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正常情况下,细胞合成胆固醇的速度受到血液中________含量的调控这是一种________调节机制,能够避免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丧失了这种调节能力。

(3)研究人员检测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细胞摄取LDL的速度,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①由图可知,当LDL浓度超过35μg/ml时,A线斜率明显下降,且随LDL浓度增加,A线与B线的差值________。

据此可推测正常细胞有两种摄取LDL的方式。

方式一:

LDL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被胞吞,之后受体重新回到膜上;方式二:

LDL被随机内吞入细胞(不需要与受体结合)。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细胞摄取胆固醇的方式可能为______。

②研究人员分别培养正常人及患者的细胞,一段时间后检测细胞放射性强度。

若①的假设成立,请将预期实验结果填入表格(“+”表示细胞有放射性,“+”数量越多放射性越强,“-”表示细胞无放射性)。

_____

(4)研究人员将能够破坏细胞膜上各种受体的链霉蛋白酶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发现正常细胞摄取LDL的速度______,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细胞摄取LDL的速度______,进一步证实了LDL受体的存在。

(5)根据上述研究,解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液内胆固醇含量过高的病理机制_____。

【答案】

(1).细胞膜(生物膜)

(2).LDL(3).负反馈(4).不变(5).方式二(6).ⅰ+ⅱ+ⅲ+(7).降低(8).不变(9).患者LDL受体基因缺陷,导致细胞膜上缺少正常LDL受体,从血液中摄取LDL速度低,对细胞内胆固醇合成的反馈抑制作用弱,细胞合成胆固醇的量较多,释放到血液中的LDL较多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脂质,其中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含有磷脂和胆固醇。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正常细胞在常规细胞培养条件下胆固醇合成速度低,去除培养液中血清成分时胆固醇合成速度高,而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LDL,胆固醇合成速度又低,说明细胞合成胆固醇的速度受到血液中LDL含量的调控,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能够避免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

(3)①由图可知,当LDL浓度超过35μg/ml时,A线斜率明显下降,且随LDL浓度增加,A线与B线呈平行,即两者的差值不变。

分析曲线可知,曲线B呈上升趋势,并且不存在饱和点,因此可以确定该物质的运输与细胞膜上的受体无关,即LDL被随机内吞入细胞(不需要与受体结合),说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细胞摄取胆固醇的方式可能为。

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胆固醇合成速度存在负反馈调节,即LDL含量越高,LDL胆固醇合成速度越低,所以第2组中LDL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具有的放射性较低;由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丧失了负反馈调节能力,且摄取LDL的速率一直低于正常细胞,所以第3组和4组培养结果均含有较低的放射性。

(4)根据题意可知,链霉蛋白酶会破坏细胞膜上各种受体,如果正常细胞摄取LDL的速度降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细胞摄取LDL的速度不变,就可以证实了LDL受体的存在。

(5)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液内胆固醇含量过高的病理机制:

患者LDL受体基因缺陷,导致细胞膜上缺少正常LDL受体,从血液中摄取LDL速度低,对细胞内胆固醇合成的反馈抑制作用弱,细胞合成胆固醇的量较多,释放到血液中的LDL较多。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曲线图,确定随着LDL浓度的增加,正常细胞和患者细胞中LDL摄取的相对速率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表中放射性的有无和强弱。

7.Hedgehog基因(H)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中,在胚胎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我国科研工作者利用基因敲除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研究了H基因在文昌鱼胚胎发育中的作用。

...

(1)在脊椎动物各个不同类群中,H基因的序列高度相似。

H基因高度保守,是由于该基因的突变类型在________中被淘汰。

(2)研究者使用了两种TALE蛋白对文昌鱼的H基因进行敲除。

TALE蛋白的结构是人工设计的,蛋白质的中央区能够结合H基因上特定的序列,F区则能在该序列处将DNA双链切开,如下图所示。

①根据TALE蛋白的功能设计出其氨基酸序列,再根据氨基酸序列对应的_________序列推测出编码TALE蛋白的DNA序列,人工合成DNA序列之后再以其为模板进行________生成mRNA。

②将两种mRNA用________法导入文昌鱼的卵细胞中,然后滴加精液使卵受精。

此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为F0代。

③F0代个体细胞内被两种TALE蛋白处理过的DNA重新连接后,H基因很可能因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而丧失功能,基因丧失功能则被称为“敲除”。

(3)提取F0代胚胎细胞DNA,克隆H基因,用______进行切割,电泳后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H基因片段为探针进行DNA分子杂交,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图中样品_______代表的F0个体中部分H基因已被敲除。

研究者发现,在F0个体产生的所有配子中,通常只有部分配子的H基因被敲除,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4)将F0代与野生型鱼杂交,再从F1代鱼中筛选出某些个体相互交配,在F2代幼体发育至神经胚期时进行观察和计数,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知,F1代鱼中筛选出的个体均为________(杂合子/纯合子),H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_定律。

随着幼体继续发育,进一步检测到的各组中正常个体数与畸形个体数的比例将会________。

【答案】

(1).自然选择(进化)

(2).密码子(mRNA)(3).转录(4).显微注射(5).缺失(6).BsrGⅠ(7).样品2(8).F0受精卵中成对的H基因中仅一个被敲除(F0胚胎中仅部分细胞的H基因被敲除、细胞中H基因未被敲除)(9).杂合子(10).基因分离(11).升高

【解析】试题分析:

分析题图:

被两种TALE蛋白处理过的DNA重新连接后,缺失了BsrGⅠ识别位点。

分析图2:

H基因中含有一个BsrGⅠ识别位点,能被BsrGⅠ切割形成两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而H基因被敲除后会缺失BsrGⅠ识别位点,不能被BsrGⅠ识别和切割。

样品1中有两种长度不同的DNA,说明其代表的个体中H基因没有被敲除,样品2中含有3种长度不同的DNA片段,说明其代表的F0个体中部分H基因已被敲除。

分析表格:

F2代幼体中约有1/4为畸形个体,即正常幼体:

畸形幼体≈3:

1。

(1)H基因高度保守是由于该基因的突变类型在自然选择(进化)中被淘汰。

(2)①蛋白质工程的基本程序:

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

因此人工设计TALE蛋白时,应该先根据TALE蛋白的功能设计出其氨基酸序列,再根据氨基酸序列对应的密码子(mRNA)序列推测出编码TALE蛋白的DNA序列.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

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③由图可知,被两种TALE蛋白处理过的DNA重新连接后,缺失了BsrGⅠ识别位点,即发生碱基对的缺失,H基因很有可能因此而丧失功能,基因丧失功能则被称为“敲除”。

(3)H基因中含有一个BsrGⅠ识别位点,能被BsrGⅠ切割形成两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而H基因被敲除后会缺失BsrGⅠ识别位点,不能被BsrGⅠ识别和切割。

样品1中有两种长度不同的DNA,说明其代表的个体中H基因没有被敲除,样品2中含有3种长度不同的DNA片段,说明其代表的F0个体中部分H基因已被敲除。

在F0个体产生的所有配子中,通常只有部分配子的H基因被敲除,可能的原因是F0受精卵中成对的H基因中仅一个被敲除(F0胚胎中仅部分细胞的H基因被敲除、细胞中H基因未被敲除)。

(4)将F1代鱼中筛选出某些个体相互交配,F2代幼体中约有1/4为畸形个体,即发生性状分离,这说明F1代鱼中筛选出的个体均为杂合子,H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随着幼体继续发育,由于畸形(无口和鳃,尾部弯曲)幼体会被逐渐淘汰,因此进一步检测到的各组中正常个体数与畸形个体数的比例将会升高。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报告数据,根据表格数据显示的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确定子一代的基因型。

8.草原可分为温带草原与热带草原两类,我国草原主要属于温带草原。

草原牧鸡是指在植物生长季节里于草地上放养家鸡,使其自由活动、采食、生长和繁殖,充分利用草地系统的植物茎、叶、种子、枯落物、植食昆虫等优良的生态资源,产出优质禽产品的生产活动。

(1)热带草原常年高温,分为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雨季雨量常达1000mm以上,但旱季极为干旱。

这样的环境条件使热带草原无法_______为森林群落。

(2)有人担心“草原牧鸡”所产生的鸡粪会改变土壤的C、N、P等元素含量和比例,进而对植物生长等造成影响。

研究者选择了C、N、P作为计量土壤肥力的元素,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图2所示。

①N是体现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缺N会使植物叶片变黄和严重影响产量。

下列化合物含N元素的是_________。

a.叶绿素b.ATPc.纤维素d.淀粉酶

②图1、图2结果表明,鸡粪添加量对土壤C含量影响________,碳磷比和鸡粪添加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碳氮比同鸡粪添加量呈极显著________关系,氮磷比同鸡粪添加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________关系。

鸡粪添加可以通过________提高土壤肥力,对退化草地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3)研究者测定了鸡粪添加对草原土壤pH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

这一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

(4)请写出鸡粪中的C元素再次被植物所利用的过程________。

【答案】

(1).演替

(2).abd(3).不显著(4).负相关(5).正相关(6).增加N含量(7).有一定限度(8).鸡粪有机物中的C,经微生物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再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被植物所利用...

【解析】试题分析:

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

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因此一般森林是群落演替的顶级群落。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组分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据图1、2分析,鸡粪添加量对土壤C含量影响不显著,仍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碳磷比和鸡粪添加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碳氮比同鸡粪添加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氮磷比同鸡粪添加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1)热带草原常年高温,分为明显的雨季和旱季.雨季雨量常达1000mm以上,但旱季极为干旱,这样的环境条件不利于群落的正常演替,从而使热带草原无法演替为森林群落。

(2)①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有C、H、O、N、Mg,ATP的组成元素有C、H、O、N、P,纤维素的组成元素有C、H、O,淀粉酶的组成元素有C、H、O、N。

因此,含N元素的化合物是abd。

②图1、图2结果表明,鸡粪添加量对土壤C含量影响不显著,仍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碳磷比和鸡粪添加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碳氮比同鸡粪添加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氮磷比同鸡粪添加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鸡粪添加可以通过增加N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对退化草地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3)根据柱形图,当鸡粪添加从250g/m2增加到750g/m2时,草原土壤pH有明显的下降,但从750g/m2增加到1500g/m2时,草原土壤pH基本不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4)鸡粪中的C元素可再次被植物所利用,其过程为鸡粪有机物中的C经微生物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再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被植物所利用。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1、2的分析,了解鸡粪添加量对土壤中三种元素的影响,以及鸡粪添加量对土壤中碳磷比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