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心得体会倾听孩子的心声.docx
《幼儿教师心得体会倾听孩子的心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心得体会倾听孩子的心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教师心得体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幼儿教师心得体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现在的孩子自主意识特别强,而且他们有时做出的行为也不是成人能用简单的“对”或“错”所能评价和衡量得了的,这也是现代儿童心理发展趋向于成熟的表现。
我班的栋栋小朋友性格开朗、活泼,常喜欢问些为什么,控制和约束自我行为的能力较弱,与成人和小孩都较易亲近和交往,但由于他从小由其母亲独自护养,有时表现较胆怯、腼腆、自信心不够强,做错了
事常不敢承认。
为此我常感到头疼。
上周二教学活动后课间休息时,孩子们有的忙着去厕所小便,有的喝开水,有的在玩耍,活动室里一片热闹的景象。
忽然听到有人叫:
“老师,栋栋把小鸡鸡翘得老高,小便都解到墙壁上,还把我的鞋子也弄湿了,可臭了!
”我一听,正想把他叫到跟前问个究竟,就听到屠蔚兴灾乐祸地说;“栋栋,我已经告诉老师了,你就等着挨批评吧。
”栋栋一脸沮丧,低着头。
在小朋友的推搡之下来到我的跟前,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他的头低的更低了,旁边的小朋友都围着看热闹:
“你为什么把小便解到外面呢?
”他用沉默表示抗议。
下一节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只能无奈地说:
“你这孩子太不懂事了,每天净给老师惹事。
”没等他开口我就叫他回座位去,继续第二个教学活动了。
第二个活动是美术活动,作品完成后请小朋友把作品放到自己的展览架上。
大家都兴高采烈地把作品陈列出来,惟独只有栋栋的架子上是空白。
正在这时,有小朋友来告诉:
“栋栋把图画纸折成了飞机再玩。
”我忙跑进去冲他喊:
“你乱折图画纸干什么呀?
还不赶紧去放好!
”他就边拆飞机边往外走很不情愿地把画纸放到展览架上。
下午起床后,我一边给女孩子梳辫子一边让小朋友整理自己的衣服,只看见栋栋又趁忙乱的机会活动开了,见他没怎么撒野也就没理他。
忽然琳玲对我说:
“栋栋用手在弄点心。
”我一看,原本在点心盆里码的整整齐齐的桃酥被他翻的乱七八糟。
他听到有人告状,马上跑回座位去了。
我正忙着给女孩子梳头,也就没再深究。
下午评小红花时,因为栋栋今天做的太多的坏事,大家都没把小红花评给他,我看他还满不在乎地玩着手指,眼睛却没敢看我。
在离园时,我注意到他一副落落寡欢的样子,忍不住把他叫到跟前,询问他不开心的原因。
起先,他还是一副顽固的样子,后来我试探性地说:
“今天你是不是受了什么委屈,能和我说吗?
或者是老师错怪你什么了?
等了一会儿,他委屈地说:
“今天厕所墙壁上有块脏东西,我想用小便把它冲下来。
”我回过神来,想到上午那件事,都怪自己没弄清楚就草草了事。
我抱歉的对他说啊:
“你想把脏东西冲下来是对的,可如果其他小朋友也都学你的样用小便冲,那厕所间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他低下了头。
“下次再有这样的事你赶紧来告诉我好吗!
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
”他会意的点点头,看他对我信任多了,我又问:
“还有老师说错的地方吗?
”“老师今天的图画纸我是画地不好,所以才不想挂出去的。
”哦,原来是这样。
“那你又为什么把桃酥弄的乱七八糟呢?
”“我是想数数一共有几块,还没数清么!
”“可是,你这样把点心弄脏了,小朋友会有意见的呀?
”他不好意思地笑笑,做到座位上看书去了。
孩子虽然年纪很小,但在思想上已经和成人相近了,有强烈的自尊心和挫折感。
如果我事后没有及时发现栋栋的反常行为,可能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流下了阴影。
今天只是教学生活中的一瞥,栋栋只是我班孩子中的一员,还有很多像栋栋这样的小朋友,也会经历类似的事情,很多时候老师看似教育了,但却没有真正起到教育和指导的作用。
在忙碌的教学中,感情的交流似乎成了奢侈的享受。
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一直把老师动作神圣的掌握全部知识和真理的人,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比父母还高,但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在潜意识中存在的不正确的思想和教育观经常会表现出来。
古人云:
“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此造成了有些孩子的对立情绪和自暴自弃。
作为老师,我应当正确对待这一弱势人群,。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
“儿童是一个有生长力和生命力的自动的小孩,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时间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亦具有其本身价值,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们的天真烂漫。
”《新纲要》中也指出: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对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环境的重视,这也是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所必需的前提。
我们在互动中应进行正确的定位,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情感需要。
我觉得作为70后的幼儿教师应转变以往陈旧的儿童观、教育观。
首先应认识到儿童是人,是发展着,能动的主体,他们有独特的内心活动。
作为教师应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孩子们的行为表现,对他们的行为予以关注和引导,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去自由地活动。
生活即教育,因此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次教育和可能改变孩子
的教育行为,让幼儿时刻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而喜欢与老师亲近,这样更有益与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教育要优先发展,把优先发展教育提到人才强国、民族振兴的高度,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倍感责任重大。
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较重。
这次,“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这样的细节都被写进报告,可见国家已下大决心解决课业负担问题。
在深化改革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同时,学校更要实事
求是地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强化教育科研,从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开始,为让孩子负担轻下来、素养高起来而努力。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不重视教育的领导者是不清醒、不成熟的领导者,是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的。
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教育,十七大报告表明,我们党在借鉴和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育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并明确提出教育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表明我们党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地加以贯彻落实。
优先发展教育是作为改善民生问题中的第一方面提出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从人民幸福安康的角度去思考教育、对待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思考学校的发展和改革。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对于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校的发展如何围绕以人为本?
如何做到学校协调可持续发展?
如何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促进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受教育的权利是每个公民受法律保护的基本权利,也是社会发展对人自身发展提出的要求,保证每个人不输在起跑线上关键在于接受教育。
而教育公平的核心应该是“两个确保”,确保人人实现受教育的权利,确保人人获得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机会。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是这次报告中对教育定位的一个新的表述,一方面表明了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力度和决心,另一方面说明教育是一个惠及大众的奉献爱的事业,体现了十七大报告中关于:
“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理念。
同时也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加规范我们的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收费。
而教育公平和教育公益性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坚持教育公益性质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公平将会更好地保证教育的公益性质。
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把学习十七大的热情化作勤奋工作的激情,并落实到学习教育精神的实践中来,决心立足教育本职,拓展教育思路,创新教育成果,营造和谐的干群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团结互助的生生关系,引领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创新发展。
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教育要优先发展,把优先发展教育提到人才强国、民族振兴的高度,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倍感责任重大。
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较重。
这次,“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这样的细节都被写进报告,可见国家已下大决心解决课业负担问题。
在深化改革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同时,学校更要实事求是地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强化教育科研,从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开始,为让孩子负担轻下来、素养高起来而努力。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不重视教育的领导者是不清醒、不成熟的领导者,是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的。
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教育,十七大报告表明,我们党在借鉴和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育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并明确提出教育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表明我们党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地加以贯彻落实。
优先发展教育是作为改善民生问题中的第一方面提出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从人民幸福安康的角度去思考教育、对待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思考学校的发展和改革。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对于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校的发展如何围绕以人为本?
如何做到学校协调可持续发展?
如何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促进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受教育的权利是每个公民受法律保护的基本权利,也是社会发展对人自身发展提出的要求,保证每个人不输在起跑线上关键在于接受教育。
而教育公平的核心应该是“两个确保”,确保人人实现受教育的权利,确保人人获得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机会。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是这次报告中对教育定位的一个新的表述,一方面表明了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力度和决心,另一方面说明教育是一个惠及大众的奉献爱的事业,体现了十七大报告中关于:
“
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理念。
同时也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加规范我们的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收费。
而教育公平和教育公益性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坚持教育公益性质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公平将会更好地保证教育的公益性质。
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把学习十七大的热情化作勤奋工作的激情,并落实到学习教育精神的实践中来,决心立足教育本职,拓展教育思路,创新教育成果,营造和谐的干群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团结互助的生生关系,引领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创新发展。
今年秋天,安徽省成为新一批进入课程改革的省份。
进入8月底以来,随着我市各高级中学相继开学,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一教材陆续与广大高一新生及其家长见面。
新教材让人耳目一新,但也让许多家长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能否适应这一巨大变化充满疑虑。
我们高一历史备课组成员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多年,并且参加了今年暑假的新课程改革培训,现仅就广大家长
和社会普遍存在的疑虑和困惑,择要回答有关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解答能够达到解疑释惑的目的。
新学期到来时,许多家长面对新教材既有一种新鲜感又有一丝丝隐忧,他们担心的是学校、教师和学生能否适应这一巨大变化,在缓慢的适应过程中,学生的成绩以及将来的高考是否会受到影响。
仅就历史学科而言,历史教材改革有必要吗?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史教科书的演变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历史教材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深受苏联影响,二是存在的严重“左”倾错误。
改革开放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行“一纲一本、编审合一、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化的教科书制度。
上面两个时期的教科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为了强调思想性,突出政治方面的功能,一些历史史实“失真”,同时,过分重视政治斗争史,而忽略经济史、文化史;教材写的空洞,空论、议论、说教较多,标题严肃、呆板,常常令学生望而生畏;中学教科书几乎成为大学历史课本的缩写本,抽象的概念多,现成的结论多,叙述形式呆板,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国家教委(后为教育部)下大力气改革包括中学历史学科在内的各科教材,制定颁布符合时代精神的教学大纲,它使高中历史教学的总体目标更加全面,思想教育目标的内涵得到拓展,能力培养的原则得到充分强调。
同时,大纲还注意了吸收最新研究成果,丰富了历史教学的内容。
2002年春,教育部进一步修改了大纲,制定了更新的课程标准,组织历史学界专家学者编写了四套历史新教材。
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简称“人教版”)即是其中之一。
由此看来,历史教材改革是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的要求,是大势所趋,不改不行。
今年秋季使用的历史新教材是严格按照新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
那么,这个历史课程标准主要有哪些特点呢?
新历史课程标准颁布以后,我们进行了认真学习和研究。
我个人认为这个历史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由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②在课程结构上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
③在课程内容上依据时代性和基础性的原则,革新了课程的内容,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增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④在课程实施中,强调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养成,关注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促使历史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⑤在课程评价上,探索符合课改精神的公正、合理以及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执教的老师还是学生的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只关注考试的分数即学习的最终结果。
这种评价体系对于中上等的学生来说确实具有一定的鼓励性质,但对于一直处于中下等的来说,学习带给他们的就是一次次失败。
对名次、等级的关注失去了对学习本身的关注,也就失去了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
请问武老师,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学习评价方面有哪些变化呢?
旧的历史教学大纲与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学习评价方面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明显的不同点在三个方面:
评价内容、评价主体与评价方法。
基于这三个方面的差异,我可以断言: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
第一,评价内容。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评价内容有两个方面与历史教学大纲完全不同,这就是“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前者,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中解释为: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其学习的最终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不能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和尝试、所用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及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内外部因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后者,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中解释为:
历史学习内容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因素。
根据历史课程目标的要求,这一方面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爱国主义情感,包括对民族精神的领悟和弘扬、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国际意识方面,是对各地区、民族、国家的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认识、理解和尊重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竞争意识等。
第二,评价主体。
传统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或教育管理者,评价活动也基本上在校园环境中进行。
新课程倡导新的评价观,特别提出“评价共同体”的概念。
将参与评价的人员从教师与学校管理者扩展到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
第三,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实行多样性的原则。
以往评价方法很单一,主要就是考试,而现在则改变为五种形式即建立学习档案,撰写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和考试。
由此,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次最有力度的教育改革,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八次课改中最回归历史教学规律的一次教育改革。
既
然历史课程标准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那么具体到历史教材上,新高中历史教科书和以往的历史教科书有什么变化呢?
让我们回到第一个问题上:
新学期到来时,许多家长面对新教科书的推行普遍有一丝隐忧,他们担心的是学校、教师和学生能否适应这一巨大变化,尤其是担心广大教师能否胜任新教科书的教学工作。
请你就这一问题谈谈看法好吗?
好的。
广大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能否适应这一巨大变化,尤其是对广大教师能否胜任新教科书的教学工作的担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我们广大教师要把家长的担忧自觉转化为动力,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教材,切实转变习以为常的教学观念和教师观念,尽快完成教师的角色转变。
实际上,为了迎接这次新课程改改革,省教育厅,市教育局以及各个学校早在几年前就积极着手准备。
今年夏天,全省广大历史教师更是克服炎热酷暑,本着“不培训不上岗、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接受了严格的岗前培训。
我相信我们不会辜负热心关注教育事业的广大家长和社会的期望的。
当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绝对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首先,广大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
为此,广大教师要努力更新知识结构,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加强自身学习;要加强理论学习,在新教育理念引领下迅速成长;要与同伴之间互助、合作与沟通,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了解史学研究动态,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迅速更新;要不间断地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运用各种方式弥补和充实自己。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课标,践行课标,真正地把“三维目标”落到实处;迅速实现角色转换,由传统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一个平等、自由、民主、信任、友爱、理解的学习环境。
当然,在这里我还想就实行课程改革后,广大家长在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点看法。
一是家长在辅导孩子过程中也应转变角色,以平等的、合作的身份参与其中,共同进行探究式学习,要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孩子的进步,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尝试不同方式、方法,找到学习的乐趣,不要轻易以学习结果即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孩子进步与否的唯一标准,要从多元的角度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是家长要转变观念,要允许孩子走出狭窄的课堂,走向社会,通过一切正当的途径获取知识,要引导鼓励孩子通过网络、图书馆、农业劳动、工业生产等等途径获取、巩固书本知识。
许多家长谈“网”色变,因噎废食,导致极好的教育资源未能加以利用,是十分可惜的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