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3841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陕西省西安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陕西省西安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陕西省西安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陕西省西安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

《陕西省西安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西安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实验班含答案.docx

陕西省西安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实验班含答案

西安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实验班)试题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在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最优选项。

1.“士字原初指执干(盾)、戈、佩弓矢的武士,其后变成专指读书、议论的文人。

”下列是其原初含义的是

A.进士B.“士、农、工、商”

C.士大夫D.“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2.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

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毒杀曹彰等皆于此。

这说明

A.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B.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C.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D.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

3.唐朝“侍老”制度规定,对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赋役俱免;八十岁以上者,给予一名“侍丁”在其身边照顾,免其赋役。

这说明唐朝

A.社会保障体系完善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C.统治者重孝道治天下D.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4.隋唐用三省六部制代替三公九卿制,确立三省的首长为宰相,但其他官员也可临时差遭到中枢任职,职权堪比宰相。

这一做法有利于

A.完善中央官制B.加强君主专权

C.决策更加科学D.提高行政效率

5.张居正成为首辅后,“勇于任事,以天下为己任”。

他制定了一个考成规制:

以内阁稽查六科给事中,以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

这一规制的实施说明此时的内阁

A.已经威胁到皇权B.拥有了独断之权

C.具有了宰相之实D.正式统领了六部

6.据古代文献记载:

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

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小农经济的阻碍B.精耕细作的需要

C.冶铁技术的落后D.专制思想的束缚

7.《吕氏春秋·上农》有言“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据此,重农抑商的理由不包括

A.商业发展会侵夺农业劳动力B.商业发展会淡化民众乡土观念

C.商业发展会增加政府管理难度D.商业发展会冲击法律和道德体系

8.明中叶以后,江南湖州的农民大部分种桑养蚕,山东、河南许多农民种植棉花,湖广一带的农民则以种粮为主,苏州、福州、松江等地的人多从事于纺织业。

这种现象促进了

A.区域分工加强B.农业迅速发展

C.南方超越北方D.商品经济发展

9.宋元以,江南地区因粮食丰裕,有“苏湖熟,天下足”之民谚,但到明代中后期,民谚已变为“湖广熟,天下足”。

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粮食生产格局发生变动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江南地区经济相对下降D.南方地区相对稳定

10.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

”杂家的这一特点反映出战国时期

A.儒墨学说成为主流思想B.各学派思想的分歧消失

C.百家争鸣局面基本结束D.诸子百家思想趋向融合

11.明清以,一些学者认识到空疏的理学是于事无补之学,转而研求农政、刑名、河工、漕运、币制、战守、舆地等学。

下列著作不能体现这一治学风格的是

A.《四书章句集注》B.《日知录》

C.《天下郡国利病书》D.《海国图志》

12.《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

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这种差异根于当时中国

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13.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14.“罗马人”是一个法律概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再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如何变化,“罗马公民”的核心标准没有改变。

在此,“罗马公民”的标准是否

A.拥有罗马人的血统B.获得罗马政权授予的公民权

C.是奴隶主贵族阶层D.拥有自由的身份和一定的财产

15.德国法学家耶利格说: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三次征服则以法律。

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恒久的征服”。

其理由是罗马法

①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②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③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④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永恒的价值

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16.梭伦改革后,贵族专权的局面得到了较大的改变,但雅典偷盗、抢劫案件明显增加,虚高谎报财产的闹剧此起彼伏,“新”问题出现了。

雅典“新”问题的出现,于梭伦改革

A.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B.取消部落为基础的选区

C.过度削弱了贵族特权D.制定了财产等级参政制

17.古希腊的先哲很注重数学,柏拉图从几何学得到启示,提出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则广泛采用同时代的数学成就进行哲学反思。

这反映了古代希腊

A.数学研究和哲学思想相互推动B.数学成果有助于人文精神发展

C.数学成果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D.先哲们开始探讨世界本原问题

18.钱乘旦先生认为“民主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没有工业革命,是没有现代民主化进程的。

”以下史实能够支持该观点的是

A.发动光荣革命B.颁布《权利法案》

C.形成责任内阁D.1832年议会改革

19.杰斐逊说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

“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以下成果最能体现其观点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0.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后历经共和制与君主制的多次斗争,到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上述史实体现法国

A.从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        B.社会性质的变化  

C.资产阶级政体最后定型        D.政权性质的变化

21.判定历史事件和历史事物的性质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重要方法,历史事件和历史事物的性质一般是由其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

我们认为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最主要的论据是

A.由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B.打倒地主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

C.推翻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封建王朝D.采取了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手段

22.16世纪最后几十年,对于一名西班牙人说.似乎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

而在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波兰则是400%。

这种现象导致

A.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B.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

C.封建领主的财富急剧增加D.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

23.有学者认为,王权主义往往不自觉地“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

下列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①新航路的开辟②中国工业化的起步③《航海条例》的颁布④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③④

24.自1502年第一批黑奴被运送到美洲开始,黑奴贸易盛行了三个多世纪,殖民者获得了高额的利润,但是,到了19世纪中后期基本停止。

黑奴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A.天赋人权理念深入人心B.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阶段

C.种族歧视问题得到解决D.黑奴贸易已经无利可图

25.某学者在撰写“文艺复兴和现代文明的兴起”一章时,介绍了一系列推进文艺复兴运动的事件,下列事件不可能列入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B.印刷术的革新

C.近代科学的兴起D.君主专制的衰落

26.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神学观点,恢复了信徒对上帝的虔诚信仰,开创了一种德意志式的宗教理念这表明马丁·路德

A.重现了古典文化的辉煌B.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D.打破了宗教文化的垄断

27.伏尔泰说:

“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犮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

”对于这一言论,下列正确的说法有

①商品输出是当时“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前往东方追求财富的主要手段

②伏尔泰认为儒学所重视的道德和秩序与他所主张的理性有共通之处

③伏尔泰的认知代表了启蒙思想家对东方文化作出了正确全面地解读

④伏尔泰肯定东方社会的目的仍在于批判欧洲的专制主义和教会束缚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8.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人民对洋货的抵制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C.《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D.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9.《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各国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

从1909年起,美国率先将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到1924年退回1250余万美元。

1925年法、英、比、意、荷等国纷纷效仿。

这一变化说明

A.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视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巨大提高

C.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一定成效D.列强企图通过文化加强对华控制

30.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

在袁世凯即将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临时约法》变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对总统的权力作了诸多限制,以防袁世凯专权。

这一做法

A.体现了强烈的法制意识B.因人设法有违宪政精神

C.有效维护了辛亥革命成果D.直接目的是完善民主体制

31.“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毛泽东诗词反映的事件背景是

A.工农红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B.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到

C.“八七会议”总方针的确立D.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

32.全面抗战时期,日本把夺取武汉作为其解决中国事件的战略决策,倾其全力以摧毁中国军队主力并夺取武汉。

然而当时的国际舆论在会战结束后认为:

武汉的失陷于中国无重大影响。

这反映出

A.中国通过武汉会战实现了原定战略计划

B.日本进攻武汉是军事行动上的重大失误

C.中国抗战获得了国际舆论的广泛支持

D.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的速战速决计划

33.清末有人说“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末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

”导致近代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礼教彻底崩溃B.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C.男女平等基本实现D.小农经济趋于瓦解

34.1853年末,清朝户部下文:

“凡川、粤盐斤入楚(湖北),无论商民,均许自行贩鬻,不必由官借运…… 令四川、广东各督抚招商贩,远赴邻村。

”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主要是因为

A.四川广东两省的食盐价格便宜B.清政府开始实行官盐民营政策

C.清政府对太平军实行经济封锁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官盐贩运

35.中国近代有学者称“夫外货舶品之侵入,关税自主后犹可挽救,独此病人膏肓之洋商工厂,犹如附骨之蛆,不克(不能做到)消除。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外国在华设厂加重中国经济的危机B.领土主权受损影响经济的独立发展

C.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D.丧失关税自主权引发列强开厂热潮

36.下面是1869~1936年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时间

1869—1894

1894—1908

1908—1920

1920—1936

国内生产商品

0.97

3.51

11.37

3.81

进口洋货净值

3.59

6.53

5.65

1.72

合计

1.25

4.02

10.46

3.60

表中内容表明这一时期

A.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多变B.列强输华商品总体呈下降趋势

C.中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D.中国市场商品总量先增后减

二、非选择题(3道大题,37题15分,38题12分,39题19分,共46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汉武帝元狩三年,桑弘羊正式主持时政经济改革,颁布了算缗告缗令。

所谓算缗,就是向工商业者和高利货者征收财产税。

所谓告缗,就是向朝廷揭发工商业者和高利货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

结果“得民财产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教百项,宅亦如之。

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汉初以‘开山海之禁”,听任盐铁私营,豪商大贾和诸侯王纷份冶铁煮盐,桑弘羊上台后,在全国各地盐铁产区设立盐官三十五处、铁官四十八处。

经过整顿,盐铁的产量和销售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汉初以,郡国自由铸钱,私铸之风盛行,结果币制紊乱,铜钱大小轻重不一,劣币充斥市场。

武帝采纳桑弘羊建议,“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行。

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

输入其铜三官”为了制止豪商大贾们利用贱买贵卖、囤积居奇操纵物价,实行了均输和平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桑弘羊财政经济改革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桑弘羊财政经济改革(8分)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部分)

年代

总类

哲学、宗教

自然、应用科学

社会科学

历史地理

文学艺术

合计

年平均数

1895年

1

1

4

1

2

3

12

1896—1911

8

38

172

366

238

136

958

63.86

1912—1937

20

81

492

660

161

345

1759

70.36

1938—1945

2

4

41

42

17

34

140

20.00

合计

31

124

709

1069

418

518

2869

从上表中提取一个有关中国翻译日本书籍的信息,并简要加以说明。

(12分)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分)

材料一宋朝时,政府于广州等地先后设置市舶司,以管理海外贸易等事务。

成立之初,由于其没有统一的法令,贪官污吏得以任情挟私,一般商人则往往莫知适从。

1080年,宋神宗开始推行《市舶法》,在船舶出海与回航的检视、国内外海商的经营活动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

如对进口货物执行“禁榷”政策,即某些舶货由政府专买专卖,不许民间交易,“禁榷”物主要是统治者生活所需的奢侈品和民间畅消利厚的香药等。

同时,对出口商品实行统制,大部分时期禁止武器、粮食等出口。

当然,市舶司对合法经营的海商权益也有一定的保护之责。

《市舶法》制订之后又不断加以补充修改。

——摘编自李金明、廖大珂《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克伦威尔时期英国海外扩张加剧,远洋商业利益成为政府追逐的目标。

1651年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

不经英国政府允许,任何外国商船所载的任何货物或商品,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国及其所属的领土。

所有进口至英国领土的货物必须由英国的船舶运输……。

此后,新的《航海条例》陆续出台,不过,其内容已经从对荷兰一国的敌对过渡到对殖民地经济的严格控制,因此引起了殖民地民众的抗议。

19世纪以,《航海条例》逐渐阻碍英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1854年,《航海条例》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李明倩《英国航海法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市舶法》与英国《航海条例》在内容方面的相似之处,并指出其实施背景的不同。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英国《航海条例》的历史影响,并分析指出其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9分)

 

西安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实验班试题答案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36题,每题1.5分,共54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C

B

C

A

A

D

A

D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C

B

C

D

B

D

B

C

题目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A

B

D

D

B

C

D

B

题目

31

32

33

34

35

36

C

A

D

D

A

C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6分)

37【答案】

(1)背景:

汉初以,富商大贾隐产漏税;囤积居奇操纵物价;盐铁私营;社会币制紊乱;中央财政困难;中央集权制度遭到破坏等。

(任意写出其中四点得7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进步:

打击富商大贾;加强中央集权;开辟了财(增加政府收入);稳定物价;有利于人民生活;有利于全国经济交流和发展;对后世改革提供借鉴等。

(任意写出其中三点得6分)

局限:

过于干预经济不利于工商业发展(造成一些工商业者破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危机等。

(任意写出一点得2分)

38【答案】

解析:

这是一道观点论述题,首先必须从从上表中提取一个有关中国翻译日本书籍的信息,如:

甲午战后翻译日本书籍以社会科学类为多;译书的数量与时局有关;甲午战争前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很少,甲午战后,数量大大增加;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自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评分要求:

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自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示例一

信息:

甲午战后翻译日本书籍以社会科学类为多。

(4分)

说明:

甲午战争的失败,先进的中国人将学习的重点转向政治制度,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大大加强;日本明治维新的启发;戊戌变法的影响;明治维新后日本翻译大量西方书籍。

(8分)

示例二

信息:

译书的数献与时局有关。

(4分)

说明:

1912—1937年期间译书总数、年平均翻译数量最多。

民国建立,激发了知识分子的爱国参政热情,他们感到国家全面改革的必要1937—1945年期间译书量大幅减少。

日本全面侵华,时局动荡;战争期间出书条件困难;反日民族情绪的影响(8分)

示例三

信息:

甲午战争前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很少;甲午战后,数量大大增加。

(4分)

说明:

甲午战前,中国轻视日本。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求救亡道路;留日学生大员增加;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的影响;明治维新后日本翻译大量西方籍。

(8分)

39【答案】

(1)相似:

相关规定具体、详实;以国家政权力量对贸易进行干预;不断进行修改和调整;

一定程度上保护本国商船的利益。

(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不同:

政治上,中国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满足统治者的经济需求;吏治败坏影响了

贸易的正常进行。

英国是为了扩张,打击荷兰,称霸世界。

(3分)

经济上,中国农耕经济发达(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并

发展。

(3分)

(2)影响:

促进了英国的航海业和商业的飞速发展(或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促进了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为英国工业革命提

供了一定的资本、市场条件;导致英荷战争的爆发;损害了殖民地人民的利益,

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答出3点给6分)

原因: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若答《航海条例》阻碍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给1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