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论文跳远助跑起跳技术对跳远成绩的影响.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911103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体育论文跳远助跑起跳技术对跳远成绩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体育论文跳远助跑起跳技术对跳远成绩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体育论文跳远助跑起跳技术对跳远成绩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体育论文跳远助跑起跳技术对跳远成绩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体育论文跳远助跑起跳技术对跳远成绩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体育论文跳远助跑起跳技术对跳远成绩的影响.docx

《初中体育论文跳远助跑起跳技术对跳远成绩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体育论文跳远助跑起跳技术对跳远成绩的影响.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体育论文跳远助跑起跳技术对跳远成绩的影响.docx

初中体育论文跳远助跑起跳技术对跳远成绩的影响

跳远助跑、起跳技术对跳远成绩的影响

摘要: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跳远技术方面的资料,从跳远助跑、起跳两个较为重要的环节入手,对中外优秀跳远运动员有关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助跑速度慢、起跳垂直速度及腾起角小是影响我国跳远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

因此提高绝对速度能力、继续加强助跑的准确性、加大起跳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度,是提高我国运动员跳远成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跳远;助跑;起跳技术;垂直速度;腾起角

前言

跳远是典型的速度和爆发力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在数秒钟内完成从助跑至落地等几个紧密相连的技术环节,具有较为复杂的技术要求。

同时,完美的跳远动作,也确实给人一种运动美的享受,因此它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远在上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生活资料,在和大自然及禽兽的斗争中,不得不走或者跑过相当的距离,跳过各种障碍,投掷石块和使用各种捕猎工具。

由于在劳动中不断的重复这些动作,便形成了走、跑、跳跃和投掷的各种技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有意识地把走、跑、跳跃、投掷作为练习和比赛形式。

公元前776年,在古希腊奥林匹克村举行了第一届古奥运会,从那时起,田径运动便成为了正式比赛项目之一。

1896年在希腊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田径的走、跑、跳跃、投掷的这些项目,被列为大会的主要项目。

在至今已举行过的各届奥运会上,跳远是田径运动的主要比赛项目之一。

我国男子跳远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接近世界优秀运动员水平,但在近几年成绩却处于停滞和下滑阶段,目前,中国跳远高水平运动员与世界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助跑起跳是跳远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快速准确的助跑起跳与跳远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对该项目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并积累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训练方法的不断改进,对跳远技术及理论的研究也随之深入。

本文将对跳远技术中的助跑速度、腾起垂直速度、腾起角和助跑的准确性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与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的有关运动学参数。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国内外文献资料,收集了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的有关运动学参数。

(2)数理统计法:

对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跳远运动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比较研究法:

对中外优秀跳远运动员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跳远项目是我国田径项目中的成绩较好的项目之一,中国运动员在亚洲有着一定的优势。

目前,我国运动员保持着女子m的亚洲记录。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涌现出大批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其中有:

熊其英、姚伟丽、刘淑珍、王春芳、汪文红、杨娟、李静、张银兰……关英楠等。

而熊其英、姚伟丽的成绩更是达到了7m以上,其他运动员的成绩也都接近了7m。

这些运动员在各种国内和国际比赛中互相赶超,交相辉映,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高水平群体,显示了中国女运动员在跳远项目中的良好的技术水平和运动才能,让人们对当时的中国女子跳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极大的希望。

跳远成绩取决于跳远助跑绝对速度,助跑的准确性,起跳离地时的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等一系列因素。

而腾起初速度由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与起跳瞬间产生的垂直速度合成。

腾起角度由起跳腿上板的着地角度、缓冲时的支持能力、蹬伸时的时机把握、用力方向及摆动腿的制动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当前提倡高速助跑完成技术的前提下,完善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是提高跳远成绩的核心技术。

本文分别将从助跑速度、起跳技术、助跑准确性3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研究。

助跑对跳远成绩的影响

2.1.1跳远助跑与短跑的区别

跳远的助跑和短跑是分属两个范畴的概念。

两者的技术差异主要体现在最后三步,尤其是倒数第二步和最后一步。

技术资料的分析表明,助跑倒数第二步与短跑有以下差别:

与短跑相比,助跑的倒数第二步蹬地不很充分,其作用可能是有利于将能量储存在起跳上并有利于髋部和重心的下降。

另外,此时的上体姿势也较短跑中的更为垂直。

在倒数第二步的腾空阶段,由于过早的屈髋和屈膝造成后腿的后摆阶段缩短;在摆动腿顺势落地时骨盆下降到最大限度,摆动腿的脚以脚跟先着地,然后过渡到全脚掌着地。

此动作的结果是“摆动腿的下蹲”姿势。

跳远助跑与短跑技术的明显差异就表现在助跑的最后。

最后一步的技术特征表现在:

从摆动下蹲(其主要特征是“坐”于摆动腿上而上体正直)开始,运动员通过支撑阶段摆动腿膝关节的不充分发展,利用较为水平的冲量导致了最后一步较为水平的轨迹。

由于起跳腿过早并积极的跨出,因而在蹬地、腾空和上体姿势三个方面与短跑技术有相当的差别。

最后一步(也称起跳步)的总的特征可用“蹬山步”和“扒山步”来描述。

跳远运动员的助跑应力图在不妨碍起跳的情况下追求最佳的速度;跳远者的助跑必须使他能够接近最高速度达到起跳板;为了获得有效的起跳,必须对助跑速度加以控制;助跑步点必须精确到起跳脚正好踏在起跳板上。

因为跳远运动员的步点必须是始终如一的,所以,他应该清楚每个助跑的长度。

助跑应该放松,同时跳远者应该为在起跳板上做爆发性的起跳作好准备,这就需要精确的步点和连贯的加速度。

在即将达到起跳点之前,跳远者的全部动作都应该协调起来,以便进行有效的起跳。

这就是控制起跳速度为什么如此重要的原因。

 

2.1.2跳远助跑绝对速度的重要性

表1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部分运动学数据表

姓名成绩(m)平均10米最后10米助跑速度腾起角

最高速度(m/s)助跑速度(m/s)利用率(%)(。

鲍威尔

比蒙24

埃米场

刘易斯

迈里克斯91

平均

李国雄

陈尊荣

庞岩

刘玉煌

王世杰

平均

从绝对速度看我国跳远运动员的差距,绝对速度是助跑速度的基础只有不断提高绝对速度,才能提高助跑速度,从表1可以看出,世界优秀跳远选手绝对速度平均在11.61m/s,而我国优秀选手绝对速度平均在10.57m/s,差值达1.04m/s,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男子跳远选手绝对速度差,因此在训练中应充分发展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从我国男子跳远选手100m跑成绩(电计)在以内的寥寥无几,而世界优秀男子跳远选手的100m成绩大部分都接近,这既看出我国选手与世界选手的差距,也可以看出发展跳远选手绝对速度的重要性。

助跑速度利用率指跳远中平跑中绝对速度与最高速度的比值,反映了运动员自身绝对速度的利用水平,是衡量跳远技术的重要指标。

从表1中同样可以看出我国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已达到98%,明显高于世界运动员92%的水平,若仍通过提高助跑速度利用率的方法来提高助跑速度,难度已相当大。

在这种状况下,我国运动员要提高助跑速度途径只能是提高绝对速度能力。

因此,这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国跳远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确立了较为明确的方向,具备出色的速度能力或具有较大速度潜力,是优秀跳远运动员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我们选拔跳远运动员的必备前提。

从表1中可以看出助跑速度利用率高并不一定跳远成绩就好,因为跳远助跑的主要目的是要选手在起跳前发挥最大可控制速度,而不是最高速度,否则会不利于水平速度转变为垂直速度。

在绝对速度的训练方法上,跳远和短跑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根据跳远运动本身的特点,训练中应注意2点:

(1)不要像训练短跑运动员那样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保持最大速度的能力,而应将训练重点集中在发展运动员特定的距离内达到最大速度的能力方面

(2)在跑的技术上,强调节奏快而稳定,身体重心高而平稳,步幅开阔而富有弹性。

2.1.3起跳前助跑速度的变化对起跳效果的影响

从助跑最后10m速度来看我国跳远运动员的差距,有关资料表明,跳远助跑最后10m的速度与跳远成绩之间具有高度相关的联系,特别是最后5m的助跑速度与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更高。

 

表2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10m分段速度比较表

姓名跳远成绩(m)前5m速度值(m/s)后5m速度值(m/s)差值(m/s)

刘易斯+

鲍威尔+

平均+

陈尊荣+

黄庚—

平均—

(1)起跳前6—10M段和1—5M段的速度

国外部分优秀跳远选手不仅在起跳前10M获得高速。

而且在起跳前1—5m段还在逐渐加速,他们在起跳前1—5m段的速度均较6—10m的速度快,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最后5m比前一个5m平均速度下降0.16m/s,而国外运动员却刚好相反,平均高出0.09m/s。

而我国运动员却有减速的现象,因此使助跑水平速度受到较大的损失,起跳腾起角偏小。

经过相关分析发现,起跳前5m助跑水平速度与跳远成绩高度相关。

也就是说起跳前5M水平速度越快越好,起跳效果越好,跳远成绩越好。

(2)起跳前2步速度变化与起跳速度关系

国内外大多数优秀运动员助跑水平速度的峰值出现在起跳前第2步,起跳前第1步均有适度的下降,我国运动员下降的幅度较大,使本来就落后的绝对速度更加突出地拉大了差距。

这样,助跑速度的变化,影响了速度的利用率、起跳效果和成绩。

(3)进入起跳水平速度利用率对起跳效果影响

国内运动员起跳腾起角较小,重心下降幅度较大,上体和重心向前位移速度减慢,速度利用率降低,起跳的初速度变小,影响了起跳效果。

国内外优秀运动员起跳前2步,呈加速趋势,起跳脚踩板快,随着身体重心快速前移,着地角较大,水平速度利用率高,起跳速度大,起跳效果好。

如果最后一步较大,起跳脚的着地点距身体重心的投影点较远,导致身体重心下降,延长起跳时间,造成起跳腿过分的增加负担,使蹬伸用力困难,影响起跳效果。

所以起跳前2步助跑速度利用率比起跳前6—10m更为重要,因为起跳前2步水平速度决定着起跳初速度的利用率。

2.2起跳对跳远成绩的影响

2.2.1起跳过程介绍

起跳是改变重心运动轨迹而获得腾空距离的关键一环,因而是跳远技术的关键。

但只有起跳的准备动作(即最后二步)完成得正确,使水平速度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起跳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优秀运动员起跳的技术资料分析表明,起跳脚触板时身体重心一般达到了最低点,同时,上体表现出轻微的后倾。

其作用在于能向前上方的重心加速路线尽可能长些。

因此,在脚着板后就应该开始“改向”动作,但其前提是起跳脚的肌肉应“预张”并积极扒地踏板。

因此,由于助跑速度的惯性和身体重力的作用而产生的随后的缓冲,就不是踝、膝和髋关节的主动顺应动作,而是被动性的“强制性屈”。

换句话说,触板时起跳腿起着使骨盆和身体重心向对角线方向加速的(弹性)杠杆作用。

由双臂同时有力的摆动及突然制动的摆动腿冲量的传递而产生的踝、膝和髋关节的爆发性蹬伸动作,导致了“起跳动作”的形成。

因此,缓冲后的蹬伸动作不仅是起跳脚的蹬地过程,也是踝、膝、髋、双臂及上体的一系列协同动作。

在起跳时,跳远运动员必须注意两点:

(1)获得一个垂直升力(速度);

(2)尽可能多地保存水平速度。

将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升力(速度),跳远者仅有几分之一秒时间,要做到这一点,跳远者将给跳板施加最大的力量,因为跳起的高度和用力的强度将决定起跳的效果。

起跳本身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踏板、缓冲和腾起。

起跳脚踏起跳板时,几乎全脚掌落地。

后脚掌落地的时间比前脚掌落地稍前,脚尖指向正前方,膝关节稍微弯曲。

这时身体重心位于起跳脚正上方。

头和胸部向前上挺伸,背部成背弓,两眼注视水平线上某点。

脚着地的力和重心的变化通过稍屈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进行缓冲。

随着跳远者的身体重心持续前移,膝关节开始弯曲,至身体重心前移到起跳脚正方时,膝关节弯曲成145度150度。

在膝关节弯曲的时候,起跳脚的伸肌已经作好爆发性的伸展动作准备。

当身体重心前移时,起跳脚伸展,直到脚尖离开起跳板,此时起跳脚脚尖大约位于身体重心后方12厘米至15厘米,起跳脚和地面形成约80度的夹角。

当起跳脚移动到前脚掌上方的时候,起跳脚的伸肌即收缩,以产生较大的升力(速度)离开跳板。

根据跳远者的快跑和跳跃能力,腾起角度大约为15度至25度。

根据报道,这个动作从踏上起跳板到离开起跳板大约需要为秒,因此在起跳时不降低速度是不可能的,因为起跳脚落地时会减小向前的水平速度。

2.2.2腾起垂直速度和腾起角的重要性

表3第6届世界锦标赛跳远决赛男女运动员运动学参数

性别成绩有效距离踏板速度腾起水平速度腾起垂直速度腾起角

(m)(m)(m/s)(m/s)(m/s)(。

男子(n=8)21

女子(n=9)

 

表4第8届全国运动会跳远决赛男女运动员运动学参数

性别成绩有效距离踏板速度腾起水平速度腾起垂直速度腾起角

(m)(m)(m/s)(m/s)(m/s)(。

男子(n=12)

女子(n=12)

由我国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对比分析(见表3、表4)可知,我国选手在快速起跳后所获得的腾起角相对要小于国外优秀选手。

第8届全国运动会进入决赛的男女运动员腾起角平均值分别为°和°,低于波波夫所提出的20°~22°的腾起角平均值。

而第6届世界锦标赛国外优秀运动员腾起角平均值分别为21°和°,分别比我国运动员大°和°。

因此适当增大腾起角是提高跳远成绩的有效途径。

腾起角由垂直速度与水平速度的比值所决定,对中外优秀运动员的腾起垂直速度的对比分析(见表3、表4)发现,两者在垂直速度上存在较大的差距,男女分别达到0.31m/s和0.25m/s。

特别是我国男子运动员在腾起水平速度大于世界优秀运动员0.06m/s时,因腾起垂直速度的差异而在成绩上出现了0.36m的差值。

说明根据我国运动员绝对速度能力的现状,要在提高腾起水平速度的同时,着重提高起跳的腾起垂直速度。

见图一,由公式

(Vo为腾起初速度)可知,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多少,才是直接影响到S2的因素。

我们可以知道,当腾起初速度Vo不变时,垂直速度越大,相当的腾起角就越大,从而得出,身体重心在腾起水平距离也就越大(S2)。

图一

 

从近年来打破世界记录的鲍威尔的运动技术也证明了这一点,由于鲍威尔的腾起角为°,腾空初速度达到了10m/s,与腾起初速度相近的其他运动员来说,他的腾起角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比中国的高出°。

这说明了鲍威尔在起跳中充分发挥了垂直速度,致使跳出好的成绩,而百米之王刘易斯,虽然有良好的速度,但还不能在跳远助跑和起跳中充分发挥他的速度优势,在助跑中取得的水平动量,没有得到良好的转换,起跳角度比鲍威尔小了°,所以成绩上不去。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垂直速度在跳远中起的作用。

分析我国运动员的运动技术参数同样说明这一问题。

从陈尊容、李国雄、周明等人,他们的腾起初速度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但由于他们在垂直速度方面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比世界水平相差甚远,因此,跳远成绩难以达到世界水平。

助跑准确性对跳远成绩的影响

在当今运动员水平十分接近的世界、国内田径比赛中跳远比赛的胜负往往只由几厘米决定,所以许多有实力的选手常常由于助跑准确性较差而失去夺冠或取得好名次的机会。

在悉尼奥运会的跳远资格赛中,我国男女四名运动员有两人三次犯规,很有希望夺冠的关英楠也因前两次试跳犯规,最终导致未能进入决赛。

如美国运动员迪沃斯,正式成绩只有7.88m,而实际有效距离竟达8.68m。

也就是说他不是因为踏板不准确的失误,极可能获得一枚奖牌。

由此可见,即使是世界一流水平的跳远运动员,在助跑准确性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跳远运动员助跑的准确性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跳远技术的发挥和比赛的胜负。

目前世界高水平跳远比赛助跑的成功率为75%左右,而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国内外一些重大的比赛中,助跑的成功率远远低于这个比例。

如第五、六届全国运动会男子跳远决赛助跑成功率都不到%;九运会前八名运动员总共才成功了18次。

在国内的许多比赛中踏板准确率也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通过对1993、1997全运会以及1995年以来每年全国锦标赛中运动员踏板统计表明,在总共的946次试跳中运动员在不对助跑节奏进行调整、充分发挥速度的前提下,准确踏板(以起跳脚踏上起跳板至少一半为衡量标准)仅为250次,准确率只有%;另有%的跳次是运动员对助跑节奏进行了调整(拉大步或捣小步)以后才踏准的。

犯规次数占%,踏板少于一半的跳次占%(其中完全没有踏上板的占%)。

同时对1995、1997、1999年世界锦标赛和1996、2000年跳远比赛中586次试跳进行了统计,准确率达到了%,比国内高水平运动员高出了10个百分点。

大量的事实表明,跳远助跑的准确性差,成功率低,是影响我国跳远成绩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之一。

2.3.1影响助跑准确性的因素

2.3.1.1标志的设定

大多数运动员都是在助跑的最后4-6步设定第二标志。

其目的就是检查前面的助跑是否稳定和准确,以及便于教师、教练员的指导。

准确踏上第二标志,说明前面的助跑稳定,起跳就会顺利。

没有踏上第二标志,则说明在最后几步之内要做调整。

在短时间内快速度下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难度可想而知,大部分都是以犯规而结束。

即便调整了步点,但同时也破坏了助跑的节奏,也不会取得较好的成绩。

而前苏联学者格·瓦·华西里耶夫则认为,第二标志应在助跑全程的前1/3点确立,则说明助跑前几步的重要性。

它的优点在于,一是可以提前检查出步点的准确性,一旦发现不稳定,有较长的距离和时间让其停下重新进行试跳;二是提前给运动员心理上以稳定;三是可以有较长的时间把注意力放到起跳上,为较好成绩的获得打下基础。

2.3.1.2助跑的起动姿势

一是从静止状态开始,采用两腿微屈,两脚左右平衡站立的“半蹲式”或两脚前后站立的“站立式”。

二是行进间开始或先走几步或慢跑几步踏上标志后开始加速,这种方法的助跑动作比较放松、自然。

研究表明大部分运动员采用第一种方法,他的成功率大大的高于第二种方法。

原因是第一种姿势采用静止状态,固定了助跑的起动方式,尤其是前几步的步频、步幅、力度和节奏,运动员要把握得非常清晰、一致、准确,为后几步的助跑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成功率较高。

2.3.1.3助跑的加速方式

助跑的加速方式有两种,一是积极加速,从开始到最后在保持步频的前提下,用步长提高速度的方法,使助跑距离缩短。

二是逐渐加速的方式,开始步频较慢,步长较小,随着跑进距离的加长,步频加快,步长加大。

当今世界田坛优秀跳远选手大多采用第一种方式及结合起动姿势的第一种方法,以起动姿势相对固定,加速的前几步与最后几步动作技术没有显著的改变,来提高助跑的准确性。

2.3.1.4助跑的节奏

助跑节奏是指完成助跑的过程中动作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的合理配合,良好稳定的助跑节奏是运动员准确踏板的关键,而开始的几步又是整个助跑稳定的关键。

殊不知每一步都具有时空和时间特征,它直接影响助跑整体的步长和步频,表现在前几步的随意性上,为了使自己身体放松而随意加大或减小前几步的步幅。

助跑节奏应是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节奏,但许多运动员的助跑节奏特别是开始阶段的节奏不稳定,随意性较大,造成助跑准确性差。

2.3.1.5心理因素的影响

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不仅影响助跑前几步这一环节,而是对所有助跑环节都有影响,最终影响成绩的得。

据有关资料显示,踏板不准,试跳失败,情绪低落使心理上压力增大,思想包袱重造成不能正常发挥技术和自己的最佳水平。

由于试跳成功率低,心理上会出现恐惧感,对自己的助跑节奏及步点产生怀疑,丧失应有的自信心,贯穿到整个助跑的各环节上,从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这一点从运动员个人犯规次数及总的犯规次数也得到了证实。

资料显示九运会跳远决赛的8名选手共试跳48次,而累计犯规次数则高达25次。

北京选手谭正则6次试跳只有一次有成绩,成功率只有16%;广东选手黄乐和劳剑峰的试跳成功率也只有33%,远远低于国外优秀选手的75%,说明竞争激烈的程度,运动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

2.3.2最佳可控速度的重要性

表5运动员的助跑速度与成绩表

姓名成绩(m)助跑速度(m/s)

刘易斯

鲍威尔11

麦利克斯

陈尊荣

黄庚

 从表5中我们发现,我国男运动员陈尊荣跳8.26m,黄庚跳8.36m,助跑速度10.53m/s和10.90m/s。

而刘易斯和鲍威尔的跳远成绩都在8.90m以上,其助跑速度为11m/s。

从表5中还发现,助跑速度高的运动员其成绩不一定好,其原因就是所说可控制速度的利用。

研究资料表明,世界上跳出8.90m以上成绩的男运动员的助跑速度都在本人最高速度的93%~96%,超过这个范围,跳远成绩反而下降(见表6)

表6优秀跳远选手成绩与助跑速度相关表

姓名s成绩(m)v助跑速度(m/s)最大平跑速度(m/s)v助/平跑(100%)

刘易斯%

鲍威尔11%

麦利克斯%

 从表6中可以看出,在三人的成绩中鲍威尔的最好,但其平跑最大速度却是最小。

虽然他们的助跑速度都是可控制速度,但只有鲍威尔在最佳范围,这也是刘易斯输给鲍威尔的主要原因。

因此,用最佳的可控速度快速上板并获取最大腾起速度,是当今世界优秀选手的一大技术特点,也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和动力。

2.3.3国内学者对助跑准确性的研究

纵观世界各国的优秀教练员都非常重视跳远助跑准确性的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对跳远运动员助跑的准确性的研究与对助跑的速度、助跑的节奏以及起跳能力等技术环节研究相比较,由于技术环节的复杂和研究方法的限制,助跑的准确性虽然很重要,但仍然缺乏有力的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

国内有许多学者分别从环境、启动方式、加速方式、助跑节奏、第二标志、自信、情绪、肌肉感觉、速度感觉等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分析和研究。

一致认为:

(1)场地环境方面:

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助跑距离(范围在20—60m以内)。

(2)技术方面:

要选择适宜的助跑启动方式和加速方式,特别是助跑的前几步和最后几步的稳定性十分重要。

(3)心理方面:

稳定的情绪、坚定的自信心、适当的注意力集中以及良好的感知觉能力都是准确踏上起跳板的重要因素。

3结论与建议

结论

(1)我国跳远运动员在绝对速度水平和起跳能力方面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进行重点改进。

(2)我国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利用率太高,不利于助跑与起跳技术的结合从而影响跳远成绩。

(3)我国跳远运动员在助跑准确性方面失误率太高,需要提高助跑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建议

3.2.1对助跑训练的建议

(1)运动员要保持速度:

国家队跳跃总教练冯树勇说过“中国跳远成绩要从绝对速度上去发展,绝对速度有了提高,助跑速度也就更快,跳远成绩就能提高”。

在训练队员短距离跑能力方面采用不同距离组合跑结合最大速度与中等强度的轻松跑交替进行练习。

教练员应经常计时并且告诉运动员有关动作,以帮助他们“感觉”跑速的能力;

(2)要改进助跑技术:

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助跑方式、加速比率和范围等特点,在此限度内可以改变步幅和步频。

此外,运动员还必须进行各种跑的节奏和踏跳姿势的跑跳练习;(3)选择恰当的助跑距离:

跳远运动员必须确定既能够获得最大速度,又能为起跳作好准备的最短助跑距离。

达到最高的可控制速度,从训练的研究表明:

100m运动员在大约跑时达到最高速度。

因此,一个跳远者要达到最高速度需要30—35m左右的助跑距离。

一般来说,在教学和业余训练中,男子的助跑距离取30m至35m,女子的助跑距离取26m至27m为宜;(4)同时还有心理方面:

必须从思想和身体上注意为起跳做准备,思想上的注意力在助跑开始时应集中,在即将起跳前思想上的注意力则应更加集中。

(5)将助跑速度控制在本人最高速度的93%~96%,用最佳的可控速度快速上板并获取最大腾起速度。

3.2.2对起跳训练的建议

我国运动员腾起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度小,在快速起跳中跳不起来,影响了跳远成绩的提高.其原因是快速起跳能力差,训练中应加强快速力量的训练.

(1)抓起跳的积极快速:

要求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做到上板积极,动作速度与蹬摆配合协调,挺胸拔腰.动作幅度要大;

(2)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