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西夏墅中学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docx
《常州市西夏墅中学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西夏墅中学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州市西夏墅中学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
常州市西夏墅中学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
(2009年9月—2012年8月)
第一部分学校发展背景及现状分析
(一)学校发展背景
常州市西夏墅中学始建于1952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学校现已发展成具49个教学班(初中15个班、高中34个班),2500余名师生的较大规模的完全中学。
学校拥有一支充满活力、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
现有专职教师176人,中青年教师约占教师总数三分之二。
学校在2001年通过省标市重点中学评估验收,2004年转评为省二星级高中,2008年晋升为省三星级高中。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跃上了省三星级高中这一新的发展平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04年以来,学校连续五年获新北区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近年来高考本科达线率稳定在50%左右,居市同类学校前列。
(二)学校发展现状分析
1、发展基础
(1)坚强有力、开拓进取的领导核心。
学校领导班子年轻有活力,有正确的办学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清晰的办学思路,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执政力。
班子领导在教师中具有较高威信,历年来民主测评得分率高。
(2)“精诚合作,追求卓越”的西中精神。
学校积极倡导“团结合作、荣辱与共、敢于拼搏”的团队精神,“敬业爱生、爱校如家、甘于吃苦”的奉献精神,“开拓进取、敢为人先、勇创一流”的创新精神,形成了“精诚合作、追求卓越”的西中精神。
在西中精神的感召与引领下,校行政人员身先士卒、团结一心、务实争先,不断追寻着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
大多教职工甘守寂寞,善于学习,迎难而上,不懈追求着卓越的教学业绩与服务质量。
(3)扎实规范、亮点突出的德育教育。
我校尊崇“明德厚学”的校训,高举“成人”教育的旗帜,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教育学生“成才”先“成人”。
努力培养“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敢于创新”的一代西中学子。
在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下,不断创新德育教育和管理模式,形成了以儒教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自主教育为主导的德育工作亮点。
(4)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为成功的人生打基础”的办学理念,秉承“明德厚学”的校训,逐步形成了“团结、求实、勤奋、进取”的校风,“严谨、求实、爱生、奉献”的教风,“勤奋、自律、求实、创新”的学风,促进了学校的办学品位不断提高。
学校历经了上一轮“三年规划”的洗礼。
在上一轮的三年中,学校以创建三星级高中为动力,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始终推行素质教育,学校依靠“校风纯、教风正、学风浓、管理实”取得了良好的办学业绩,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在本地区赢得了较好的声誉。
2、问题反思
学校上一轮三年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与社会各界的要求和期待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遗憾和不足,学校在蓬勃发展过程中又面临着诸多崭新课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懈努力。
(1)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培养一批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任重而道远。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教师专业化的步伐加快了,但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年轻教师的大量增加,拥有中高级职称、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称号的教师比例仍然偏低,还不能适应学校做优做强的需要。
如何让一大批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脱颖而出,仍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课题。
(2)素质教育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还要更加精细化。
近年来,学校虽然在高中教育教学管理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市、区范围内赢得了较好的声誉,但面对新课程、新高考,我们需要冷静思考。
如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对新课程的研究,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等方面还有很多文章可做,特别是初中教学质量亟待提高。
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我们还需要做许多细致的工作。
(3)课程建设和教科研工作任务艰巨。
学校教科研的整体状况还不容乐观,目前我校的课题数量不多、层次不高,尤其是一线教师的市级以上独立课题匮乏。
今后,如何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开阔教研新思路,探索教研新形式,使校本教研制度不仅在校园内生根、发芽,而且能获得经久不衰、持续不断的生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在这方面,任务相当艰巨。
第二部分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
(一)办学理念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是我们的办学宗旨。
学校将在上一轮规划有效实施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为成功的人生打基础”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潜能和个性发展的充分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机会,使学生掌握适应未来社会必须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能力、基本的心理品质和基本的思想觉悟,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办学思路
坚持“师生为本、依法治校、尊重个性、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多元发展,走出一条富有西中特色的学生发展之路。
力求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德育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学校发展目标
(一)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基本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结构合理化、教学质量优良化、校园环境优美化、艺体办学特色化。
积极构建适合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平台,把学校真正办成一所群众信赖、有良好声誉和较强竞争力的四星级普通高中。
(二)学校的近期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丰富学校发展内涵,提升学校软实力。
“弘扬高尚师德促规范,构建和谐校园;强化过程管理求创新,促进科学发展”是新一轮学校主动发展三年规划的主旋律。
力争将我校建设成为一所“管理规范、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群众满意”的完全中学。
(三)学校发展子目标体系:
教师队伍建设:
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三年中积极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着力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名师的培植。
市学科带头人和市骨干教师数量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并有一批市内知名、社会赞誉的青年优秀教师。
学校管理创新:
学校的管理制度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特别是结合教师绩效工资的推行,仔细疏理、修订、完善学校原有的管理制度,根据学校现有的实际情况创新管理制度,形成系列化、有实效的学校管理制度。
办学水平提升:
教学质量要稳中有升。
高中教学质量稳定在区内前茅、市内同类学校前列,初中教学质量要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幅度提高,初高中教学质量协同发展,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教育教学改革:
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和研修,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不断探索和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模式,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校本课程真正进入开发学校特色、地方特色课程阶段,在区内和市里树立一定品牌。
办学特色打造:
通过不断的探索,彰显西中特色:
以“成人”教育为核心,继续挖掘德育校本资源,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在市德育先进学校的基础上争创省德育先进学校。
办学条件改善:
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达到区内一流。
进一步提高学校校园网、实验室、图书馆、以及体育运动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标准,积极筹备建设学校体育馆,条件成熟完成体育馆建设。
(四)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年度发展目标(另见附件)。
第四部分学校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一)实施优质管理策略,推进精细化管理
经过上一轮三年发展,学校处在了由跨越式发展向螺旋式发展的历史转折点上,进入了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关键阶段。
跨越式发展是粗放型的,而螺旋式发展则要求更加精细化。
因此,学校从外延发展走向内涵发展,必须确立“精细管理”的思想,在管理上要进一步降低重心,注重规范,落实常规,缜密思考,做到严、细、实、效兼备,加强考核与评价,使得管理出效益。
现代学校管理,是通过制度管理来经营学校。
学校通过首轮三年发展,初步形成了符合我校实际的学校规章制度,体制顺畅、职责分明、规范有序。
学校要在此基础上组织专门的力量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筛选、修改和健全,用两到三年时间进一步完善,以形成一套具有西中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做到“制度门类齐全,分工职责明确,管理手段开放,评价标准多元”。
优质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注重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将刚性管理和心灵关怀、他律与自律有机结合。
学校要进一步推行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学生会、家长委员会等机构的作用;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制度管理等多种有效措施,实行奖优罚劣。
通过学校愿景和个人愿景的激励产生一种认同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自为。
(二)优化队伍建设策略,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努力创设“成功在西中”的事业软环境。
对思想、业务上积极进取并有突出表现的青年教师,以重点培养或破格评聘等方式予以奖励,增强竞争、成才、成功的事业心。
在提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政治业务素质的前提下,发挥其示范作用,结合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试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校特殊津贴制度。
以高尚师德引领教师发展。
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廉洁教育进校园”、“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等系列活动,大力弘扬教师中“师德模范”先进事迹,让教师成为有追求、有品位、有思想的人。
同时,外借社会之力,在学校开设师德模范演讲,给老师上课,促进教师提升素质。
以校本培训引导教师发展。
要重点抓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建设,建立“层次化推进、个性化培养”的校本培训机制,为青年教师培养和名师培植提供制度支持,为优秀教师进入市五级梯队和晋升职称积极创造条件。
通过师徒结对、名师讲座、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和途径,促进教师快速健康成长,争取有更多的教师登上专业发展的各级阶梯。
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
学校要坚持“以学论教”的教育教学评价方向,不断探索和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模式,积极引入自我评价、师生互评等主体性、发展性评价形式,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要保障学校科研工作制度化,确保教科研工作“制度到位、队伍到位、经费到位”,以市级以上研究课题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
大力培植“小规模、小课题”研究型学术团体,促进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和“专家型”方向转变。
(三)提升德育管理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构建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
行政人员、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能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参与德育教育,要求广大教师要从小事做起,自我做起,不仅教书,更要育人,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队伍。
在做好常规工作之外,要有计划地开展理论学习(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专题研讨、工作经验交流、外出考察和课题研究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好青年班主任,结合教师绩效考核,修订、完善科学合理的班主任考核评价制度,力争三年内培养一批在学校、新北区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班主任。
3、积极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形成系列德育校本教材。
抓住重点,创出特色,做好德育科研工作,争创学校德育工作新的特色。
4、探索学生自主管理新模式。
学生自主管理是培养学生“四个学会”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
校团委、学生会在政教处的统一领导之下,成立新一届学生文明监督岗,参与学生管理的各个方面的工作,促使学生逐步变“他律”为“自律”。
力争到2009年秋季形成一套有效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5、加大力度,常抓不懈,组织好各项教育活动。
通过班会课、升旗仪式、板报、宣传橱窗、校园艺术节、社会实践等活动,活跃学生身心,陶冶学生情操,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能力。
办好学生记者团、文学社、书法社、美术社等各类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
办好学生业余党校,提高学生对党的认识。
通过以上措施,三年内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使西中德育工作走在区内前列,力争在常州市基础教育界产生较大影响。
(四)扎实推进课改策略,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1、向管理要质量:
建立教学目标责任制,做到目标层层分解到组、到人,认真落实。
建立质量监督和跟踪监控机制,重视过程管理。
建立研究探索机制,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研究新的课型结构,革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建立合作交流机制,积极鼓励对外交流,不断接收新的教育信息,加强校内交流,举办各种类型的公开课,进行有效地集体备课,共同进步,提高教学质量。
2、向课堂要质量: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改进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的机会,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逐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水平和质量。
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教学评价标准,引导教师改变教学行为。
认真抓好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环节。
3、开展教学常规调研。
教务处定期开展教学常规调研工作和跟踪薄弱学科的教学质量,实行“走动式”管理,经常与校长室、教科室和教研组一起深入课堂,通过随堂听课、教师座谈、学生座谈、常规抽查等方式进行教学调研,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理论学习、集体会诊、全员参与、召开学科研讨会等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真正做到加强和优化教学过程管理。
4、改革教学评价:
学校坚持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学校、学生、家长评价相结合、激励性评价与监督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不断充实、调整、完善教学评估方案,不断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
5、课程建设:
由教科室负责,组建由校领导、骨干教师及外聘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全面负责课程建设工作。
开发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通过试验取得经验,选取其中师资和教学设施已经具备条件的课程,使之成为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五)发挥科研引领作用,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教科研工作将牢固确立以“校本教研”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注重学生特长发展的教育过程观,满足社会和学生实际需要的教育质量观为指导,进一步健全教科研网络,营造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高校本培训效率,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1、积极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将教科研工作纳入对教师的年度考核之中,教科研工作要做到:
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彰显亮点。
加快开发校本课程,加大培训力度,拓展培训内容,建立校本培训的机制,加强教师培训,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出台校本培训方案,建立教师校本培训档案,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研究,利用当地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2、深化课题研究,完善课题申报、检查和评价制度,完善教科研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促使教科研的参与面与研究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继续抓好课题的研究实验工作,针对当前教育教学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开发一批总结性的、探索性的科研实验项目,积极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
3、鼓励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文。
激励、督促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理论学习、实验调查、个案分析、论文写作、经验交流等活动,争取每个学年度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论文数逐渐增加,出版《西夏墅中学教师论文集》。
4、为使学校教科研工作切实与教改、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地总结、交流、推广教科研成果,每年出一期《西中教科研》。
开设教师学术沙龙,引导、鼓励教师交流教学中的困惑、感悟、思索,以此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准,形成广泛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六)实施文化发展战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优秀的校园文化就等于卓越的品牌。
我们将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提升师生素质为目的,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西夏墅中学深厚的文化底蕴集中体现在学校“三风”上。
严谨的教风、勤奋的学风,朴实的校风,并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其内涵。
坚持环境育人的理念,努力营造健康主流的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学校物质文化,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
1、丰富学校精神文化。
形成为其全部或部分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精神成果与文化观念。
增强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及其教育教学质量的信任感,创造出社会公众对学校的信赖感而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同时也能使学校师生员工深切地感受到由于学校的不断进步而给自己带来的荣耀,在获得心理满足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对学校的向心力。
2、构建学校制度文化。
所谓无规矩,则无以成方圆,学校制度是学校进行正常教学实践活动所必须的,也是学校求得教育最佳效果的有力保证。
如学校人事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
3、营造学校行为文化。
学校只有通过不断的变革,抛弃不利于学校成长的习惯和管理方式,学习和利用有利于促进发展的管理方法与制度,才能形成真正的学校文化。
4、改善学校物质文化。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设施,能迅速为人们提供感觉刺激,给人一种有意义的感情熏陶和启迪,是一种物质形态的表层文化。
第五部分学校发展的保障机制
(一)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
1、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
以创“好班子”为动力,加强学习,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建立领导干部轮训制度,提高自身素质。
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保证规划实施。
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将规划实施的过程看作自身素质提高的过程,以整个班子的踏实工作和开拓创新来保证规划的实施。
提高行政能力,强化行政执行力,建立行政领导目标责任制,将规划中的各项任务,分解为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的年度工作目标。
分工明确,职责明确,定期检查目标达成度,并作为干部工作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
2、教师队伍建设是根本。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的“强基固本工程”,建设一支业务优良、结构优化、富有活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要深化改革,加强校本培训,强化校本教研,立足于课堂教学,立足于行动研究,搭建更多校内外的交流平台,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大力推进“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建设进度。
在三年中,保证教师培训数量和质量,保证学校培训经费投入年年有增长。
3、推进民主集中制。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树立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思想,保证教代会对发展规划、规章制度等学校重大事项有知情权、审议权和决定权。
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制度,完善学校的议事程序和决策程序。
强化学校层面民主管理机制:
即校长负责制、党工监督制、民主管理制。
新一轮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提交教代会充分讨论,在讨论中统一认识,在讨论中逐步完善,在讨论中奠定基础,使新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愿景。
4、实行目标管理制。
为确保本规划的顺利实施,学校要建立健全落实规划的常规管理制度,实现“定人、定岗、定目标”的规划落实要求,充分体现“全面发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学校将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并制定学校管理细化目标,形成并实施学校的岗位目标管理方案,并且把学校发展的三年规划具体分解到学校的整体工作方案和各科室、各位教职工的工作计划或发展计划中,形成“上下联动、系统推进”的方案体系。
5、构建评价激励制。
(1)成立学校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室和各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定期督促检查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反馈信息,有效促进规划健康实施。
同时建立并完善三个评价系统:
一是自我评价;二是学生及家长评价;三是校外专家评价。
(2)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制。
将目标按年度分解给各部门,由各部门负责落实,将目标完成情况与考核挂钩。
每年由校长向教代会报告规划年度实施进展情况。
(3)定期听取上级领导、督导部门、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办学情况的指导。
(二)人力资源保障
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人力资源的管理最关键的三个因素是提高学校的管理能力、构建学校的文化和健全的考核考评机制。
第一、提高干部的管理能力。
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主要有干部队伍的管理能力决定。
因此,在干部队伍管理能力提高上我校主要抓好干部队伍的学习、培训、岗位锻炼、工作作风建设、岗位立功建设。
第二、注重学校的文化建设。
三年中我校主要在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学校物质文化上进行探索和实践,力争积累一定的经验,为西中全面的学校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第三、完善考核机制,提高考核能力
教师的每日出勤考核、每月常规考核至每年度考核,分别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进行考核,对教师考核常规化、数字化,以数据服人。
对考核小组分别进行指导和培训,并建立校内督导机制,提高考核能力,促使考核更加公平、公正,真正为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发展服务。
(三)物质资源保障
1、外争支持,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外联系,增加学校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积极依靠政府支持,拓展学校与社会交流渠道,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方面的建设工作。
重视对外宣传工作,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广泛理解、认同和支持。
关注成本,开辟多元化经费筹措渠道,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学校要开源节流,合理使用有限的经费,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2、完善设施,全面提升办学条件。
不断完善学校的现代化设备,不断提高办学条件的品位,使之成为区内办学条件一流的学校。
三年中,学校要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
学校争取上级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筹建多功能综合性体育馆,进一步提高学校校园网、实验室、图书馆、以及体育运动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标准。
使学校不仅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让师生享用一流的教学条件和设施,促使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常州市西夏墅中学
2009年10月
附件:
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年度发展目标
2009年9月—2010年8月
1、制订新一轮学校主动发展规划,认同规划,推进规划,全体师生在认同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共同发展愿景。
2、结合“减负增效”的形势和教师实施绩效工资的实施,修订、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编撰适应新一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学校制度汇编,增强依法治校意识,应用修订的规章制度管理学校。
3、规划德育课程体系,力争在德育科研和德育课程建设上有突破。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廉政文化教育《浩然正气》),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高中教学质量稳定在区内前茅、市内同类学校前列,初中教学质量要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幅度提高,初高中教学质量协同发展,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5、学校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开发、学分认定等组织机构及实施方案,边实践边探索,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6、逐步完善教师培养的“青蓝工程”、“名师工程”机制,选择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计划、提高培养效率。
学校中学高级教师争取增加4名以上,市“五级梯队”教师争取增加5名以上,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争取增加5名以上,新增硕士研究生5名以上。
7、校级主课题争取申报成为省级立项课题,市、区级课题认真展开实验研究。
建立国家、省、市、区、校各级各类课题网络管理制度。
8、各职能部门整理归档各类台帐资料,为2010年秋季接受三星级高中三年回头看评估督导打下扎实的基础。
9、对照省二级图书馆添置设备,完善设施,争创省二级图书馆。
对照省四星级中学评估标准,积极筹建学校多功能体育馆。
2010年9月—2011年8月
1、精心组织,细致管理,在2010年秋季,按照省三星级高中督导评估标准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在省三星级高中督导评估中获得好评。
2、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认真实施学校新修订的管理制度,行政管理注重精细化管理,教育管理重在班主任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重在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继续拓展学校德育特色,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在市德育先进学校的基础上争创省德育先进学校。
4、结合学校实际,修改本校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真正进入开发学校特色、地方特色课程阶段。
5、学校中学高级教师争取增加5名以上,市“五级梯队”教师争取增加6名以上,新增硕士研究生8名以上。
6、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011年高考要在2010年高考基础上再有新突破,初中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7、对照省标准化实验室,添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