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专题党课讲稿28页.docx
《全面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专题党课讲稿2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专题党课讲稿28页.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面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专题党课讲稿28页
全面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党课讲稿)
前言
一、供给侧的五个内在构成环节
首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词汇不难理解,它是由三个词汇合成的:
一是供给侧,二是结构性,三是改革。
这三个词汇合到一起就成了一个新词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们首先从供给侧看起,到底什么叫供给侧?
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很多同志把供给侧认为是生产制造的问题。
供给就是生产,所以供给侧就是生产制造环节如何去提高效率,如何去除落后产能的问题。
这个认识对不对呢?
我只能说认识对,但是太片面。
因为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现代化大生产的两个侧面。
供给侧从什么开始呢?
从最基础的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源开始。
到什么时候结束?
到产品和服务发生交易环节之前结束,从交易环节开始进入需求侧管理。
那么,在发生交易环节之前的所有环节都叫做供给侧环节。
要推进的供给侧改革就将包括整个大的过程中的典型的环节。
但是,无论是根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的报告,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报告,都没有对供给侧的内在构成环节进行解释或者提出到底由哪些环节构成。
我想中央是想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界,由学界通过研究和探讨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接下来,我就从自己的学术素养出发,从自己的知识结构出发,把供给侧划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我们要开展生产,首先得有生产要素,得有资源。
那么,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问题作为第一个环节。
有了生产要素和资源,接下来第二个问题就是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问题,它们究竟如何在产业之间配置。
一个人如何变成劳动市场中的一个劳动者,这里面需要价格机制来完成要素和资源的配置。
配置完了以后,如何进行组织生产的问题,进入到生产制造环节。
生产制造环节开始之后,这个生产制造环节到底在怎样的一个链条之中、怎样一个环境之下去生产和制造的问题,就是产业组织和产业链的问题。
有了这个产业组织和产业链就形成了最终的商品和服务。
这个最终的商品和服务就得进入市场,等待发生交易,就是市场准入的问题。
也就是说,从要素资源到市场准入这样五个环节,我把它界定一下就叫做供给侧环节。
很多同志说,这五个环节最重要的还不是生产制造环节吗?
我跟大家说,哪一个环节都重要,哪一个环节要推进的改革都不轻松,影响都十分巨大。
对于我来讲,我希望把这个事情言简意赅地跟大家说清楚。
于是,我每一个环节只举一个例子跟大家做交流。
1.要素和资源环节
要素有什么要素?
至少有四大要素:
土地要素、劳动要素、资本要素、科技要素。
我就从土地要素出发。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城镇的土地交易机构应挂牌交易这块土地。
从我们现在的改革来看,有哪一个地区能够把这一条做得扎扎实实?
所以,这个改革还在路上。
我顺便再说一个资本市场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资本市场改革要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其中股权和债权市场要走向注册制改革。
但注册制改革这样一个经过国际无数的经验证明它是正确的改革,从我们现在国内运行逻辑来看,在逻辑上、理论上、方向上也没有任何问题的一个改革,却动不了。
什么叫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应该基于融资单位的风险来给具有风险的融资企业进行合理化的融资、成本相适应的融资,这就是注册制改革。
面对这么一个改革方向,大家都认为它是对的,就是推进不了。
一说注册制改革,那整个股市就跌,股民不接受,上市公司不接受,券商不接受。
所以,明知这个改革是对的,明知“十三五”时期我们就要把这个事情完成,2016年还不得不把这个改革推后。
所以,供给侧改革当中哪一个环节的改革是容易的?
没有。
2.价格机制环节
我们都知道,煤炭价格出现了大规模的下降,但实体经济企业还叫苦不迭,没有从煤价下跌当中获利。
为什么没有获利?
因为煤价跌了,电价没有跌。
国务院2015年批准发改委发文让国家电网降3分钱电价,大家根本不知道煤价跌了对企业来讲有什么好处。
我们要推进煤电价格联动,这个口号至少喊了有10年,煤电价格联动到现在没有联起来。
2016年,我们要把这个工作纳入2016年工作的核心中。
这也是我们要推进的价格机制改革。
3.生产制造环节
我们现在的生产制造模式,看上去非常很有生产效益。
但是到底符不符合我们产业的发展方向?
到底符不符合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的发展方向?
现在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压力。
4.产业组织环节
我不讲产业链,就讲一个产业组织。
很多人都认为公司制是最规范、最有效的产业组织模式,但是大家思考过一个问题没有?
公司制在什么条件下是最规范、最有效的产业组织模式?
是资本作为主导力量的条件下的最有效、最规范的产业组织模式,产权明晰、有限责任,再加上对社会资本的大量集聚功能是公司制的天然优势。
所以,公司制在以资本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中,肯定是最有效的这样一个生产组织模式。
那么,我们现在的生产正在转向以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作为最主要支撑的要素和资源,公司制究竟是不是创新要素、创新资源最有效的组织方式?
它是不是能够把创新要素以最简的方式、最短的渠道、最有效的模式组合到一起去?
我们可以思考这个问题。
为什么有限合伙制在当前开始出现回潮?
公司制很多情况下向有限合伙制来转化。
为什么我们又提出了创客工场、众创空间的模式?
究竟这种契约式模式与公司制模式相比哪一种模式更有效,那要看所服务的要素、所服务的资源究竟是哪一类要素、哪一类资源。
作为创新型要素来讲,公司制也许就不是最有效的组织方式。
5.市场准入
很多人都在思考市场准入。
大家可以考虑到,原来中国的产品和服务,要求市场准入的时候要有统一的展示,冰箱有个冰箱样,空调有个空调样。
现在的生产是什么生产?
是差异化生产、创新性生产。
如果市场准入进行不合理的限制,将会导致很多创新模式没有办法得以建立和发展。
所以,我们就得学会从市场准入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的方向进行转变。
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市场的法规,有市场准入的基本的标准。
只要它达到标准以后,我们就让他进入这个市场,但是如果你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违反了法规,我就要处罚你,让你退出这个市场。
我们现在到底适不适应从市场准入监管转为事中事后性监管,这个也很关键。
我跟大家说一个例子你就知道了。
像网约车这个问题,如果是市场准入监管,交通部门一下“踩”死了,网约车绝对不会在中国发展起来。
但是网约车产生的时点恰好是“互联网+”战略提出和准入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的转型期,交通部给网约车一个既不说它合法,又不说它不合法的发展环境。
于是,网约车的模式就发展起来,不仅发展起来了,还触动了交通部门改革(废止)了《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变化了中国出租行业的整个格局,这就是市场准入监管改变带来的力量。
那么,我们到底现在适不适应这种市场准入性监管走向事中事后监管的转变呢?
大家很明显看出来,现在正在大规模地取消审批、大规模地取消注册之前的一系列不合理的管理环节,85%的准入环节的监管都已经取消了,中央部委已经取消了800多项审批性监管。
这些情况都将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同时也给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新的内容,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由以上的举例可以看出,供给侧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对于市场、对于企业、对于政府具有极其巨大影响的内容。
二、新常态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下面我们落落地,如果只谈“高大上”的问题,谈完了以后还是太虚,但是我落地不好落,一般来讲,我要举例子才能落地,可是举例子不好举,又想带有说服力。
于是,我就从新常态出发,从中寻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
时间的关系,我不准备把经济新常态全讲,我选四个点:
一,消费;二,投资;三,产业组织;四,市场。
我们把这四个方面讲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就出现了。
(一)消费
在新常态下,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
这句话里面,我可以给大家挖掘出三点内容来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渐成主流。
中国未来的消费将主要是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这个不用解释。
第二点,个性化消费又代表着一种重要的消费模式——减量化消费。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三根支柱。
中国企业做的最好的是资源化。
我们有很多循环经济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循环经济企业,都是做资源化做得很好的,前一个环节成为后一个环节的资源,那么这就是我们见到的资源化,做的很好。
再利用,在中国企业家也都有再利用的理念,只是受制于我们的生产制造工艺和材料工艺,再利用的发展有限。
如果材料工艺好一些,生产制造工艺再精细一些,中国的再利用发展还会得到较好的体现。
我举一个例子,像我们买的罐头,瓶子现在越来越像一个杯子,你把罐头吃完了,这个瓶子可以当杯子用,这就是一个再利用的表现。
做得最差的就是减量化。
其实,在好多情况下,真正把量减下来,很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但是,我们始终没有去做减量化的安排,大家也不习惯去做减量化的安排。
一旦个性化消费和多样化消费发展起来以后,减量化就会逐步进入到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和生产中。
你今天细选了一套衣服,很符合你的个性化要求,由于这件衣服你经常穿它,就会影响其他衣服的使用,减少其他衣服的购买量。
再比如,中国有过一个统计,在2006年前后,中国城镇人口大约每人每年要用1.45部手机。
我也回想一下,那个时候手机不太值钱,一年大约用两部手机可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丢了就丢了。
后来慢慢受到了苹果、受到了华为的影响,很多人都变成了跟着华为和苹果的节奏走,大约两年换一次、三年换一次。
因为在这两三年之内它完全能够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别管这个手机多少钱,它形成的是一种对自然资源消耗的减量化。
这个减量化就出现了。
所以,从减量化来看,对消费和供给将会产生苦乐不均的双重影响。
对消费领域来讲,没有什么大的冲击,主要是形成了新的消费结构的提升,形成了新的个性化消费的理念,形成了新的消费渠道和消费的组织方式。
在消费领域将会带来一系列的消费革命。
但是,对于供给体系来讲就是一个麻烦。
中国企业已经适应了增量化供给的模式,做减量化供给,企业都不太适应。
要把量减下来,用差异化去满足市场,好多企业是没有这个先例的。
所以,减量化将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中国企业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验,是对中国供给体系的一个重大的考验。
第三点,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
我们原来认为,鼓励需求、鼓励消费,关键在谁?
在消费者!
通过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就可以提升消费。
为此,我们有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一系列的政策。
“十三五”期间,这个理念转了,要想推动消费,关键在谁?
在生产者、供给者!
供给要以新的产品激活和带动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这成为一个关键的着力点。
所以,中央政府层面节能家电补贴已经取消了,转成“能效领跑者计划”。
从补贴消费者转为奖励家电生产企业生产节能产品。
当所有的家电生产企业都生产节能家电产品的时候,消费者从市场上买到的任何一件产品都是节能产品。
只要我让这个市场展开以节能为竞争的竞赛的时候,不用对消费者进行补贴,节能家电产品将会以更加公平和有效的方式进入到市场进行覆盖。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在整个安排体系中,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
(二)投资
除了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另外就是“四新”投资:
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也是一个投资重点。
但是,我想跟大家说,2016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做“四新”投资的难度将大幅度增加。
有的同志会说,张老师,你说这个话我就不服气,我认为中国经济能够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恰恰就是我们的“四新”投资始终未能间断,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以效率为导向,加大“四新”投资的力度。
我把中国进入到市场经济以来的1994年到现在分为三个阶段。
前两个阶段分别是两个10年,那个时候做“四新”投资轻而易举。
我不会说绝对没有困难,最多对具体的企业来讲会增加一点麻烦和压力,但太大的困难是没有的。
第一个10年,1994年到2004年。
这10年是什么样的10年?
是中国面临着一个几乎无限的国际市场的10年。
国际市场对中国的企业来讲,在需求上仿佛是一个海洋,没有限制。
只要中国的企业能够按照订单所要求的生产指标并以较低廉的价格把这个产品生产出来,就可以行销全球市场。
在那个时候,你听说过什么样大的贸易摩擦吗?
几乎都没有听过。
中国的国际贸易以每年百分之二十几、百分之三十几的速度在增长,这就是当时中国企业的发展环境。
在这个发展环境,企业进行设备投资、模式投资、新的固定资产更新和改造,是要花钱;但花钱以后,通过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和新的生产效率,转变成销量;销量又转变成收入;收入回来又转变成我们对生产投入的有效偿还和覆盖。
大家想想看,那么多的产出所形成了收益,收益又用作对刚才这些投资的补偿。
第二个10年,国际贸易开始出现一定的纠纷,国际贸易的环境也没有那么好了。
我们转入到下一个时期,是资产价格暴涨的10年。
中国的土地、房地产以及一些文化类产品,价格开始急剧上涨。
在资产价格暴涨的情况下,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更新和改造,完全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我给大家说两个例子,都不方便点企业的名字。
第一个例子,我们中国有一个大型制造业企业,它在昆山、上海都有生产基地,竞争能力也很强,在中国房地产价格在2005年进入到快速增长阶段以后,这个企业做出一项重要的安排:
只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摊销固定资产折旧。
我们知道,一个商品的成本大致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融资成本以及固定资产折旧成本。
不摊销固定资产折旧,那就导致产品定价很低,可以迅速地战胜我在全球的竞争对手,行销全球。
有的同志就说了,张老师,你这就是胡说了,一年两年不摊销固定资产我们都可以理解;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不摊销固定资产,将会导致你的设备维修怎么办?
保养怎么办?
更新怎么办?
钱从哪儿来?
我告诉大家钱从哪儿来。
运行到第六年的时候,这个企业就去找郑州谈判说,我想在你这儿投资至少200亿,希望你能够给我提供一个“四通一平”的园区。
郑州一看,这么大的投资,当然愿意,你来吧,我给你提供一个“四通一平”的园区。
然后,这个企业就把它在昆山的园区连同厂房一起出售,然后在郑州重建园区。
重建的园区里所有的厂房机器设备全部是最新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投资从哪儿来?
从两个地方的地价差来。
通过出售昆山园区所获得的地价收入,足以让他在郑州新建一个新的园区,还有节余。
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
江浙一带的企业竞争力很强,别人不赚钱的订单,它能赚钱。
我们现在再来看看他们当时怎么赚钱的?
一个小企业把所有的收入都拿出来去上海或者是杭州买房子,然后再以这个房子为抵押,再从银行拿到生产性的资本投入,再投入生产。
在这个条件下,生产过程当中再产生的所有收入(大家注意,我说的是收入,不是利润)再退出市场,再去上海、杭州买房子,再以房子做抵押,再完成新一轮的生产性资本融资,再去开展新一轮的生产。
因为直接进行房地产融资是受到限制的,这个企业很大程度上就成了这样一个资金的渠道和平台。
几年运行下来,它在杭州有10套房子,这个企业还有一些贷款。
那么,我决定把企业更新一下,干什么呢?
卖掉两套房子就把我所有的贷款都还清了,我再卖掉两套房子就把这个企业完全重建了,我手里还有一个全新的企业和几套房子。
所以,在当时资产价格暴涨的条件下,还有谁会担心自己进行“四新”投资没有钱呢?
企业不会担心这个问题。
大家再想想看我们政府,政府在这个条件下,基础设施看似投入很大,但整个基础设施一建完,周边的地价上涨,已经把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都收回来了,有什么不敢去投的?
没有问题。
这就是资产价格暴涨的10年,所以大家在这个条件下进行固定资产投资、设备更新,都不是什么太大问题。
2016年是什么情况?
第一,产出规模的增速明显下滑,压力还是很大。
第二,资产价值现在很多城市都不涨了,甚至有些城市还出现了下跌的隐忧,包括企业的股票在内,很多资产都在下降的这样一个通道中。
像这些情况,都将阻碍中国“四新”投资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于是,中央说了一句话:
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句话大家千万不要当作简单的一句话略过,它将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真实的经济发展环境。
那么到底怎么样来创新投融资方式呢?
大约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我给大家略做交代。
第一,政府要积极地发挥作用和力量,支持市场资金与产业经济能够很好的结合。
支持的主要方式有两个:
第一个是政府的PPP项目的建设,第二个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建设和发展。
对于PPP项目来讲,大家都说现在这个项目建设确实挺难的,因为环节太多,涉及到的内容太多,2016年将开始PPP的立法研究。
在立法研究中,当前影响PPP模式的很多有争议的问题都将获得正面的面对和解决。
比如,PPP模式中有一个社会资本出资方一般应充当SPV的要求。
这个要求事实上限制了SPV的中立性和小微企业的参与性。
本来一个专业的技术性公司,要转变成又有钱又有技术的公司,最终只能谁来承担?
只能是大的国企和央企来承担,就导致了PPP的模式发展受到了明显的限制。
再比如,从2016年开始将实行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安排,这也是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提出来的。
大部分PPP项目都是做基础设施的,当基础设施可以进行资产证券化的时候,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存量资产又可以变成流量了。
如果放到PPP项目中,你就会发现,我们现在要干一件事,就必须要在发起的环节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把资金凑齐;以后不用凑齐,政府和社会资本凑一部分资金,然后把这个项目启动起来,随着项目的建设和发展,SPV可以使用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可以再换得资金回来形成持续性再投资。
所以,未来的PPP环境、未来PPP的内涵和PPP的融资和撬动能力都将远远超过我们当前所见到的情况。
大家不要站在静态的时点来看待一个动态发展的重要的融资模式。
此外,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也将是中央着力推荐的一种新的嫁接政府力量、市场力量和企业融资需求的关键模式。
第二,大力推进资产资本化进程,不排除或鼓励企业上市的安排。
有的同志问我,2016年上市,主板市场会不会大规模放开?
我跟大家说,注册制改革没有实施,主板市场大规模放开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如果不能大幅度放开,2016年主要放开的市场肯定是新三板市场。
所以,以北京为主导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将是整个放开的最主要的一个市场。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构建柜台市场——股权托管交易系统。
这两个市场将获得较大的发展。
北京也将有自己的股权托管交易系统。
有的同志就说,新三板一共有5900多个上市公司(四月的数据),好的日子,每天的交易量能够达到100亿到200亿;差的日子,每天的交易量只有4亿到5亿,这样的市场值不值得企业上市?
我个人的建议,大家还是要积极地走资产资本化的道路、上市的道路。
为什么这么说?
不客气地说,制造业企业有一个问题,就是制造业企业一般只能做产品经营、生产经营,不能做资产经营。
为什么不能做资产经营?
因为它的资产是减计的,厂房越用越旧,要折旧;设备越用越旧,要减计。
所以,制造业企业资产很难去做资产运营。
你会问我国际上大制造业公司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它解决这个问题最主要的方法就是上市或者叫资本化和品牌化两条路。
大家会看到,制造业企业都积极地去创造上市的条件,都积极地来打造自己的品牌。
我举一个不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例子,你仔细看看,可能除了品牌是不贬值的,剩下的资产都在贬值。
而国际上大的制造业公司,如拜耳公司、通用公司、德州仪器公司,它们的品牌是第一位的,品牌比所有的生产设备都重要,它是企业资产最为核心的构成。
我为什么还要说资本化呢?
我给大家说一个例子。
我今天来汇报,这台电脑价值5000块。
如果明年我再来汇报的时候,这台电脑还值不值5000块呢?
不值了,它有折旧。
如果今天我走了,有人把这台电脑保了一个5000块的保险。
我明年来的时候,这个电脑恰好在保险期内,那时这个电脑值多少钱?
还是5000块。
因为它被资本化以后,就跟这个电脑的实际价值没有关系了。
股票也一样。
股票是根据企业的净资产发出来的,每一个股票都对应着企业的净资产。
但是,股票一旦发出来,它与企业的净资产之间就没有必然的联系了,极有可能是企业的净资产在贬值,但企业未来的投资方向非常符合市场的预期,企业的股票还在不断地增值,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
也就是说,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只有资本化以后的资产才有进行增值的空间,一个制造业企业才可以同时既做生产经营,又做资产经营。
如果没有被资本化,没有被品牌化,制造业企业就很难既做资产经营,又做生产经营。
那么,有的同志就会问,如果我只做生产经营会有什么问题?
我也给大家举一个北京市场发生的例子,我也不方便点企业的名字。
北京有一个非常大的二手车交易公司,这个公司很了不得,市场范围覆盖很大。
在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它也建立了自己的互联网平台,主要的经营方式是公司把车拿过来,对车进行检验检测,检测完了以后,会把检测报告单给卖方,问卖方要不要维修?
如果维修的话,公司就把这个维修记录保留下来,并且按照维修之后的产品质量进行评级。
如果不维修,公司就直接进行产品评级,然后向买方进行推荐。
买方也进入这个平台,或者是在网上或者是到实体店去看车。
买方在看车的过程中产生交易需求,最终完成交易。
整个交易过程中,这个企业既从卖方手里收一定的佣金,也从买方手里收一定的佣金。
二手车市场最怕的就是对二手车的车况不了解。
这个企业通过过硬的检测服务打破了卖方和买方对二手车信息了解不对称的格局,并且一直做得很好。
2014年,一家互联网企业横空出世。
这家互联网企业采取的措施很有意思,所有的卖车方在我的平台上完成卖车交易,将获得200块钱的补贴;所有买车方在交易完成后,将获得300块的补贴。
买卖双方只要在我这个平台上做就行了,我不仅不收你们的佣金,我还给你们钱。
中间差什么?
差一个检验检测的服务。
互联网企业找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设在天津的汽车检验检测机构,给网站上所有的车提供检验检测评级服务。
于是,第一家企业就抱怨,这没法竞争,怎么玩?
我要养人、养门店,它可倒好,还倒贴钱,这就是两类经营模式发生了冲突。
第一类企业是生产经营理念,第二个企业是资产经营的理念。
第二个企业认为中国的二手车市场将会迅速成长,如果能够让自己的资产成为中国二手车市场中的支柱性资产,未来我的资产价值的评估价将会非常高,也就是市场认可度会非常高,市场价值的规模也将非常高。
高到什么程度?
2016年一估值,可以估到100亿元。
之后,我可以引进风投,可以跟风投谈判,出让20%的股权。
风投拿20%的股权,就有20亿元注资进来,我用这20亿元的注资把这两年烧的钱一下都平了。
如果我再出让10%左右的股权,可能再拿回10亿元来,我就把刚才那个企业给兼并了,我就有了O2O的营销模式,即线上、线下都有了。
资产经营和生产经营最好是两条腿走路。
如果只用一条腿走路,一旦发生经营模式冲突,只有生产经营的企业就处在天然的劣势地位,没有办法,你得考虑到盈利,人家做的是资产,暂时不考虑盈利。
那么,在这个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理念冲突,也将是我们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所产生的一些风险因素和问题矛盾。
在这里面,我顺便把“互联网+”和“+互联网”的概念也给大家做一个梳理。
好多同志认为,“互联网+”就是“+互联网”,这个理念对不对?
没有大的问题,只是“+互联网”仍然是以原来的业务为核心,所以互联网是手段,原来的业务是本职。
用新手段来改造和提升原有的业务,这是“+互联网”的理念。
“互联网+”是什么理念?
它是三个理念的合成:
第一,要有互联网思维。
第二,要有资产经营的理念。
第三,要有技术管理、技术经营的思维。
所以,“互联网+”与“+互联网”之间是有较大不同点的。
“互联网+”除了像“+互联网”一样需要应用技术、提升效率以外,还有资产和思维两个方面的重要创新在里面,也希望大家把“互联网+”的概念真正从互联网作为核心的角度去进行思考、设计、推进和创新,而不是从自己主业的角度思考如何去“触网”,那仅仅是“+互联网”的概念。
这是第二个融资模式,就是刚才所说的资产资本化上市,有上市条件的企业,要尽力去促成上市,尽力去促成产权交易和资产资本化的安排。
第三,2016年“两会”报告明确提出一种融资模式,叫做投贷联动(投资和贷款联动)。
细心一点的同志会发现,2015年10月中旬以后,中国金融市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保险公司可以开办私募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