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与振荡电路》基础单元练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90528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馈与振荡电路》基础单元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反馈与振荡电路》基础单元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反馈与振荡电路》基础单元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反馈与振荡电路》基础单元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反馈与振荡电路》基础单元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反馈与振荡电路》基础单元练习题.docx

《《反馈与振荡电路》基础单元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馈与振荡电路》基础单元练习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反馈与振荡电路》基础单元练习题.docx

《反馈与振荡电路》基础单元练习题

《反馈与振荡电路》基础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反馈放大器由基本放大器和电路两部分组成。

它将信号的一部分或通过一定方式送回到放大器的过程。

2.在放大电路中,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负反馈;为了提高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引入负反馈;为了稳定输出电压,应引入负反馈。

3.反馈按极性的不同可分为和两大类。

凡反馈信号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增大称作反馈;凡反馈信号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减小称作反馈。

其中用在放大电路中,而则用在振荡电路中。

4.交流负反馈有四种类型,它们分别是、、、。

5.电压负反馈能稳定放大器的,并使放大器的输出电阻;电流负反馈能稳定放大器的,使放大器的输出电阻。

6.负反馈对放大器的影响是:

使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电路的稳定性;输出波形的非线性失真;通频带宽度并且了电路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7.凡反馈一定是以电流相减的形式出现;凡反馈一定是以电压相减的形式出现。

8.串联负反馈只能有在信号源内阻时,其反馈效果才显著;并联负反馈只有在信号源内阻时,反馈效果才显著。

9.深度负反馈时,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只与有关,而与三极管的无关。

10.对共射放大电路而言,反馈信号引入到输入端接在三极管的发射极上,称作反馈。

若反馈信号引入到输入端接在三极管基极称作反馈。

从输出端来看,反馈从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出称作反馈。

反馈从三极管发射极接出称作反馈。

11.无信号时,放大电路能直接将直流能量转换成一定、一定、一定的交流信号的现象称为振荡。

12.自激振荡电路由和电路组成。

13.电路产生自激振荡必须满足条件和条件。

14.正弦波振荡电路根据选频电路的不同,可分为振荡器和振荡器。

15.三点式振荡器有三点式和三点式,它们的共同点是从LC振荡回路中引出三个端点和三极管的相连。

16.石英晶体振荡器是利用石英晶体的特性来工作,其频率稳定度,石英晶体振荡器有两个谐振频率,即和。

17.石英晶体振荡器有型和型两类。

前者晶体作为一个组成振荡电路,后者利用晶体的特性来组成振荡电路。

18.RC振荡电路由和选频网络组成。

为了满足振条件,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只需大于。

19.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只取决于电路。

LC振荡器振荡频率f=;RC选频振荡器振荡频率f=。

20.振荡器分为高频振荡器和低频振荡器。

LC振荡器为振荡器,RC振荡器为振荡器。

二、选择题

1.反馈放大器的含义是()

A:

输出与输入之间有信号通路B:

电路中存在反向传输的信号通路

C:

除放大电路以外的信号通路

D:

电路中存在使输入信号削弱的反向传输通路

2.交流负反馈是指()

A:

只存在于阻容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B:

交流通路中的负反馈

C:

放大交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D:

变压器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

3.负反馈能抑制干扰和噪声是指()

A:

输入信号中的干扰和噪声B:

输出信号中干扰和噪声

C:

反馈环内的干扰和噪声D:

反馈环外的干扰和噪声

4.负反馈能改善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使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如实显现的放大了的输出电压波形

B:

不论输入信号是否失真,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均未失真

C:

负反馈只能减小放大器本身所产生的失真

D:

负反馈的是利用输出的失真来减小放大器所产生的失真

5.为了减轻信号源负担并保证输出电压稳定,放大器应采用的反馈类型是

A:

电压串联负反馈B:

电流串联负反馈()

C:

电压并联负反馈D:

电流并联负反馈

6.某仪表中放大电路,要求输入电阻大、输出电流稳定,应选用(同上)

()

7.射极输出器从反馈角度来看属于(同上)()

8.放大器引入负反馈后,它的放大倍数和产生的信号失真情况是()

A:

放大倍数下降,信号失真减小B:

放大倍数下降,信号失真加大

C:

放大倍数增大,信号失真程度不变

D:

放大倍数与信号失真程度都不变

9.放大器引入负反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大倍数下降,通频带不变B:

放大倍数不变,通频带变宽

C:

放大倍数下降,通频带变宽D:

放大倍数不变,通频带变窄

10.自激振荡电路实质上就是外加信号为零时的()

A:

基本放大器B:

负反馈放大器

C:

正反馈放大器D:

正反馈选频放大器

11.振荡器等幅振荡条件是()

A:

AF=1B:

AF>1C:

AF≥1D:

ΨA+ΨF=2nπ

12.正弦波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取决于()

A:

电路的放大倍数B:

正反馈深度

C:

反馈元件的参数D:

选频网络的能数

13.正弦波振荡器中选频网络的作用是()

A:

产生单一频率的振荡B:

提高输出信号的振幅

C:

保证电路起振D:

使振荡有较多的频率成分

14.正弦波振荡器中正反馈网络的作用是()

A:

保证电路满足振幅平衡条件B:

提高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C:

产生单一频率的正弦波D:

保证放大器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15.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的最大特点是()

A:

输出幅度大B:

输出波形好

C:

易于起振,频率调节方便D:

振荡频率高

16.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最大特点是()

A:

输出幅度大B:

输出波形好C:

频率调节方便D:

电路简单

17.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主要优点是()

A:

容易起振B:

振幅稳定C:

频率稳定度高D:

波形质量好

18.石英晶体振荡器的最大特点()

A:

输出幅度大B:

输出波形好C:

频率调节方便D:

频率稳定度高

三、分析与计算

1.某负反馈放大器,其AV=103,F=0.099,求Avf?

若已知Vi=0.1V,求其净输入信号Vi,,反馈信号Vf和输出信号V0的值?

 

2.已知某放大电路在输入信号电压为6mV时,输出电压为6V;当加上负反馈后,达到同样的输出电压需要输入信号为60mV,求其反馈系数F?

 

3.

判断题图所示电路中,反馈元件RF1、RF2、RF3CF各起何种类型的作用

 

RF1

4.如图所示电路中有m、n、o、p四个连接点,①若要提高电路的带负载能力,应连接哪两点?

②若要增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为哪两点连接?

并判断所加反馈各是什么类型?

VG

 

5.

判断图中各电路能否产生振荡对不能产生振荡的电路要说明理由;对能产生振荡的电路,写出其振荡频率?

C

C

 

6.如图为RC文氏电桥正弦波振荡电路结构方框图:

1正确连线

2说明负反馈电路在振荡电路中的作用?

3若R=10KΩ,C=0.06uF,求电路振荡频率?

4电路要产生振荡,RF与RE之间应满足什么关系?

R

CRFb1

RCC2

REe1

 

7.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路电感L=10mH,C=0.01uF。

1.在图中标出变压器绕组同名端

2.

估算电路的振荡频率?

VCC

CL

 

8.如图所示振荡电路中,L=100mH,C1=200pF,C2=600pF。

1.画振荡电路的交流通路。

2.说明振荡电路的类型?

3.估算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

4.

若要改变振荡频率,可改变电路中哪些参数?

RB1RC

CB

RB2RECE

《汽车发动机原理》习题集

二、填空题

1.发动机指标体系中主要有⎽⎽⎽⎽⎽⎽⎽⎽⎽⎽⎽⎽⎽⎽⎽⎽、⎽⎽⎽⎽⎽⎽⎽⎽⎽⎽⎽⎽⎽⎽⎽⎽、⎽⎽⎽⎽⎽⎽⎽⎽⎽⎽⎽⎽⎽⎽、⎽⎽⎽⎽⎽⎽⎽⎽⎽⎽⎽⎽⎽⎽⎽⎽⎽⎽⎽⎽、⎽⎽⎽⎽⎽⎽⎽⎽⎽⎽⎽⎽⎽⎽⎽⎽⎽⎽、⎽⎽⎽⎽⎽⎽⎽⎽⎽⎽⎽⎽⎽⎽⎽⎽⎽等几类指标。

2.发动机强化指标主要有:

⎽⎽⎽⎽⎽⎽⎽⎽⎽⎽⎽⎽⎽⎽⎽、⎽⎽⎽⎽⎽⎽⎽⎽⎽⎽⎽⎽⎽⎽⎽、⎽⎽⎽⎽⎽⎽⎽⎽⎽⎽⎽⎽⎽⎽⎽等。

3.造成发动机有效指标与指示指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4.平均有效压力可以看作是一个假想不变的力作用在活塞顶上,使活塞移动一个冲程所做的⎽⎽⎽⎽⎽⎽⎽⎽⎽⎽。

5.汽油机有效效率的一般区间为:

⎽⎽⎽⎽⎽⎽⎽⎽⎽;柴油机有效效率的一般区间为:

⎽⎽⎽⎽⎽⎽⎽⎽⎽⎽。

6.从发动机示功图上可以得到的信息包括:

、、等。

7.增压柴油机的示功图与非增压相比,主要不同点有:

、等。

8.给出几个能反映普通汽油机特点的性能指标值:

、、等。

9.发动机的指示指标是指工质对做功为基础的指标;指示功减有效功等于。

10.平均指示压力是一个假想不变的压力,这个压力作用在活塞顶上,使活塞所做的功。

11.发动机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机械效率。

12.测量机械损失的方法主要有几种。

13.发动机中机械损失最大的是:

14.活塞和活塞环的摩擦损失大约占机械损失功率的%。

15.机械损失的测量方法有:

、、等。

16.当发动机负荷一定,转速降低时,平均机械损失压力⎽⎽⎽⎽⎽⎽⎽⎽⎽,机械效率⎽⎽⎽⎽⎽⎽⎽⎽⎽。

17.过量空气系数的定义为。

18.过量空气系数φa=1表示:

19.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和哪两个因素成反比:

、。

20.燃料化学能在柴油机内最终分配情况大致为:

⎽⎽⎽⎽⎽⎽⎽⎽⎽,⎽⎽⎽⎽⎽⎽⎽⎽⎽,⎽⎽⎽⎽⎽⎽⎽⎽⎽等。

21.提高发动机经济性的主要措施有:

⎽⎽⎽⎽⎽⎽⎽⎽⎽⎽⎽⎽⎽⎽⎽⎽⎽⎽⎽⎽⎽、⎽⎽⎽⎽⎽⎽⎽⎽⎽⎽⎽⎽⎽⎽⎽⎽⎽⎽⎽⎽、⎽⎽⎽⎽⎽⎽⎽⎽⎽⎽⎽⎽⎽⎽⎽⎽、⎽⎽⎽⎽⎽⎽⎽⎽⎽⎽⎽⎽⎽⎽⎽⎽⎽⎽、⎽⎽⎽⎽⎽⎽⎽⎽⎽⎽⎽⎽⎽⎽⎽⎽⎽⎽、⎽⎽⎽⎽⎽⎽⎽⎽⎽⎽⎽⎽⎽⎽⎽⎽⎽等。

22.提高发动机升功率的主要措施有:

⎽⎽⎽⎽⎽⎽⎽⎽⎽⎽⎽⎽⎽⎽、⎽⎽⎽⎽⎽⎽⎽⎽⎽⎽⎽⎽、⎽⎽⎽⎽⎽⎽⎽⎽⎽⎽⎽⎽⎽、⎽⎽⎽⎽⎽⎽⎽⎽⎽⎽⎽⎽⎽、⎽⎽⎽⎽⎽⎽⎽⎽⎽⎽⎽⎽⎽⎽等。

三、论述与计算题

1.绘制某类发动机的示功图,并基于此图,分析说明该发动机的特点。

2.提高发动机经济性的技术措施都有哪些类?

(请系统、分类说明)

3.运用发动机学的有关知识论述提高发动机平均有效压力的措施有哪些?

4.提高发动机升功率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

5.6135Q柴油机,行程S=140mm,转速n=2200r/min时,有效功率Pe=154kW,实测比油耗be=217g,假设柴油的低热值为Hu=41868kJ/kg

求:

(1)该发动机的平均有效压力、扭矩和有效热效率。

(2)当机械效率为75%时,计算指示比油耗、指示热效率、指示功率和机械损失功率。

(3)当指示效率、充气效率、过量空气系数等参数不变,机械效率由75%提高到80%,计算此时的有效功率和有效比油耗。

(4)通过提高充气效率将有效功率提高到160kW,而指示效率和机械损失功率不变,此时指示功率、机械效率和有效比油耗是多大?

(5)通过以上计算,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6.要设计一台六缸四冲程柴油机,在2000r/min时假设平均指示压力为,平均机械损失压力为。

希望能发出的功率为。

(1)为将活塞速度控制在8m/s,缸径行程比取多大合适?

(2)为使缸径行程比为1:

,缸径与行程各取多大?

7.请对下面的柴油机进行特点分析与计算评价。

该发动机是法国雪铁龙公司在某国际汽车展览会上曾经展出的4冲程4缸轿车用柴油机。

该机S/D=/90mm,压比ε=22,标定转速n=4500r/min,标定功率,每缸循环喷油量gb×10-5kg/(cyc.缸)。

该机采用灰铸铁机体,铝合金缸盖、下置凸轮轴,涡流室式燃烧室,轴向压缩式分配泵。

(柴油的低热值Hu=41868kJ/kg)

第一章燃料与热化学(5学时)

二、填空题

1.造成柴油机与汽油机各种特征巨大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2.发动机燃用石油产品的优点是:

、、。

3.燃料的高热值与低热值之差为。

发动机使用燃料的进行热功转换。

4.柴油的十六烷值大约是:

;98号汽油的辛烷值大约是:

5.正烷烃的碳链越长,则化学稳定性越、辛烷值越。

6.柴油比汽油的化学稳定性⎽⎽⎽⎽⎽⎽⎽⎽⎽⎽⎽⎽,因为⎽⎽⎽⎽⎽⎽⎽⎽⎽⎽⎽⎽⎽⎽⎽⎽⎽⎽⎽⎽⎽⎽⎽⎽⎽⎽⎽⎽⎽⎽⎽⎽⎽。

7.与柴油化学稳定性有关的燃料特性有:

⎽⎽⎽⎽⎽⎽⎽⎽⎽⎽、⎽⎽⎽⎽⎽⎽⎽⎽⎽⎽、⎽⎽⎽⎽⎽⎽⎽⎽⎽⎽⎽等。

8.提高汽油辛烷值的方法有:

、等。

9.使汽油机易爆燃的燃料,其辛烷值;使柴油机易自燃的燃料,其十六烷值。

10.使用高十六烷值柴油的优点有:

、;缺点有:

11.当最低气温为-15℃时,应该选用如下哪个标号的柴油?

(15、5、-5、-15、-25)

12.汽油的标号是以来定的,测定时用的两种标准燃料是、。

三、论述与计算题

1.根据汽油和柴油特性的差异说明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等方面的差异。

2.分析燃料化学稳定性对汽油机燃烧及柴油机燃烧的影响。

第二章发动机工作循环

二、填空题

1.如果压缩比一定,等容燃烧和等压燃烧哪个热功转换效率高?

2.汽油机比柴油机效率低很多的主要原因是:

3.等压燃烧相对等容燃烧的优点有:

4.工质的定容比热越、燃烧产物越高温分解,则热功转换的效率越高。

5.与混合加热循环相比,实际循环在燃烧阶段有哪些损失?

、。

6.在限定最高燃烧压力的条件下,等容燃烧的热效率比等压燃烧⎽⎽⎽⎽⎽⎽⎽⎽⎽⎽⎽⎽。

汽油机燃烧的等容度比柴油机⎽⎽⎽⎽⎽⎽⎽⎽⎽⎽⎽。

7.提高混合加热循环的预膨胀比ρ0,则循环平均压力,循环热效率ηt。

8.发动机气缸的面容比越大,则传热损失越,燃烧室越简单,则传热损失越。

9.发动机热功转换、传热损失、排气能量占燃料总化学能的比例大约为:

、、。

10.造成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不同的原因有:

⎽⎽⎽⎽⎽⎽⎽⎽⎽⎽⎽⎽⎽⎽⎽⎽⎽⎽、⎽⎽⎽⎽⎽⎽⎽⎽⎽⎽⎽⎽⎽⎽⎽⎽⎽、⎽⎽⎽⎽⎽⎽⎽⎽⎽⎽⎽⎽⎽⎽⎽⎽⎽⎽、⎽⎽⎽⎽⎽⎽⎽⎽⎽⎽⎽⎽⎽⎽⎽⎽⎽⎽、⎽⎽⎽⎽⎽⎽⎽⎽⎽⎽⎽⎽⎽⎽⎽⎽⎽、⎽⎽⎽⎽⎽⎽⎽⎽⎽⎽⎽⎽⎽⎽⎽⎽等。

11.在压缩过程初期,工质温度低,受气缸壁面加热,压缩多变指数绝热指数。

12.当发动机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

A.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机械效率减小;B.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减小,机械效率增加;C.平均机械损失压力不变,机械效率增加;D.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机械效率增加

三、论述与计算题

1.试分析现代高速柴油机、汽油机在工作循环上的差别。

2.简述用单缸熄火法测量发动机机械损失的原理,适用范围。

3.画出非增压发动机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的p—V图,说明发动机的实际循环与理想循环相比存在哪些损失?

分析各种损失及其形成原因。

4.试分析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与理论工作循环不同的原因。

5.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相比,存在哪些损失?

6.叙述测量发动机机械损失的方法有几种及其适用范围。

选其中两种方法的测量原理进行说明。

第三章发动机换气过程

二、填空题

1.四冲程发动机排气过程可以细分为:

、、、。

2.排气门提前开启的主要目的是:

3.进气门滞后关闭的主要目的是:

4.配气相位的四个角度中,对充量系数影响最大的是角。

5.发动机转速越高,一般进气门滞后关闭角应该越。

6.当排气门截面小、发动机转速高时,排气门提前开启角应。

7.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分为、、、等四个阶段。

8.充量系数是发动机每循环实际进气量与以状态充满气缸的工作容积的理论进气量之比。

9.使发动机充量系数增大的主要因素有:

、、、等。

10.汽油机随着负荷的减小,其充量系数将;随着转速的增加,其充量系数将。

11.对小型四冲程发动机,当进气Ma超过后,充量系数将急剧下降。

12.与四冲程发动机相比,二冲程发动机换气的特点有:

、、等。

13.发动机采用多气门技术的优点有:

、、等。

14.改善发动机换气质量的主要措施有:

⎽⎽⎽⎽⎽⎽⎽⎽⎽⎽⎽⎽⎽⎽⎽⎽⎽⎽⎽、⎽⎽⎽⎽⎽⎽⎽⎽⎽⎽⎽⎽⎽⎽⎽⎽⎽⎽⎽⎽、⎽⎽⎽⎽⎽⎽⎽⎽⎽⎽⎽⎽⎽⎽⎽⎽⎽⎽⎽⎽⎽⎽、⎽⎽⎽⎽⎽⎽⎽⎽⎽⎽⎽⎽⎽⎽⎽⎽⎽⎽⎽⎽⎽⎽、⎽⎽⎽⎽⎽⎽⎽⎽⎽⎽⎽⎽⎽⎽⎽⎽⎽⎽⎽⎽⎽⎽⎽⎽⎽⎽⎽等。

三、论述与计算题

1.如何理解工况不同排气门的最佳提前开启角也会不同。

2.何为进气马赫数Z?

试分析进气马赫数Z对充气效率λ的影响。

3.各配气相位角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发动机换气过程的什么参数?

这些参数如何影响配气相位的选择?

4.请详细列举说明提高充量系数的措施有哪些?

5.试分析发动机进排气门提前开启和滞后关闭的原因。

6.解释发动机进排气门提前开启与滞后关闭的目的及何时应该增大配气相位角。

第四章汽油机燃烧

二、填空题

1.燃烧后,在火花塞附近温度会远高于其它区域,原因是:

2.汽油机燃烧放热的特点是:

3.提高汽油机缸内气流强度,滞燃期τi将变,最佳点火提前角应该。

4.在发动机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是影响汽油机滞燃期的主要因素。

5.汽油机燃烧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是:

、。

6.汽油机产生燃烧循环变动的主要原因有:

⎽⎽⎽⎽⎽⎽⎽⎽⎽⎽⎽⎽⎽⎽⎽⎽、⎽⎽⎽⎽⎽⎽⎽⎽⎽⎽⎽⎽⎽⎽⎽⎽等。

7.汽油机的燃烧稳定性在⎽⎽⎽⎽⎽⎽⎽⎽⎽⎽⎽⎽、⎽⎽⎽⎽⎽⎽⎽⎽⎽⎽⎽⎽、⎽⎽⎽⎽⎽⎽⎽⎽⎽⎽⎽⎽⎽情况下易变差。

8.火焰传播到末端所需时间t1,末端混合气自燃所需时间t2,则产生爆燃的条件为:

9.燃烧室的面容比F/V大,火焰传播距离,爆燃倾向,HC排放。

10.汽油机最高温度较⎽⎽⎽⎽⎽⎽⎽⎽(高、低),主要是因为⎽⎽⎽⎽⎽⎽⎽⎽⎽⎽⎽⎽⎽⎽⎽燃烧速度较高。

11.爆燃性表面点火与爆燃的差别有:

⎽⎽⎽⎽⎽⎽⎽⎽⎽⎽⎽⎽⎽⎽⎽⎽⎽⎽⎽⎽⎽、⎽⎽⎽⎽⎽⎽⎽⎽⎽⎽⎽⎽⎽⎽⎽⎽⎽⎽⎽⎽等。

12.汽油机火花塞应尽可能布置在⎽⎽⎽⎽⎽⎽⎽⎽⎽⎽⎽⎽⎽⎽⎽⎽⎽⎽⎽⎽⎽⎽或⎽⎽⎽⎽⎽⎽⎽⎽⎽⎽⎽⎽⎽⎽⎽⎽⎽⎽⎽⎽⎽⎽⎽。

13.布置火花塞时,需考虑:

⎽⎽⎽⎽⎽⎽⎽⎽⎽⎽⎽⎽⎽、⎽⎽⎽⎽⎽⎽⎽⎽⎽⎽⎽⎽⎽⎽、⎽⎽⎽⎽⎽⎽⎽⎽⎽⎽⎽⎽⎽⎽等问题。

14.汽油机采用分层、稀薄燃烧的优点有:

⎽⎽⎽⎽⎽⎽⎽⎽⎽⎽⎽、⎽⎽⎽⎽⎽⎽⎽⎽⎽⎽⎽、⎽⎽⎽⎽⎽⎽⎽⎽⎽⎽⎽等。

15.当发动机压缩比增加时,汽油机爆燃倾向,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

16.汽油机的爆燃主要出现在燃烧过程的⎽⎽⎽⎽⎽期,而表面点火主要出现在⎽⎽⎽⎽⎽期。

17.汽油机在使用中发生爆震,常用的消除方法是:

A.加大点火提前角;B.减小点火提前角;C.换低标号汽油;D.调整气门间隙。

18.降低汽油机爆燃的主要措施有:

⎽⎽⎽⎽⎽⎽⎽⎽⎽⎽⎽⎽⎽⎽⎽⎽⎽⎽⎽⎽、⎽⎽⎽⎽⎽⎽⎽⎽⎽⎽⎽⎽⎽⎽⎽⎽⎽⎽⎽、⎽⎽⎽⎽⎽⎽⎽⎽⎽⎽⎽⎽⎽⎽⎽⎽⎽⎽⎽⎽、⎽⎽⎽⎽⎽⎽⎽⎽⎽⎽⎽⎽⎽⎽⎽⎽⎽⎽⎽⎽、⎽⎽⎽⎽⎽⎽⎽⎽⎽⎽⎽⎽⎽⎽⎽⎽⎽⎽⎽等。

三、论述与计算题

1.分析说明汽油机缸内气流与柴油机缸内气流如何影响各自的燃烧过程?

2.请论述汽油机、柴油机燃烧的区别。

3.试述汽油机爆燃和柴油机工作粗暴产生的原因,并简述防止汽油机爆燃的措施。

4.什么是汽油机的点火提前角?

点火提前角不当对汽油机的性能有何影响?

试分析影响最佳点火提前角的因素。

5.试述汽油机爆燃的外部特征,在使用过程中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消除出现的爆燃。

6.提高汽油机的压缩比对性能提高有什么意义?

如何保证在汽油机上使用较高的压缩比?

第五章柴油机燃烧

二、填空题

1.柴油机速燃期、缓燃期、后燃期放热量占总放热量的百分比大约分别为:

⎽⎽⎽、⎽⎽⎽、⎽⎽⎽。

2.对柴油机燃烧噪声影响最大的燃烧阶段为⎽⎽⎽⎽⎽⎽⎽⎽,对经济性影响最大的为⎽⎽⎽⎽⎽⎽⎽⎽⎽。

3.柴油机速燃期的结束点大约是最高⎽⎽⎽⎽⎽⎽⎽⎽点,缓燃期的结束点大约是最高⎽⎽⎽⎽⎽⎽⎽点。

4.先慢后快燃烧方式的特点有:

⎽⎽⎽⎽⎽⎽⎽⎽⎽⎽⎽⎽⎽⎽、⎽⎽⎽⎽⎽⎽⎽⎽⎽⎽⎽⎽⎽⎽⎽、⎽⎽⎽⎽⎽⎽⎽⎽⎽⎽⎽⎽⎽⎽等。

5.柴油机燃烧噪音较大的工况:

A.冷车怠速;B.大负荷稳定工况;C.中等负荷稳定工况;D.热车减速工况。

6.当发动机压缩比增加时,A.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B.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C.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D.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

7.一般汽油机和柴油机标定工况相比,最高燃烧压力PZ和最高燃烧温度是:

A.PZ柴油机大于汽油机,Tmax柴油机大于汽油机;B.PZ柴油机大于汽油机,Tmax柴油机小于汽油机;C.PZ柴油机小于汽油机,Tmax柴油机大于汽油机;D.PZ柴油机小于汽油机,Tmax柴油机小于汽油机。

8.柴油机最大爆发压力较⎽⎽⎽⎽⎽⎽⎽⎽(高、低),主要是因为⎽⎽⎽⎽⎽⎽⎽⎽⎽⎽⎽⎽⎽⎽⎽燃烧速度较高。

9.喷油提前角越大,着火延迟期越⎽⎽⎽⎽,着火延迟期准备的可燃混合气量越⎽⎽⎽⎽,柴油机工作越⎽⎽⎽⎽⎽。

10.柴油机着火延迟期的长短主要影响发动机的:

⎽⎽⎽⎽⎽⎽⎽⎽⎽⎽⎽⎽⎽⎽⎽⎽⎽⎽⎽、⎽⎽⎽⎽⎽⎽⎽⎽⎽⎽⎽⎽⎽⎽⎽⎽⎽、⎽⎽⎽⎽⎽⎽⎽⎽⎽⎽⎽⎽⎽⎽⎽⎽⎽、⎽⎽⎽⎽⎽⎽⎽⎽⎽⎽⎽⎽⎽⎽⎽⎽⎽⎽⎽、⎽⎽⎽⎽⎽⎽⎽⎽⎽⎽⎽⎽⎽⎽⎽⎽等。

11.一般柴油机的着火延迟期越长,燃烧噪声将⎽⎽⎽⎽⎽⎽⎽⎽⎽⎽,经济性将⎽⎽⎽⎽⎽⎽⎽⎽⎽⎽,NOx排放将⎽⎽⎽⎽⎽⎽⎽⎽⎽⎽。

12.提高柴油机的转速,着火延迟时间将⎽⎽⎽⎽⎽⎽⎽,一般应将喷油提前角适当调⎽⎽⎽⎽⎽⎽⎽⎽。

13.加快柴油机缓燃期燃烧速度的主要措施有⎽⎽⎽⎽⎽⎽⎽⎽⎽⎽⎽⎽⎽⎽⎽⎽、⎽⎽⎽⎽⎽⎽⎽⎽⎽⎽⎽⎽⎽⎽⎽⎽等。

14.目前理想放热规律的特点是:

⎽⎽⎽⎽⎽⎽⎽⎽⎽⎽⎽⎽⎽⎽⎽⎽⎽⎽⎽⎽⎽⎽⎽⎽⎽⎽⎽⎽⎽⎽⎽⎽⎽⎽⎽⎽⎽⎽⎽⎽⎽⎽⎽⎽⎽⎽。

15.影响柴油机燃烧粗暴性的关键因素是:

着火延迟期内⎽⎽⎽⎽⎽⎽⎽⎽⎽⎽⎽⎽⎽⎽⎽⎽⎽⎽⎽⎽⎽⎽⎽⎽⎽⎽。

16.从排放、经济性、可靠性角度综合考虑应采用⎽⎽⎽⎽⎽⎽⎽⎽⎽⎽⎽⎽⎽⎽⎽⎽⎽⎽⎽特点的放热规律。

17.需要借助较强进气涡流的直喷式柴油机,一般空气利用率较⎽⎽⎽⎽⎽⎽⎽⎽⎽,有效效率较⎽⎽⎽⎽⎽⎽⎽⎽⎽⎽,燃烧粗暴度较⎽⎽⎽⎽⎽⎽⎽⎽。

18.油膜蒸发燃烧方式的主要优点:

⎽⎽⎽⎽⎽⎽⎽⎽⎽⎽⎽⎽、⎽⎽⎽⎽⎽⎽⎽⎽⎽⎽⎽⎽⎽、⎽⎽⎽⎽⎽⎽⎽⎽⎽⎽⎽⎽⎽⎽等。

19.保证柴油机混合燃烧良好的关键问题是:

在各个工况⎽⎽⎽⎽⎽⎽⎽⎽⎽⎽⎽⎽⎽、⎽⎽⎽⎽⎽⎽⎽⎽⎽⎽⎽⎽⎽⎽、⎽⎽⎽⎽⎽⎽⎽⎽⎽⎽⎽⎽⎽三者配合良好。

20.引起柴油机的实际喷油规律与几何供油规律差别很大的主要原因有:

⎽⎽⎽⎽⎽⎽⎽⎽⎽⎽⎽⎽⎽、⎽⎽⎽⎽⎽⎽⎽⎽⎽⎽⎽⎽⎽、⎽⎽⎽⎽⎽⎽⎽⎽⎽⎽⎽⎽⎽⎽等。

21.实际喷油持续期大于理论供油持续期的主要原因为:

⎽⎽⎽⎽⎽⎽⎽⎽⎽⎽⎽⎽⎽⎽⎽⎽⎽⎽⎽⎽⎽⎽⎽⎽⎽⎽。

22.实际喷油量低于理论供油量的主要原因为:

⎽⎽⎽⎽⎽⎽⎽⎽⎽⎽⎽⎽⎽⎽、⎽⎽⎽⎽⎽⎽⎽⎽⎽⎽⎽⎽⎽⎽等。

23.提高燃油喷雾质量(减小平均直径)的因素有:

⎽⎽⎽⎽⎽⎽⎽⎽⎽⎽⎽⎽、⎽⎽⎽⎽⎽⎽⎽⎽⎽⎽⎽⎽⎽等。

24.柴油机喷油系统中常出现二次喷射的工况是:

A.空车运转;B.高速全负荷;C.低速小负荷;D.减速工况

25.引起柴油机喷油系统产生二次喷射的主要原因是:

⎽⎽⎽⎽⎽⎽⎽⎽⎽⎽⎽⎽⎽⎽、⎽⎽⎽⎽⎽⎽⎽⎽⎽⎽⎽⎽⎽,它常常出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