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94551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天然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石油天然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石油天然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石油天然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石油天然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油天然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

《石油天然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天然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油天然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

石油天然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市新都区陆上石油天燃气储运事故灾难

 

 

新都区安监局

前言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结合新都区石油天燃气储运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以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应立即启动,各救援组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迅速投入抢险,达到反应快速、应急处理有效、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损失的目的。

 

第一章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共有加油站共计50家,G加气站共3家。

分布于我区各镇、城区、主要干道沿线,尤其是3家G加气站,它们位于##市创辉压缩天然气##公司桂湖加油站、新都加气站是加油加气合建站,位于新都区新都镇新东村三社,共占地面积为4390m2,其中桂湖加油站2612m2,新都加气站1778m2,地处川陕路和大件路之间,西面是工艺设备厂,东面是彩砖厂,新都加气站北邻川陕路,桂湖加油站南邻大件路,交通方便,地势条件优越。

其主要经营X围为压缩天然气,零售石油产品和润滑油。

经济性质为##公司。

危险品运输由有资质的供应单位承担。

第二章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

按照重大危险源标识的规定,新都区域内的加油加气站已构成重大危险源。

危险目标有加油站储油罐区、卸油点、加油机、加气站压缩机房、储气库和充气台等,具有燃烧、爆炸和中毒的危险,如果发生泄漏,容易发生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从而对站内或周边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现将涉及的主要物料物化性质及危险特性介绍如下:

 

1、汽油

表2-1汽油危险特性简介表

标识

中文名汽油

英文名:

gasoline;petrol

分子式:

相对分子量:

UN编号:

1203

危险性类别:

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PTECS号:

CAS号:

8006-61-9

理化

性质

闪点(℃):

-50℃

引燃温度(℃):

415~530

最小点火能(mJ):

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

0.813

爆炸下限(%):

1.3

爆炸上限(%):

6.0

熔点(℃)<-60

沸点(℃)40~200

相对密度(水=1)0.70~0.79

燃烧热无资料

相对密度(空气=1)3.5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脂肪

主要

成分

C5~C12脂肪烃和环烷烃.

外观

性状

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具有特殊臭味.

主要

用途

主要用做汽油机的燃料,用于橡胶、制鞋、印刷、制革、颜料等行业,也可用作机械零件的去污剂。

健康

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

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

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

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

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

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溅入眼内可导致角膜溃疡可导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

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

吞咽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并引起肝、肾损害。

慢性中毒:

神经衰弱中和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病。

严重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病,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

毒性

资料

急性中毒LD50:

67000mg/kg(小鼠经口)LC501030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刺激性人经眼:

140ppm(8小时),轻度刺激。

危险

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

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用水灭火无效。

急救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给饮牛奶或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肠。

就医。

防护

措施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吸呼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包装

方法

 

储运

条件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罐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泄漏

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或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

处置前应参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在专用废弃场所掩埋。

或用焚烧法处置。

2、柴油

表2-2柴油危险特性简介表

标识

中文名柴油

英文名:

Dieseloil 

分子式:

相对分子量:

UN编号:

危险性类别:

GB3.3类

PTECS号:

CAS号:

理化

性质

闪点(℃):

引燃温度(℃):

257

最小点火能(mJ):

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资料

爆炸下限(%):

无资料

爆炸上限(%):

无资料

熔点(℃):

-18

沸点(℃)282-338

相对密度(水=1)0.87~0.9

燃烧热无资料

相对密度(空气=1)无资料

主要

成分

烷烃、芳烃、稀烃等

外观

性状

稍有粘性的棕色液体。

主要

用途

主要用作柴油机的燃料。

健康

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皮肤接触可为主要吸收途径,可致急性肾脏损害。

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

吸入其雾滴或液体呛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

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

 

毒性

资料

无资料

危险

特性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

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急救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尽快彻底洗胃。

就医。

防护

措施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吸呼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手防护:

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包装

方法

 

运输

注意

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夏季最好早晚运输。

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

严禁与氧化剂、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

船运时,配装位置应远离卧室、厨房,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储存

注意

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操作

注意

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

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泄漏

应急

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

处置前应参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3、天然气

天然气组份:

CH4%(v/v):

95.41

C2H6%(v/v):

1.787

C3H8%(v/v):

0.225

N2%(v/v):

1.004

CO2%(v/v):

0.510

其它%(v/v):

1.054

重度(kg/m3):

0.750

热值(MJ/m3):

35.04

天然气中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下面就将甲烷的危险特性列表叙述如下:

表2-3甲烷危险特性简介表

中文名:

甲烷;沼气

英文名methane;Marshgas

分子式:

CH4

分子量:

16.04UN编号:

1971

危规号:

21007

PTECS号:

CAS号:

74-82-8

包装分类:

包装标志:

4

理化性质

闪点(℃)188

引燃温度(℃)538

最小点火能(mJ)0.28

最大爆炸压力(MPa)0.717

爆炸下限(%)5.3

爆炸上限(%)15

燃烧性:

易燃

燃烧热:

889.5

沸点(℃):

-161.5

熔点(℃):

-182.5

相对密度(水=1):

0.42

相对密度(空气=1):

0.55

饱和蒸气压/KPa:

53.32(-168.8℃)

临界压力:

4.59

临界温度(℃):

-82.6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

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空窒息死亡。

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毒性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LC50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氯、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禁忌物

强氧化剂、氟、氯。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特吸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防护措施

检测方法:

氰化钡比色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进入缺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口,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护服。

尽可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注意通风。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废弃

允许气体在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或当作燃料使用。

第三章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分工

3.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新都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针对各加油、加气站泄漏、爆炸等事故,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企业自救与政府救援相结合”的原则,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一)救援指挥部

##

职务

联系

屈建宏

指挥长

曹晋

副指挥长

曾新

副指挥长

曾刚强

副指挥长

何兴万

副指挥长

吴斌

办公室主任

 

(二)现场指挥组

##

职务

联系

何兴万

组长

X华茂

副组长

83997626

曾新

成员

吴强

成员

吴影梦

成员

涂金全

成员

88118029

刁义

成员

李光水

成员

89120019

刁瑞成

成员

X政杰

成员

88118156

潘德华

成员

余翔

成员

88116277

 

(三)人员疏散及交通管制组

##

职务

联系

吴影梦

组长

谢德云

副组长

严波

成员

(四)现场扑救组

##

职务

联系

谢德云

组长

消防大队

副组长

(五)受伤人员救护组

##

职务

联系

曾新

组长

杜伟

副组长

(六)后勤保障组

##

职务

联系

杜伟

组长

X谨

成员

 

(七)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组

##

职务

联系

马宁利

组长

88111618

X华茂

副组长

83997626

余翔

成员

88116277

吴影梦

成员

3.2职责

(一)救援指挥部:

组织制订新都区陆上石油天燃气储运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确定现场指挥人员,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组织指挥全区的应急救援工作。

在发生陆上石油天燃气储运事故灾难事故时,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公告;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组织事故调查和善后工作,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二)现场指挥组:

在指挥部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负责对事故现场扑救的指挥,协调各组之间的配合工作,及时对现场救援情况上报指挥部,并对指挥部的各项指令及时传达给各小组。

(三)人员疏散及交通管制组:

在指挥部和现场指挥组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负责现场周围人员的疏散和对交通的管制,确保人员不误入事故场地,即时向现场指挥部报告人员疏散和交通交通管制情况。

(四)现场扑救组:

在现场指挥组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负责对事故现场的扑救和控制工作,并及时将相关情况报告给现场指挥组。

(五)受伤人员救护组:

在现场指挥组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负责对现场受伤人员的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住院工作,并及时将抢救情况报指挥部和现场指挥组。

(六)后勤保障组:

在指挥部和现场指挥组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负责对现场施救时所需物质提供保障,并及时将供给情况报现场指挥部。

(七)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组:

在指挥部和现场指挥组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负责对事故的调查取证,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向指挥部报告处理意见,监督事故单位落实整改措施。

成立危险化学品专家组。

负责做好事故中受伤人员的治疗、安抚及赔付工作,负责监督管理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调查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情况等。

 

第四章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当接到各事故单位报告后,本预案随即启动,由救援领导小组负责通知相关单位进入事故地点,进行事故救援。

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必须立即向110、119、区政府值班室(:

83972220)、应急救援办公室(:

83972317)报告。

上述单位值班人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指挥部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组织救援工作。

联络方式见第三章。

 

第五章 救援程序

5.1现场指挥部的设立

现场指挥部的设立根据事故单位的具体位置由指挥部临时确定。

5.2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当陆上石油天燃气储运事故灾难事故发生后,本紧急预案随即启动,根据事故单位的情况进行救援。

人员疏散及交通管制组应当立即派出交通警察和相关民警,对进出该地区行人、车辆等进行疏散、撤离。

现场指挥组到达预定地点后,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下达救援命令。

5.3现场扑救

现场扑救组在报告现场指挥组后进入现场,指挥消防和救护人员分类对人员和事故进行处理,将受伤人员救出后交救护组,并对事故现场分类进行堵漏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并将情况及时报现场指挥组。

5.4抢救人员的报告

抢救事故的人员应报告指挥部后进入事故现场。

并应随时向指挥部报告事故的处理情况,事故处理完后也应向指挥部报告。

对自己不能处理的事故,向指挥部报告经同意后立即撤离危险区域。

等待研究决定后再做处理。

5.5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的疏散

紧急预案启动后,公安局应当立即安排人员对事故区域500米X围内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事故单位在事故发生后,应当立即用扩音器通知附近居民撤离,并派出人员对经过该危险路段的行人和车辆进行疏散,直到交通警察接管。

如果人员不够,指挥部可根据公安局的报告临时抽派人员参加疏散工作。

5.4危险区的隔离 

依据陆上石油天燃气储运事故灾难危害程度级别,确定以下内容:

 

 危险区的划定视事故危害的程度,初步定为事故单位周围500米的X围内。

事故现场隔离区划定为事故现场100米X围内。

 

事故现场隔离方法:

事故现场采用警戒线和人工监护的办法隔离。

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 :

事故发生后公安局应立即在事故单位500米距离外公路两侧设立警戒线、疏导交通。

 

第六章抢险、检测、救援及控制措施

据有关国家标准和各加油加气站的现状确定以下内容:

6.1 检测的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检测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应穿戴好防护服和佩带氧呼吸器,两人为一组相互配合,不得将事故扩大。

对发生事故的单位,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点、泄漏部位和原因,凡能经隔断物料或其它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

如泄漏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应向指挥部报告并提出控制或抢修的具体措施。

6.2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防化应急队到达事故的现场后,防化人员应配戴好防毒面具、穿戴好防护服,首先查明现场有无受伤、中毒人员,以最快速度将受伤和中毒人员脱离现场,交付医护人员抢救。

进入事故现场的人员应随时和指挥人员保持联系,防止事故的扩大。

6.3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进入事故现场的所有人员都应随时和指挥部保持联系,进入事故现场的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安全,不能强行进入和强行留在事故现场,对不能处理的情况应撤离现场后向指挥部报告。

6.4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由指挥部统一指挥

现场指挥组应随时掌握事故现场的抢险情况,合理安排人员,如自身不能控制和处理事故,应立即向指挥部汇报,请求指挥部有关部门支援或请有处理能力的单位进行支援,保证将事故的损失控制在最小X围内。

6.5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医疗救护队到达现场后,与防化队配合立即救护伤员和中毒人员,对中毒人员根据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伤员进行清洗包扎或送医院急救。

由于天燃气中毒的特殊性,##化工股份##医院对救护该类病人有一定的经验,应请他们给予协助。

6.6现场保护与现场清洗

现场保护

现场的保护由公安局负责,现场应设置警戒线,无关人员严禁入内。

要认真保护好生产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损坏。

为抢救受伤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

现场的洗消必须在事故勘察完后,由指挥部通知后才能进行。

现场的洗消工作由事故发生的单位负责进行。

对有危害健康的物品存在时,要在保护原始证据的前提下进行消洗。

 

第七章应急救援的结束

7.1应急救援结束的前提条件

事故现场已经被控制,不会发生再次泄漏或爆炸,现场受伤人员已抢救完毕或已入院治疗,对现场的泄漏物已基本清洗,取证工作基本结束,对进入现场的工作人员、器材已清点完毕。

7.2应急救援的结束

达到结束的前提条件后,由指挥部下达应急救援工作的结束命令。

7.3应急救援结束后的工作

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组随即进行对事故的调查取证,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向指挥部报告处理意见,监督事故单位落实整改措施。

成立陆上石油天燃气储运事故灾难专家组。

负责做好事故中受伤人员的治疗、安抚及赔付工作,负责监督管理废弃物品的处置,调查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情况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