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 名词简答.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0305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原理 名词简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管理学原理 名词简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管理学原理 名词简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管理学原理 名词简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管理学原理 名词简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原理 名词简答.docx

《管理学原理 名词简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 名词简答.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学原理 名词简答.docx

管理学原理名词简答

 1.管理:

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

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

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

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

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分为:

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

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

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

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

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

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

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

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

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

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

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

分为:

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

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

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

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

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

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

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

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

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3.职位特征模型:

MPS=(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3*自主性*反馈

  24.安东尼结构:

是美国斯隆管理学院提出的一种经营管理的层次结构。

该结构把经营管理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

战略规划层,战术计划层和运行管理层。

  25.部门:

是指组织中管理者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26.授权:

是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

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有指挥监督权,被授权者负有报告与完成任务的责任。

  27.活性化:

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在这种状态下的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高度的责任感。

  28.业务流程再造:

为了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这些关键的当今绩效指标方面实现剧烈的改进,而对业务过程进行的根本的再思考和激进的再设计。

  29.人员配备:

是指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30.人力资源管理:

人员配备,是对组织中全体人员的配备,它既包括管理者的配备也包括非管理者的配备。

  31.时距判定法:

是在知道下属是否准确地做出判断之前所必需消耗的最长时间。

  32.领导工作:

是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人)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33.命令一致原理:

是指管理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34.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35.推进者:

是帮助一个团队的管理和维护的人。

  36.沟通:

就是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或意思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反应效果的过程。

  37.激励:

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38.控制工作:

是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39.间接控制:

是以人们常常会犯错或没有觉察到那些将要出现的问题,因而未能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为依据的管理。

  40.直接控制:

是相对于间接控制而言的,它是通过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来进行控制工作并认为全格的管理者出的差错最少。

  41.预算:

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

  42.可变预算:

是随着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它主要是限于在费用预算中应用。

当单位可变费用(成本)不变时,可变费用总数是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实际当中可变预算主要是用来控制固定费用(成本)的。

  43.零基预算法:

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即以零为基础。

 44.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收入

  营业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税金)/营业收入总额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成本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全部资产总额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45.盈亏分析:

又称量本利分析,根据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对企业的盈亏情况的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46.计划评审技术PERT:

是把工程项目当作一个系统,用网络图或表格或矩阵来表示各项具体工作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以时间为中心,找出从开工到完成所需时间最长的关键线路,并围绕关键红路对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以及对各项工作的完成进度进行严密控制,以达到用最少的时间和资源消耗来完成系统预定目标的一种计划与控制方法。

  47.平衡计分卡:

由凯普兰和诺顿提出,即单一的绩效指标都难以反映出组织的绩效全貌,必须用一套平衡的指标体系来要求组织才能使之健康的发展。

包括:

财务,顾客,内部过程和学习与成长四套指标。

  48.管理审核:

是一个工作过程,它以管理学基本原理为评价准则,系统地考查,分析和评价一个组织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进而采取措施使之克服存在的缺点或问题。

  49.信息系统:

是用于获取,组织,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系统。

  简答题

  1、计划工作程序:

  ①估量机会②确定目标③确定前提条件④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⑤评价各种方案⑥选择方案⑦制订派生计划⑧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2、内部提升制优缺点:

  优点:

1.由于对机构中的人员有较充实可靠的资料,可了解候选人的优缺点,以判断是否适合新的工作。

2.组织内成员对组织的历史和现状比较了解,能较快地胜任工作。

3.可激励组织成员的进取心,努力充实提高本身的知识和技能。

4.工作有变换机会,可提高组织成员的兴趣和士气,使其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情绪。

5.可使过去对组织成员的训练投资获得回收,并判断其效益如何。

  缺点:

1.所能提供的人员有限,尤其是关键的管理者,当组织内有大量空缺职位时,往往会发生“表黄不接”的情况。

2.会造成“近亲繁殖”。

3.组织内没有被提升到的人的积极性将会受到挫伤。

  3、简述实现“管理突破过程”的步骤

  实现“管理突破过程”的步骤:

论证必要性;组织落实;进行“诊断”;治疗过程;克服阻力;在新的水平上控制。

  4、领导工作的影响力来源于哪里?

  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所谓的正式的权力或职位的权力,一类称为个人的权力或非职位的权力。

职位的权力又分为奖赏权力、强制的权力和合法的权力;个人的权力又分为专家的权力和榜样的权力。

奖赏的权力是通过给予别人期望得到的东西来影响他们的行为的能力;强制的权力是通过惩罚来影响别人的行为的能力;合法的权力是指一般人都认为主管人员有权命令或批示下属的工作;专家的权力是个人通过别人需要的知识、经验或消息来影响别人行为的能力;榜样的权力是指利用别人对自己的认同而影响他们行为的能力。

  5、组织工作的内容

  ①职位和岗位设计,②组织结构纵向划分③组织结构的横向划分④职权配置⑤纵横两个方面对组织结构进行协调和整和⑥组织变革

  6、扁平结构优缺点:

  扁平的结构的优点(ACD)有利于缩短上下级距离,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信息纵向流通快,管理费用低,而且由于管理宽度大,被管理者有较大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因则有满足感,同时也有得选择和培训下属人员。

  缺点:

但由于不能严密的监督下级,上下级协调较差,管理宽度加大,也增加了同级间相互沟通的困难。

  7、有效激励的要求:

  坚持物质利益的原则;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随机制宜,创造激励条件;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

  8、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科学管理的中心总是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人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9、组织工作的基本原理:

  目标统一原理;分工协作原理;管理宽度管理;责权一致原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理;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

  10、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

  又称管理幅度,是指管理者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

  ①理者与其下属双方的能力。

②对问题的种类。

③织沟通的类型及方法。

④授权。

⑤计划。

⑥组织的稳定性也影响着管理宽度。

  11、控制工作的要求:

  控制系统应切合管理者的个别情况;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控制工作应具有灵活性;控制工作应讲究经济效益;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控制工作应具有全局观点;控制工作应面向未来。

  12、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要有领导远见;要讲求战略;组织结构扁平或水平化;信息在组织内分享;活性化;要有强的组织文化。

  13、团队给个人带来的好处:

  问题解决技能的提高;个人交往能力的提高;对业务过程理解的加深;培养未来领导角色的新技能;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满足感和认同感;感觉自己参与团队完成的事情远远大于个人所能等。

  14、非正式沟通的特点:

  ①消息越新鲜,人们谈论得就越多,②对人们工作有影响的,最容易招致人们谈论,③最为人们所熟悉者,最多为人们谈论,④在工作上有关系的人,往往容易被牵扯到同一传闻中去,⑤在工作中接触多的人,最可能被牵扯到同一传闻中去。

  15、目标管理的特点:

  目标管理工作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强调“自我控制”。

促使下放权力。

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

还力求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员工的工作满足感。

  16、霍桑试验的阶段及结论:

  阶段:

1、工场照明试验。

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3、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

4、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结论:

1、职工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4、存在着霍桑效应

  论述题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5、人各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7、行职能工长制。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评价: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在20世纪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影响很大。

但总的来说,研究的范围始终没有超出劳动作业的技术过程,没有超出车间管理的范围。

  2、委员会管理的利弊:

  如果组织中的最高权交给两位以的管理者,也就是把权力分散到一个集体中去,即为委员会管理。

  优点:

集思广益,协调,防止职权过于集中,下级参与管理,加强沟通,代表集团利益,有得于管理者的成长。

缺点:

耗费时间和成本高,妥协与犹豫不决,职责分离,一个人或少数人占支配地位。

  3、目标管理的特点及局限性:

  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管理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制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依据。

简而言之,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各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优点:

目标管理工作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强调“自我控制”。

促使下放权力。

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

还力求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员工的工作满足感。

  缺点:

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方法宣传得不够。

没有把指导方针向拟定目标的各级管理人员讲清楚。

目标难以确定。

目标一般是短期的。

不灵活的危险。

  4、沟通的原则及有效沟通的要求:

  沟通的含义:

就是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住处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应效果的过程。

  沟通的原则:

(1)明确原则。

情报沟通是住处发出者发出信息的手段,但倘若要使该信息具有价值,就应当是能为接收收者所明确和理解的。

(2)完整性原则。

这就是说,当管理者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要实现和维持良好的合作时,他们之间就要进行情报沟通,以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

(3)使用非正式组织的原则。

只有当管理者使用好非正式组织来补充正式组织的情报沟通渠道时,才会产生最佳的沟通效果。

沟通的要求:

(1)表达清楚。

表达不清楚、不准确往往会铸成大错

(2)传递准确。

(3)避免过早评价。

过早的评价会使情报沟通停顿,会使情报传递人员产生手中无措的感觉(4)消除下级人员的顾虑。

要做好情报工作必须依靠下级(5)管理者积极进行沟通(6)对情报沟通过程中以控制,为了骊一个坚强的、先进的主管部门有利,必须控制住情报的公开和秘密程度。

  案例分析

  一、某民营企业的老板通过学习有关激励理论,受到很大启发,并着手付诸实践。

他赋予下属员工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并通过赞扬和赏识来激励下属员工。

结果事与愿违,员工的积极性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对老板的做法强烈不满,认为他是在利用轨迹来剥削员工,请根据所学的有关激励等理论,分析该老板做法是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答: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类需要是分层的,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地位和受人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认为只有当低级需要满足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

主导需要决定了人的行为。

  1、案例中该民营企业的老板可能忽视了员工的较低层次的需要,如生理和安全需要,而这些需要很可能正是员工的主导需要。

由于没能够对症下药,才导致该老板激励做法的失败。

 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2、要使得激励有效,应当了解员工的真正需要,并加以满足。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坚持物质利益原则,随机制宜,创造激励条件,把物质利益和精神鼓励相结合。

  二、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某国有大型企业为了适应来自国内外的竞争,以及企业长期健康发展,认识到要转变观念,加快建立现代企业的步伐,同时需要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而培训是先导。

过来,企业搞过不少培训,但基本上是临时聘请几个知名专家,采用所有员工参加、上大课的培训方式,在培训过程疏于控制,培训过后,有人认为在工作汇总有用,有的人认为没有什么用,想学的没有学到,也有人反映培训方式太单一,没有结合工作实际等。

如果你是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副总经理,你该如何管理公司的培训工作。

  答:

虽然企业认识到培训是先导的重要性,但正如案例中所显示的企业在培训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培训内容和方法的单调单一、培训过程控制和培训效果评估不够等,为了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首先要对培训工作进行管理;

  2、首次要确保培训内容多样性。

培训内容应包括政治思想教育、业务知识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要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包括系统的理论基础、职务轮换、参观考察等

  4、总之,在培训过程中,一般要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培训工作要与企业目标相合;上级管理者要支持和参与培训工作;选择和培训好教员;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培训方法要与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相结合;理论和实践要相结合。

  三、美国老板与希腊员工的对话(从沟通的原理进行分析)

  1、每个人的知识,经验,文化背景,宗教不同引起沟通障碍

  2、领导方式有差异

  四、冷冻厂生产率下降,缺勤率上升,厂长分析问题与管理有关,具有不同管理思想的专家,会认为问题出在那里,提出不同的措施

  答:

列举少数不同学派的管理理论及改进方案

三、名词解释题

1、管理:

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概念技能:

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复杂性的能力。

具体地说,概念技能包括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性从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以及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风险的能力,等等。

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类的各种需要分成五种不同的需要,并按其优先次序,排成阶梯式的需要层次:

自我实现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生理的需要。

4、组织文化:

是指组织在自己特殊的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下所形成的自己独特的哲学信仰、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或指一个组织共有的价值体系,包括组织共有的价值观念、价值准则、习惯、作风、道德规范等。

5、企业文化:

工业社会中的企业文化经常被定义为“企业成员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念以及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

6赫茨伯格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诸如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等,如果得到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他把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7.反馈控制:

这类控制主要是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分析其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拟定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以防止偏差继续发生或防止其今后再度发生。

8.命令一致原理,是指主管人员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9.利克特的四种管理方法中的一种。

主管人员在做决策时征求、接受和采用下属建议;试图去酌情利用下属的想法与意见,运用奖赏并偶尔兼作处罚的办法让职工参与管理。

10.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

组织活动本身及其结果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   影响。

11.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12.是指组织越是想要提高管理水平,就越是要在主管职务的接班人之间鼓励公开竞争。

13.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14.指管理者越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例外的情况,控制工作就越有效。

15.授权:

有广义和狭意之分,广义的授权即通过与组织成员共享信息,并让其控制更多的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从而给组织成员提供更多的自主权的过程。

狭义的授权,是指领导者将自己的部分权力授予下属,以完成特定的工作。

16.领导艺术:

所谓领导艺术,就是指实施领导的能力、方式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创造性。

它是领导者素质和经验的综合体现。

17.关怀维度:

关怀维度指的是领导者尊重和关心下属的看法与情景,更愿意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

18.下属成熟度:

主要是指个体完成某一具体任务的能力和愿意的努力程度。

19.纵向沟通:

即垂直沟通,是指按组织的上下隶属关系和等级次序进行的上下沟通。

20.正强化:

正强化就是强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命名这些行为得以进步加强,重复地出现,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21.正式沟通:

按照组织正式规定的浅路,即正式组织系统与层次来进行的沟通。

22.非正式沟通:

通过正式系统以外的途径来进行的沟通,它主要是通过个人之间的接触来进行的。

23.激励:

指创没满足职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职工的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

24.领导:

影响群体或组织成员,使其成为确定和实现组织或群体目标而做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

25.现场控制工作是指主管人员通过深入现场来亲自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活动。

其纠正措施是用于正在进行的计划执行过程,主要为基层主管人员所采用,是控制工作的基础。

26.反馈控制是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分析其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拟定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防止其今后再度发生。

27.前馈控制是当主管人员对即将出现的偏差有所察觉时,就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或防止。

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控制,克服了反馈控制中因时间延迟所产生的弊病。

28.管理控制:

是指主管人员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衡量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29、依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目标称为目标创新。

30、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企业对这三方面的调整与变革。

四、简答题

1.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管理的基本特征是:

(1)管理是一种文化或社会现象。

其存在的必要条件,一是多人集体活动;二是共同一致目标。

这就使组织成为管理的载体。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他的责任是管理组织、管理管理者、管理工作和工人。

(3)管理具有特定任务,职能和层次。

即通过上、中、基层三个层次,运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基本职能,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使共同工作的人以尽量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目标。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组织内部有五个基本要素。

①人,即管理的主体和客体;②物,即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③信息,即管理的客体、媒介和依据;④机构,反映了管理分工关系和管理方式;⑤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