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x
《沪教版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沪教版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叫作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沪教版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沪教版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
同学们都喜欢机器人吗?
同学们可以自己制作,锻炼动手能力。
我们了解到2021~2021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参赛队伍的参赛队伍支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
出示条形统计图。
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
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2、分析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
(1)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你有什么感想?
(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带领学生从点和线两方面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问:
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
(板书:
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
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
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进入了老龄化。
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下面是一个小组调查的2021—2021年上海出生人口和。
小组讨论:
如果要看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分别出示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4、提问:
请比较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变化情况。
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呢?
(1)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指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标题和图例在制图中一定要有。
(2)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与什么不同?
复式折现统计图可以更方便的分析两个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5、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说说上海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吗?
(2)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结合全国2021—2021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的规律吗?
(如下表)
年份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出生人口数/万人
1708
1652
1604
1598
1621
1589
1599
1612
1619
1596
死亡人口数/万人
821
823
827
835
851
895
916
938
942
953
三、知识巩固
1、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见如下统计图。
(1)根据统计图,你能判断一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吗?
1、2月份气温最低,从3月份气温上升,5~8月份气温,从8月份开始,气温下降。
(2)有一种树莓的生长期为5个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7~10之间,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
这种植物在甲地种植比较合适。
2、陈明每年生日时都测量体重。
下图是他8~14岁之间测量的体重与全国同龄男生标准体重对比的统计图。
(1)陈明的体重在哪一年比上一年增长的幅度?
14岁比13岁增长的幅度。
(2)说一说陈明的体重与标准体重比变化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重点: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
弄清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沪教版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
,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
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2、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小组合作交流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设疑自探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
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
下面是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
思考:
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自由发言,读懂条形统计图。
3.揭示课题。
师:
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
出示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统计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折线统计图。
(二)解疑合探
1.初步感知
师:
刚才,我们在条形统计图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
学生观察统计图,指名说一说。
问:
2021年有多少支队伍参赛?
谁来指一指?
生:
边指边答2021年489支。
追问:
489在哪?
生:
在2021年这一列和横着的489这个数据的交点。
2.揭示课题。
师:
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
出示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统计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折线统计图。
思考所有的信息都找到了,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
3.深入探究。
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独立思考教材中提出的2个问题。
小组交流。
全班讨论、交流:
你是是怎样看出来的?
怎样想的?
4.读懂图意。
谈话:
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
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
表示2021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
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
2021年呢?
5.数据分析。
谈话:
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
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三)、质疑再探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思考:
那么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参赛队伍的变化情况呢?
为什么?
师:
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延伸
1.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提问:
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
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
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五)、课堂小结
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
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沪教版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
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
(学生回忆)指出:
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教材第122页的例1。
提问:
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1)算出平均数是1.475,认为身高接近1.475m的比较合适。
(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85,身高接近1.485m比较合适。
(3)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52m左右比较合适。
2、老师指出:
上面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提问: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
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5、完成教材第124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2、3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三、思维训练
小军对居民楼中8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1)计算出8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可以使用计算器)
(2)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沪教版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实际问题。
(2)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合理推断,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教学重点:
经历认识、分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逐步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特征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根据折线判断增减幅度的大小并进行合理预测。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考考你——用手势表示出这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师:
你能用手势表示出这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吗?
上升——下降——起伏不定,有升有降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师:
这个学术报告厅,你知道是哪年建成的吗?
不知道吧,老师告诉你——(课件)2021年。
请问,2021年你几岁?
生:
„„
师:
在那一年的春天,我国很多地方遭遇了“非典”疫情,你知道什么是“非典”吗?
(课件)解释:
“非典”也就是非典型肺炎,是一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传染性极强,一旦染上,就有死亡的可能。
(展示图片)那时,医护人员,普通百姓、国家领导人都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斗争中。
每一天,电视、广播、报纸、网络都会播报疫情发展的情况。
北京地区尤为严重,在这期间,人们非常关注的就是每天新增的“非典”病人人数。
让我们穿过时空隧道,回到2021年。
2、展示2021年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简单回忆。
师:
这是北京地区2021年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的情况。
为了能更清楚的看出当天病人人数的情况,我们可以把它制作成什么?
(统计表)
这就是我根据这些数据制作的一张统计表,同时我也从网上下载了一份有关这些数据的统计表。
请看看,是每天都统计吗?
”
生:
不是,每隔5天统计一次。
师:
观察统计表,你知道5月1日,6日各增加了多少病人吗?
生:
5月1日新增122人,5月6日新增70人。
师:
对,这就是统计表的优点,可以直接看出当天新增加病人的人数。
师:
除了用统计表,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统计这些数据呢?
生:
条形统计图。
师:
(出示统计图)这就是根据刚才这些数据制作的一张条形统计图,根据这幅图,你能很快看出什么呢?
生:
„„最多„„最少。
师: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它能更形象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课件)你能用手势,把条形统计图中病人人数的变化表示出来吗?
生比划。
师:
如果把大家用手势表现出来的路线画出来会是什么样呢?
请大家仔细观察。
(课件演示)
师:
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认识的新朋友,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折线统计图(板书)
二、观察分析,认识特征
比一比,找一找,你能发现这两幅统计图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吗?
预设:
一个是用条形来表示的,一个是用点和折线来表示的,或它们的方式不一样。
(一个是用直条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一个是用点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
师:
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中是用点和折线来表示数量的多少,那么这些点和折线各有什么作用呢?
现在我们就来研究折线统计图中的点和线(板书:
点、线)
解决点:
师:
首先请看这些点,你知道这些点用来表示什么吗?
生:
表示数量。
师:
能说说你是怎么看的吗?
我们以第一个小圆点为例,这里的113表示什么呢?
生:
表示4月26日有病人113人。
师:
你是怎么看的呢?
生:
(课件)看点所对的横轴和纵轴的信息就是这个点表示的数量。
师:
嗯,说得真好。
谁来说说1
22、70分别表示什么呢?
生:
„„
师:
新增病人在几月几日最多?
几月几日最少呢?
生:
5月1日最多,5月31日最少。
师: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
看点上的数字。
师:
这是一个办法,如果点上没有数字(隐去数字),现在谁能看出什么时候最多?
什么时候最少?
生:
看小圆点,5月1日的小圆点最高,表示数量最多,5月31日的小圆点最低,表示数量最少。
师:
原来通过看点的位置就可以直观看出数量的多少。
所以,折线统计图的点的位置就决定了——数量的多少。
师:
说得真好。
(板书:
点:
数量的多少)
(2)探究线的作用
师:
研究完这些点,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线,数数一共有几条线段?
生:
7条。
师:
这7条线段一样吗?
都有什么不同?
生:
长短不同。
(有的长,有的短)生:
倾斜方向不同。
(有的上升,有的下降)生:
倾斜程度不同。
(有的倾斜度大,有的倾斜度小)
师:
这些不同又能反映出什么呢?
让我们先从倾斜方向研究起。
有谁知道,折线上升和下降分别表示什么?
生:
人数(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师:
你能不能指着图说说哪里的线段表明人数是增加,哪里的线段表明人数是减少?
生:
26日到5月1日这段表示人数增加。
其余的都是减少。
师:
结合点上的数据看的,对吗?
生:
对。
师:
看来折线统计图中线段上升是表示——数量增加。
线段下降是表示——数量减少。
师:
如果线段是水平的,表示什么呢?
生:
表示不变。
师:
说得真好。
(指着图说)那这表示人数减少,这也表示人数减少。
哪一条线段表明人数减少得最多?
能看出来吗?
(课件展示线段。
)
生:
5月1日到6日减少最多。
(原因那条线段陡些。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
比较图中数量的大小(算出来的)。
师:
(算出来,)除了比较数量的大小,我们再看看这两条线段还有什么不同?
生2:
一条线段越长,倾斜程度越大,表示减少得多,一条线段越短,倾斜程度越小,表示减少得越少。
师:
说得真好。
(课件)(看来,线段的长度和倾斜度影响着数量增减的幅度。
)
根据这些情况,我们把折线统计图中线段的变化分成这五种情况。
线段上升,又长又陡,表示数量——大幅上升。
短而缓,表示数量——小幅上升。
线段下降,又长又陡,表示数量——大幅下降。
线段下降,短而缓,表示数量——小幅下降。
线段水平,表示数量——保持不变。
所以,折线统计图中这些不同的线段反映的是——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板书)
师:
现在我们来验证一下,从5月1日到6日减少了几人?
(112-70=52)6日到11日减少了几人?
(70-42=28)
师:
通过验证,充分说明了,线段的长短和倾斜程度可以看出数量变化的幅度。
师:
通过比较数量的大小和观察线段的变化都能看出新增病人数量的变化,你会选用哪种方法?
生:
我会选看线段的变化,因为一眼就能看出数量是在增加还是减少。
还能从线段的倾斜程度上直接看出数量变化幅度的大小。
师:
从图中你能看出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病人数量的整体变化趋势吗?
生:
整体呈下降趋势。
师:
根据变化趋势,预测一下6月初新增病人的变化情况?
A、会很少了,没有了。
(大家说可能吗?
)
有没有不同想法呢?
(如果没有问:
确定是下降吗?
会不会增加呢?
1、不会:
有的病人是潜伏期呢,可能会暴发了呀?
会:
也有可能。
如果从5月份的新增病人数的变化趋势来看,人数下降的可能性大,也不排除增加的可能。
)
B、会增加。
(大家说有可能吗?
)
大家预测的情况都有道理,不过从5月份的新增病人数的变化趋势来看,人数下降的可能性最大,当然也不排除增加的可能。
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从后来的事情证明,到了6月初,(课件)新增病人的人数确实是减少了,到了6月10号就完全控制住了。
(4)你了解新增病人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预设:
A、有新药物。
(医学的进步)B、白衣天使。
(对,一定不要忘记他们的无私奉献)C、人们讲卫生了。
(好的习惯发挥了作用)D、„师:
一句话:
团结就是力量,集体的力量战胜了非典。
师:
通过以上的学习,现在谁来用上语文课上学的关联词来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生: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既„„又„„)
师:
说得真好。
老师用一首儿歌来小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解释儿歌表示的意思:
谁来说说这首儿歌表示什么
折线图,很常见。
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制作的方法是:
先根据数量描出点,然后把各个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后面两句说的是他的特点:
既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又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再次齐读儿歌。
三、欣赏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师:
折线图,很常见。
你们在哪见过折线统计图?
生举例
师: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除了孩子们刚才举出的股市分析图和心电图。
看一看,这是十年来中国黄金价格走势图,能看出它的价格走势是怎样?
(上升)这是今年的黄金价格走势图,又是怎样的呢?
(下降)这些离我们好像有点遥远,再看看我们身边的,(课件)这是昨天我测试的我家网速统计图,可以看出我家的网速比较稳定。
你看这些折线都只有小幅的变化。
再看一个,这个统计图的变化就不稳定了。
这是我从去年8月到今年7月一年来在淘宝网进行网购的消费趋势统计图。
在这个统计图里,你能找到在过去的一年中,什么时候消费最多?
消费最多的还有哪个月?
一个:
我家装修房子。
一个:
双十二活动。
(本来没什么必须要买的了,但网上的活动吸引了我。
)
从这个起伏不定的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我其实是很矛盾的,你看,当我发现我用了很多钱的时候,我会克制自己一段时间不去买,但一段时间后,我又控制不住了,禁不起诱惑有下手了。
根据这个趋势,你预测一下,今年下期,我会在什么时候再出现一个网购高峰?
看到我这样参加网购,你有什么想说的要说给我听吗?
师:
我一定虚心接受孩子们的建议。
合理消费,计划开支。
三、数据分析,实践应用
1、身高变化统计图
师:
看了我的消费趋势图,再来看看你们。
孩子们身体的变化情况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
请看,这是陈东的妈妈记录的陈东十六年来身高的变化数据,制成统计图是这样的。
请睁大眼睛,静静的、仔细的观察。
(课件)
师:
人的身高增长有两个飞跃期,在这两个飞跃期中,身高增长特别快,你能发现在哪两个年龄段吗?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
0岁到2岁和10岁到12岁,因为这两条线段倾斜幅度最大。
师:
12岁以后身高的增长呈怎样的趋势?
生:
12岁以后身高增长缓慢了,因为12岁以后的线段倾斜幅度越来越小。
(小幅上升,小幅增高)
师:
根据统计图呈现的趋势预测陈东18岁时的身高是多少?
生:
172厘米,173厘米。
师:
说说你的理由。
生:
从12岁以后身高增长得缓慢了,所以不可能增长得太多。
师:
孩子们的想法很有道理,预测的也比较合理。
现在,请拿出你的右手,用手势表示出陈东16年来的身高变化的趋势。
生比划。
师:
嗯,不错,现在请你比划出陈东30——40岁的时候身高变化情况。
(成年时期,身高进入平稳阶段,不再长高,所以比划的手势应该是水平的。
)
师:
60——70岁的时候身高变化情况。
(这个时候是老年时期了,脊柱会变弯变短,老年人的身高就会有小幅的降低。
)
2、联系生活,体验变化。
师:
其实生活中很多数量也呈一定的变化趋势。
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请你用手势比划下面这些数量的变化过程。
(1)从春天到冬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
拿起手来,先找到起点,准备,春天发芽了,一直长到夏天,很多,很茂盛,秋天开始落叶了,落,冬天落完了。
(不错,大家很认真)
(2)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
出生时长牙没有?
找到起点,准备,出生,开始长牙,长长长,长齐了,又换牙,到了成人了。
不长也不掉。
老年开始掉牙了,掉,掉,没有了。
3、(课件)毛衣衬衣统计图。
现在我们来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帮一帮这位粗心的会计。
师:
这是根据某商场去年7至12月毛衣和衬衣销售量制作的一张折线统计图,粗心的会计忘记给统计图添加标题了,你能根据统计图说一说:
哪张是毛衣销售量的统计图,哪张是衬衣销售量的统计图吗?
生:
左边是毛衣销售量的统计图,右边是衬衣销售量的统计图。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
7、8月份热,买毛衣的人少,买衬衣的多;
10、11月份天气冷,买毛衣的人多,买衬衣的少。
师:
如果你是经理,根据这幅销售图,在进货方面你会做出怎样的安排?
生:
7、8月份多进衬衣,少进毛衣,
10、11月份少进衬衣,多进毛衣。
师:
看来我们的孩子都很有生意头脑,是的,要让学到的数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
五、课后拓展
其实啊,统计思想在我国古代早已产生
课件:
(统计思想在我国古代早已产生,)比如古人用“结绳记事”正是统计思想的一种体现。
如今统计图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除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还用扇形统计图、柱形统计图等等。
人们的创造力很伟大呢。
师:
除了人类,大自然也有它独特的统计方式,请看。
树的年轮、鹦鹉螺的纹路、乌龟背上的纹路等等,大自然像这样的统计现象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们,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