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课标古代诗歌逐篇逐句赏析0103420.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89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5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标古代诗歌逐篇逐句赏析01034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标古代诗歌逐篇逐句赏析01034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标古代诗歌逐篇逐句赏析01034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标古代诗歌逐篇逐句赏析01034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标古代诗歌逐篇逐句赏析01034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标古代诗歌逐篇逐句赏析0103420.docx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标古代诗歌逐篇逐句赏析01034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课标古代诗歌逐篇逐句赏析0103420.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标古代诗歌逐篇逐句赏析0103420.docx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标古代诗歌逐篇逐句赏析0103420

课标古代诗歌逐篇逐句赏析

                    

第1首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内容理解:

这两句诗点明“观沧海”的地点。

炼字:

“临”“观”传达出诗人扬鞭跃马、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

“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内容理解:

描写海水和山岛,实写沧海之景。

炼字:

“涌”字既写出了沧海惊心动魄的声势,也写出了诗人对海的惊叹和赞美。

表现手法:

动静结合。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草木和洪波一静一动,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魄,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了伏笔。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内容理解:

前四句借助想象虚写沧海景象。

炼字:

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表现手法:

想象。

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展现出水天相接、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景象,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情感:

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表现出诗人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及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第2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表达方式:

前一句写景,后一句言事。

表现手法:

寓情于景。

“杨花”漂泊不定给人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情,诗人借用这两种意象,点明特定暮春时令,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这两句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表达方式:

抒情。

修辞手法:

拟人。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把它看成友好的使者,它了解诗人此刻的心情,愿意承担陪伴友人的使命,从而抒发了对友人因被贬而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表现手法:

想象。

这两句诗想象奇特,诗人和友人天各一方,便想象月亮带着自己的同情和怀念,去陪伴友人一直到达贬所。

第3首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修辞手法:

对偶。

运用对偶点题[。

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路途奔波之意、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炼字:

春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是和风、顺风,帆才有悬空的态势;“阔”描绘出了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在空间上给人一种无限的感觉;“悬”写出了海上孤帆行船的景象,突出了大景中小景的形象。

修辞手法:

对偶。

运用对偶手法,“潮平”对“风正”,“两岸”对“一帆”,“阔”对“悬”,对仗工整,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炼字:

“生”“入”二字用拟人修辞,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

这两句蕴含着旧事物中已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修辞手法:

设问。

运用设问修辞,诗人自问自答中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第4首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

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意象,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

“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动静结合。

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相映,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

画面描述:

运用白描手法,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瘦马”“夕阳”等,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

炼字:

“瘦”字非常传神,不仅贴合全诗悲凉的意境,暗含了路途之艰辛,还包含了瘦的不仅是马还包括骑马之人的意思。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内容理解:

“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悲凉气氛,为末句“断肠人”做铺垫。

情感:

“断肠”二字为全曲之“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第5首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内内容理解:

首句设问点题,在两个“期”的一问一答间,将对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思念的急切与愁苦之情尽显。

炼字:

“涨”字富有动态感,既写巴山之水灌注秋池的自然之景,也流露出诗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表现诗人深重的绵绵愁思。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

前两句中的巴山夜雨是眼前的实景,这两句的巴山夜雨是对未来的想象,是虚写,反衬了如今孤寂的心情。

“何当”紧扣“未有期”,将思归的急切展现得更加有力。

“却话”意为回溯追想,即以想象中美好的场景来凸现今日的相思之苦,构思奇巧。

第6首 木兰诗七下/8

《乐府诗集》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

内容理解:

第一节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写她突然停机叹息,不禁令人奇怪。

表现手法:

比兴。

运用比兴手法,以“唧唧复唧唧”的声音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

叙事手法:

设置悬念。

开篇制造悬念,以木兰无心织布暗示她此时忧思深重。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

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内容理解:

第二节以问答起笔,道出木兰的心事,交代木兰从军的原因。

人物形象:

木兰从军既显示了对父亲的孝心,又展现了对国家的忠心,彰显了巾帼英雄本色。

修辞手法:

1.设问。

由第一节的悬念引出,在问答中将木兰的故事娓娓道来。

2.夸张。

“卷卷有爷名”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军情之紧急,出征迫在眉睫。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

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内容理解:

第三节写木兰出征的准备工作和初赴战场的见闻感受。

修辞手法:

1.排比。

前四句在排比叙事中强烈地烘托出木兰忙忙碌碌准备戎装的情景,真实地刻画出木兰紧张备战的心情。

2.夸张。

后八句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迫,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气氛。

3.反复。

后八句以反复的句式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内容理解:

第四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

修辞手法:

1.夸张。

前两句诗写出征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身姿。

2.对偶。

中间两句诗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烘托出战场上雄壮悲凉的气氛,写出战士宿营戒备森严、战地生活的苦寒。

3.互文。

最后两句运用对偶和互文手法,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流露出对战乱人生的感喟,暗示出反战的思想。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内容理解:

第五节写木兰还朝辞官。

人物形象:

“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因为木兰有其秘密,即她是女儿身,但也表现了木兰不慕富贵及对家园生活的眷念的形象特点。

修辞手法:

1.前两句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

2.“策勋”二句运用对偶、夸张的手法写木兰的功劳之大,所得赏赐之多,从侧面写出了她的英勇善战。

爷娘闻女来,

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

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内容理解:

第六节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的欢乐情景以及木兰恢复女装来见“火伴”的喜剧场面。

人物形象:

用“开”“坐”“脱”“著”“理”“帖”一系动作描写,写出了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装束的喜爱,展现出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

表现手法:

1.渲染。

前六句用排比铺叙的手法,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

2.衬托。

“火伴皆惊忙”表现出“火伴”的惊诧和赞叹,侧面衬托了木兰在从军时的谨慎和机敏。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修辞手法:

比喻。

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雄雌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对木兰的谨慎机敏做了讴歌和赞美。

第7首 登幽州台歌七下/20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内容理解:

向前望,望不见古代的贤君;往后看,看不到当今的英主。

情感:

表现出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表现手法:

对比。

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炼字:

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包罗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一个“独”字,是全诗的诗眼,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情感:

诗人以苍茫广阔的北方原野为背景,通过天地之大,展现寂寥之深,孤苦之痛。

表达方式:

(抒情)直抒胸臆。

“独怆然而涕下”直接抒发了作者孤独凄凉的悲苦心境。

第8首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修辞手法:

以设问统领下文。

在自问自答中,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

炼字:

“望”字贯穿全篇,虽然除标题外,未着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表现出青年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未了”写出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表现山势绵延不尽。

手法:

先写远望所见,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

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下句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是实写。

修辞手法:

“钟”字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生动有力;“割”字用夸张手法,形象贴切地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表现手法:

1.动静结合。

由静转动,写细望之实景。

2.衬托。

用“曾云”衬托出山高。

炼字:

“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

情感:

诗人抓住泰山层出不穷的云气,以及山谷之中飞翔归巢的鸟儿这两个景物细节,展现了心境的开阔和对泰山奇景的喜爱之情。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炼字:

“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

表现手法:

对比与衬托。

“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以“众山”和泰山做对比,用“众山小”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情感:

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蕴含着只有不畏艰险地去攀登,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