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纲.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4800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科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科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科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科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纲.docx

《科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纲.docx

科纲

重点内容

第一篇古代科学技术

第二篇近代科学技术

框架分析

第一篇古代科技

1人类开始----科技萌芽

人→石器弓箭→火→农业→畜牧业→制陶→手工业→冶金(萌芽路线)

2四大文明----两河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

西欧文明----古希腊罗马

农业→天文学→数学→医学→建筑技术→手工业(两埃印科技线路)

第二篇近代科技

1近代前期,自然科学产生,第一次技术革命

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航海探险,文艺复兴

挑战宗教权威---太阳中心说,血液循环的发现

科学体系的形成---经典力学数学

技术体系的革命---纺织机(起点)蒸汽机(标志)

2近代后期,科学成就,第二次技术革命

科学成就---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第二次技术革命---电机和电力(标志)

从柏拉图开始有了希腊天文学的特色:

用几何系统来表示天体的运动。

柏拉图学派创立了同心球宇宙体系,

而亚历山大学派则发展出本轮、均轮或偏心圆体系。

这些都属于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地心体系。

一、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展现出的特征

1、理想实验方法的凸现。

近代首先大力倡导实验方法的是罗吉尔·培根和达·芬奇。

2、数学方法在近代自然科学中的广泛运用。

在古代,柏拉图继承了毕达哥拉斯派的数学方法,同时又从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纠正了毕达哥拉斯提出的“数学和谐性假说”。

柏拉图并不把数学模型强加给自然现象,而是从自然现象中抽取出现象之中的和谐数学关系,也就是说柏拉图运用数学作为工具或方法把他所主张的“理念”与自然现象相联系。

这种“数学和谐性”就是柏拉图的数学理性,也是数学主义的由来。

3、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的结合是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最显著特征。

实验方法作为检验认识事物标准,保证了经验科学的确定性;数学方法又保证了科学的精确性。

4、假说方法与一套严密的逻辑推导规则相结合也是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特征。

由于实验观察方法和数学方法,近代科学才具有确定性和精确性,但科学理论的形成,这些经验方法远远不够,还必须有逻辑推理的理论思维——科学假说。

科学假说是针对某一旧理论无法说明或解释新的事实和新现象,在资料收集比较丰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理论说明。

这个假说是否正确或能否上升为科学理论,要求对材料和现象进行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和观察实验论证。

如果论证结果正确,就要逐步系统化和合理化使之成为普遍接受的科学理论

17世纪数学发展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产生了几个影响很大的新领域,如解析几何、微积分、概率论、射影几何等。

每一个领域都使古希腊人的成就相形见绌。

   代数化的趋势,希腊数学的主体是几何学,代数的问题往往也要用几何方法去论证。

17世纪的代数学比几何学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它冲破希腊人的框框,进一步向符号代数转化,几何问题常常反过来用代数方法去解决。

   出现了大量新概念,如无理数、虚数、瞬时变化率、导数、积分等等,都不是经验事实的直接反映,而是由数学理论进一步抽象所产生。

   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联系更加紧密,实验科学(从伽利略开始)的兴起,促进数学的发展,而数学的成果又渗透到其他科学部门中去。

许多数学家,如牛顿、莱布尼茨、笛卡儿、费马等,本身也都是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或哲学家。

   数学知识广泛交流传播,希腊时代只有少数人在研究数学,直到16世纪,情况并无多大改变。

17世纪研究人员大增,学术团体(学会或学院)相继成立,加上印刷业的兴旺发达,数学知识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应用。

总的来说,17世纪是许多新兴科目的始创阶段,而18世纪是充实和发扬阶段,19世纪是回顾、推广和改革阶段,并以崭新的姿态进入下一个世纪。

希腊数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从伊奥尼亚学派到柏拉图学派为止,约为公元前七世纪中叶到公元前三世纪;

第二期是亚历山大前期,从欧几里得起到公元前146年,希腊陷于罗马为止;

第三期是亚历山大后期,是罗马人统治下的时期,结束于641年亚历山大被阿拉伯人占领。

一门学科要成为科学它就要符合两条最基本的条件:

1、必须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20世纪中叶及以前有学者质疑生物学。

简单的事实与知识的堆积罗列不能称为科学。

当生物学上孟德尔理论的复活,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继而引起的生物学革命,使之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人们对生物学的质疑便渐渐消失了。

2、可检验性原则。

它要求理论不仅能够解释已知的实验结果,还应预言今后可能得出的实验事实,否则将被修正,或者被更能满足这种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2]。

科学的意义

生物存在的意义之一就是在现实的世界中不断的繁衍生息。

人类作为现在已知的宇宙中最高级的智慧生物,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意义。

无论人类处于什么社会形态中,都有一件事物是人类存在就必须永远去追求的,那就是探寻未知的宇宙。

而只有科学才是我们探索宇宙的工具。

宇宙的奥秘隐藏在无数个科学理论中。

所以科学就是抽象意义上的宇宙。

我们了解宇宙的过程就是科学发展的过程,比如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揭示了质量和能量的关系。

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状态,人类对真理的追求都不会停止,科学将是人类永远的追求,终极的追求。

邓小平同志说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人类生活在一个物质生活

很丰富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已经在当时生产力条件的约束下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并且满足当时的生活状态,而不去追求科学的进步,这样我们就可能不知道比如我们不知道地球是圆的,我们以为地球为中心的世界中,我们没有互联网,没有汽车,没有飞机,很多高科技产品我们都不会拥有,很多科学知识我们都不会知道,并且可能永远不会拥有。

更可悲的是还以为自己过的很幸福。

用现在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人类是愚昧的,可悲的。

因为有了科学我们的生活才得到如此巨大的改变。

如果说没有了对科学的追求,人类前进的脚步就会停滞不前,人类的思想从此就停止了进化。

所以科学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

(一)近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主要原因:

1、地理背景:

中国处于半封闭的大河大陆型地理背景中,和古希腊开放的海洋半岛型地理环境比缺少开放性,约束了古代中国同外界的交流。

使得古代中国相对古希腊吸收外来文化较少。

相对良好的自然环境使得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好奇心不如古希腊人强。

2、经济土壤:

从上古黄帝传说开始,农耕经济是统治了中国近5千年的主要经济形式,重农轻商的思想统治了中国2千多年,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使近现代科学缺乏在中国产生的土壤和动力。

3、社会结构:

宗法专制制度从秦开始便统治了中国2000多年。

中华民族在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宗法制度的统治下造成了惯于向后看的积习和守旧的倾向,保守知足,厚古薄今,消磨了进取精神。

在专制制度统摄之下的两千年贯行一致的“思想大统一”的制度下,知识分子的思想被严重束缚。

妨碍了科学的产生。

[8]

从三个方面着手来促进科学的发展:

1、国家须大力支持自然科学研究:

国家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大力支持可以使国家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科技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促使国力增长。

国家的可以为科学工作者们提供有更好的研究条件,给予物质上的保障,使科学工作者们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取得更多的成就。

2、营造自由开放的自然科学研究环境:

如果把提国家的支持作为提高科技水平的主要措施是治标不治本的。

要使我国的科技水平全面达到世界领先就要有一个自由开放的自然科学研究环境。

自由开放的研究环境就是要科学工作者们的思想能得到自由的表述,能自由的进行交流。

科学是世界的,他是对全人类开放的,不同思想的交融,使不同的思想摩擦出智慧的火花才能使科学进步。

除此以外还可以吸引更多的科学工作者。

3、激发大众的好奇心人类的好奇心:

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但人类的好奇心会驱使着人类不断的思考,激发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从而不畏艰险的去探索未知世界,去追求真理。

科学的进步就是人类不断对宇宙发问,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

科学精神中最主要的是理性的精神,但探究的精神真正推动着科学的发展。

提高大众的好奇心也会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

提高大众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的精神才能使科学发展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从本质上促进科学的发展,并引领世界科学的进步。

1.科学技术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交响曲。

    20世纪的科学技术,在为社会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

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式”是科学史上伟大的发现,但这并非原子能的错,而是错在人类将它用于战争。

迄今为止,现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他使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也引发了一些全球性的问题

一方面:

科学技术在为人类造福。

其一,科学技术使经济发展。

其二,科学技术使世界变小。

其三,科学技术使寿命增长。

另一方面:

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首先,科学技术使全球变暖。

其次,科学技术使疾病肆虐。

第三,科学技术使隐患增加。

例如:

原子核能从此被开发出来了,但是用于战争的原子弹又使人类自身蒙受了多少灾难,破坏了多少文明,使人类遭受了多少苦难。

由此看来,科技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但其到底是在为人类造福.

2.血液循环《产生与发展》

公元2世纪,希腊著名医生盖仑(ClaudiusGalen)主张血液象潮汐一样地在心脏和血管中一出一进地流动。

16世纪,西班牙的塞尔维特(MichaelServetus1511~1553年)通过实物的直接观察后指出,心脏的中隔上没有盖仑所说的的错误

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简述如下:

血液从左心室流出,经过主动脉流经全身各处,然后由腔静脉流人右心室,经肺循环再回到左心室。

人体内的血液是循环不息地流动着的,这就是心脏搏动所产生的作用。

哈维在1628年发表了《动物心血运动的解剖研究》,他在书中系统地总结了他所发现的血液循环运动的规律及其实验依据。

这部只有72页的小书是生理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

哈维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血液循环,这是他的历史性的功绩。

他通过发现血液循环把实验方法引人生物学。

所以,恩格斯评价说:

"哈维由于发现了血液循环而把生理学确立为科学。

3.进化论产生的过程以及意义。

进化论的过程:

(1),第一个系统地提出进化论思想是法国博物家拉马克,他在书中第一次成功地描述了动物进化过程,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2),以大量科学事实为依据,全面,系统地提出物种进化论的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3),达尔文总结,整理考察中收集到的资料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

(4),自然选择是达尔文的核心,<物种起源>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性著作,是生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进化论的意义:

(1),彻底的粉碎了神创论和形而上学物种不变论,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2),为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奠定了自然科学史基础.

(3),对神权主义进行攻击

4.中国古代的著名科学家以及科学成就。

《列举》P40-P59

从农学方面而言:

西汉-北魏-元代-明代p40-41

从医药學方面而言:

战国—东汉-华佗—免疫學-西汉-明代p42-45

从数学而言:

战国—东汉-南宋p45-47

从天文学而言:

天文记录-星图星表-历法-天文观测法-宇宙p47-p49

从地學而言:

地理。

地质专著-地图P49-P50

从物理學方面而言:

《墨经》-《管子·地员》-《律吕精义》

从磁学方面而言:

《论衡》-《梦溪笔谈》

从光學方面而言:

《墨经》-《革象新书》

5.天文學。

哥白尼《太阳中心說-意义,过程》

意义:

第一,它大体描绘了太阳系的真实结构,正确的说明了一些天象.

第二,它使得天文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第三,它是自然科学向宗教神学的一次挑战,自然科学从此由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过程:

通常认为完整的日心说宇宙模型是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543年发表的《天体运行论》中提出的,实际上在公元前300多年的赫拉克里特和阿里斯塔克就已经提到过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坚实的大地是运动的这一点在古代是令人非常难以接受的,而另一方面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可以很好的和当时的观测数据相吻合,因此即使在《天体运行论》出版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日心说仍然很少受到的关注,支持者更是非常稀少。

事实上,直到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并以此发现了一些可以支持日心说的新的天文现象后,日心说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直至开普勒以椭圆轨道取代圆形轨道修正了日心说之后,日心说在于地心说的竞争中才取得了真正的胜利。

6.论述科学技术当中理性传统和工匠传统的结合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自然科学发展史是研究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依据历史事实,通过对科学发展历史过程的分析来总结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并揭示其规律。

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

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辉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但从宏观上看,科学发展是落在生产技术的后面。

例如,钟表在实践中已广泛应用,但人们并不懂得由哪些因素决定着钟表运动的周期;这一时期其他学科还很落后,主要是在收集材料,积累经验,进行分门别类的初步整理。

科学的发展不是凭空进行,而是必须以已有的科学成果为发展的起点。

当时已有的天文学数学知识为力学的发展创造了前提,而力学发展较完善的状况又促成了哲学史上机械自然观的形成

在18世纪中叶以前,自然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经验方法达到记录、分类,积累现象知识的目的。

在18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

”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

7.中国古代神话自然观与希腊哲理自然观的关系

人类的交往的过程就是不同的文化汇聚、升华的过程。

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在地中海世界东部的爱琴海一带,产生过一个繁盛的克里特文明,这种文明同亚非大陆的关系非常密切,深受西亚和埃及诸文明的影响,而当时的欧洲--"希腊地区",还是一个蒙昧未开化的区域。

追本溯源,倒是亚、非地区的文化影响了希腊文化,尤其是从公元前750年到公元前650年的一个世纪里,希腊文化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古代地中海世界,原先就存在过一种希腊因素和东方因素相汇合的文化。

当然,这种汇合并不是简单的"合并",双方的关系是互动的,并不是始终一方对另一方一边倒的强势影响,究竟是谁对谁的影响大,是由不同时期各种具体而复杂的因素决定的。

这一时期以西方影响东方为主,充分地体现了古希腊文明的扩张性。

不过东方文明对西方文明的贡献还是不可忽略的,于宗教信仰、科学等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文明交流的范围也大大拓展了,从印度到西西里,从咸海、里海到印度洋各种不同的传统,不同层次的文化都参与了希腊化的过程。

科学与社会

一,科学需要肥沃的土壤

热气球发明的故事:

俄国克略库特纳

法国蒙哥菲埃尔兄弟

二,开明健康的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1.解放的思想

2.开明的政治

3.完备的科技制度

4.良好的教育

5.对人才巨大的吸引力

三,科学中心的迁移

科学是有中心的,科学中心是可变的。

——汤浅光朝

1)1540--1610年的70年间,意大利是世界科学发展的中心。

天文学革命、生理学革命。

2)科学发展的大尺度转移

1四大文明古国

2古希腊

3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4新大陆

3)“以人为中心”的文艺复兴运动是意大利科学发展的精神源泉

→推崇理性,反对神。

.

→实验科学。

达芬奇、哥白尼、伽里略

四,巨人的故乡

1)1660—1730年的70年间,英国是科学发展的中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封建秩序的解体,为科学的腾飞提供了合适的社会关系。

牛顿

哈维——血液循环

波意尔——创立化学

瓦特——第一次技术革命

培根:

1.附炎趋势的大法官

2.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3.重视观察经验

4.提倡归纳的方法

2)英国的科学体制:

英国皇家学会的兴衰:

体现了典型的英国式经验主义风格。

后期:

科研工作分散

政府不投资

管理不善,逐步落入贵族手中

牛顿与莱不尼兹之争:

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可以发现相同的科学事实

五,1770--1830年的60年间,法国成了科学发展的中心

1)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为法国科学发展开辟了道路。

培根——“知识为人类谋福利”

狄德罗——《百科全书》:

1.改组了法国科学院,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研究中心,废除了贵族当权的名誉院士制度。

2.创办了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综合工科学校。

吕萨克——气体膨胀定律

比奥——电流元磁力定律

马吕斯——偏振光干涉

菲涅尔——光的波动说

柯西——数学家

卡诺的热力学代表着法国的实验科学方向

拉瓦锡将法国变为化学的故乡

2)衰落的原因:

政局动荡——拿破仑的好战,

波旁王朝的白色恐怖。

法国科学的高度集中制约了

它的发展活力。

高度集中的

管理也带来了学阀作风。

例如:

罗朗Vs杜马

一,五千年的曲折历程

四大文明古国(数学、天文学、医学)

科学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活动,最早源于希腊(数学语言把握自然规律)

希腊古典时期——泰勒斯提出万物源于水,奠定了西方哲学追究本源的形而上学精神——实体构成主义。

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学派——形式主义

希腊化时期——欧几里德、阿基米德、托勒密。

罗马人(公元元年)------阿拉伯人(公元6-12世纪)----

中国(7-17世纪)-----十字军东征(11世纪)-----文艺复兴(16世纪以后)

二,辉煌的中国技术文明

中国上古科学精神的特点:

实用性和经验性

四大核心学科:

农水利(灌溉、运河、堤防)

医西周出现专职的医生

天天象观测(帝尧)

算商代甲骨文中就有十进制

技术成就:

冶炼与丝织

三,封建社会的科技发展

特点:

重技术四大学科成就:

农学《齐民要术》

中医药学三大祖师——华佗、张仲景、扁鹊

药王孙思邈、李时珍。

天文学数学技术成就:

陶瓷技术

丝织技术

华夏建筑四,西学东渐

名末四大科技名著:

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

徐光启(1562-1633)《农政全书》

徐霞客(1586-1641)《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清朝社会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影响:

1破坏资本主义萌芽。

2大兴文字狱

3严禁海上通商

五,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及其原因

1智力中心在纲常伦理而不是自然规律及变化

数理自然观和有机自然观

2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

“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

”——巴甫洛夫

观物取象、以类比、比喻来说明道理。

形式逻辑体系与系统的实验.

抽象化程度不高

缺乏理论分析

3极端实用性造成发展动力缺失

中国实用性科学技术体系在宋元时就已达到了高峰.

4教育制度——科举体制

人与自然

一,对自然的膜拜---远古时代

1)原始人始终受到自然的限制、支配和威胁,所以面对着种种神奇力量的自然界,难免会产生某种畏惧和崇拜。

2)图腾、巫术、神话。

二,人类为中心---农业文明时期

荀子:

“水土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而有义,故为天下贵。

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标志着人类从自然压迫中的解放,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人类理性的崛起。

人类成为大自然“理所当然”的中心。

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

1)日心说战胜地心说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2)人猿同祖说

达尔文《物种起源》:

人类也是进化而来的,不是天生是地球上最优良的物种。

郝胥黎《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将人类中心的自我优越感一扫而光。

1860年6月30日。

3)潜意识理论:

人类具有高贵的理性。

但在意识上,人类并不完全脱离动物界,精神上仍然保留着原始的成分。

19世纪末,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无意识理论:

一些精神病人发病起因于某种无意识的精神压抑,它发生于本能的无意识领域。

四,大自然的报复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们。

”——恩格斯

远古文明的衰落。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

把森林都砍光了。

但这些地方今天都成了荒芜的不毛之地。

本世纪中叶的“八大公害事件”。

人们终于看到了由工业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对人类生命的直接危害与威胁。

五,《寂静的春天》1962卡逊(R.Carrson)

1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50年代以来,全世界已有超过35%的耕地土壤受到侵蚀。

2淡水资源匮乏。

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1%。

3森林减少,空气污染严重。

4能源危机。

5动植物种类锐减。

六,悲观派与乐观派的争论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

提出决定和限制增长的五个基本因素:

人口、粮食、工业、资源、污染。

提倡“回到自然”、“返朴归真”的“低熵社会”。

✶1976年,美国郝德森研究所发表了《下一个二百年——关于美国和世界的情景描述》报告。

认为应相信科学技术的力量。

高科技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奈斯比特《大趋势》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七,与自然协调发展

1执行可持续发展政策。

寻求国际协作。

2摒弃“科技万能论”。

认识到科学是把双刃剑。

3科学与伦理的研究

一,希波克拉底誓言

♦他的最大贡献是将医学从原始巫术中解放出来,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生病、治病。

♦体液理论

人身上有四种体液:

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粘液。

(医生要处处为病人着想,要保持自己行为和这一职业的神圣性。

二,希腊医学的集大成者——盖仑

♦盖仑系统总结了希腊医学自希波克拉底以来的成就,创立了自成体系的医学理论。

♦他的理论是基于自己大量的解剖(动物)实践和临床实践,对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功能有比较正确的描述和说明。

♦盖仑奠定了西方医学的基础。

三,盖仑的血液运动理论

♦人体主要器官为:

肝脏、心脏和大脑。

♦肝脏——静脉系统的潮汐运动

动脉系统——人体的单向吸收

这两大运动之间通过右心室与左心室之间的隔膜相联系。

四,维萨留斯(1514—1564)

♦维萨留斯于1543年出版了他的伟大著作《论人体构造》,系统阐述了他多年来的解剖实践和研究。

该书最大的特点是插图多而且精美。

♦“我在这里并不是无故挑剔盖仑缺点,相反地,我肯定盖仑是一位大解剖学家。

他解剖过很多动物,但限于条件,就是没有解剖过人体,以致造成很多错误。

在一门简单的解剖课程中,我能指出他的两百种错误。

但我还是尊重他。

♦维萨留斯发现盖仑所谓的心室相通的观点是错误的。

五,塞尔维特发现小循环

♦在1553年秘密出版的《基督教的复兴》中塞尔维特提出了小循环的机理:

血液并不是通过心脏中的隔膜由右心室直接流入左心室,而是经由肺动脉进入肺静脉,与这里的空气相混合后流入左心室。

六,威廉•哈维(1578—1657)

♦“无论是解剖学或是学解剖学,都应以实验为根据,而不应当以书本为根据。

♦1616年哈维公布了血液循环理论。

1血液在动脉和静脉中的流动方向的不同。

2造血速度。

他于1628年出版了《心血运动论》系统总结他所发现的血液循环运动规律及其实验依据。

共72页。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建立以来,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它经受住了实践和历史的考验,是人们普遍承认的真理。

相对论对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和现代人类思相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

相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