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学复习资料汇总.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1802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新闻学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播电视新闻学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新闻学复习资料汇总.docx

《广播电视新闻学复习资料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新闻学复习资料汇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播电视新闻学复习资料汇总.docx

广播电视新闻学复习资料汇总

【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播音响信息的(广义上的广播也包括传播图像信息)。

广播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广播电视的类型

【国营】完全由国家有关行政机构控制,传播内容、经费开支、人事安排、服务宗旨、传播导向、财政支持和商业活动等均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负责、统一管理。

理论上不得独立从事商业活动。

【公共】不为政府、财团或私人所有,是由国家特许的非营利性机构或社会各界的联合体、个人创办的非营利性电台。

经费来源有政府、企业、团体、基金和个人捐赠,但它的运作是相对独立的,它所开展的一系列传播活动是建立在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的基础上的。

政府对电台人员有时拥有任命权。

【商业】通过向政府申请获得营业执照,由财团、私营组织或个人来管理和经营,经费来源和财政支出完全自行承担,政府只是进行宏观的跳空。

广告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直播】调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新闻的发生、信息的传播与受众的接受同步进行。

让观众及时、直接地接近事件,并在事件发展中同步体验过程,以现场为主,综合新闻背景材料和相关知识介绍,演播室的串联评述,现场记者采访及多个现场之间的交流为一体的系统化传播样式。

一般多用于重大事件,重要赛事、演出等场合。

而随着电视观念的强化和技术的进步,直播越来越成为电视新闻的常态化的报道。

【新闻价值】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依据,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

价值要素与级数:

有新鲜、重要、显著、接近、趣味等方面的内容以及等级的差别。

【新闻敏感】新闻传播从业人员迅速识别和判断新闻事实中的新闻价值的能力。

【新闻线索】新闻事实的信号、端倪及其获得的渠道来源。

作为前期信息是进一步采访、报道的依据。

【新闻线人】通过向媒体方面提供有关新闻线索,以换取某种报酬或补偿的新闻传播活动参与者。

【有偿新闻】新闻采编者将有或没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按照出资人某些宣传意图撰写的新闻,是新闻工作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对象索取物质报酬的活动。

有偿新闻还包括故意隐匿和扣押新闻的活动。

【受众心理】受众对新闻接受过程的种种反应。

具有随意性、交融性、互动性、差异性等特点。

【新闻工作者心理】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为从事此类职业人拥有的基本的、稳定的和内隐的特性或品质。

可分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

智力的包含有写作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观察力、预测力、承受力等。

非智力的包含有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

【采访对象心理】认知对象的目的、动机,分析对象的经历、个性特点。

【三网融合】又叫“三网合一”,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炉边谈话】1933.5.5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而美国的经济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决定实行”新政”(国家干预市场的新经济政策)3.12开始发表广播讲演。

【系列报道】对同一新闻事件或人物在一定阶段围绕相关情况的发展变化所进行的持续性的报道。

【连续报道】围绕某个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多次性报道。

【共同点】主题进行多方位的比较详细的报道。

一般而言主体较为重大,所涉及的面广,内容丰富,为在一段时期内完成的一组报道。

【收听(视)率】广播电视传播中计算受众所占比例的一个概念,一般用百分数计算。

【视听率】指某一时段内收看(听)某一节目的人数占收看(听)节目总人数的百分比。

它是统计受众人数多少的指标,分析评价节目的重要依据,其数据也是广告商投资媒体广告的重要依据。

【收听(视)率】某一节目的受众/同一地区、同一时段所有节目受众×100%

【专题类新闻】就某一主题或热点问题进行较为全面、深入地报道,是电视台节目的重要内容之一。

(1)有一定的信息容量和受众的关注度

(2)在策划、制作、报道方面需要有必要的准备和时间、精力的投入(3)电视表现手段运用丰富(4)问题探讨较为深入、显示所涉及的领域的专业性强。

【电视新闻专题】是题材、表现形式和播出形式综合联系的电视新闻报道基本形式。

凭借声画形象,对重大的新闻事件,有影响的社会话题、社会现象,做有背景介绍、有分析解释、有归纳预测的报道与点评。

围绕一个新闻事态做纵向和横向的开拓,必须要有足够的节目长度来承载更多的内容。

【电视新闻调查报道】就某一新闻事件或群众关注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分析解释,有思辨的电视深度报道。

【杂志性节目】综合性、板块节目等称谓,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编导唐·休斯,受《生活》周刊编排启发,策划创办,于1968年4月1日推出的《60分钟》。

【广播电视评论】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体裁,广播、电视中的评论兼具媒体和文体双重属性的体裁。

【广播评论1内容精炼、长话短说2深入浅出、明白如话3以情化理、情理交融4条分缕析、繁间有致

【电视评论】

(1)声画兼备

(2)视听结合(3)双线互补

【节目】指具有一定内容、形式、名称、在一定时段内播出视听单元,是广播电台、电视台面向社会和受众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提供文化娱乐和服务的基本形式或基本单位。

广播电视节目要素由语言、图像、音乐、音响等方面构成。

广播电视节目研究构成广播电视学科内容及学科特色的重要环节。

其内容有节目系统、节目构思、节目制作、节目分析等。

对节目本位的认识:

制度基础、计算标准含义。

节目本位是广播电视传播活动的立足之本,即围绕节目展开处理好传播的内容与形式。

中国电视发展的五种观念

纪实观念——原生态、虚假摆布

栏目观念——定位准确、专业生产

谈话观念——参与交流、多元声音

游戏观念——娱乐精神、大众狂欢

直播观念——回归现场、凸显技术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广播电视的发展水平2广播电视的不同性质决定不同的办台方针

3竞争促进广播电视业务的不断改进4受众需要决定广播电视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

中国电视独立的媒体意识形成

其客体形态从节目→栏目→频道发生改变;相对应的主体形态从制作人→制片人→策划人,中国电视从机制到体制都进行着创新。

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

●信息符号不同

报纸、杂志是印刷媒介,其信息符号是文字和图片;

电视是电子媒介,其信息符号除了声音还有图像符号;

广播的信息符号仅仅是声音,包括有声语言、音响、音乐等。

●运载手段不同

报纸、杂志运载信息符号的手段是纸张;

广播和电视运载信息符号的手段是无线电波或导线。

●传输方式不同

报纸、杂志的传输方式是通过发行系统,主要依靠邮政部门或其它发行系统投送。

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是通过电子发射和接收装置,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广播电视的属性

新一轮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特别是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深刻改变了广播影视的技术基础,极大地解放了广播影视生产力,给广播影视带来了全局性、根本性的变革。

新闻传媒的属性直接影响功能的发挥,属性是固有的。

对属性的认识决定了如何管理新闻传媒。

中国新闻传媒产业的特点:

生产与经营活动结合的产物。

政治属性:

在我国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就是坚持党性原则,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促进现代化建设。

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这种政治属性是社会公器,提供公共空间,不能等同于物质产品生产,应避免少数人通过传媒损害公众利益。

作为喉舌功能,新闻传媒可以宣传一组织、一政党、一国家的立场主张,历来为各国的政治家推崇备至。

经济属性:

认识媒介产品的商业性的积极意义有:

既然是商品,就要考虑读者需要;考虑营销,参与竞争;就必然有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所以新闻传媒又必须遵循市场规则运作。

作为传媒的产业属性,传媒可以让公众、消费者了解商品和服务,可以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进而实现盈利。

其基本盈利模式:

一是将新闻内容卖给受众,获得发行收入;二是将报纸版面或者播出时间卖给广告客户,获得广告收入。

我国的传媒业随着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在发挥喉舌功能的同时,开始进行产业化、市场化经营的探索。

语言中注意的问题

问题的表现:

言之无物、废话连篇,语无伦次、颠三倒四,语病百出、别字不断,无病呻吟、矫揉造作

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错位;对广播电视认识上的误区;从语言素养积累欠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无线电广播探索发现的科技之旅(填空)

1819丹麦 电与磁关系的新发现   1831英科学家法拉第的研究

1864英科学家麦克斯韦尔的研究  1875美 贝尔电话实验

1887德科学家赫兹的研究    1896俄科学家波波夫的研究

1896意大利 科学家马可尼的实验  1906美 科学家范辛登首次进行了人类的广播实验

1920.11.2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电台美国KDKA电台

各国最早的电台(填空)

英国1922英国广播公司BBC 法国1922 俄罗斯1922 德国1923 中国1923上海广州 日本1925

电视的科技基础(填空)

1)视觉暂留现象:

视网膜上短暂地保留物体的影像发展视觉的器具

2)光电效应:

当光线照射到某种物质时,会使它产生电力,电力强弱取决于光线强弱,它们之间的关系成正比。

1817瑞典布尔兹斯发现了硒,1873英国约瑟夫·梅发现硒的光电转换能力,最早在理论上说明可以利用电讯号传播图像。

3)荧光效应:

当电流冲击荧光物质时,会导致其发光,发光的强弱与电流强弱成正比。

(电视荧光屏)

4)图像分解与扫描技术:

图像在人眼中是一点接一点出现的。

将图像分解为许多像素,顺序传送。

1884德国科学家尼普科发明扫描盘。

它是在一个圆盘的周边,按螺旋形开若干小孔,圆盘转动时便对图像进行顺序扫描,并通过硒光电管进行电转换,实现了画像电传扫描的设想。

电视的基础

●机械电视:

圆盘式机械性装置

1923美国人强肯斯将美国总统哈雷图像从华盛顿传送到费城;1927英国人贝尔德传送图像640多公里

缺点:

笨重;噪音大;不易操作;故障多

●电子电视:

(全自动电视)

1923年俄国人密尔·兹瓦尔金在美国发明了光电摄像管和光电显像管在RCA的萨诺夫的支持下研制电子电视。

1935年是电视从机械电视向电子电视转化的重要年头。

电视的发明

1936.11.2英国BBC在伦敦市郊亚历山大宫开办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电视台

电视制式NTSC—美PAL—德中SECAM—法

新中国的广播事业(了解)

延安台——1940.12.30     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7.3

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8.5  北京新华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49.12

改革开放的广播事业

1)1980.10中央广播事业局召开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总结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广播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提出走自己的路。

1982撤销中央广播事业局,成立广播电视部。

(思想起步)

2)1983.3、4月,召开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发展中国广电的方针。

(改革启动)

3)1986珠江经济台的开播,推动广播界从四平八稳的录播方式,开始直播,他们采用“以新闻信息为骨架,已大板块节目为肌体”(珠江模式)的直播节目方式,使收听率翻番。

(整体改革)

4)上海东方台的改革进一步推动广播事业改革,“以信息性适应时代,以服务性争取市场,以参与性赢得听众,明星主持为标志”的口号。

(深化改革)

早期对电视的认识:

1958.5月北京电视台成立(中央电视台前身),特殊的历史社会背景,使其发展染上浓重的政治色彩。

早期电视新闻内容中重大政治性宣传总是占首位,而技术手段的落后,使其难独立完成全面的新闻报道任务。

广播电视发展史(小贴士)1905—1915

1905年清政府北洋通商大臣袁世凯在天津开办无线电训练班。

1915年公布《电信条例》。

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1926年1月刘瀚办哈尔滨无线电台。

1928年8月1日,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创办。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创办。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创办。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理念的变迁

(1)党性原则与宣传教育观念:

形成于战争年代,建国后成为主导观念。

文革时期,宣传成为新闻传播的唯一功能。

党性原则是指在大众传播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阶级意识,社会主义党性原则就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集中体现,它要求在新闻工作中要体现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政治要求、组织原则和行为准则。

(2)信息传播理念与客观报道:

20世纪80年代“信息社会”“信息传播”观念逐步普及,广播电视报道理念逐渐加强,宣传理念逐渐弱化。

新闻传播除了宣传功能外,还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

传播学引入。

客观报道原则确立还与中国社会转型多元利益主体出现有关。

(3)深度报道研究:

背景→是什么和为什么同样重要;特点→丰富性、思辨性、宏观性;体裁→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精确新闻、大特写

(4)舆论监督与“以正面报道为主”观念20c90s后,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新闻媒体强化舆论监督的功能。

90s中期,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特点:

舆论监督、评论、节目形态)为代表的一系列批评报道为主的栏目面世,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舆论监督逐渐走向正规化、系统化。

在强化广播电视舆论监督功能的同时,又必须实行“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在两者之间实现平衡。

20c80s,面对广播电视的冲击,国内报纸开始向深度发展。

到了90s,广播电视开始尝试深度报道,并取得了成功。

深度报道、舆论监督和“以正面报道为主”有机统一的新闻理念在中国长期发挥着作用。

(5)新闻竞争与新闻娱乐化观念: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娱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媒体发达竞争激烈,新闻娱乐化观念应运而生。

先是广播电视新闻中娱乐新闻比重增加,接着娱乐化开始向一般新闻渗透。

新闻娱乐化首先表现在新闻报道内容上的选奇猎趣,其次体现在表现形式上的娱乐化。

《凤凰早班车》陈鲁豫“说新闻”,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侃新闻”,四川电视台《新闻书场》则采用评书方式报道新闻

(6)民生新闻:

是以城市市民为目标受众,以社会新闻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闻传播样式。

2002.1.1江苏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将民生新闻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

“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

(7)方言报道:

用方言播报新闻,是民生新闻的一个分支。

用方言形式播报民众的日常生活、人生诉求、生存状况,以民众的视角表现民主价值和人文关怀的理念,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资源。

1956年国家正式下达文件推广普通话,方言在大众媒体中一度消亡沉寂,直到80s中期以后,借助互联网、地方电视广播等电子媒介的力量再度勃兴。

在各地方言节目的发展过程中,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和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是比较著名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栏目。

特点:

地域文化特征

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

媒介的传播方式由媒介的传输系统和符号系统相互作用决定的。

传输系统是广播电视传播方式的物质基础,大致包括三个步骤:

(1)利用相应的设备,运载信息的声音、图像转换便于颠簸传输的音频、视频信号

(2)经由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出去(3)通过接收机将音视频信号再转换为作用于受众感官的视听内容。

符号系统是广播电视传播内容载体,包括有声语言、音响、音乐、图像、字幕等。

广播电视传播方式的基本特征

在传输系统和符号系统的共同制约下其特征有远距离,线性,非实体,一对众,接收机动性等特征。

广播电视传播方式的特点

广播的优势:

①迅速及时,时效性强②无远弗界,渗透性强③声情并茂,感染力强④雅俗咸宜,群众性强⑤传收便捷,互动性强广播的劣势:

①稍纵即逝,过耳不留②顺序收听,按部就班

电视的优势:

①②④同广播③声画并茂,观赏性强劣势同广播

广播电视的功能

1)一般来说,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以下功能:

环境监视——瞭望守候;社会整合——交流协调;文化传承——教育发展;提供娱乐——生活调剂

广播电视的自然功能:

传播声音、图像符号。

2)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传播新闻,导向舆论;传播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文化生活;提供社会服务;进行社会监督

广播电视语言基本要求:

通俗口语、简洁明快、具体形象

广播电视采访的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

报道、内参

(2)强烈的时效性:

易碎品(3)事实的突发性:

应激反应(4)题材的针对性:

三贴近(5)报道内容的不确定性:

广博的知识(6)受众的广泛性:

中介服务

广播电视的结构

线性结构:

广播电视是通过声音、图像传播信息,因此,广播电视的结构最大的特征是线型的。

在单位时间内,信息单向输出,不可逆。

它是由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和听觉规律共同制约的。

特点:

单一线索行文简练用词疏朗总分形式

要求:

【可听性】1.引起收听注意2.听得清楚、明白3.有兴趣听4.记得住所听的内容

【可视性】1.引起收视注意2.有丰富的图像内容3.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4.能留下深刻的形象记忆

线性结构的优化

引导是触及报道中心内容前的准备部分内容,可以从提示、说明等方面加以把握。

引导手段:

节目预告、提出问题、渲染气氛、地点切换、串联旁白

重复是反复强化节目中的核心内容及关键点,如重要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专用名词等。

重复手段:

包括结构性重复、内容和事实的重复、词汇和语义的重复等。

【隐形采访】俗称偷拍(或非正常拍摄),在广播电视报道领域时常出现。

是指新闻工作者、记者在完成采访人物中将自己身份和意图隐藏的一种采访方式。

隐性采访经常被称为暗访,多用于特定采访环境,记者为弄清事实真相,隐藏身份而装扮成为特定对象圈中成员或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闯入”新闻事件的采访方式。

多用于调查性新闻报道中。

隐性采访的兴起的原由:

(1)科技进步,摄影器材轻便,易隐藏,为隐性采访提供了技术准备

(2)隐性采访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切合了受众猎奇的心理,满足了受众的需求(3)传媒之间的激烈竞争,促进了隐性采访的发展(4)违法乱纪的现象证据不足,不得不采取“暗访”的方式进行

两面性:

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显性采访得不到良好采访效果或无法取得事实真相,隐性采访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如调查地沟油问题,记者假装收购贩子)。

最常见于揭露丑闻或黑幕的批评性报道中。

隐性采访中偷拍的手段受到一些争议和指责,暗访的滥用带来诸多法律纠纷,如采用公安侦查手段、钓鱼式采访等等。

要注意隐性采访的尺度与媒体的自我保护。

正面影响

●戳穿谎言、假象、蒙骗伎俩的利剑,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

●可以增强记者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是显性采访的重要补充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隐性采访可以获取更真实的报道素材

●新闻媒介满足人民的知情权和代表人民更好的行驶舆论监督权所采用的获取信息和材料的手段。

负面影响

●成为降低专业门槛的工具●媒体的公信力降低●误导公众,破坏法律规则●助长社会偷窥之风的蔓延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要求:

1采访与报道同步2采访一次性完成要求度高3记者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现场控制能力4记者能熟练地操作采访所需的仪器设备能力5记者与各部门、各有关人员有良好的协调能力6选择和把握好采访对象,必要时和采访对象先前沟通一下。

【提问】提问是记者以提出问题的向被采访者收集、求证、核实新闻事实所用的具体方法,是采访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

提问的类型:

开放式与封闭式

开放式问题:

问题比较笼统,范围宽泛,给被采访者的回答留有较大的余地。

封闭式问题:

问题小而具体,有明确的指向性,被采访者无法回避而作出的有实际内容或含义的回答。

提问的技巧(举例)

正问:

正面接触、开门见山

反问:

逆向、反思

侧问:

迂回包抄、自然委婉

设问:

假设环境、扩展思路

诱问:

设置背景、前提

追问:

环环相扣、深入探讨

激问:

挑起回答欲望

错问:

寻找、打开话题

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1采访前要做好功课2熟悉、研究采访对象3了解受众的需求4恰当的表达方式5从对话、沟通、交流、探讨层面上去理解和深化问题。

广播新闻的体裁:

【语言新闻】(或非音响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评论、广播谈话等。

【音响报道】声音三要素即语言、音乐、声响组合所形成的报道。

电视新闻的特点

●新闻现场的真实性●信息符号的多样性●传播内容的易受性●形象的艺术综合性

电视新闻的表现要素:

视听多元综合技术手段的运用

(一)视觉形象元素:

【电视画面(镜头)】通过广电讯号的摄录系统,在一段时间内不间断地拍摄的形象素材,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构成单位。

电视画面的特点:

运动性、再现性、时间的同步性、多义性

电视画面功能:

●纪实传真的再现→眼见为实●形象丰富的表现→可感、兴趣调动●直接迅速的传播→突破语言文字的屏障

【长镜头】在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镜头内,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地对一个事件、一个场景进行拍摄。

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提出的长镜头理论,具有叙事性和真实性的品质。

【蒙太奇】画面与画面的组合方式,不同的组合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屏幕文字】具有直接、灵活、动态等特点。

【电子特技画面】键控特技、抠像特技、多画屏特技、数字特技。

(二)声音形象元素

【人物同期声】在拍摄新闻时同步采录的人物讲话、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谈话。

【实况音响】伴随画面一起记录下来的发自新闻事件现场的各种声音。

【解说旁白】延伸画面、扩大信息、补充画面不足、挖掘内涵、渲染气氛、提炼升华主题、连接画面等

【音乐的运用】节目结尾

【声音】具有物理性、生理性和心理性特点,在电视新闻中其功能有:

(1)承担基本叙事------语言符号的完整性,意义的有效传达

(2)揭示报道思想内涵------抽象内容的表达(3)烘托环境气氛------情感、情绪的调动(4)连接画面------声音桥梁

(三)视听元素组合——声画关系

【声画合一】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画面中的人和物就是声音的发声体,或者声音能够具体说明画面中的内容。

【声画对位】声音和画面并列,按照自己的规律彼此表达不同的内容,又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结合起来。

声画内容的采访收集:

(1)声画内容丰富为后期编辑制作提供充足的素材。

(2)主体音响、环境音响、背景音响(3)内容配套、景别配套、拍摄角度配套

【广播电视的声响】语言、音响、音乐是广播电视的声音三要素,是广播电视声音文本的构成材料,这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极具广播电视特色的传播形式。

(1)语言(有声语言)的传播特点与功能: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具有在场、直接等特点,广播节目中大量的内容都是通过借助语言传播的,如新闻、谈话、教育等。

(2)音乐

(3)音响的特点和功能:

音响是各种声音的集合,在广播中是指经过广播共组这选择、采录并运用到报道中位内容服务的声音。

①音响的种类:

自然属性:

人的声音、物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

②传播功能:

典型、背景、联接,

③音响的作用:

现场感、保真度、说服力。

④音响采制的原则:

真实(坚持真实性原则,注意防范:

导演摆布、移花接木、事前(后)补录)、典型、清晰。

音响报道的体裁:

(1)现场音响:

背景声响、新闻源声响

(2)新闻解说:

现场叙说、后期叙说

音响运用和记者述说的要求

(1)音响方面:

紧扣主题、真实还原、少而精。

(2)叙述方面:

五要素说明、背景交代、解释音响、点明主题。

(3)总之,两者应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并体现出一种包嵌式的叙事结构关系。

电视新闻报道形式

1、口播新闻:

以播音员出图像为主,结合画外音,播报文字新闻稿的电视新闻播报方式

2、图像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