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喜欢上阅读修改版.docx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阅读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让孩子喜欢上阅读修改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阅读修改版
第一篇: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阅读
首先,让孩子在模仿中学习。
让学生在自己的观察中充分了解和体会教师对阅读的喜爱和重视,以及良好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和保持浓厚阅读兴趣使老师收益非浅的事实。
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书以及对书中人物的看法,使学生感受到在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添生活乐趣。
这样,在学生的心里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阅读的欲望和需要。
我们有一个实验班的老师便是例证,她一有空就呆在教室里,把自己最喜爱的书推荐给学生。
在她的影响下,她所任课班级的学生早已行动起来,从图书馆、从书店找到这些书,劲头十足地读起来。
她给学生强烈而又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
“阅读非常有趣。
像你们这么大时我就已喜欢上阅读,因此,我想你们也一定能感觉到我年幼是的那种阅读乐趣的。
”
其次,上好课外阅读课。
孩子还不会阅读时就喜欢听故事,保持他天生的阅读兴趣,将促使他自觉地成为一名终生的阅读爱好者。
不仅如此,学生阅读动机强,对待阅读也认真,就更有可能进行自觉的、有规律的阅读训练。
就阅读教学而言,学校教学的任务就是使阅读成为令人愉快的活动,能引发孩子天生的阅读兴趣及好奇心,并激发其新的兴趣。
对孩子来说,对他们大声朗读就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让各种各样的人(教师、校长、作家、父母、高年级学生)经常向学生朗读。
我们可以感觉出,当教师朗读时所自然流露出的热情、趣味、欢乐之情,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我们每周拿出一节语文课,作为课外阅读课。
我们从孩子的阅读兴趣出发,以课外书上丰富的知识和有趣的故事作为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入手。
起先,教师从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中,寻找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
课外阅读课上,教师先介绍这些文章的部分内容,把孩子们的胃口吊起来,然后指点他们自己去阅读,去了解“后事如何”。
这是引导孩子去独立阅读的好方法。
之后,定期让学生互相交流读书的感受和经验。
设立公告栏,反映学生的阅读兴趣。
鼓励学生进行读书讨论,讨论他们最喜爱的书,最喜欢的人物以及最感兴趣的事件等。
组织学生开展成语大比拼、赛诗会、争取阅读之星、办阅读小报等活动,给学生展示了自己课外阅读成效的机会,激发学生再去广泛地阅读。
二、指导
1、读物的推荐选择
学生虽然“动”了,但不是有目的、有选择地“动”,而是乱“动”。
我们课题组老师于是商量着要向孩子们推荐一些内容新颖、文字生动的图书。
有时我们还选一些好的文章和精彩片段在班上作感情朗读,以使他们感受到好书的魅力。
而每学一篇课文,我们都尽量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去读。
比如:
学了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一文,就介绍学生去读叶圣陶的《稻草人》;学了《蟋蟀的住宅》一文,就介绍学生去读《昆虫记》;学了《巨人的花园》这一组童话课文,就介绍学生去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学了《女娲补天》,就介绍学生去读神化故事;学了《争吵》《卡罗纳》,就介绍学生去读《爱的教育》;学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就介绍学生读《中国古
代少年英才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引领,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但溅成习惯,而且也走上了正确轨道。
2、阅读书目指导
“序文的性质常常是全书的提要或批评,先看一遍,至少对全书有个概括的印象或衡量的标准,然后阅读全书,就不至于茫无头绪。
”“目录表示本书的眉目,也具有提要的性质。
”可以帮助学生粗知读物的脉络。
指导学生读书先读目录、序文,便于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内容,或有选择地阅读。
3、阅读方法指导
读物的性质不同,阅读的目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一般有两个:
一是通过粗读对所读书籍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进一步的精读做好选择工作;一是通过浏览,较快地获取信息。
为第一个目的进行的浏览可以略粗些,借助目录、序言、抽样浏览等决定是否值得进一步精读。
为第二个目的进行的浏览,应该指导训练学生采用速读的方式进行,迅速而较准确地获取信息。
多用于故事、科普读物、小说等文艺作品的阅读。
在课外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要查字典、词典解决,不仅能帮助理解读物,而且能独立识字词。
4、阅读笔记的指导
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有量无质。
这就需要做读书笔记。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首先让学生每人买了一个漂亮耐用的笔记本,并要求学生在扉页上绘制或剪贴一些美丽的图案。
其次,我让学生开动脑筋,给自己的读书笔记取一个动听的、有创意的名字。
我先个学生示范了一个名字:
“浪花集”,并给学生解释了这个名字的意义:
把一个个精美的词句汇集起来,天长日久,这些美丽的“浪花”就回汇成知识的“小溪”、“江河”、“大海”。
经过启发引导,许多同学都为自己的读书笔记取出了含义深刻、富有诗意的名字,如“繁星集”、“春雨集”、“寻梦集”、“采蜜集”、“百花集”等。
有了精美的笔记本和动听的名字,这就开拓了一片崭新的园地,学生们满腔热情地开始了“耕耘”自己的乐园的工作。
起初,我只是要求学生在“浪花集”上摘记一些新词和美句。
后来,要求渐渐提高,试着做分类摘记。
范围也渐渐广了,从新词、美句到名人名言,谚语、警句,到生活常识,甚至是记下自己读后的心得体会等。
有了“浪花集”,学生们发现了一片广阔的绚丽的天空,他们每天课余都会遨游其中,自得其乐,其乐无穷。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精妙词句,心灵便也生出了“翅膀”,渴望“飞翔”。
他们的写作水平也同时得到了提高,有些孩子把自己的习作、日记装订成一本书,做一个美丽的封面,并取上一个好听的名字,成了自己撰写的第一本书。
教师此时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这渴望成功的“鸟儿”放飞,让他们的书互相交流,赏阅。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喜欢读书是父母献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家庭教育成功的标志。
孩子喜欢阅读胜过纯粹的学校教育,胜过一台计算机,胜过最高级的大学文凭。
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一生受益。
”那么,孩子的阅读兴趣从何而来?
如何培养呢?
对此,美国的凯伦•米勒斯女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先对书产生好感。
如果父母的培养技巧得当,孩子会比较容易爱上阅读。
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书刊的内容和外观要尽量迎合孩子的心理,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衡量书刊的内容,不要以为“有用的”就是可以给孩子看的,需要先吸引孩子的兴趣。
在孩子看来,花花绿绿的昆虫、活泼可爱的大小动物可能要比大人强调的A、B、C、D和
1、
2、
3、4等抽象的事物有趣得多。
因此,早期阅读应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篇幅短小、生僻字较少、语言相对口语化、有一定插图的动物画册、童话、儿童诗等,比如金波的《踢拖踢拖小红鞋》、孙幼军的《小猪当保镖》都很适合低年级的孩子看。
二、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
因此,在早期阅读过程中,孩子往往不可能像大人那样把一本书从头至尾看完。
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
对此,家长不应急于对孩子发火或表示失望。
只要他们不是故意撕毁或乱扔图书,家长就不必过多地去管他。
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
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三、不可过早地限定孩子的阅读范围和阅读内容,而应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
因此,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过多地约束和控制。
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
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更不应按自己的意志强行改变孩子的阅读爱好,也不宜按自己的知识观和阅读习惯为孩子开列必读书目。
否则,孩子就容易对阅读产生厌恶和恐惧,从而失去阅读兴趣。
对此,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
“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您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
”
四、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美国读书协会前主席鲁斯•格雷沃斯先生说:
“现在,在一些家庭中有一种怪现象:
父母喜欢看书,却往往等到孩子上床入睡之后才坐下来看,结果,孩子竟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喜欢看书。
真可惜!
”对此,专家们认为,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
同时,家长还可经常与孩
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
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郁,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千年古训,也是我们现代人开展读书活动所遵循的原则。
1、学会精读。
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
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
2、学会选择读书。
知识如烟波浩淼的大海,书多如沙砾,寮如繁星。
在此中间有一部分书需要精心研读,有一部分书要远离(内容不健康地书)。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
3、学会写读书笔记。
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懂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
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①摘抄原文。
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②提纲式摘录。
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③写读后感。
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已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能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
一、主要读书方法
21世纪是信息飞速发展和快速传递的社会。
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报刊,人们既没时间也完全没有必要全部精读细读,而应依据书目和实际需要区别对待,有所选择。
1、三读法
⑴浏览性的泛读。
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⑵探求性的速读。
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
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
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⑶品味性的精读。
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⑴圈点勾画。
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
。
。
”、“?
”、“┄┄”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⑵作批注。
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⑶写读书笔记。
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⑷作卡片。
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⑸进行再创作。
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
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
以上“动笔墨”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
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
3、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
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第二篇: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读书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读书
我们其实交流的就是对孩子读书兴趣的培养。
有的家庭从孩子咿呀学语时就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认读、讲读,根据孩子年龄段的变化而选择不同读物,长期坚持,孩子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读书的兴趣;有的家庭后来发现读书的重要,想让孩子喜欢读书,家长就得下功夫补足功课,弥补缺憾,陪孩子找到阅读的兴趣。
1、适合孩子的读物能引起他们的关注。
孩子是什么性格?
好动还是好静?
喜欢离奇幻想还是实在故事?
都是家长选择读物的参考条件。
针对孩子的特点,找到相应的书本。
现在咱们的孩子适合阅读美绘本,即有图有文字有拼音的读本,文字和拼音要看起来舒服,不能太小,影响孩子观察认读,易产生厌倦情绪。
2、对故事的描绘是孩子接触读物的最初感觉。
家长要先看过这本书,能给孩子以讲故事的形式初浅地描述,绘声绘色的效果更好。
根据孩子的反应,可以全部讲完,也可以讲一部分,找机会留给孩子阅读一部分。
如果选对了书,家长的前期描绘到位,孩子会很好奇地拿起书自己阅读了,很有可能就爱不释手了。
所以,在给孩子书之前,自己必须先阅读。
3、读物情节长短调控着孩子的阅读欲望。
过短的故事容易让孩子很快得到满足,失去兴趣。
对于想建立读书兴趣的孩子而言,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哲理性太强,结尾有忠告或讲道理的小故事,不是最佳选择。
孩子觉得生涩、难理解,又缺乏自主感受、体会、内心总结的机会。
其实,读书并不是一下子要就明白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太急功近利,我们注重的是孩子在阅读中的体验,小小心灵的微妙变化。
所以,稍长一点的一些名著儿童版是较好的选择。
孩子可以每天读一点,故事情节总是牵心挂肚,一口气读完都是可能的。
比如《木偶奇遇记》,这是董彩奕4岁时听到的第一本长篇故事,每晚讲故事,完全讲完的。
等孩子会认拼音了,便自己开始了艰难的“啃读”过程。
她已经知道了故事情节,半读半猜,断断续续读了3遍。
《海蒂》是孩子5岁时,听读了一些我认为的好片段,但是她并不感兴趣,于是我放下了;等到孩子拼音阅读基本上无障碍时,我又拿出来,孩子依然读得很艰辛,我们就分段阅读,你一段,我一段,终于读完了,孩子也喜欢上了这本书,自己又独立阅读。
所以,情节稍长一点的好故事容易吊起孩子读书的胃口,易于坚持阅读。
4、家长的阅读支持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拐杖。
在上面的陈述里其实已经以事实进行了举证。
阅读支持不是简单的“家长负责购书,孩子负责看书”,把一个长期要做的比较艰辛的活儿扔给了孩子。
初期,家长跟读、伴读、讲读……种种陪读的方式都可以尝试、采用,随着孩子的阅读变化,家长的拐杖作用基本可以退居二线了。
哈哈,孩子自己读吧,他已经可以自己阅读了!
于是,孩子在阅读,爸妈在上网聊天或手机游戏,现代化娱乐可比简单阅读更吸引人哪!
于是,孩子心猿意马,阅读效果大打折扣。
耗时一样,不如家长也静下来,远离现代化设备,投入到文字的世界里,在寂静的无干扰的环境和氛围里,用心去感受。
曾有朋友就本次讨论的题目也问过我,她孩子为什么耐不下性子去读书?
找到原因,孩子从小跟她看连续剧,虽然现在家里已经不看电视了,可孩子却静不下来了,影视作品毕竟是快餐文化,是一大群演艺工作者对文字的理解,而观众是被迫接受者。
当然,等孩子阅读过某本书之后,又正好有这个故事的影视剧,可以让孩子看一看,感受不同的效果。
上面提到的《木偶奇遇记》《海蒂》,都是孩子在阅读过后欣赏到的剧目。
有的情节改动较大,她还会比较,提出自己的看法,喜欢或不满意,还能记忆起书本里面的对话,来和演出的台词进行比较。
这些都是阅读后的延伸。
其实,先观影,后看书也可以尝试,董彩奕就经历过一次。
《小公主》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年龄比当时的董彩奕大,我担心她不接受这本书,而且情节比较励志,小姑娘的善良坚韧等。
偶然的机会,我们一起看了这部电影,孩子就一直嚷着要阅读这本书。
现在,我们的读书计划里就有它。
这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要因人而异。
等孩子真正喜欢上了阅读,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恋恋不舍的时候,家长才有资格在孩子的阅读时间段里做别的无声的事情。
在孩子成长初期没能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家长,现在追起还不晚,只怕心动不行动呀!
谨以董彩奕的阅读成长经历来和大家探讨交流,一家之言而已。
董彩奕家长2013年11月26日
第三篇:
如何让孩子喜欢英语
如何让孩子喜欢英语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会经常考虑这样一些问题:
为什么小朋友到了
3、4岁后,都能轻而易举地习得一种母语?
相反,为什么我国英语学习的路就这么难走,以至于大学毕业后的英语口语水平竟赶不上英、美国家
2、3岁的小朋友?
那么究其根源,是学习方法存在问题,还是缺乏语言环境所致?
是学习英语不够努力,还是违背了学习语言的自身规律?
国外的语言学家曾指出,任何一种语言学习,其中听说占整个语言的70%,而读写仅占30%。
换言之,英语学习一定要从听说起步,再逐步向读写过渡。
我国的英语教育正是由于违背了这一学习语言的规律,而自始至终受到‘聋哑英语’的困扰。
接下来的问题是英语学习,尤其是口语学习,究竟从多大开始为好,太小了,会不会影响母语的习得;而忽视了基础教育,会不会起步时就输在了英语学习的起跑线上。
20世纪风靡西方幼儿英才教育的经典方法———“蒙特梭利方法”就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即儿童“敏感期”的智力发展问题,专家发现儿童在6岁之前的不同阶段对语言、动作和细节等会分别表示出强烈的敏感,这一阶段相关学习十分容易、迅速,是教育的绝好机会。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人的智力17岁为100,4岁时已经获得50%,8岁前又增加30%,余下的20%是8-17岁获得的。
由此可见,幼儿在5岁前是智力发展的最迅速时期。
也就是说,3-4是幼儿接受早期智力教育的最重要时机,不可错过。
专家指出:
在国内不少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也呼吁“学英语不怕年龄小”、“幼儿学英语,语音占优势”、“赢在起点—就要从小学习第二语言”。
只要教师采取合适的、生动有趣、参与性强、适合幼儿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幼儿在智力上是完全有能力接受第二语言的。
“固然,学好英语需要‘语言环境’,但抓好‘娃娃英语’学习更是至关重要,原因是幼儿时期学习外语占许多优势,譬如生理上得天独厚、学习动机单
一、具有学习语言与生俱来的‘潜能力’、没有过多的母语干扰等。
只要掌握和运用好这一规律,我们就能胜利地抢占幼儿英语学习的制高点。
”
今天,提倡娃娃英语学习在“玩中学、学中玩”早以深入人心。
问题是如何掌握好这个“度”,过于强调玩耍,是否会淡化英语学习效果;而只抓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小朋友也会变傻。
专家介绍说,在英语教学中,要让小朋友们对英语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开开心心地学习英语,玩耍是必不可少的,玩能增强学习的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
然而,玩的自身不只仅只拘泥于“蹦蹦、跳跳”等,还包括将英语学习有机地与“英语游戏”、“英语歌曲”、“英语歌谣”、“英语短剧”、“英语晚会”等相结合。
通过英语演唱,小朋友们增强了自我表示约束力和对英语学习的喜爱。
更重要的是让小朋友们把英文歌曲带回了家,鼓励他们在家中要成为英语“小教师”,教唱爷爷和奶奶等大人,这既巩固了学习的内容,又无形中给家庭带来了无比的欢乐。
通过学唱英文歌曲的另一个好处是提高了小朋友们掌握了难度大的词汇能力。
如课本中出现了Exercise-book(练习本)一词,小朋友们学过book(书)一词,而在歌曲中学过“Wedomorningexercises”(我们做早操),小朋友们知道Exercise的意思是练习,所以一下子就猜出了Exercise-book的词义。
终年从事幼儿英语教育的潘博士建议说,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一定要把英语学习与音乐、舞蹈、歌曲、书法、扮演、绘画、语文和算术等相结合起来,唯有这样,小朋友的英语学习才干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四篇:
如何让孩子喜欢学习
如何让孩子喜欢学习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首先希望家长们能够明确什么是“学习”,学习仅仅是孩子的课业成绩吗?
学习就必须每天承受12个小时的课业压力吗?
学习就必须参加培训班吗?
我们应该知道,孩子的课业仅仅是孩子学习成长中一种表现形式,而往往大部分家长都把学业成绩的好坏,能否考上大学作为学习好坏的定义和说明,这使孩子们产生很大的压力,压力在孩子能力承受的程度之内会转变成动力,但是一旦压力超出了承受范围则会导致孩子产生厌学、远离父母等负面作用。
所以家长们应该正视学习,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了解如何才能让孩子喜欢学习,让孩子主动学习。
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我认为想让孩子喜欢学习,首先一定要明确的是学习应该是孩子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完成老师家长的任务。
前苏联的一个教育家说:
“家长和教师通常都犯的错误是,他们不了解学习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所特有的规律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的状态。
”当然让孩子变得主动是需要引导的,首先由孩子的好奇心对事物产生探索的动力,进而行动过程中伴随的成就感产生自信,在老师和家人鼓励下培养成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符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达到爱学习、会学习的目标。
第一、维护好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每个人天生所具有的特质,法国教育家卢梭指出“好奇心只要有很好的引导,就能成为孩子寻求知识的动力”,爱因斯坦认为他之所以取得成功,原因在于他具有狂热的好奇心。
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观察、提问、操作、选择性坚持、积极情绪等,有助于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
但是家长们往往对于孩子的好奇心给予不公正的评价甚至给予批评、指责、约束,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做法,孩子的好奇心是需要保护的,所有的孩子都有好奇心,但是好奇心能否保持到成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早期生活受到的鼓励。
当孩子看到地上的蚂蚁,用手或者木棍去玩弄时,相信会有一部分家长会让孩子离开“现场”,他害怕孩子把蚂蚁残害、害怕孩子把蚂蚁杀死,很少有家长蹲下来,让孩子观察一下蚂蚁有几
条腿,蚂蚁是怎么携带东西的,他们的行走有没有什么规律。
。
。
。
并不是希望孩子成为生物学家,只是希望他对新事物能够快速接受信息,细心观察,提炼信息,这比上自然科学课老师指着课本上的图片告诉孩子这些内容更来的效率高吧。
当然好奇心需要引导,因为世间并不是所有的事都是对孩子有益的,例如:
网络游戏,根据我身边人的观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大多是家里人严令禁止不允许玩的,有时候人的逆反心理是比较容易发作的,家长越是担心孩子在学校里面谈恋爱,孩子越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好奇心需要家长的细心呵护和正确引导。
第
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要让孩子爱上学习,就得想办法让孩子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孩子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成功,才能坚信自己具备学习好的能力。
这种自信,必须是建立在具体的成功基础上,而不是空洞的“你真棒,你能行”。
这就需要家长首先得耐下心来,练就一双发现孩子优势的眼睛。
看看孩子是字写得棒,还是画画得好,还是动手能力强。
比如,低年级的孩子学会拼音和常用汉字后,可让他们给外地的亲戚写封短信,并请求远方的亲人抽空给孩子回信,让他们尝到学习的实际效用,这样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当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失败的时候,当出现失败的时候,帮助孩子铲除心理障碍,告诉他遇到挫折是正常的,谁都会犯错,谁都会有困境,但是面对挫折,敢于战胜挫折才是真正的强者。
当成绩下滑时,家长们要帮助孩子一起来分析原因,并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的责备和批评。
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对一个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至关重要。
第
三、使孩子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部分家长的沟通交流及自身体会发现:
中下生(弱智的除外)之所以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