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项施工现场易发生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90934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项施工现场易发生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14项施工现场易发生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14项施工现场易发生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14项施工现场易发生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14项施工现场易发生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项施工现场易发生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docx

《14项施工现场易发生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项施工现场易发生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4项施工现场易发生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docx

14项施工现场易发生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分项工程和

部位的预防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及救援

二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及救援

三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及救援

四坍塌事故的预防及救援

五触电事故的预防及救援

六火灾事故的预防及救援

七中毒事故的预防及救援

八中暑事故的预防及救援

九人工挖孔(井)作业事故的预防及救援

十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事故的预防及救援

十一塔式起重机事故的预防及救援

十二施工升降机事故的预防及救援

十三物体提升机事故的预防及救援

十四现场急救技术及应备药品、急救工具

 

为加强工程管理部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保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可靠、高效、有序地进行,有效预防、及时监控和消除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灾害及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的安全。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建设部、省、市的相关安全生产管理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部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分项工程和部位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及救援

(一)高处坠落事故容易发生的部位:

1.高处作业环境;

2.洞口临边;

3.脚手架内立杆周边;

4.尚未砌砖封闭的框架工程楼层周边,屋面周边,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边、楼梯口,井架、人货梯与建筑物通道、跑道(斜道)两侧,卸料平台外侧边、基坑周边等。

(二)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措施

1.凡身体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要按规定进行体检和定期体检。

2.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按类别、有针对性地、醒目地张挂于现场各相应部位。

对洞口临边等施工现场的危险区域设置醒目标准的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标志。

3.高处作业之前,由施工单位工程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安全防护设施逐项检查及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高处作业。

防护栏杆以黄黑或红白相间条纹标示,盖板及门以黄或红色标示。

4.严禁穿硬塑料底等易滑鞋、高跟鞋。

5.作业人员严禁互相打闹,以免失足发生坠落危险。

6.不得攀爬脚手架及跨越阳台。

7.进行悬空作业时,应有牢靠的立足点并正确系挂安全带。

8.尚未砌砖封闭的框架工程楼层周边,屋面周边,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边、楼梯口,井架、人货梯与建筑物通道、跑道(斜道)两侧,卸料平台外侧边、基坑周边等,必须设置1.2米高且能承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的临时护栏,护栏围密目式(2000目)安全网。

9.脚手架内立杆与建筑物周边之间,从首层开始张挂一道平网及密目网兜底,以后每隔10米张挂一道平网,所有空隙必须作全封闭。

脚手架外侧全部用密目式(2000目)网作企封闭,密目网必须可靠固定在架体上。

电梯井内每隔两层或每隔10米张挂一道安全平网,平网必须挂设牢靠。

所有操作层均张挂一道安全平网。

10.边长大于25厘米的预留洞口采用贯穿于混凝土板内的钢筋构成防护网,面用木板作盖板加砂浆封固;边长大于1.5米的洞口,四周设置防护栏杆并围密目式(2000目)安全网,洞口下张挂安全平网。

11.电梯口(包括垃圾口)、钢井架口必须设置规范化、标准化的层间闸(栅)门,其高度不得低于1.8米。

施工外用电梯楼层门采用钢丝网片或铁皮作封闭,使楼层内人员无法开启门锁。

12.各种架子搭好后,项目经理必须组织架子工和使用的班组共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准上架操作。

使用时,特别是台风暴雨后,要检查架子是否稳固,发现问题及时加固,确保使用安全。

13.施工使用的临时梯子要牢固,踏步30-40厘米,与地面角度成60-70度,梯脚要有防滑措施,顶端捆扎牢固或设专人扶梯。

(三)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

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

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

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

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3.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

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

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4.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

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剌伤肌肉,神经或血管。

固定方法:

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5.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

(1)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

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2)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纱布、棉花等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3)止血带止血法:

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

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

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6.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

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二、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及救援

(一)物体打击事故容易发生的部位:

1.钢井架、施工用人货梯出入口位置;

2.预留洞口;

3.高空安装起重设备或垂直运输机具下面;

4.高处作业;

5.通道;

6.拆除或拆卸作业区域。

(二)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措施

1.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带安全帽。

应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和上下,不得在非规定通道位置行走。

2.安全通道上方应搭设双层防护棚,防护棚使用的材料要能防止高空坠落物穿透。

3.钢井架、施工用人货梯出入口位置应搭设防护棚,防护棚长度以钢井架、施工用人货梯外边沿两侧各超出0.8米,宽度:

当建筑物高度在15米—30米时,搭设4米;当建筑物高度在30米以上,搭设5米;超高层建筑物,搭设6米。

4.临时设施的盖顶不得使用石棉瓦作盖顶。

5.边长小于或等于25厘米的预留洞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封闭,用砂浆固定。

6.作业过程一般常用工具必须放在工具袋内,物料传递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所有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得放在临边及洞口附近,并不可妨碍通行。

7.高空安装起重设备或垂直运输机具,要注意零部件落下伤人。

8.吊运一切物料都必须由持有司索工上岗证人员进行绑码,红砖等散料应用吊篮装置好后才能起吊。

9.拆除或拆卸作业要在设置警戒区域、有人监护的条件下进行。

10.高处拆除作业时,对拆卸下的物料、建筑垃圾要及时清理和运走,不得在走道上任意乱放或向下丢弃。

(三)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急救援

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脱离危险现场,以免再发生损伤。

2.在移动昏迷的颅脑损伤伤员时,应保持头、颈、胸在一直线上,不能任意旋曲。

若伴颈椎骨折,更应避免头颈的摆动,以防引起颈部血管神经及脊髓的附加损伤。

3.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

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4.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

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

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5.防止伤口污染:

在现场,相对清洁的伤口,可用浸有双氧水的敷料包扎;污染较重的伤口,可简单清除伤口表面异物,剪除伤口周围的毛发。

但切勿拔出创口内的毛发及异物、凝血块或碎骨片等,再用浸有双氧水或抗生素的敷料覆盖包扎创口。

6.在送运伤员到医院就医时,昏迷伤员应侧卧位或仰卧偏头,以防止呕吐后误吸。

对烦燥不安者可因地置宜地予以手足约束,以防伤及开放伤口。

脊柱有骨折者应用硬板担架运送,勿使脊柱扭曲。

以防途中颠簸使脊柱骨折或脱位加重。

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

三、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及救援

(一)机械伤害事故容易发生的部位:

1.各类施工机械;

2.汽车起重机、桥式起重机、龙门吊机、场内机动车、压力容器等。

(二)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

1.操作人员需体检合格(即无妨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同时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方可持证上岗。

2.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地点前,施工技术人员应向操作人员进行施工任务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操作人员应熟悉作业环境和施工条件,听从指挥、遵守现场安全规章制度。

3.操作人员应遵守机械有关保养规定,认真及时做好各级的保养工作,经常保持机械完好工作状态。

4.在工作中操作人员和配合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如:

长发应束紧不得外露,高处作业时必须系带安全带等。

5.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机械出厂说明书规定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条件,正确操作和合理使用,严禁超负荷作业或任意扩大使用范围。

6.机械上的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及监测、指示、仪表、报警等自动报警信号装置应完好齐全,有缺损时应及时停用并修复,安全防护装置不完整或已失效时的机械不得使用。

7.机械不得带病运转,运转中发现不正常现象时,应先关闭电源,待排除故障后方可使用。

8.新机或经过大修或技术改造的机械,必须按出厂使用说明书或改造后的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测试和试运转,并符合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方可投入使用。

9.停用一个月以上或封存的机械应认真做好停用或封存前的保养工作,并做好预防风沙、雨淋、水泡、锈蚀等措施。

10.机械集中停放的场所应有专人看管,应设置消防器材。

空气压缩机房、发电机房易发生危险的场所应在危险区域界限设置围栅和警告标志,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得入内。

挖掘机、起重机、打桩机等重要作业区域,必须设置警示标志及按规定落实安全措施。

11.各类型的机械机具使用前,必须检查其润滑部位的油路是否畅通,特别是液压系统,其压力表是否正常,密封环是否有效,刹车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2.带有切削的机械、机具必须控制刀具的问隙,应按需切削的工件的厚度来调整其间隙(按技术说明书的要求调整)。

13.焊机设备必须有防护罩,二次降压保护开关、初级、次级的防护罩必须齐全有效,焊机导线要具有良好的绝缘,绝缘电阻不少于1MΩ。

14.所有建筑施工机具(包括大型设备、金属加工设备必须建立台帐,做好维修档案,自检记录档案,并造册备案)。

(三)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救援

1.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应立即切断动力电源,首先抢救伤员,观察伤员的伤害情况,如手前臂、小腿以下位置出血,应选用橡胶带或布带或止血纱布等进行绑扎止血.

2.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

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处心脏挤压。

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3.出现颅脑损伤,必须保持呼吸道畅通。

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

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移动。

遇有凹陷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邻近的医院治疗。

4.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

移动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导致死亡。

抢救脊椎受伤者,移动过程中,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5.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移动伤者。

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

固定方法:

以固定骨折处以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板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提侧下肢缚在一起。

6.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7.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

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8.当机械发生重大事故时,必须及时上报有关单位和组织抢救,保护现场,设置危险区域,专人监护,拍摄事故现场照片。

(四)救助设施

电焊机、风割设备、千斤顶、角磨机、无齿锯、钢筋切断钳、汽车起重机、钢丝绳、钢丝绳夹具、绳索、警戒带、警戒牌

四、坍塌事故的预防及救援

(一)坍塌事故容易发生的部位:

1.基坑工程;

2.模板支撑系统。

(二)基坑坍塌事故的预防措施

1.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安全的交底,对有关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如《建筑法》、《刑法》等)以及安全生产教育。

严格按基坑坍塌结构支护设计要求及有关国家、行业、地方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进行施工,实行技术交底、自检、工序交接、工程隐蔽验收等制度,使工程质量和安全得以控制。

2.基础施工应具备下列资料:

(1)施工区域内建筑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勘察报告中,要有土壤的常规物理力学指标,必须提供土的固结块剪内摩擦角ψ、内聚力c,渗透系数K等数据和有关建议。

(2)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图。

(3)场地内和邻近地区地下管线图和有关资料,如位置、深度、直径、构造及埋设年份等。

(4)邻近的原有建筑、构筑物的结构、基础情况,如有裂缝、倾斜等情况,需作标记、拍片或绘图,形成原始资料文件。

(5)基础施工组织设计。

3.基础施工要有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对施工准备、开挖方法、放坡、排水、坑壁支护、施工抢险应急措施等根据有关的规范要求进行设计、计算。

施工方案要经过主管领导及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作业。

作业前,要对作业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及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

4.基坑开挖前确定对边坡稳定或支护形式,降水措施,挖土方案,运土路线,推土位置,布置地面和坑内排水系统,防止雨水对土坡、坑壁冲刷而造成坍方。

5.无论是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挖,都要严格按照土石方施工中的技术规程要求去做。

挖掘土方应由上而下进行,不可掏空底脚,不得上下同时开挖,也不得上挖下运,如果必须上下层同时开挖,一定要岔开进行。

软土地区的基坑开挖,基坑内土面高度应保持均匀,高差不应超过1米。

6.在土质较好施工现场地下水位较低(低于坑槽底面标高)的坑槽,可以做成不加支撑的直壁,但为了避免塌方和保证安全,基坑开挖深度不能超过以下规定。

(1)在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内深度为1米。

(2)在硬塑、可塑的轻亚粘土及亚粘土深度为1.25米。

(3)在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土深度为1.5米。

(4)在坚硬的粘土内深度为2米。

7.坑边上下通道要畅通,坑边一般不宜堆放重物,如坑边确须堆放重物,边坡坡度和板桩墙的设计须考虑其影响;基坑开挖后,坑边的施工荷载严禁超过设计规定的荷载值。

坑边堆土、料具堆放及机械设备距坑边距离应根据土质情况、基坑深度进行计算确定。

作业人员上下应搭设稳固安全的阶梯。

挖土的土方不得堆置在基坑附近,应离基坑1.5米以上,高度1.5米以下。

机械挖土时必须有足够措施确保基坑内的桩体不受损坏。

8.由于对地下水的控制是保证基础施工安全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制订施工方案时,应着重采取措施进行排水降水。

基坑开挖后,应在基坑底做好排水盲沟、集水井,周围降水的相应措施应维持工作。

另外,要尽量避开雨季,在枯水期施工。

9.深基础工程在施工全过程中,对降水、板桩墙、地下连续墙等位移,要定期观察测试,并作好记录。

对于较重要和较危险的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和管线也要定期观察记录。

10.深基础施工,由于降水,土方开挖等因素,影响邻近建筑物、构筑物和管线的使用安全时,应事先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固、改迁等,特别是各种压力管道要有防裂措施,以确保安全。

11.深度超过2米的基础施工要根据国家规范的要求在基坑周围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防护栏杆侧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无法放坡的基坑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支护。

防护及支护设施完成后要及时进行验收。

施工过程中如果支护设施产生变形、位移,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或加固。

12.当基础结构施工采用砖砌体模板时,对砖砌体承受浇灌混凝土或用回填土充填砖砌体与基坑边之间的空隙,对所产生的侧向压力进行验算,防止出现砖砌体的坍塌。

13.基础施工属于危险作业场所,要对施工现场设施及周边环境做好变形监测。

监测要做好记录,主要是对基坑支护设施、周边已有建筑物、构筑物、重要管线和道路的沉降、位移、变形情况及时掌握。

当发生异常时,及时采取有效可靠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坑内人员不得在未加固处理的坑壁下方操作、走动、停留,要离开坑壁一定的距离。

操作时应随时注意上方土质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时,作业人员要迅速撤离并及时加固处理。

夜间施工要尽量安排在地形平坦、施工干扰较少和运输道路畅通的地段,并备足够的照明和警示灯。

14.严禁在高边坡及危险地段搭建临时建筑物。

15.土方开挖事先要做好必要的土质条件(如土质结构,地下水位等调查),根据了解的情况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三)发生土方坍塌事故应急救援

1.基坑支护结构和土方开挖施工前,施工单位应会同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与有关设计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由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有施工抢险应急措施,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

2.建设单位应提供周围地下的电信、电缆、煤气管、给排水管、沟渠等设施和场内障碍物的情况,负责委托房管部门对周围邻近房屋技术检测,作出鉴定报告,特别是天然基础的低层旧建筑房屋。

以便使施工单位能了解周围环境的状况。

对周围地面上邻近的变压器、高压电线杆等,亦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必要时须对邻近危房作先装顶等加固措施处理。

3.做好应急措施,配备足够的应急抢险器材物资和应急电源使用。

4.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有专人对支护结构进行检测、观测,并做好记录。

对无支护基坑,或边坡,设观测固定水平标记,每天观测不小于两次。

5.对支点结构,在支撑结构未达到使用要求或锚杆张拉锁定前,不得超挖下层土方。

6.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避免碰撞工程桩等已完的结构物,或者破坏基底原状土。

7.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查清原因,并立即采取措施,严重的要及时上报。

8.发现变形状态(如裂缝、下沉,特别支护变形),作业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并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加固。

应彻离

9.土方突发性坍塌时,应组织力量,抢救伤员,同时断电源,防止触电。

10.发生坍塌时指挥人员往两侧分开疏散,尽快离开危险区域。

11.当有地下水时,坡顶和坡脚建造排水沟和集水井,以利排水。

基坑周围地面排水畅通,不漏水,不渗水,严格防止基坑内排出的水和地面雨水倒入基坑内。

当土层中有可能发生流砂现象时,应采用管井降水。

当支护结构墙后出现渗漏水的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有效堵漏止水措施,防止渗漏发展。

13.当发现边坡有失稳迹象时,应立即采取削坡、坡顶减荷、坡脚用砂(土)包压载,或者打钢管或杉木桩压脚,防滑坡和坑底土体隆起。

14.当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或有失稳前兆时,应立即采取加固措施,加固方法有撑、拉、压、灌、堵、减等,加固原则如下:

(1)当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明显倾斜时,可在坑底与坑壁之间加设斜撑,如基坑周边场地允许,可设置拉锚。

(2)当坑边土体严重变形,且变形速率持续增加时,应视为基坑整体滑移失稳的前兆,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可用砂包或其它材料回填基坑,待基坑稳定再作妥善处理。

(3)当坑壁漏水渗砂时,可用粘土或水泥土阻塞夯实,在加混凝土封砌,渗漏严重时应灌注速凝浆液。

(4)当基坑周围建筑物严重开裂、倾斜、下沉时,应立即疏散人员,补强加固或拆除。

5.当基坑隆起时,应加灌浆或砂包堆荷。

6.应急救援工具:

挖土机、起重机、切刮机、药箱、担架等。

(四)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的预防措施

1.施工项目在班组作业前必须要结合工作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

支模安装必须按施工设计进行,严禁任意变动。

安装完成后必须办理验收合格才可交下一道工序作业。

2.楼层高度超过4米或二层以上的建筑物安装支模时,周围应设安全网或搭设脚手架和加设防护栏杆。

3.在临街及交通要道地区,尚应设警示牌标识,并设专人监护,防止伤及行人。

4.浇灌整体式的多层构筑物砼,安装上层楼板及支架时,下层楼板砼强度必须达到1.2Mpa以后,才能上料具,料具要分散堆放,不得过分集中。

5.下层楼板结构的强度要达到能承受上层支模系统和新浇筑砼重量时方可进行。

否则下层楼板结构的支撑系统不能拆除,同时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6.如采用悬吊模板、桁架支模方法,其支撑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必须有施工设计。

7.支模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临时固定设施,严防倾覆。

8.模板支柱纵横向水平、剪刀撑等均应按设计的规定布置,当设计无规定时,一般支柱的网距不可大于2米,纵横向水平的上下步距不可大于1.5米,纵横向的垂直剪刀撑间距不可大于6米。

9.当支柱高度小于4米时,应设上下两道水平撑和垂直剪刀撑,以后支柱每增高2米,再增加一道水平撑,水平撑之间还需增加剪刀撑一道。

10.模板拆除应经施工技术人员按试块强度检查,确认砼已达到拆模强度时方可拆除。

11.拆除应按方案要求进行,大模板拆除应先拆穿墙螺栓和铁件等,并使模板面与接触面脱离,方可慢速起吊。

起吊前认真检查固定件是否全部拆除。

12.大模板的外模板拆除前,要用吊机事先吊好,然后才准拆除悬挂扁担及固定件。

起吊时应先稍微移动一下,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式起吊,必须有专人指挥,不能随意操作。

13.在施工危险区域悬挂对口警示标志,设专人监护。

按规定设防护措施。

保持出入口畅通,有计划清理拆除下来的材料,严禁阻塞通道。

高处复杂结构模板的拆除应有专人指挥和切实的安全措施,并在下面标出作业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

14.拆除模板一般采用长撬杠,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正拆除的模板下。

在拆除楼板模板时,要注意防止整块模板掉下,尤其是用定型模板做平台模板时更要注意。

(五)发生模板支撑系统坍塌应急救援

1.当支模在拆除过程中发生大面积倒塌、坍塌,不要慌张,保持镇静,注意事态的发展情况、方向及受影响的位置,有序指挥员工疏散。

2.在坍塌过程中不要盲目抢险,有危及用电安全的,应立刻切断电源,确认未有继续坍塌危险的情况下,组织抢救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工作,首先抢救受伤人员,再抢救集体财产。

3.现场急救处理:

(1)尽快解除重物压迫,减少挤压综合症的发生。

(2)伤肢制动,可用夹板等简单托持伤肢。

(3)伤肢降温(避免冻伤),尽量避免局部热缺血。

(4)伤肢不应抬高、按摩或热敷。

(5)如果挤压部位有开放创伤及活动出血者,应止血,但避免加压,除有大血管断裂外不用止血带。

(6)迅速转往医院。

4.立刻设危险区域,并设警示标志,设专人监护,保护事故现场。

5.按规定上报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救援。

(六)救助设施

金属切割机、吊机、挖掘机、千斤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