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基础教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4468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2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信基础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电信基础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电信基础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电信基础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电信基础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信基础教材.docx

《电信基础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信基础教材.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信基础教材.docx

电信基础教材

电信基础简介

 

北京乾大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基础培训教材

 

目录

 

第一部分数字通信基本原理1

一.数字通信系统7

㈠信号7

㈡数字系统7

㈢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8

二.语音信号的数字化8

㈠取样──信号在时间上的离散化9

㈡量化──信号在幅值上的离散化9

a.线性量化9

b.非线性量化10

㈢编码10

三.几种常见码型10

㈠单极性不归零码(NRZ)11

㈡极性交替反转码(AMI)11

㈢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11

四.时分多路复用12

㈠频分复用12

㈡时分复用13

五.PCM帧结构13

㈠PCM的基本原理13

㈡30/32系统PCM的帧结构14

六.PCM高次群14

七.定时与同步15

㈠定时15

㈡同步15

a.比特同步16

b.帧同步16

c.复帧同步16

㈢网同步16

a.准同步方式16

b.主从同步17

c.相互同步17

㈣我国同步网17

习题18

第二部分数字程控交换的基本原理1

一.交换机的发展1

二.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基本结构1

三.数字交换网络2

㈠时分接线器的原理2

㈡空分接线器的基本原理3

习题4

第三部分信令方式5

一.信令的基本概念5

㈠什么是信令5

㈡信令的分类5

二.中国一号信令6

㈠中国一号信令6

㈡线路信令7

㈡记发器信号7

a.多频互控信号7

b.记发器信令8

c.信令含义8

d.记发器信号发送顺序举例。

9

㈣在话路中传送随路信令的方式存在一些限制9

三.中国七号信令9

㈠七号信令网的简介9

a.公共信道信令9

b.七号信令网的组成10

c.中国No.7信令网三级结构10

㈡七号信令系统基本结构11

a.信号数据链路(第一级)11

b.信号链路控制功能(第二级)12

c.信号网功能(第三级)12

d.电话用户部分(第四级)12

㈢七号信令的有关概念12

㈣信令单元格式13

㈤信令传送顺序举例14

习题15

附录1:

常见的缩写字母英汉对照1

附录2:

参考书目2

 

第一部分数字通信基本原理

一.数字通信系统

㈠信号

信号可用来传输信息。

信息可用语言、文字、图象等表达,但在很多情况下,这些表达信息的语言文字不便于直接传输。

因此在近代科学技术中,常用电信号来传送各种信息,即利用一种变换设备把各种信息转换为随时间作相应变化的电流或电压进行传输。

这种随信息作相应变化的电压或电流就是电信号。

由消息转换成的电信号可分为两类: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是指时间和幅度都连续的信号。

数字信号是指时间和幅度都离散的信号。

如图1-1

电压

1

00

时间

a.模拟信号b.数字信号

1-1模拟信号及数字信号的模型

㈡数字系统

以数字信号的方式来传输消息的通信系统,叫数字通信系统。

典型的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如图1-2。

信宿

电/非电

信源译码

信道译码

信道

信道编码

信源编码

非电/电

信源

 

噪声干扰

 

1-2典型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

信源即是发信者。

通常的信源指电话机、摄象机及各种数字终端设备。

信源编码的作用是对信号进行编码,去除或减少冗余度,把能量集中起来缩窄占据频带,从而提高数字传输的有效性。

例如进行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A/D转换),PCM编码。

信道编码。

由于传输信道上噪声的干扰,数字信号在传输中可能会发生差错,导致信息传输质量下降。

为了在接收端自动检出错码或纠正错码,使差错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可在信源编码后的数字信号中按一定规律加一定数量的数字码(监督码),形成新的数字信号,这种新的信号间的关系形成较强的规律性,使收端可检查或纠正差错。

信道编码是将信息比特变换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数字信号,它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高数字传输的可靠性,即改善系统的误码性能。

信道和噪声:

信道指传输信号的通道。

按传输媒质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类。

有线信道包括明线、同轴电缆、光缆等。

无线信道包括微波中继、卫星和各种散射等。

信道在传输中会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通常把所有的噪声干扰都折合到信道中,成为一个等效噪声源。

㈢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A、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

因数字信号以0、1两个数码形式传输,被噪声干扰和经衰减后的数字信号,在没恶化到不可正确判断之前,可用再生的方法恢复成原来的信号。

只要再生设备设定位置适当,可认为噪声干扰不会对传输信号产生不良影响,即不会出现噪声积累。

因而数字传输适用较远距离传输,也能适应性能差的信道。

B、保密性强,易于实现检错纠错

数字信号是模拟信号经过信源编码后形成的。

它本身已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同时数字信号便于码型转换,进行加密处理,还可通过信道编码实现检错,纠错功能。

C、便于建立综合通信网

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结合,有利于传输和交换多种业务的数字信息,实现多种业务信息的综合通信。

为建立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提供必要条件。

D、设备可集成,微型化

由于设备多数属于数字电路,可采用集成元件,能做到集成度高,体积小,耗电低和成本低,且便于生产和维护。

E、占用频带宽

数字传输也有缺点,它与模拟信号传输相比,占用传输频带宽,如传输一路数字化语音信息占64khz的带宽,而传输一路模拟信息只需占4khz的带宽。

然而随着微波和卫星信道及光线信道的迅速发展(它们有很宽的带宽),使占用传输频带宽的矛盾逐渐缩小。

因而数字传输的应用日益广泛。

二.语音信号的数字化

要将模拟信号在数字传输系统中进行传递,就必须用信源编码器对话音信号进行模数变换。

语音信号模数变换的方法很多,如脉冲编码调制,增量调制和参数编码等,其中用得较为广泛的是脉冲编码调制。

话音信号(模拟信号)数字化的过程是:

取样──量化──编码。

㈠取样──信号在时间上的离散化

话音信号不仅在幅度取值上是连续的,而且在时间上也是连续的,参见图1-1(a)。

取样就是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T)对在时间上连续的话音信号抽取瞬时幅值的过程,简称取样或抽样。

取样后所得到的一串在时间上离散的序列信号称为样值序列信号,或取样信号,参见图1-3。

 

1-3模拟信号的取样

将话音信号取样后,所得取样信号在信道上占用的时间被压缩了,因而它为时分复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数字化提供了条件。

但取样信号中必须含有原始话音信号的信息,并要求在接收端能将取样信号恢复成原始话音信号。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取样的时间间隔T(取样周期)不能太长,或者说取样频率不能太低。

由取样定理──奈奎斯特定理可知:

取样频率(fs)应大于传输信号中最高频(fm)的两倍。

即fs>2fm。

在电话通信系统中,用3400赫作为最高频率(fm)已能很好满足用户的要求。

考虑到一定的冗余,目前PCM通信规定话音信号的取样频率fs为8000赫,即fs=8000赫。

取样周期T=1/fs=1/8000=125us(微秒)。

为了在取样前把话音信号中大于fm(fm=3400赫)的频率成分去掉,在取样器要设置一个上限频率为3400赫的低通滤波器,使最高频率限制在3400赫。

㈡量化──信号在幅值上的离散化

取样化所得到的取样信号虽在时间上是离散的,但它在幅度取值上仍是连续的,即它可以是输入模拟信号幅值中的任意幅值,或者说可有无限多种取值,它不能用有限个数字来表示,它仍属模拟信号。

要想使它成为数字信号,还需把它的取样值进行离散化处理,将幅值为无限多的连续信号,变换成幅值为有限数目的离散信号,这一幅值上离散化处理的过程称为量化。

量化就是“分级”的意思,量化采用类似“四舍五入”的方法,使每一个取样值用一个相近的幅值来近似。

量化方法可分为线性量化和非线性量化法。

a.线性量化

线性量化也称均匀量化,它把输入的取样值的范围划分为若干等距离的小间隔,每个小间隔叫做一个量化级。

当某一输入的取样值落在某一间隔内时,就用这个间隔内的中间值来近似地表示这个取样值的大小,并以此值输出。

这样大信号和小信号的绝对误差相同,而对小信号来说,相对误差(噪声)很大,也就是说信噪比小,不能满足语音信号的传输要求。

(注:

信噪比为输出的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

信噪比越大,说明通信质量越好)

b.非线性量化

非线性量化(又称非均匀量化)就是使用不等的量化级差(间隔),小信号分级密,量化级差小;大信号分级疏,量化级差大。

或者说量化间隔△随着信号幅值的减小而缩小,使信号幅值在较宽的动态范围内的信噪比都能达到指标规定的要求。

非线性量化是利用压缩和扩展的方法来实现的。

不同幅值的信号经过具有压缩特性的放大器后对小信号的幅度有较大的放大作用,而对大信号的幅度则有压缩作用。

这样在对经过放大后的取样小信号进行量化时,就使小信号的量化误差相对减少,信噪比得到改善,如果放大作用大,则改善的程度也大;至于大信号经压缩、量化后,信噪比将降低,结果使话音信号在整个动态范围内的信噪比基本上相差不多,且都能满足规定的要求。

国际上允许采用两种折线形压扩特性:

13折线A律压扩特性和15折线u律压扩特性,美采用u律,我国与欧洲规定采用A律。

㈢编码

模拟信号经过取样和量化以后,在时间上和幅度取值上都变成了离散的数字信号。

如果量化级数为N,则信号幅度上有N个取值,形成有N个电平值的多电平码。

但这种具有N个电平值的多电平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并会产生畸变和衰减,接收端难以正确识别和接收。

如果信号是二进制码,则只要接收端能识别出是“1”码还是“0”码即可。

所以二进制码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且容易产生,在数字通信中,一般都采用二进制码。

量化级为N时,则量化离散值共有N个。

将每个离散值用一组二进制码表示。

这一组二进制码的位数为L,则有2L=N。

L为码字位数,如:

23=8,将多电平码变成二进制码的过程称为编码,N为量化级数。

经过量化后,形成±128个数量级,用8位码表示,其中第一位码为极性码,第二、三、四位为段落码,最后四位为段内码,如图1-4。

极性码段落码段内码

图1-4PCM码字的分配

三.几种常见码型

语音信号经过取样、量化、编码后形成的二进制数字信号,一般是单极性不归“0”码,它只有0和1码,分别对应正(或负电位)电位和零电位。

㈠单极性不归零码(NRZ)

NRZ是简单的二进制数字信号,其频谱包含有直流分量与较多的低频分量,只能用于设备内部传输及交换,不能作为在电缆信道上进行基带传输的码型。

在电缆信道上的传输码型应不包含直流分量和只允许有少量低频分量。

为了适应电缆信道的传输特性,必须对编码后的单极性数字信号进行码型变换,使变换后的码型能适应电缆信道传输的要求。

极性交替反转码和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是在电缆信道上进行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㈡极性交替反转码(AMI)

极性交替反转码(AMI码)又称伪三元码,有“0”码,“+1”码和“-1”码(三元),如图1-11(b)所示。

二进制码中的“0”码对应AMI中的“0”码,而二进制码中的“1”码则对应AMI中交替变化的“+1”和“-1”。

例如:

二进制码序列:

1101000011

AIMI码序列:

+1-10+10000-1+1

由于AMI码中极性码(“1”码)的极性是交替反转的,所以称为极性交替反转码;又由于极性码是双极性的,所以也称为三元双极性码。

AMI码正、负极性交替出现,故直流分量为零,低频分量也较少,且便于检查,适用于电缆信道传输。

AMI码也有其缺点,主要是在码流若出现连续多个“0”码(称连“0”码)时,会影响定时时钟信息的提取。

㈢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码)将连“0”码给予限制,使之不超过3个,它既保持了AMI码的优点(无直流分量,低频分量少),又克服了AMI码的连“0”码所引起的缺点,因此,在PCM中它被广泛采用。

HDB3码的规律是:

a.连续的“0”码不超过3个时,与AMI码规律相同:

b.连续的“0”码出现4个时,则将4个连续的“0”码用被称为“取代节”的000V或B00V来代替。

V、B都是附加的极性码(“1”码),称为取代码。

取代码V和B的安排原则:

⒈出现4个连续的“0”码时,将第4个“0”码变换成极性码V码(简称V码),此码或为“+1”(以V+表示)码,或为“-1”(以V_表示)码。

V码的安排如图1-5(c)所示;

⒉各V码本身之间极性交替反转(如图1-5(c)中V1、V2、V3之间极性交替反转),以保证V码的插入不引起直流分量;

⒊V码必须与前邻的极性码(“1”码)保持同极性,以保证接收端能识别V码,例如图1-5(c)中,V1与a4同极性,V2与a9同极性。

由于V码破坏了极性交替反转的规律,所以V码在位被称为破坏点;

⒋“各V码之间极性交替反转的原则”和“V码与前邻极性码同极性的原则”必须同时满足。

两个原则同时得到满足的条件是:

相邻两V码之间的原始极性码的个数为奇。

例如,图1-5(c)中V2与V1之间只有一个a9极性码;但在V2与V3之间的原始极性码(a14、a15、a19、a22)的个数是偶数(6个),此时V3与V2虽然满足极性交替的反转的原则,但V3与前邻传a22不能满足同极性的原则。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相邻V码之间的原始极性的个数为偶数时,需在此相邻V码之间被上一个极性码,即将第一个连“0”码变换成“±”极性码,它被称为B取代码。

B取代码的极性与后邻V码极性查同,如图1-5(c)中的B1与V3均为“+1”码。

总之,相邻两V码之间原始极性码的个数为奇数时,用000V取代0000,为偶数时,用B00V取代0000。

还有一点必须指出,B00V之后的原始极性码的极性必须与V码极性相反。

1011000010000110001111000000100

 

(a)NRZ(单极性不归零码)

 

(b)AMI(极性交替反转码)

a11a4a8a14a19a21a23a26

a2a5a6a7a10a11a12a16a24a27

a3a9a13a15a20a22a29

  

            (c)HDB3(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四.时分多路复用

通常在通信网中用于传输介质的成本约占65%左右,而用于设备部分只占35%左右。

可见提高线路的利用率的途径是值得重视的课题之一。

如在一条线路上只传一个话路,线路的利用率不高,我们希望将多个话路信号合成一个多路信号,在一个信道中传输,在接收端再将这一信号分成多路。

这就引用了多路复用技术。

目前采用的较多的多路复用方式是频分多路复用(FDM:

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和时分多路复用(TDM:

timedivisionmultiplex)。

㈠频分复用

在频分复用中,把传输频带分割成若干部分,将信号的频率搬移。

每个用户占用的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频段。

频分通信又称载波通信,是模拟通信的主要手段。

频分复用原理如图1-6(a)

㈡时分复用

把一个传输信道按时间分量进行分割。

原理如图1-6(b)每个话路占用一个小的时间段,称为时隙。

把多个设备接到一条公共的通道上,按一定的次序轮流地给各个设备分配一段使用通道时间。

当轮到某个设备时,这个设备与通道接通,执行操作。

信道1

信道N

信道2

信道1

频率

频率

 

信道2

信道N

时间

时间

     (a)FDM信道划分(b)TDM信道划分

            图1-6 复用原理

时分复用的原理如下:

各路语音信号加到由电子开关组成的分配器K1上,K1不断地作匀速旋转(实际是电子开关依次闭合和断开,K2也如此),每旋转一周的周期等于一个取样周期T,这样就达到每一路信号每隔T时间取样一次的目的。

由下图可知,各路取样后在一个信道上传输,所以发端的分配器K1不仅起到取样的作用,还有复用合路的作用,也称合路门。

各路取样信号按时间错开,沿一条传输线传至接收端。

接收端分配器K2的旋转开关依次接通各路信号,起到分开话路的作用,也称分路门。

应该注意K1与K2的旋转速度必须相同(同频),而且要求K1与K2同时接通同一个话路(同相),就是说收发双方在时间上保持严格的同步。

 

第一路第一路

 

第二路信道第二路

合路门K1分路门K2

第三路第三路

时分复用的原理示意图

五.PCM帧结构

1PCM的基本原理

抽样频率为8000Hz(周期为125us),对每一话路每抽样一次经过量化可以编成8位码组,占用一个时隙。

30/32路PCM系统中,32路复用125us。

这32路时隙构成一个“帧”。

而16帧又合成一个复帧。

计算几个数据:

1.1帧时长为125μS,1时隙的时长为125/32=3.9μS,一个复帧占用2ms。

2.1帧的位长:

8×32=256位。

3.信道的速率:

256位/帧×8000帧/秒=2048KBPS

4.话路的速率:

8位/路×8000路/秒=64KBPS

一个模拟信号的带宽最大为4K(300~3000HZ).数字信号的优点靠牺牲带宽获得的。

㈡30/32系统PCM的帧结构

30/32系统的帧结构如图1-7:

1复帧=16帧(2ms)

F0F1F2。

F14F15

 

1帧=32时隙(125us)

TS0TS1TS2。

TS15TS16TS17。

TS30TS31

 

同步时隙信号标志时隙

000010/111

10011011

(偶)F0

帧定位码组复帧定位码复帧对告码

110/111111

abcdabcd

(奇)F1

帧对告码第1路第16路

 

abcdabcd

F15

第15路第30路

图1-7PCM30/32系统帧结构

六.PCM高次群

在数字信道中,为了扩大传输容量,提高传输效率,将若干低速码流合并成一个高速码流,这就是数字复接技术。

目前传输容量已由一次群发展到二次群、三次群、四次群、五次群……等。

传送信道除采用电缆、微波外,已扩展到光缆、卫星通信等。

除开通电话、电报、传真等业务外,还可传输可视电话、电视、高速数据等信息。

各高次群都是由各低次群通过频率搬移迭加构成的,多路复用的示意图如1-8:

同步复接有三种方式:

∙按位复接。

每次复接每路的一位码。

∙按字复接,也称按路复接。

每次复接每路的一个字(8BIT)。

∙按帧复接。

每次复接每路的一帧。

介绍30/32系统各高次群的话路数和速率:

速率(bps)话路数

一次群:

2048K30

二次群:

4884K120

三次群:

34M480

四次群:

139M1920

五次群:

564M7680

四、五次群多为光纤传输。

 

四次群

五次群

二次群

基群

三次群

 

*4*4*4*4

*16

1-8PCM高次复接原理图

七.定时与同步

㈠定时

PCM系统是时分多路复用的通信系统各话路需传送的信号在不同的时隙内取样、量化、编码,送到接收端,再依次解码,分路恢复成原信号。

要求信号的处理和传输都在规定的时隙内进行。

为使系统正确工作,需一个定时系统,由它产生取样、编码、解码、分路等所需的各种定时脉冲统一指挥。

㈡同步

数字通信的同步是指收、发两端的数码率及各种定时标志都步调一致,不仅要求频率相同,而且要求相位一致。

接收端和发送端在时间上的同步是正确接收、识别信息和分出每一路的信息码和信令码的保证。

同步包括:

比特同步:

帧同步、复帧同步和网同步。

a.比特同步

比特同步也称位同步,又称码元同步。

它是指接收端时钟的频率和相位与发送端一致,或者说比特起止时间收发一致,它是正确识别和再生信号码元的保证。

两个交换局间通信(点对点通信)的比特同步是由接收端的“定时信号提取电路”来实现的,所以PCM的时钟频率由发送端时钟决定,而接收端是被动的。

b.帧同步

帧同步是指接收端每帧的起止时间与发送端一致,它是收、发端每帧各对应时隙在时间上“对准”的保证,如果没有保持这种“对准”关系,帧同步系统就处于失步状态,通信将中断。

帧同步是通过帧同步时隙TS0中的帧同步码来实现的。

·偶帧的TS0发送帧同步码。

帧同步码占用后7位,规定为“0011011”;第1位留给国际通信用,暂定为1。

只要接收端能识别出此同步码,就能正确辨别出帧的起止时间,从而正确分出发送端送来的各路信息。

·奇帧的TS0发送帧失步告警信号,其中第1位码留给国际通信用,暂定为1;第2位码固定为1,以便接收端区别偶帧和奇帧(偶帧TS0的第2位码为0);第3位A1码为帧失步告警码,当接收端帧同步时,向发送端传送的A1码为0,当接收端帧失步时,向发送端传送的A1码就改为1,以便发送端,接收端已发生帧的,无法工作;其它5位码可供传送其它信息之用,目前均固定为1,这样,奇帧TS0的8位码为11A111111。

c.复帧同步

复帧同步是指接收端每复帧的起止时间和发送端一致,它是收发端各对应帧在时间上“对准”的保证,使接收端能正确分离出各路的信令码。

复帧同步是通过每一复帧中F0帧的TS16来实现的。

复帧F0帧TS16的前4位传送复帧同步码0000,第6位传送复帧失步告警码A2,复帧同步时,A2为0,复帧失步时,A2为1;第5、7、8位三位码,可供传送其它信息用。

目前均固定为1。

㈢网同步

在由数字交换局(包括发、收和转接数字交换机)、数字传输设备等组成的数字通信网中,要使整个通信网的各个交换局有效地进行交换、转接,就必须使各交换局的时钟频率和相位统一协,保持一致,这就是网同步。

实现网同步的方式主要有3种,即准同步方式、主从同步方式和相互同步方式。

a.准同步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时,各交换局的时钟各自独立,没有任何联系,主要依靠各交换局时钟的准确性,来保证两局间滑码率(由时钟频率不等及传输时延变化引起)不超过规定范围,以达到同步的目的。

由于晶体时钟远远不能满足准同步的要求,所以采用准同步方式时,一般都要求采用高精度的铯(或铷)原子钟,它的频率精度为1×10-11。

准同步方式的的优点是:

网络结构简单,交换局间不需要有控制信号来校准时钟精度,不受其它交换局时钟障碍的影响,因而工作稳定、可靠,网络的增设和变动都很灵活。

b.主从同步

方式是指在数字通信网中选择一个交换局为主局,主局以外的其它各交换局作为从局。

在主局内设置一个高精度的时钟(如采用铯原子钟)作为基准时钟,通过数字信道(也称数字链路)传送定时基准信息来强制各从局的晶体时钟与主局的基准时钟同步。

这种关系还可逐级下推,使整个数字通信网内所有交换局的时钟都统一于主局基准时钟的频率,从而达到网同步,这种同步方式称为简单主从同步方式。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经济。

其缺点是可靠性差,一旦主局的基准时钟或链路发生故障,则从局只好依赖其自身的时钟,临时形成与准同步相似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