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库.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1939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库.docx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库.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库.docx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库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2.我国现阶段所有制机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在所有制中占主体地位B.在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C.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D.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体的是指:

A.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关系

C.公有资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5.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是:

A.个体劳动者个人所得B.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按股分红收入D.国有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收入

6.下列各项属于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的是

A.改革B.开放C.扶贫D.就业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

A.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B.在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的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C.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D.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8.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主义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存在旧的社会分工

D.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9.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为了弥补所有制过分单一.忽视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的不足,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陈云D.周恩来

10.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就要努力寻找能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应该是:

A.承包制B.租赁制C. 股份制D.私有化

二、判断题(全部错误)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的本质属性。

2.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没有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分。

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只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不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5.共同富裕就是全体人民在同一时间以同等的速度富裕起来。

6.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三、多项选择题

1.“三农”问题是指:

A.农业B.农村C.农民D.农民工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包括: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D.非公有制经济

3.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

C.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与归宿。

D.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到支配作用。

三、判断题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的本质属性。

2.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没有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分。

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只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不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5.共同富裕就是全体人民在同一时间以同等的速度富裕起来。

6.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7.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

胡锦涛在邓小平这个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并在党的十四大得到确认。

8.我国现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基础薄弱。

四、材料题

 

四、材料题(题目来源:

20XX年考研政治试题)

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下表反映的是我国2000年农业现状及2020年农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具体数字。

2000年

2020年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15.9%

11.5%

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的比重

50%

29%

城填化比例

36.2%

50%

城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280元

18000元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53元

8000元

请结合材料说明:

(1)为什么说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对比表中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比重的数字,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

「答案要点」

  

(1)表中数字表明,“三农”问题是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50%的劳动力仅创造15.9%的GDP,城镇化水平低,只有3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仅有2253元。

这些问题说明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水平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较大差距。

4分

因此,“三农”总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

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4分

  

(2)解决好“三农”问题,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1分

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

2分

为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2分

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并通过这些措施使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

2分

注:

回答第

(2)个问题,考生若列举出降低农业劳动力比重的其他合理措施,也可酌情给分。

 

第九章

一、单项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主党派是:

 A.执政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参政党

2.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B.高度自治,繁荣稳定

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3.第一次深刻地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含义,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的会议是:

A.党的十三大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

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其核心是: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

 C.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D.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

A.坚持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依法治国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A坚持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依法治国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

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9.在我国,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的根本途径是:

A.实行普选制B.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C.社会的进步、稳定和经济的发展D.精英治国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

A.参加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C.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D.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2.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C.参政议政D.行使国家立法权

3.列宁说:

“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这就是说:

A.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

B.在不同国家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其本质是不一样的

C.社会主义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必然具有民族特色

D.无产阶级专政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形式

三、判断题(全部错误)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国体。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3.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4.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5.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人权,人权高于主权。

6.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还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7.民族区域自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8.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是相同的,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是平等的,它们相互制约,维持权力均势。

9.我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四、论述题(15分)

1.联系实际,谈谈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3分)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分)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分)

联系实际,酌情给分(6分)

 

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B.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C.弘扬民族精神D.弘扬科学精神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

A.民主法制建设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树立共产主义理想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C.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D.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4.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

A.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B.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D.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四者之中,核心是:

A.有道德      B.有文化

C.有理想       D.有纪律

8.经济工作与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

A.思想路线B.政治路线C. 思想政治工作D.群众路线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当前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有:

A.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D.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及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关于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有:

A.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

B.文化指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C.文化无优劣之分

D.在中国,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提供:

A.精神动力  B.智力支持  C.思想保证  D.物质基础

三、判断题

三、判断题(全部错误)

1.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

其中,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是对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要求;有文化则是对思想道德素质公民的要求。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3.把握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现阶段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是军事实力的竞争。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改革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重点,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

6.文明是各种文化的总和。

7.先进文化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因此,在我国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应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9.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与精神支柱。

四、简答题

 

四、简答题(10分)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4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2分)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4分)

五、论述题(15分)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分)

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和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和追求,必须确立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

(2分)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

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了我们党优秀革命传统道德,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

(2分)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褒荣贬辱的新风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广泛的宣传教育,更需各方面共同努力,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按照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机制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要求相适应的道德评价、奖惩和监督机制,形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

(3分)

联系实际分析。

(6分)

 

第十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1824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以“新和谐”命名的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是:

A.傅立叶B.欧文C.魏特林D.圣西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A.民主政治B.公平正义C.诚信友爱D.社会和谐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B.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D.走共同富裕道路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坚持以人为本B.坚持科学发展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民主法治

5.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

A.发展B.党的领导C.制度D.发展社会事业

6.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社会主义荣辱观

C.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D.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建设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8.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A.教育   B.民生  C.创业  D.改革

9.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

A.最低生活保障   B.教育公平  C.考试制度  D.社会保障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正直诚恳、政治坚定

C.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20XX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中发表讲话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在于:

A.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B.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C.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D.大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C.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

D.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4.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生态良好

D.生态平衡

三、判断题

三、判断题(全部错误)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虽然存在着严重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但是可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但不是一种治国结果。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这四者是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的。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发展生产力。

6.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而不是一种状态。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8..廉租房可租可售,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制度

9.商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

四、简答题

简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四、简答题(10分)

1.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

①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2分)

②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2分)

③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2分)

④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2分)

⑤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2分)

五、材料题(15分)

材料1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人民日报》20XX年02月20日第一版

材料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2007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2007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任务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3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摘自教材

请结合材料回答:

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5分)

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5分)

运用和谐社会的理论分析材料三,也可联系实际说明(5分)

答案要点: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分)

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五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把握和谐社会的性质。

二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3分)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5分)

联系实际,根据分析的逻辑性、条理性酌情给1至5分。

 

第十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台湾问题的实质是:

A.中国和美国之间的问题B.中国和英国之间的问题

C.中国和葡萄牙之间的问题D.中国的内政问题

2.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其中“一纲”是:

A.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上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

B.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D.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3.“一国两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A.单一制B.复合制C.民族区域自治

D.不仅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下带有某些复合制的特点,而且容纳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

4.“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台湾问题D.南海问题

5.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

A.反对和遏制“台独”B.推进两岸“三通”C.促进政治谈判D.回到“九二共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