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90350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docx

《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docx

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篇一:

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一):

记汪顺土王春梅一家

这是一个祖孙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互敬互爱,和睦平等,母慈子孝;夫妻遇到事情主动商量配合,互相关心扶助,理解沟通,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这就是汪顺土和王春梅的家。

世间万物因和谐而美丽,因和谐而温馨。

社会是这样,家庭也是这样。

他们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他们是万家灯火中最平凡不过的那一盏,但他们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努力创造自己的生活,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

2014年,汪顺土王春梅家庭获得上饶市最美家庭提名奖。

一、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建幸福乐家园

汪顺土与王春梅于1997年结婚,夫妻两18年来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敬如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有困难共同面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妇。

汪顺土,1971年10月27日出生,1991年7月登上三尺讲台,至今已有25个年头,在25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始终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事,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深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并赢得同事、领导的认可。

在农村,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给孩子的学前教育是不系统、不专业的,而且现在有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看护和教育问题越来越严重。

于是,深受丈夫园丁情怀感染的汪春梅萌生了办幼儿园的想法。

2006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她开办了李宅乡贝

三、爱国守法懂诚信,为梦汇聚正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汪王俩夫妻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他们积极执行居委会有关规定,配合居委会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他们主动向周围的人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促进农村地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为实现大家共同的梦汇聚正能量。

在汪顺土看来,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只有做到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这样才是真正的和谐幸福的家庭。

汪顺土认为,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他经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而他的努力也让他收获了幸福和温暖。

他希望每一天都增加一个最美家庭,使得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更加和谐。

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二):

家和万事兴

这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12口人,既有嫡亲的祖孙四代,也有主妇残疾的哥哥。

30年来,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一桌吃饭,一屋住,家庭成员至今从未红过脸,父子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婆媳胜似母女,姑嫂情同姐妹。

这是一个事业蒸蒸日上的家庭,大儿子子承父业,经营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小儿子远赴贵州发展,成立名副其实的青年企业家,企业涉足建材、矿产资源、房地产、酒店、商业超市等行业,全家齐心协力、共谋发展。

这也是一个备受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尊重的家庭,数十年来,家庭成员倾心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扶弱济困,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

方早德先后担任了湖坊公社农技员、农技站长、农民副乡长、镇党委副书记、镇人大主席等职务,并于2004年退休。

退休了,这位身上安装着心脏起搏器的老人,并没有因为岁月更替、职位变换而消磨工作的激情。

怀着一颗为民奉献的丹心,方早德又接

着在新农村建设上唱响一曲奉献者之歌。

2007年湖坊镇湾里自然村被上级列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乡亲们渴望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盼了几十年,深受群众信赖的方早德,被村民推选为理事会顾问。

老百姓说,有了方书记来村里管事,我们最放心。

为了将湾里建设成全县乃至全市、全省一流的新农村,方早德将自己的整体构想告诉了远在贵州遵义创业的小儿子,并且掏出了心里话:

我从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乡亲们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再说,回报家乡也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湾里的新农村建设就是咱家的事!

儿子方勇军被父亲所感动,承诺:

除上级专项划拨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外,其余所需建设费用均由方家全部承担。

那些日子里,方早德不顾自己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心脏病可能随时发作的危险,经常忙里忙外,操心费力。

夏日炎炎、暑气逼人,他头戴草帽,挽起裤腿,同村民一起在工地上干活;寒冬腊月、北风呼啸,他又提着热水瓶跑前跑后给正在建设新农村的村民兄弟沏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香茶,给大家加油鼓劲。

为了美化村容村貌,建设公共设施,为农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方早德一家投入83万元资金。

巨额的资金投入,大量的心血付出,换来了湾里面貌的大改观。

2007年湾里在全县、全市新农村建设评比中名列榜首,被江西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十个最美的村庄6之一。

2007年、2008年湾里6组新农村建设图片在人民网滚动播出60批次。

从省内外慕名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他们对湾里新村的建设赞叹不已。

如果说方家是一栋生机盎然的房子,那么每一名成员就是支撑起家庭的一根根柱子.每个家庭成员看似普通低调,但个个拥有一个宽广的心胸和甘为人梯的奉献情怀。

他们各自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为方家的每一步跨越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心力,为社会的和谐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小儿子方勇军开始创业生涯时,大哥方加军已接过父亲的衣钵,成了一名农技员,后来还当上了镇里的农机服务站站长。

凭着钻劲和过硬的育种技术,把农技站经营的红红火火。

与此同时,弟弟在当地乡镇水泥厂上班并通过入股煤矿挣取了人生第一桶金,由此介入当地的一家水泥企业改制。

工作量骤然增加,工作强度加大,资金、管理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就在弟弟创业启动缺少资金时,方加军不光拿出了自己全部积蓄,还以自己的名义贷了20多万给弟弟;一听说弟弟要远赴贵州发展,而本地的那家水泥企业需要人管理时,毫不犹豫地离开农技站,到弟弟手下当了三年的厂长,直到弟弟将所有业务全面转往贵州发展时,(范文先生网)他才重新回到农技站,由弟弟投资成立了江西省江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干回了自己喜欢的老本行。

如今小儿子方勇军的蛋糕越做越大,独资的10家企业分布在黔、赣两省,已形成以水泥为主,科、工、贸、农多业并举的综合性经营实体,各类企业累计年实现利税

6000多万元。

没有兄弟姐妹之间团结互相扶持,没有来自家庭的力量源泉支持,我的企业不可能发展至如此规模。

方勇军对此满怀感激。

回首1969年到铅山湖坊落户至今,方早德对自己家的变迁,总结为三个变和三个不变——变的是家中的富裕生活,变的是家庭由农耕迈向企业的生活方式,变的是由温饱转向小康的生活质量;而不变的是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光荣传统,不变的是和谐美满、敬老爱幼的家庭关系,不变的是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

的确,和谐、敬业、勤俭,铺就了方家事业成功的基石,成就了方家的幸福美满!

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三)

有一种树,没有笔直的干,没有翠绿的叶,不与杨柳为伴,不与松柏争美,只有在那个荒凉的大地上独自生长,它就是红柳树。

在富蕴县喀拉布勒根乡,陈边蕊和张邦荣夫妇就如同红柳树一样扎根在喀拉布勒根乡喀拉塔斯村。

陈边蕊和张邦荣家共有5口人,陈边蕊是一个个体户,经营煤场;丈夫张邦荣,中国共产党党员,退伍军人,搞运输,经营空心砖厂。

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张政辉在乌鲁木齐武警部队参军。

女儿张慧怡出嫁后和丈夫一起留在家中帮忙。

家里还有79岁的老母亲。

他们夫妻结婚多年来,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他们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一、像红柳一样扎根于贫瘠的土地

1986年,陈边蕊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什么也没有张邦荣。

张邦荣是家中的老大,嫁过去后就要跟他的四个弟弟和一个老母亲一起生活。

陈边蕊嫁过去以后,没有嫌弃家中的任何人,每天里里外外的忙乎,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

丈夫外出干各种工作,挣钱养家。

一大家子要生活,孩子也出生了,到处都要用钱。

面对现实,她们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凭着如红柳般的坚韧精神,白手起家,在乡里开办了第一家煤场。

后来,随着资金积累,夫妇俩又开办了空心砖厂,靠着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以诚待人,以信为本的经营理念,煤场和空心砖厂生意日见兴隆。

她们夫妇俩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她们一边照顾老人孩子,一边创业,像红柳一样扎根于贫瘠的农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幸福的生活。

如今,兄弟们在哥嫂的帮助下,都已经成家立业。

二、结出一枚枚尊老爱幼的果实

陈边蕊在生活中尊老爱幼,自结婚就和婆婆一起生活,对待婆婆平日里嘘寒问暖,生病了端茶倒水。

每逢老人过生日,陈边蕊都要给婆婆买一身新衣服。

她常说:

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实际上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关心照顾好老年人的生活,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要求也是应尽的责任,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的财富.在父母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下,陈边蕊的两个孩子也很孝顺懂事。

女儿张慧怡,昌吉卫校毕业,现和丈夫一起协助父母经营煤场和空心砖厂;儿子张政辉以父亲为榜样,光荣参军,

现在乌鲁木齐武警某部队服役。

三、擎起生命中一片片爱的绿意

有人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

陈边蕊一家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种大爱。

他们一家一直乐于关心邻里,只要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夫妻二人一定二话不说,尽可能地给予帮助,她们一家的口碑在村里一直很好,谁家有事都爱找她们帮忙。

有谁家孩子上学缺钱,就问陈边蕊夫妇借;有谁家婚丧嫁娶,就请陈边蕊夫妇帮忙;有谁家需要修房子,就找陈边蕊夫妇帮忙……陈边蕊夫妇从来不推辞乡亲邻居的求助,遇到求助又出人又出钱,还出铲车。

2010年冬天大雪,道路不通,张邦荣自发的用自家的铲车给乡亲们推开一条路。

巴列尔茨村五保户托海、叶尔兰年老体弱,还患有残疾,女儿智障,2012年,陈边蕊一家通过该乡爱心驿站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认领这家穷亲戚,每年冬天,陈边蕊一家都会免费供应托海家人燃煤,让他们能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如今,每一年为贫困户送煤已经成了夫妻俩的共识,每年夫妻俩都给贫困户送煤。

居民们亲切的称呼他们为爱心温暖使者.

四、绽放一串串灿烂的公益之花

陈边蕊一家富裕以后不忘乡亲。

她们就像红柳一样,独自在沙漠绽放着那一串串不起眼的小花,装扮着沙漠的春天。

她们一家非常热心公益事业,不管是乡里还是村里的公益事业,她们都积极参与,捐钱捐物,出人出力。

陈边蕊作为社区十户长,她积极调解邻里纠纷,宣传各类惠民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十户联防、邻里守望,并经常性对居民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知识的宣传教育,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和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社区居民经常性地开展平安宣传,积极组织居民户参与平安创建工作等。

她还组织社区妇女成立了女子健身舞蹈队,自掏腰包2000元为舞蹈队购买演出服装,现在,逢年过节舞蹈队都活跃在乡村的舞台上。

近年来她多次被县妇联、乡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好媳妇等光荣称号。

陈边蕊一家就如红柳一样,坚韧不拔的扎根于贫瘠的戈壁,就这样正直挺拔、坚毅顽强、无私无畏的生长、开花、结果。

【篇二:

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鼎山街道高牙村打石岗经济合作社张泽云、吴发芳家庭,虽然普通,但堪称最美家庭。

这是一个拥有着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夫妻俩、两位老婆婆,一个女儿。

她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

数十年来,夫妻俩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一家人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女儿懂事好学,受到了乡邻们的一致称赞和好评。

互敬互爱是家庭幸福的基础,也是家庭美丽幸福的源泉。

婚后几十年来,夫妻俩在生产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孝敬老人,照顾女儿;如今,夫妻俩都六十多岁了,不但要照顾年近九十的婆婆,还把一百多岁娘家老妈妈接到自家照顾。

端饭递水,洗脸抹汗,嘘寒问暖,尽责尽孝,无微不至。

每当看到两位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脸,夫妻俩如同吃了蜜糖一样的甜。

每逢农忙时,挖地种菜,为花椒修枝剪叶、施肥浇水,夫妻俩往往从凌晨三四点就要出门,除了回家照顾老人,一忙就忙到中午,虽然劳累但因为拥有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庭让他们倍感欣慰。

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乐,夫妻俩付出什么都在所不惜,心甘情愿。

说起女儿张利,是吴安芳和丈夫最大的骄傲。

女儿从小就非常听话懂事,平时在家,扫地、做饭等家务都帮忙分担,若是碰上农忙的时候,更是会主动地去帮忙。

吴安芳经常说:

“自己再苦再累不算什么,只要孩子们有出息,自己就心满意足了”。

虽然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在这对农村夫妇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为了供孩子读书,夫妻倆一门心思扎进庄稼地,为的就是庄稼收成能好点,多赚点儿钱,供孩子们读书。

同时夫妻俩也很注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他们以身作则,孝敬老人,邻里和睦,为的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使她能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在他们心中,孩子才是他们的希望,自己苦点累点都没关系,只要孩子有出息,他们这心里才踏实,日子才更有盼头儿。

女儿也在他们的关爱和呵护下茁壮成长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夫妇俩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女儿张利几年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现留学美国。

虽然女儿在家的时间少了,但是在外的她总是常打电话回来关心两位婆婆的健康,提醒自己的父母注意身体,每当节假日回家时总带些好吃好用的礼物回来孝敬他们。

看到孩子如此孝顺,夫妻俩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乡邻们有时会问起他们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吴安芳觉得言传身教,做好行动表率非常重要,与其说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认认真真做一件。

他们任劳任怨、勤俭持家、肯于吃苦以及尊老爱幼,给孩子做了个好榜样。

幸福美满家庭的建立离不开和乡邻们的和睦相处。

在对待邻里关系上,他们全家人都一直坚持着“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邻居家只要谁有了困难,他们知道的,就一定会伸出友爱之手,主动去帮助大家,为大家排忧解难,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张泽云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

相识是一种缘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则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夫妻俩经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而他们的努力也让他们收获了幸福和温暖。

夫妻俩用孝心,爱心、真心演绎了小家庭最温馨的幸福,诠释了平凡的伟大,朴实的珍贵,幸福的最真实内涵。

【篇三: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美丽家庭事迹材料

王兴娟是大辛庄小寨屯社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今年64岁,丈夫叫刘志峰,今年65岁,生有4个女儿,现在均已远嫁在外,她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一、互敬互爱,和谐维家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

他们夫妻四十多年来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生活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丈夫打工挣钱,妻子种着三亩苗木,够吃够花,生活的美满幸福,但天有不测风云,刘志峰在55岁得了脑出血,一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女儿们都在外面,各自有自己的生活和事业,王兴娟不愿麻烦孩子们,怕耽误她们的工作,这十年来,妻子王兴娟每天为丈夫吃饭、穿衣、洗漱,照顾日常起居,并天天把院落打扫的干干净净,保证丈夫有个好心情,天气好的话,就把丈夫推到外面晒晒太阳,除了照顾病人,她还得去种地,来维持家庭开支。

十多年来,她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夫妻很少出现矛盾冲突,互相体谅,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

二、崇尚科学,勤俭持家

她们的家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女儿们在外地常要寄钱回来,他们夫妻从来不愿收,王兴娟总说“你们留着,孩子上学花钱,你们买房子花钱,外面用钱的地方多,我和你爹家里有地,够吃够花”,丈夫刘志峰也常教导女儿们:

“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

家里面的每样东西能修复利用的,从来不轻易地丢弃,尽量使其再发挥作用。

如:

水龙头坏了,换个皮垫、加个螺帽就废物利用起来;全家人的洗衣水总是用盆接起来拖地;家中进行垃圾分类,剩饭剩菜给鸡鸭当饲料,瓜皮果壳等可降解的拿来当种菜的肥料;平时做到人走灯灭,养成随手关灯的良好习惯,注意节约每一度电和每一吨水。

这一勤俭节约的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王兴娟还在在房前屋后都种植了树木、花草,为家创造了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三、邻里和睦,热心公益

真心待人是他们全家的处事态度,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们都热心帮助。

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2012年的初夏,一夜暴雨把苗农们可愁坏了,王兴娟想起来邻居家昨天刚种的小

榆树苗,小苗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打击,王兴娟早晨起来就到邻居家里,帮他们把所有的小苗重新种上,整整一天的时间,连口水都没喝,中午回家给丈夫做了碗挂面,自己就着咸菜吃了两个馒头,王兴娟的热心是全村所公认的,全村人也都以她榜样。

四、爱国守法,廉洁奉公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能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积极拥护和遵守村规民约。

他们夫妻二人常说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共同经营。

这种经营不仅是指物质上的,更多的还是强调精神上的,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等。

家可以不是奢华的,但一定是温馨的,还有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老爱幼、坦诚相待等等。

“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他们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

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美丽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