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方证总结精选五篇修改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90587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方证总结精选五篇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医内科方证总结精选五篇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医内科方证总结精选五篇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医内科方证总结精选五篇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医内科方证总结精选五篇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方证总结精选五篇修改版.docx

《中医内科方证总结精选五篇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方证总结精选五篇修改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内科方证总结精选五篇修改版.docx

中医内科方证总结精选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

中医内科方证总结

感冒

1.风寒束表:

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2.风热犯表:

银翘散、葱豉桔梗汤3.暑湿伤表:

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

参苏饮

5.阴虚感冒:

加减葳蕤汤咳嗽

1.风寒袭肺:

三拗汤、止嗽散2.风热犯肺:

桑菊饮3.风燥伤肺:

桑杏汤4.凉燥症:

杏苏散

5.痰湿蕴肺: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6.痰热郁肺:

清金化痰汤

7.肝火犯肺:

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8.肺阴亏耗:

沙参麦冬汤喘症

1.风寒壅肺:

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

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

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闭:

五磨饮子6.肺虚:

生脉散合补肺汤7.肾虚:

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8.正虚喘脱: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蛤蚧粉心悸

1.心虚胆怯:

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2.心血不足:

归脾汤

3.阴虚火旺:

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4.心阳不振: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5.水饮凌心:

苓桂术甘汤

6.心血瘀阻:

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痰火扰心:

黄连温胆汤胸痹

1.心血瘀阻:

血府逐瘀汤2.气滞心胸:

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4.寒凝心脉:

瓜蒌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5.心肾阴虚:

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6.气阴两虚:

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7.心肾阳虚:

参附汤合右归饮不寐

1.肝火扰心:

龙胆泻肝汤2.痰热扰心:

黄连温胆汤3.心脾两虚:

归脾汤

4.心肾不交:

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5.心胆气虚:

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痫病

1.风痰闭阻:

定痫丸

2.痰火扰心:

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瘀阻脑络:

通窍活血汤

4.心脾两虚:

六君子汤合归脾汤5.心肾亏虚:

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痴呆

1.髓海不足:

七福饮2.脾肾两虚:

还少丹3.痰浊蒙窍:

涤痰汤4.瘀血内阻:

通窍活血汤胃痛

1.寒邪客胃:

生姜红糖汤2.饮食停滞:

保和丸3.肝气犯胃:

柴胡疏肝散4.肝胃郁热:

化肝煎

5.瘀血停滞:

实证失笑散合丹参饮虚证调营敛肝饮

6.胃阴亏虚:

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7.脾胃虚寒:

黄芪建中汤呕吐

1.外邪犯胃:

藿香正气散2.饮食停滞:

保和丸

3.痰饮内阻:

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肝气犯胃:

四七汤

5.脾胃气虚:

香砂六君子汤6.脾胃阳虚:

理中汤7.胃阴不足:

麦门冬汤噎嗝

1.痰气交阻:

启膈散2.瘀血内结:

通幽汤3.津亏热结:

沙参麦冬汤4.气虚阳微:

补气运脾汤呃逆

1.胃中寒冷:

丁香散2.胃火上逆:

竹叶石膏汤3.气机郁滞:

五磨饮子4.脾胃阳虚:

理中丸

5.胃阴不足:

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

1.寒邪内阻:

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

大承气汤

3.饮食积滞:

保和丸、枳实导滞丸4.肝郁气滞:

柴胡疏肝散5.瘀血内停:

少腹逐瘀汤6.中虚脏寒:

小建中汤泄泻

1.外邪寒湿:

藿香正气散2.外邪湿热:

葛根芩连汤3.食滞肠胃:

保和丸4.肝气乘脾:

痛泻药方5.脾胃虚弱:

参苓白术散6.肾阳虚衰:

四神丸痢疾

1.湿热痢:

芍药汤

2.疫毒痢:

白头翁汤合芍药汤3.寒湿痢:

胃苓汤

4.阴虚痢:

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5.虚寒痢:

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6.休息痢:

连理汤便秘

1.热秘:

麻子仁丸2.气秘:

六磨汤

3.冷秘:

温脾汤合半硫丸4.气虚秘:

黄芪汤5.血虚秘:

润肠丸6.阳虚秘:

济川煎7.阴虚秘:

增液汤胁痛

1.肝气郁结:

柴胡疏肝散2.瘀血阻络:

血府逐瘀汤3.肝胆湿热:

龙胆泻肝汤4.肝络失养:

一贯煎黄疸阳黄

1.热重于湿:

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

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3.胆腑郁热:

大柴胡汤4.疫毒炽盛:

《千金》犀角散阴黄

1.寒湿证:

茵陈术附汤2.脾虚证:

黄芪建中汤黄疸消退后的调治

1.湿热留恋:

茵陈四苓散

2.肝脾不调:

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3.气滞血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头痛

1.风寒头痛:

川芎茶调散2.风热头痛:

芎芷石膏汤3.风湿头痛:

羌活胜湿汤4.肝阳头痛:

天麻钩藤饮5.肾虚头痛:

大补元煎6.血虚头痛:

加味四物汤7.痰浊头痛:

半夏白术天麻汤8.瘀血头痛:

通窍活血汤眩晕

1.肝阳上亢:

天麻钩藤饮2.气血亏虚:

归脾汤

3.肾精不足:

左归丸、右归丸4.痰湿中阻:

半夏白术天麻汤5.瘀血阻窍:

通窍活血汤中风中经络

1.风痰入络:

真方白丸子2.风阳上扰:

天麻钩藤饮3.阴虚风动:

镇肝熄风汤中脏腑

1.痰热腑实:

桃仁承气汤2.痰火郁闭:

羚羊钩藤汤3.痰浊瘀闭:

涤痰汤

脱证:

急用大剂参附汤合生脉散恢复期

1.风痰瘀阻:

解语丹2.气虚络阻:

补阳还五汤

3.肝肾亏虚:

左归丸合地黄饮子瘿病

1.气郁痰阻:

四海舒郁丸2.痰结血瘀:

海藻玉壶汤

3.肝火旺盛:

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4.心肝阴虚:

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郁证

1.肝气郁结:

柴胡疏肝散2.气郁化火:

丹栀逍遥散3.痰气郁结:

半夏厚朴汤4.心神失养:

甘麦大枣汤5.心脾两虚:

归脾汤

6.心肾阴虚:

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阳水

1.风水相搏:

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淫:

五皮饮合胃苓汤4.湿热壅盛:

疏凿饮子阴水

1.脾阳虚衰:

实脾饮

2.肾阳虚衰:

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淋证

1.热淋:

八正散2.石淋:

石韦散

3.血淋:

小蓟饮子合导赤散4.气淋:

沉香散

5.膏淋:

程氏萆薢分清饮6.劳淋:

无比山药丸消渴

上消:

消渴方中消

1.胃热炽盛:

玉女煎

2.气阴亏虚:

七味白术散下消

1.肾阴亏虚:

六味地黄丸2.阴阳两虚:

金匮肾气丸血证鼻衄

1.热邪犯肺;桑菊饮2.胃热炽盛:

玉女煎3.肝火上炎:

龙胆泻肝汤4.气血亏虚:

归脾汤齿衄

1.胃火炽盛:

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2.阴虚火旺:

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咳血

1.燥热伤肺:

桑杏汤2.肝火犯肺:

泻白散合黛蛤散3.阴虚肺热:

百合固金汤吐血

1.胃热壅盛:

泻心汤合十灰散2.肝火犯胃:

龙胆泻肝汤3.气虚血溢:

归脾汤便血

1.肠道湿热:

地榆散合槐角丸2.气虚不摄:

归脾汤

3.脾胃虚寒:

黄土汤

尿血

1.下焦湿热:

小蓟饮子2.肾虚火旺:

知柏地黄丸3.脾不统血:

归脾汤4.肾气不固:

无比山药丸紫斑

1.血热妄行:

十灰散2.阴盛火旺:

茜根散3.气不摄血:

归脾汤痰饮痰饮

1.脾阳虚弱:

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2.饮留胃肠:

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悬饮

1.邪犯胸肺:

柴枳半夏汤2.饮停胸胁:

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3.络气不和:

香附旋覆花汤4.阴虚内热:

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溢饮

表寒里饮:

小青龙汤支饮

1.寒饮伏肺:

小青龙汤2.脾肾阳虚:

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自汗、盗汗

1.肺卫不固:

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2.心血不足:

归脾汤3.阴虚火旺:

当归六黄汤4.邪热郁蒸:

龙胆泻肝汤痹证

1.行痹:

防风汤2.痛痹:

乌头汤3.着痹:

薏苡仁汤

4.风湿热痹:

白虎桂枝汤5.痰瘀痹阻:

双合汤6.肝肾两虚:

补血荣筋丸颤证

1.风阳内动:

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2.痰热风动:

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3.气血亏虚:

人参养荣汤

4.髓海不足:

龟鹿二仙胶合大定风珠5.阳气虚衰:

地黄饮子

腰痛

1.寒湿腰痛:

干姜苓术汤2.湿热腰痛:

四妙丸

3.瘀血腰痛:

身痛逐瘀汤4.肾虚腰痛:

右归丸、左归丸痿证

1.肺热津伤:

清燥救肺汤2.湿热浸淫:

加味二妙散3.脾胃虚弱:

参苓白术散4.肝肾亏虚:

虎潜丸

5.脉络瘀阻:

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内伤发热

1.阴虚发热:

清骨散2.血虚发热:

归脾汤

3.气虚发热:

补中益气汤4.阳虚发热:

金匮肾气丸5.气郁发热:

丹栀逍遥散

6.痰湿郁热:

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7.血瘀发热:

血府逐瘀汤虚劳气虚

1.肺气虚:

补肺汤2.心气虚:

七福饮

3.脾气虚:

加味四君子汤4.肾气虚:

大补元煎血虚

1.心血虚:

养心汤2.肝血虚:

四物汤阴虚

1.肺阴虚:

沙参麦冬汤2.心阴虚:

天王补心丹3.脾胃阴虚:

益胃汤4.肝阴虚:

补肝汤5.肾阴虚:

左归丸阳虚

1.心阳虚:

保元汤2.脾阳虚:

附子理中丸3.肾阳虚:

右归丸

第二篇:

中医内科方歌

如金解毒散《证治准绳》

如金解读柏栀芩,枯草黄连热毒侵肺痈毒盛气血壅,化瘀消痈此堪斟

生姜甘草汤《备急千金要方》

生姜甘草人参枣,益气生津温肺好化浊降逆除痰涎,肺瘘虚寒效最高

桔梗杏仁煎《景岳全书》

桔梗杏仁煎煮汤,胶冬银贝二草尝枳壳百合红藤入,肺痈脓溃服之良

越婢加半夏汤《金匮要略》

越婢又半夏汤,甘草大枣与生姜石膏加入泄肺热,麻黄佐之平喘良

白及枇杷丸《证治要诀》

白及枇杷藕节连,蛤粉阿胶生地全凉血止血兼保肺,肺痨咳血服之蠲

甘遂半夏汤《金匮要略》甘遂半夏芍药甘,饮留肠胃心下满用凭相反相激力,除痰化痞水饮蠲

四味回阳饮《景岳全书》四味回阳人参姜,甘草附子用之良泽泻更助通下力,行气逐瘀效非常

神术散《医学心悟》

神术散中砂藿香,苍陈草朴六味当呕吐泻痢时疫气,燥湿健脾辟瘟瘴

四七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七后朴大枣姜,苏叶茯苓半夏襄

降逆化痰开郁气,痰湿交阻也可尝

加味清胃散《张氏医通》

加味清胃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

连翘犀角生甘草,清胃凉血又除斑

滋水清肝饮《医宗己任编》滋水清肝饮六味,柴芍山栀枣仁归肝肾阴方得培补,滋肾清肝两功备

槐角丸《丹溪心法》

槐角丸中地榆防,酒糊为丸枳芩当清肠止血兼消肿,温蕴大肠痔瘘疮

当归龙荟丸《宣明方论》

当归龙荟用四黄,栀子青黛木麝香肝胆火盛急攻下,疏肝行滞切莫忘

第三篇:

中医内科

中医内科辨证论治

一.感冒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肺--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鼓桔梗汤

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weirui)汤化裁

二.咳嗽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壅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

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五.心悸

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加减

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氺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瘀阻心脉—化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

六.胸痹

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舒肝散

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中医内科辨证论治

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七.不寐

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痰热扰心---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

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八.癫狂

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醒神—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

心脾两虚---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养心汤合越鞠丸心脾两虚---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养心汤合越鞠丸痰火扰神---清心泻火,涤痰醒神—生铁落饮加减

火盛阴伤—育阴潜阳,交通心肾---二阴煎合琥铂养心丹

九.痫病

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加减

痰火扰神---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瘀阻脑络—活血化瘀,熄风通络----通窍活血汤

心脾两虚----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心肾亏虚---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

十.胃病

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加减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加减

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加减

十一.呕吐

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食滞内停--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加减

痰饮内阻—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加减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加减

十二.腹痛

寒邪内阻---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湿热蕴滞---泻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加减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加减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加减

十三.泄泻

寒湿內停—--散寒化湿---藿香正气散加减

中医内科辨证论治

湿热伤中----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加减食滞肠胃-----消食导滞----保和丸加减

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药方加减

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加减

十四.痢疾

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加减

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加减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加减

十五.便秘

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加减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加减

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流丸虚秘—

(1)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加减

(2)血虚秘—养血润燥----润肠丸加减

3)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加减(4)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加减十六.胁痛

肝郁气滞---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加减

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加减

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加减

十七.黄疸

1.阳黄……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加减

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胆俯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加减

疫毒炽盛-----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加减

2.阴黄…..寒湿阻遏----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

十八.积聚

1.聚证….肝气郁结---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逍遥散合木香顺气散食滞痰阻---理气化痰,导滞散结---六磨汤加减

2.积证……气滞血阻---理气消积,活血散瘀---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瘀血内结-----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膈下逐淤汤合六君子汤正虚瘀结-----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合化积丸

十九.鼓胀

气滞湿阻---疏肝理气,运脾利湿----柴胡舒肝散合胃苓汤水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加减

水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郁结水留-----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加减

阳虚氺盛-----温补脾肾,化气利水---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阴虚水停-----滋肾柔肝,养阴利水---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

中医内科辨证论治

二十.头痛

1.外感……风寒头痛—疏散风寒止痛-----川芎茶调散加减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加减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加减

3.内伤…….肝阳头痛—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加减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肾精亏虚----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

二十一.眩晕

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肾精不足----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

痰浊中阻----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

二十二.中风

1.中经络…风痰入络—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加减风阳上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加减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加减

2..中脏腑…..阳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羊钩藤汤加减阴闭---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加减

脱证----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

二十三.水肿

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脾加术汤加减

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豆汤合五味消毒饮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湿热蕴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加减脾阳虚衰-----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加减

肾阳衰微-----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二十四.淋证

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加减

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韦散加减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加减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加减-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解分清饮加减劳淋----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加减

二十五.郁证

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加减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加减

中医内科辨证论治

心神失养---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加减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加减

二十六.血证

1.咳血

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加减肝火犯肺---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汤加减

2.吐血

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气虚血虚---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加减

3.便血

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加减

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加减

4.尿血

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加减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脾不充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加减

5.血衄

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加减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加减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加减

二十七.消渴

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加减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加减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加减

阴阳两虚----滋阴温阳,补肾固涩—金贵肾气丸加减

二十八.痹证1.风寒湿痹

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加减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加减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加减

2.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3.痰瘀痹阻---化痰行瘀,**痹通络—双合汤加减

第四篇:

中医内科

何谓真心痛?

真心痛是胸痹进一步发展的严重病证,其特点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心悸、水肿、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简述黄疸的治疗大法?

化湿邪,利小便胃痛的基本病机?

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胸痹应与那些疾病进行鉴别?

胸痹与悬饮,胸痹与胃脘痛,胸痹与真心痛。

胁痛如何辩在气在血?

大多胀痛多属气郁,且疼痛游走不定,时轻时重,症状轻重与情绪变化有关;刺痛多属血瘀,且痛处固定不移,疼痛持续不已,局部拒按,入夜尤甚。

热痹的症状及代表方药?

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活动不便,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脉滑数或浮数。

代表方药:

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如何理解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者在病机演变上的关系?

外感咳嗽反复不愈可成内伤咳嗽。

其中夹湿夹燥者较为缠绵,应彻底治疗,以杜其迁延转化。

内伤咳嗽每易感受外邪使发作加重,治疗应权衡标本的主次缓急,或先后分治、或标本兼顾。

中风闭证、脱证应如何鉴别?

闭证属实,因邪气内闭清窍所致,症见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等。

脱证属虚,乃为五脏真阳散脱,阴阳直接离决之候,临床可见神志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等。

此外还有阴竭阳亡之分,并可相互关联。

闭证常见于骤起,脱证则由闭证恶变转化而成。

并可见内闭外脱之候。

试述泄泻脾胃虚弱型症状治法及方药?

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食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

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代表方:

参苓白术散加减。

试述风水泛滥型水肿的症状治法及方药?

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

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

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扶紧。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代表方:

越婢加术汤加减。

试述虚劳的治疗原则?

对于虚劳的治疗,根据“虚则补之”、“损者益之”的理论,当以补益为基本原则。

试述血症的病机要点?

火热熏灼、破血忘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

简述治疗咳嗽的注意事项?

注意审证求因,切勿见咳止咳。

咳嗽是人体祛邪外达的病理表现,治疗决不能单纯见咳止咳,必须按照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

一般来说,咳嗽的轻重可以反映病邪的微甚,但在某些情况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