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9451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课题14、秦兵马俑第1教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

重难点

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教学

准备

兵马俑资料的搜集。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秦兵马俑被誉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

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1、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2、思考:

秦兵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指名交流。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  

2、为了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的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三、精读第二段。

1、说说游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

(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四、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通过世界八大奇迹的介绍引入新课内容,让学生浏览数字化教学平

台初步了解秦兵马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秦兵马俑有个大概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让学生上平台广泛浏览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

息资源,初步了解秦兵马俑恢弘的气势和精巧的工艺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信息。

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独立

思考能力,将自己的问题发表。

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归类问题,让学生的探究学习有明确的目标。

课题14、秦兵马俑第2教时

教学

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难点

感受中华名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

准备

PPT,图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

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二、精读第三段

1、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  马  俑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威武凝重

骑兵俑勇猛善战

兵车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6、齐读课文第11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

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  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

("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三、归纳小结。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走进文本,品读语言,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适时的点拨、启发、引导,提供网络资源,让学生走进意境,构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

意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大量的图、文资料中全面感知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由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的喜好不同,将军俑、武士俑、

骑兵俑等特点不同,各有各的可爱之处,学生的选择就会有所不同,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自主选择,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这样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自由发挥,个个参与学习,人人奉献思维结果。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发散学生思维,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预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精神。

 

板书设计

     19、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反思重建

 

第三单元课题15、埃及的金字塔第1教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教学

重难点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

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

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

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

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3、指导学生书写。

三、再读课文、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1、师:

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扑朔迷离的金字塔建筑,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什么疑问?

或者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引导整理质疑问题

2、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你能不能仔细读读每个自然段,针对个自然段的内容试着提一两个问题吗?

第一自然段:

金字塔座落在哪?

什么样子?

第二自然段:

金字塔为何而建?

为什么叫金字塔?

第三自然段:

a、金字塔有多少座?

最大的是哪座?

b、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c、金字塔的结构怎么样?

第四自然段:

造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搬运的?

第五自然段:

造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垒起来的?

第六自然段:

金字塔有什么意义?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让学生在充分的信息交流中丰富对金字塔的认识,感受金字塔的神秘气息,激发对金字塔的好奇向往之情。

不仅要感受金字塔的形象,还要体会金字塔作为一项文化古迹的精神实质及象征意义。

这一目标的贯穿落实融入各个环节的教学之中

这样的说明目的在于强调描述建筑的说明文写作的一般顺序和内容,明确学习不仅是学教材,而是通过教材学习融会贯通。

 

课题15、埃及的金字塔第2教时

教学

目标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重难点

感受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教学

准备

有关埃及的图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激发兴趣,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金字塔全景图,问:

能运用图中的词语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金字塔吗?

(出示词语:

角锥形建筑物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进行描述。

2、看到这样巍然屹立的金字塔,你们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呢?

(如:

有什么特点?

怎么建成的?

为什么而建?

等。

)相机板书有关问题。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去探索金字塔的奥秘。

二、合作学习,研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过渡:

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又使我们加深了对金字塔的了解,那课文的第三节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汇报: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摩天大厦。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

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结合资料,个人汇报:

(高146米,相当于40层大厦: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从数字,板书:

数字;朗读指导:

我们的综合楼只有四层,你想一想,当你站在比综合楼高出十倍的40层大厦下看这座大厦的楼顶的时候,你怎样看?

你会怎么想?

同样,站在胡夫金字塔下呢?

把它的高读出来,把你的惊叹表达出来。

)绕一周走一公里:

体会到到金字塔底面积很大,用数学来说明;

指导朗读,你知道绕我们学校走一圈多少米吗?

算一算,绕金字塔走一圈相当于绕学校走几圈?

(231万块,平均每块2.5吨,石头之多,石头之重,三分之一米宽的石路,可以绕地球一圈,要六十万个车皮,如果把这些车皮连起来,也快要绕地球一圈了,把你的不可思议,惊讶不已表达出来。

砌合得很紧密,很平整:

石块与石块之间是怎样结合的?

(将石块打磨得十分平整,然后叠放在一起,中间没用任何水泥类粘结物。

这样堆砌起来的金字塔牢固吗?

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你知道吗?

为了保证金字塔永远不倒,古埃及人没用一颗钉子,没用一根木料。

因为钉子时间长了会生锈,木料时间长了会腐朽。

整座金字塔都是用这些巨石构建的。

经常10万人,30年:

我们镇约有四万人,你想想十万人是多少?

据记载,当年,每3个月便换一批人,每批十万,估计一下整整30年,要多少人?

联系上文说说为什么要用这么多人呢?

小结:

这一小节中罗列了许多数据,也把金字塔与其他事物作了比较,更有形象生动的描写,让我们牢牢地记住了金字塔的特点。

2、引读第3节。

思考:

分析这些数据,通过这样的比较,再加上具体形象的描述,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交流。

(宏伟、精巧;智慧、勤劳;奴隶、剥削)

三、课后练笔:

学生汇报:

生1:

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民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

看他们——(介绍书上的方法,边读边用画图来表示;)

生2:

当时没有起重机,没有汽车,没有石厂、机器……埃及人民就是这样,用无数的肩膀和无数的手把一块块巨石搬运过来,并砌成金字塔。

多么了不起啊!

生3:

请看,这是我画的建造金字塔的场面,是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画的。

(出示图画)

学生汇报:

生1:

“这些金字塔矗立在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

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让我明白了它历史悠久,体现了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生2:

这又与课文的开头呼应,理解了它所以“傲对碧空”!

生3:

我想对埃及人民说:

你们是伟大的,令人崇敬的!

我国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收集了一些有关长城的资料,请同学们学习本课写法,写

一篇介绍长城的文章。

【“巍然屹立、傲对碧空”是对金字塔外在形象的概括,也是金字塔精神实质的写照。

这儿只是对这两个词语的初次解读,目的是粗浅地感受词语所蕴含的高大宏伟的气势,为下文的学习铺垫设疑。

【通过想象,学生形象地理解了词语所蕴含的意思,自然地感受到金字塔外形上的特点。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分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一是抓特点,二是论方法,三是运用比较、联系实际、联想、直观再现等方法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丰富学生的理解和体验。

最后的小结不仅预设了下文的学习,还是对金字塔精神品质的初步感受。

【从概括到具体,从模糊到清晰,学生对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精神品质有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也已水到渠成。

板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智慧的结晶精巧

第三单元课题16、音乐之都维也纳第1教时

教学

目标

1、体会维也纳的特点,理解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

2、学习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的写作方法。

教学

重难点

体会维也纳的特点,理解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

教学

准备

文字卡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音乐是世界上最富生命力的语言,刚才我们听到的就是世界名曲《兰色的多瑙河》,听着音乐,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多瑙河畔。

波光粼粼的多瑙河流经一座美丽的城市,她就是奥地利的首都,有人说,音乐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了这座城市。

谁能来猜一猜这座城市的名称?

2.这座城市有一个美称,那就是音乐之都,“都”在这里指大城市,往往指盛产某种东西,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地方,如雾都伦敦,浪漫之都巴黎等等。

【出示课题】

3.读了课题以后,你想从课文中了解些什么呢?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去看一看。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表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句子勾一勾、划一划。

2、汇报交流

(1)自由说

(2)把我们的观点整理一下,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体现的?

(四个方面)出示幻灯片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由汇报

(2)是啊,维也纳确实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板:

装饰]引读:

在这儿,到处„„,为了„„也多用„„就连„„也用„„

(3)一起来欣赏(视频)看到了吗?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充满了浓浓的音乐气息,不愧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第三方面(第4段),想“生活”。

过渡:

来到维也纳,走进人们的生活,你会有什么发现?

学习这一方面的同学来交流一下?

(1)自由汇报

(2)想不想有更多的发现?

闭上眼睛,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仿佛来到了哪里?

看到了些什么?

又听到了什么?

还闻到了什么?

师示范读第4段。

(3)交流:

我漫步街头------

我来到他们的家庭------

我来到政府会议现场------

我走进公园------(我们跟随你一起走进公园,悠扬„„回荡。

)“掺和”这个词怎么理解?

大米和小米混合在一起是掺和,这“乐声”是声音,“芬芳”是味道,声与味怎么能掺和在一起呢?

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领会。

(4)这些热爱音乐的人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音乐的热爱。

孩子们,走过这些地方,你被感染了吗?

你感受到了什么?

(浓浓的音乐气息,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

[板:

生活]

(5)音乐更离不开维也纳,它回荡在维也纳的每一个角落,也回荡在我们每个同学的心头,哪位同学想来读读这一段?

回味此时飘荡在我们心头的音乐?

(读的真好,仿佛听到了那悠扬的乐声)谁再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那声与味的掺和?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选择课文中的一位音乐家欣赏他的一首乐曲。

 

课题课题16、音乐之都维也纳第2教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词语的意思。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

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1、有人说:

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维也纳走走看看,感受维也纳这座音乐城市的神奇与美妙。

2、请大家把课文打开,快速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把主要语句划下来。

交流(课件出示四个中心句,齐读):

(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维也纳的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

二、细读感悟,体会音乐之都的魅力。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第四自然段,自由轻声地读一读,看看这一段围绕“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写了哪几个场景?

2、出示:

我漫步街头听,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响起来了;我来到了——,——;我又来到了——,——……

走进维也纳人的生活,你最想到哪儿去了解他们?

请大家伴随着音乐,走进人们的生活,边听,边想:

你仿佛来到了哪里?

看到了什么?

3、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想象习习的晚风吹拂你的脸庞,远处悠悠扬扬的音乐随风而来,深深地吸一口气,闻到了什么?

耳畔又听到了什么?

指名读第三句。

4、在维也纳集会时奏的是——(古典音乐),庆典时奏的也是——(古典音乐),政府会议时奏的还是——(古典音乐),可见维也纳的人们……(对古典音乐的酷爱)一起读出这这种感受吧。

5、是啊,维也纳人民的生活每时每刻也离不开音乐,音乐回荡在维也纳的每一个角落,也回荡在人们的心中。

再自由读读你喜欢的那个场景,读出人们对音乐的酷爱。

★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

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会发出由衷的感叹:

维也纳真不愧为——(音乐之都啊)!

它还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1、出示第二自然段。

齐读“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板书:

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①“摇篮”是什么意思?

②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呢?

读读这部分内容,想一想。

“摇篮”这个词给你怎样的感觉?

(摇篮是婴儿舒服的港湾,是甜蜜的家园。

最初的好梦是从这里开始的,最初的舒适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③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读“摇篮”。

许多音乐家在维也纳生活,在维也纳创作,他们感觉就象在摇篮里那样温馨,那样舒适地成长,创作了许多震撼人心的音乐名篇。

④出示:

少年宫是____的摇篮。

 ___是____的摇篮。

2、指导朗读第二段。

是呀!

正因为维也纳是个温暖、安全、舒适并能产生很多美丽梦想的地方,所以才会孕育那么多著名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

这个“等”字可以看出还有许多音乐家,是呀!

这个摇篮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

这个“等”字中也可能将来就是你。

来,把你的名字也放进去骄傲地读读。

想见见这些音乐巨人吗?

(出示音乐家头像)维也纳给了这些音乐家以丰富的灵感,让他们创作出无数流芳百世的作品。

同时,维也纳又以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为自己的骄傲。

我们听着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齐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自读第三自然段:

维也纳如何用音乐装饰的?

有这么多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这么多举世闻名的优美乐章,维也纳真不愧为——“音乐之都”!

这里的人们因此对音乐有着独特的情感,看,这座城市都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

你不禁要问,如何装饰呢?

读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2、反馈:

①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

②为了纪念乐坛大师,……名字命名。

城市的雕塑、街道名称都是城市的标志。

我们许多城市都有中山路,这就是为了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

而我们在维也纳,到处——(引读课文)可见维也纳人民——(对音乐家的崇敬和怀念)还用什么来装饰呢?

③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我们的故宫看得最多的是龙,这是我们民族的象征。

而在维也纳的王宫花园——(引读课文)。

在维也纳,他们把什么作为自己城市的象征?

是啊,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我们来欣赏一下王宫花园草坪上的高音谱号。

有谁会画这个高音谱号,来给我们的课题也装饰装饰。

惊奇赞叹之余,谁再来读读这句。

在维也纳街头,以及那些风格独特的建筑还有很多。

可以说,这些雕塑和建筑就是维也纳凝固的音乐。

而那些喷泉则是灵动的音乐。

刚才同学们说到,很多街道、礼堂都是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

我们说,维也纳是用音乐作装饰材料的。

板书:

音乐装饰

3、读了维也纳这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同学们,如果老师也让你来装饰一下,你会怎么装饰呢?

教学第五、六、七小节

1.默读第五、六自然段,用简洁的词语记下自己读某句或某几句话之后的感受。

(批注)

2、反馈交流。

(1)是啊,真不愧为“世界歌剧中心”!

你看,具体的数据可以使我们对事物有更深刻地了解,这是一种常用的值得我们借鉴的写作方法。

(2)国家歌剧院金碧辉煌、宏伟壮观,给维也纳戴上了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名声远扬,她无愧为“世界歌剧中心”。

在维也纳和“世界歌剧中心”同样著名的还有“金色大厅”。

“金色大厅”顾名思义,是金碧辉煌金光闪闪的)大厅怎么会金碧辉煌,金光闪闪的呢?

再读读这段文字,画出表现这个特点的语句。

①引说:

正厅两边——金色墙壁;楼上两翼包厢后侧——金色大门、金色胸像;大厅顶上——金色镂花梁柱。

②把这满目的闪闪金光深深印在你的脑海里,一起读出它的华丽典雅、非凡气派。

3、学习第七自然段。

①“金色大厅”如此出名,就因为它华丽的外观吗?

你们再读读课文最后一小节,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读后交流)由此可见,世界歌剧中心和金色大厅更以在全世界的影响而著名。

板书:

音乐影响  

②那里是一个音乐圣地,每一位音乐家都向往那里。

每一位音乐家都以在那里举办音乐会为自己的最高目标;每一位爱好音乐的人都以到那里欣赏而感到自豪。

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升华,感受音乐之都的氛围。

1、我们今天这节课有些特别,耳朵享受着动听的音乐,口中享受着美丽的文字,脑海中享受着维也纳的美景。

你一定对美丽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由衷地赞叹吧!

请你回忆课文内容,用一、两句话赞一赞音乐之都维也纳。

2、片断小练笔:

这篇文章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你发现了吗?

(总分的写作方法。

)出示:

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体现特点。

(可任选一题)

①请每个同学设计一个中心句,然后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

如:

“春天校园是美丽的”。

②请同学们以“我爱音乐之都维也纳”为中心句,结合本节课学习的课文,用“总——分”的结构,来说说自己喜爱维也纳的理由。

3、大胆想象,为维也纳街道、公园等公共设施命名,如:

海顿街道……

4、搜集有关维也纳的其他资料,进一步了解这座文化古都。

 

第三单元课题习作4

教学

目标

1、鼓励学生走近山川河流,“行万里路”,领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无限风采。

2、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诗意的思考,从而发出由衷的赞叹。

3、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按参观或游览的顺序,有选择地进行介绍和描写,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教学

重难点

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智慧的敬仰之情。

教学

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习作准备

在本次习作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名人游记,并从内容和思路上做适当的记录和摘抄。

推荐文章:

福克纳-《日本素描》;卡夫卡-《族途札记》;夏多布里昂-《金字塔感言》阅读要求:

1,把你觉得作家描写最传神、最细致的部分反复朗读,并摘抄。

2,选择其中的两篇,就文章的思路做一个提纲式的记录。

二、赏析部分作品

1、同学们,我们最近一段时间阅读了不少的名人游记,有哪些收获呢?

2、请同学们从自己所读的作品中选择一篇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1)在小组里交流。

(2)大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师生共同阅读习作例文。

(1)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展开描写的?

号称“中华一绝”的龟山汉墓,就开凿在这只“大乌龟”肚子里。

(2)读了文章,你感觉到了“绝”吗?

为什么?

(3)小作者重点写了哪些部分?

文章是怎样抓住一个“绝”字来介绍和描写的呢?

三、指导练笔

1、同学们,你参观、游览过哪些地方?

请学习例文的写法,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

老师相信在我们如此丰富的积累的基础上,同学们的习作也一定是精彩纷呈的!

2、指导学生写提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