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岳麓版总练习二 综合评估测试.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1768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岳麓版总练习二 综合评估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岳麓版总练习二 综合评估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岳麓版总练习二 综合评估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岳麓版总练习二 综合评估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岳麓版总练习二 综合评估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岳麓版总练习二 综合评估测试.docx

《高三历史岳麓版总练习二 综合评估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岳麓版总练习二 综合评估测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岳麓版总练习二 综合评估测试.docx

高三历史岳麓版总练习二综合评估测试

2019高三历史岳麓版总练习:

二 综合评估测试

注意事项:

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

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本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18·安师大附中)2017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

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

“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

千耦(二人并耕为耦)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

”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答案】C

【解析】《诗经》是孔子的著作,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当时中国处于奴隶社会,而A、B、D三项现象的出现始于春秋末期,应选C项;另依据“千耦(二人并耕为耦)其耘(除草)”这一信息也可确定C项正确。

2、(2018·莱州)《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农产品产量增加

B、人口数量增加

C、促使“工商食官”政策推行

D、水利事业发展

【答案】C

【解析】“工商食官”是周朝推行的工商业政策,是政府控制工商业者的政策;铁质生产工具的使用所产生的影响主要在农业方面,与这一政策无关。

3、(2018·延吉)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B、隋唐

C、宋代D、清代

【答案】D

【解析】此题实际考查学生对手工业成就的识记能力,判断墓葬的时间应依据墓葬中出现最晚的文物。

材料中所列文物最晚的是清代的粉彩和珐琅彩,所以选D项。

4、(2018·潍坊)有学者指出:

“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

……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

”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C、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提取信息“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这反映了市坊界限被打破。

A项为唐都长安,此时界限还未打破;B项反映的是草市的情况;C项反映的是市坊界限未被打破时的情况;故正确答案为D项。

5、(2018·临邑)2017年9月3日,全国晋商会馆文化展在山西省太原市开幕。

明清时期,晋商富甲一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其所到之处,就修建一处宏伟壮观、富丽堂皇的晋商会馆。

这次展览汇集了全国晋商会馆文化的精华。

以下有关晋商会馆的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A、晋商会馆具有明显的商业性和地域性特点

B、晋商会馆是当时山西商人之间联系的纽带

C、晋商会馆是晋商的荣誉与辉煌的缩影与见证

D、晋商会馆即是会馆又是他们经营的票号

【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晋商会馆是晋商在异地建立的一种社会组织,主要为客籍异地商人的聚会场所,没有表达出经营票号的功能,应选D项。

6、南宋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售农用》中记载:

“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

”上述材料说明()

A、宋代草市方便了民众的生活

B、宋代开始出现定期举行的草市

C、宋代草市开始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D、宋代草市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

【答案】A

【解析】孤证不立,单个的材料不能表达宋代开始出现定期举行的草市,也不能说明草市开始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宋代政府放松了对市场的监管,排除B、C、D三项。

7、(2018·山东实验中学)斯塔夫里阿诺斯在《金球通史》中说: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根据题干中“向外猛冲的推动力”说明当时西欧积极向外扩张,“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条件。

宗教动力是“传播天主教”,思想动力是“寻金热”,经济活力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是航海、天文技术的进步。

8、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至19世纪中期,一系列工具机(机械制造装置,通常用于精密切削金属以生产其他机器)不仅被发明应用,而且能进行配套生产。

这说明()

A、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美主要国家展开

B、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全世界展开

C、第一次工业革命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D、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答案】D

【解析】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材料反映的就是用机器制造机器这一现象,故D项正确。

9、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

C、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确立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最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其他国家仍处在封建社会时期;而19世纪后期其他国家基本都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俄国、日本等也先后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

10、(2018·济南)19世纪中后期,“贵族每天用酗酒赌博来消磨时光,结果负债累累;一个年薪100磅的下院书记官一年受贿5000磅;新兴的工厂主阶层一心只想如何发财,有了钱就在自卑驱使下拼命讲排场”。

这最能表达出()

A、工业革命引发了道德危机

B、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政治更加混乱

C、工业革命引发阶级关系的变动

D、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A

【解析】获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用酗酒赌博来消磨时光、受贿、拼命讲排场”,据此可判断出A项符合题意。

11、(2018·江苏四市)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首届世博会上,英国商界人士越俎代庖,推出了一个“中国展馆”。

这是为了()

A、让欧洲人了解中国的物产和资源

B、让封闭自守的中国人了解世界

C、获取商业利益而贿赂腐败的清政府

D、资助财政万分窘迫的清政府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化。

“1851年”在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取得了对中国通商等权利,英国的做法使让欧洲人了解中国的物产和资源,以满足其掠夺原料的需要,应选A项;B、C、D各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12、(2018·临邑)下图是中国近代庆昌电染织厂、上海美光染织厂两个企业的宣传广告,从中能提取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民族资本家重视产品及其形象宣传

②揭示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

③广告设计具有中西文化的鲜明特色

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当时持续发展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两个企业的宣传广告不能揭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排除含②的A、C两项;仅凭两个同时期制定的广告不能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当时持续发展,排除含④的D项。

13、(2018·宁德)“甲午挫后,《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

”此述可见,《时务报》()

①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②创办于民族危机严重之时

③因其通俗性受到民众欢迎

④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B

【解析】①中“国人办报的先例”、③中“通俗性”并未在材料中表达,所以排除。

由材料“甲午挫后”、“如饮狂泉”可知②、④正确,所以选B项。

14、(2018·潍坊)“当颇富文采的人开始发表政论性观点——一种朝廷严格禁止的,只能在通商口岸的保护下才有可能从事的活动时,中国报刊业最终超过了纯粹事实报道的水平。

”材料是要说明()

A、清政府严格禁止中国报刊业的发展

B、中国报刊业局限于报道新闻

C、政治变革运动推动中国报刊业的发展

D、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归功于通商口岸的设立

【答案】C

【解析】材料说明朝廷严格禁止发表政论性而不是禁止中国报刊业的发展,A项不符合材料;中国报刊业最终超

过了纯粹事实报道的水平,说明B项不符合材料;通商口岸的设立便利了近代思想的传入,但不能把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归功于通商口岸的设立,所以选C项。

15.

(2018·潍坊)作为烟草制品的标志——烟标,折射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上图的烟标作为直接证据,可以用于研究()

①实业救国思潮

②维新变法思潮

③民族工业发展

④近代民主革命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图片文字“建国”“提倡国货”可知这一时期是在辛亥革命前后,所以排除②选D项。

16、20世纪20年代,列宁指出:

“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

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所说的“实行退却”主要表达为()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答案】B

【解析】20世纪20年代,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遇到危机后,又从国情出发,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于1918年,是为了“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而实行的,C、D两项是斯大林时期的制度和政策。

17、(2018·唐山)援引《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统计数据,1975年苏联向西方国家输出石油4520万吨,东欧经互会国家80%的石油消费量是靠苏联供应。

石油成为苏联()

A、与周边国家进行补偿贸易的手段

B、谋求政治、经济利益的工具

C、换回美元的外贸方法

D、对抗美国的有力武器

【答案】B

【解析】“苏联通过石油加强了同西方国家、东欧的联系,进而为其争霸服务,所以选B项。

18、20世纪50年代在英国流行一首小调:

“贝尔(工党大臣)和丘吉尔的风格,丹麦人或荷兰人都感到如出一辙;工党和保守党的演讲,法国人和希腊人听起来都一样。

”这一小调在英国流行时的历史背景是()

A、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B、英国建成“福利国家”

C、欧洲共同体成立

D、欧洲建立了经济联盟

【答案】B

【解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在19世纪中期,欧洲共同体成立于1967年,欧洲建立经济联盟是在1993年,三者均不符合“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间条件。

19、(2018·合肥)“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

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唤沉沦。

剪刀除辫人称快,铁槛捐躯世不平。

”该诗中提到的“胡尘”是指()

A、满清政府B、封建制度

C、西方列强D、北洋政府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近代社会生活风俗的变化,据“剪刀除辫人称快”这一信息可确定诗中提到的“胡尘”是指满清政府,因为满洲人建立的清朝曾强迫汉人留长辫。

20、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

……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

”这个建议的背景是()

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

【答案】A

【解析】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1979年春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

21、(2018·信阳)1872年《申报》报道:

“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

假设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

”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B、近代中国女子开始走向社会

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述上海女子的行为表达了A、B、C三项;单个的材料不能表达上海风气已彻底改变,应选D项。

22、(2018·南通)2017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那么,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

这说明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①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

②加强国际合作十分必要

③区域集团化程度加快

④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是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地处不同的大洲,不能表达区域集团化,故排除③选B项。

23、2017年1月10日,日本《读卖新闻》发表社论: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要想应对经济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以及核扩散等全球课题,离不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协调。

它说明()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

B、日本欲以此树立大国形象,充当全球化的领导者

C、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D、发展中国家力量增强,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答案】A

【解析】应对全球危机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协调,这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A项符合题意;虽是日本的社论,但社论的中心是全球化问题,B项与题意不符;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是发达国家,排除D项。

24、2003年8月,南孚电池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集团收购,2004年l2月,中国联想集团以1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2017年8月,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对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沃尔沃汽车收购。

在全球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这些现象的出现不能说明()

A、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B、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

C、并购是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之一

D、现代企业通过并购扩张市场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有中国企业收购美国企业的信息,故不能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5、(2018·台州)美国学者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

……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

”这主要说明()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一战不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D、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一战并不是……直接原因”“但是……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交通运输与疾病蔓延的关系。

A项未在材料中表达,B项不是着重强调的,C项根据时间1918~1919可知当时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而不是初步形成,所以排除C项选D项。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26题14分,27题11分,28题13分,29题12分,共50分)

26、(14分)(2018·德州)城市是文明的载体,城市的现代化不仅是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还有市民的现代化。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注:

指大运河中段。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东京汴河上舟楫连樯的景象)两岸建立商店。

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娱乐行业,令商人、卖艺者及其客人成为城市的最重要部分……加上40万的军队和官员,全城人口约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材料一说明宋代市民的生活有了哪些突破发展?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开封府城市繁荣的原因。

(6分)

材料二脏兮兮的泰晤士老爹(1848年发表的关于英国泰晤士河的讽刺诗)污秽怎堪此河流,面前流淌污浊水。

污秽怎堪此河流,浑身披挂腥臭泥。

伦敦诺尔一路臭,多少基督徒呼吸……冒泡河面散发臭。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的城市市民的生活状态及原因。

(4分)

材料三1876年议会通过了《河流防污法》,后又制定了《河流法》(1951,1961)、《水资源法》(1963)、《水法》(1973)、《污染控制法》(1974)等。

在科学管理的同时,建立完善的城市污水和废水处理系统。

现在,有30多个民间环保组织致力于泰晤士河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如今,泰晤士河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流经首都城市的水质最好的河流。

——梅雪芹《肮脏的“泰晤士老爹”:

污染与治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城市市民生活改善的因素有哪些。

(4分)

【答案】

(1)发展:

商业活动突破了政府的时间、空间限制;市民的娱乐活动丰富。

(2分)

原因:

大运河密切了经济交流,交通便利;政府对商业管理的松动(抑商政策松动);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人口迅速增加。

(4分)

(2)状态:

市民生活的环境较差,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公共健康问题突出。

原因:

工业革命的开展。

(4分)

(3)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立法;政府政策;公众环境意识(民间力量推动)等。

(4分,答出两点即可)

27、(11分)(2018·宁德)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

阅读以下有关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规定的税率,(中国)进口货为其价值的4~13%,一般普通进口物品为5%,较之开关前的税率降低了58~79%。

1858年的《天津条约》签订后,主要进口品的税率又较1843年的税率降低了13~65%。

1859~1875年间,英、法、德、美的进口税率为15~42%,相当于中国的3~8倍。

如英国对从中国输入的茶叶所征收的关税为25%,美国对从中国输入的熟丝所征收的关税为35~60%。

——摘编自虞和平《1895~1936年间中国关税

制度与外贸状况的变化》

材料二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

美国将关税水平提高至53%,推动了45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关税。

……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1947年4月,23个国家签订了123项双边减让关税协议。

这些双边协议被汇编成一个单一文件,称为《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摘自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30多年间中国的进口税率的变化趋势。

这种关税有何突出特点?

(4分)

(2)据材料二,指出1929~1933年大危机期间的经济表现。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经济表现造成的影响。

(5分)

(3)综合以上材料,就国际贸易的角度,谈点你对关税的认识。

(2分)

【答案】

(1)趋势:

不断降低。

特点:

不平等(片面性)。

(4分)

(2)表现: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关税(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大打关税战。

影响:

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加深了经济危机(延缓了经济危机的复苏);客观上推动了关贸总协定的成立。

(5分)

(3)认识:

协调、制定合理的关税,以利于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2分)

28、(13分)(2018·莆田)社会的发展推动妇女的解放。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妇人,伏于人也。

……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

——《大戴礼记·本命篇》

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

故谓人有男女那么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

——《焚书·答以女人学道为短见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人的妇女观念。

(2分)

材料二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工作是单调乏味的——拉控制杆、刷去污物、接上断线。

……尤其是纺织工业中的(雇主),更喜欢雇佣妇女和孩子,因为妇女和孩子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而且更服从命令。

对妇女和童工劳动的剥削达到了很大的规模……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时期雇主更喜欢雇佣妇女的原因。

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中的女工们对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5分)

材料三文之意,今日女界宜专由女子发起女子之团体,提倡教育,使女界知识普及,力量乃宏,然后始可与男子争权,那么必能得胜也。

未知诸君以为然否?

更有一言奉献:

切勿倚赖男子代为出力,方不为男子所利用也。

——孙中山《致参政同盟会女同志的信》

(1912年9月2日)(节录)

(3)根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妇女解放问题上的建议。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妇女解放的因素。

(6分)

【答案】

(1)观念:

男尊女卑;男女平等。

(2分)

(2)原因:

机器生产操作简便;工资相对低廉;便于管理和剥削。

(3分)

理解:

推动工业革命发展;促进社会民主平等;削弱封建思想束缚;提高妇女家庭地位。

(2分,任选两点即可)

(3)建议:

组织团体;接受教育、普及知识;不依赖男子。

(3分)

因素:

先进思想的影响;社会经济的促进;政治革命的推动;妇女自身的努力。

(3分,任答三点即可)

29、(12分)(2018·临沂)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经济外交史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关系到国际经济协调、世界和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外交政策和行为。

经济发展了才使国家的政治安全得以维护,而一国的经济外交,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周永生《经济外交》

(1)依据材料一归纳经济外交的基本特征。

(2分)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影响力扩大和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我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和互动明显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也步入一个新阶段。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注重经济外交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

在变革中,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有所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大,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抱有强烈愿望。

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巨大,与我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与我国发展经贸合作的要求十分迫切。

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与发展中国家没有根本利害冲突。

——人民日报社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

交大有可为》(2004年9月3日)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分析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外交的有利因素。

(6分)

材料三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

……新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内涵予以明确构筑,赋予新内涵,并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