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8787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矿学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矿学课程设计.docx

《采矿学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学课程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矿学课程设计.docx

采矿学课程设计

Standardizationofsanygroup#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采矿学课程设计

采矿工程系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煤矿开采学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

序论········································2

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4

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4

第二节.采区内的再划分·····························5

第三节.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7

第四节.采区中部甩车场线路设计·························11

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18

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18

第二节.工作面合理长度的确定··························22

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23

小结········································25

参考文献········································26

序论

一、目的

1、初步应用《采矿学》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采矿学课程的理解。

2、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

1、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

本采区南以F4断层为界,北以相邻采区煤柱为界,上部标高-50m以上为风化带煤柱,下部边界为水平煤柱。

采区走向长度2100m,倾斜平均长度960m,倾角平均为12°。

采区共有两层煤,区内地质构造简单,为单斜构造,无断层和褶曲。

采区内无大的含水层和地下水,开采条件较好。

运输和回风石门标高分别是-250m和-50m。

采区生产能力自定。

2.煤层特征

本采区内赋存4,5号两层煤,4号煤层和5号煤层均为中厚煤层。

煤层埋藏稳定,构造简单,煤质中硬,自然发火期为3-12个月。

煤岩爆炸指数为34-70%。

煤层瓦斯含量小,采区所属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煤层特征表

序号

煤厚(m)

顶底板岩性

层间距(m)

倾角(°)

稳定性

最大

最小

一般

顶板

底板

最大

最小

一般

4

2

粉砂岩

粉砂岩

24

18

20

12

稳定

5

粉砂岩

粉砂岩

12

稳定

三、课程设计内容

1、采区或带区巷道布置设计;

2、采区中部甩车场线路设计或带区下部平车场(绕道线路和装车站线路)线路设计;

3、采煤工艺设计及编制循环图表

四、进行方式

学生按设计大纲要求,任选设计题目条件中的煤层倾角条件1或煤层倾角条件2,综合应用《采矿学》所学知识,每个人独立完成一份课程设计。

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第一节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1、采区生产能力选定

根据要求采区上部煤柱为10m下部煤柱留10m,故剩余倾斜长度为:

960-20=940m

N=940/220+4*2=取分4个区段

采煤工艺选取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长度取220m。

采区生产能力A0=LV0MrC0取第四层先生产

A0=220*1200*2**=≈65万吨/a

2、采区的工业储量、设计可采储量

(1)采区的工业储量

Zg=H×L×(m4+m5)×γ(公式1-1)

式中:

Zg----采区工业储量,万t;

H----采区倾斜长度,960m;

L----采区走向长度,2100m;

γ----煤的容重,m3;

M4----K1煤层煤的厚度,为2米;

M5----K3煤层煤的厚度,为米;

Zg=960*2100**(2+)=万吨

(2)采区设计可采储量

Zk=(Zg-P)×C(公式1-2)

式中:

Zk----采区设计可采储量,万t;

Zg----采区工业储量,万t;

P----采区煤柱损失量,万t;

C----采区采出率,厚煤层可取75%,中厚煤层取80%,薄煤层85%

(说明:

采区煤柱包括区段煤柱、采区上下边界煤柱、采区两侧边界煤柱及维护上山煤柱。

由于K4、K5煤层都为中厚煤层,因此C值取)

PK4=2*20*3*940*+15*2*940*+2*30*940*+2055*10*2*2*=万吨

PK5=*20*3*940*+15**940*+2055*10*2**+*30*940*=

P=PK4+PK5=+=万吨

ZK=万吨

(3)采区服务年限

T=Zk/(A×K)(公式1-3)

式中:

T----采区服务年限,a;

A----采区生产能力,万t;

ZK----设计可采储量,万t;

K----储量备用系数,取。

T=878/65*=取11年

(4)验算采区采出率

采区采出率

C=(Zg-P)/Zg(公式1-4)

式中:

C-----采区采出率,%

Zg----采区的工业储量,万t

P----采区的煤柱损失量,万t

C=()/=>

(符合国家对采区采出率的要求。

第二节采区内的再划分

1、确定工作面长度

以确定工作面长度为220m

2、确定采区内区段数

确定采区内区段数为4段

3、工作面生产能力

工作面日生产能力:

Qr=A/(T×(公式1—6)

式中:

Qr——工作面生产能力,t/d

A——采区生产能力,t/a

T——每年正常工作日,300d

Qr=A/(T×=650000/(300×=t/d

4、确定采区内同采工作面数及工作面接替顺序

生产能力为65万t/a,且工作面生产能力为/d。

目前开采准备系统的发展方向是高产高效生产集中化,采用提高工作面单产,以一个工作面产量保证采区产量,所以定为采区内一个工作面生产。

工作面布置(双翼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K4煤层

K5煤层

1401

1402

1501

1502

1403

1404

3303

1504

1405

1406

3305

1506

1407

1408

1507

1508

工作面接替顺序:

左右交替,左边开采,右边准备;采区内自上而下开采,先采完上区段,后开采下区段;煤层间自上而下开采,先采K4煤层后采K5煤层最终达到高产高效。

工作面接替顺序如下表所示:

1401→1402→1403→1404→1405→1406→1407→1408→1501→1502→1503→1504→1505→1506→1507→1508

(说明:

以上箭头指向表示工作面接替顺序。

第三节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1、根据所选题目条件,完善开拓巷道

为了减少煤柱损失提高采出率,利于灭灾并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所给地质条件及采矿工程设计规划,-50标高开掘一条阶段回风大巷。

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250标高处

2、确定巷道布置系统及采区布置方案分析比较

按采区上山数目、位置的不同提出两个方案:

方案一:

在K4煤层中开掘一条轨道上山,在距K4煤层10m处的底板岩层中开掘一条运输上山,即一煤一岩上山,如下图所示

方案二:

在K4煤层中开掘两条上山(轨道上山与运输上山),即双煤上山,如下图所示

(1)两种方案在经济上比较

工程量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工程量

计算式

1

轨道上山

巷道宽4m=自巷道底板算起的墙高

2

掘进=960m

100m3

*960=

3

半圆拱断面积

S=4**4+=

4

树脂药卷锚杆架设Φ20*2000mm

100根

(*960

(5)

(7)

(9)

经济合理的工作面

工作面的长度与地质因素及技术因素的关系十分的密切,直接影响生产效率,所以根据条件,以高产量、高效率为原则选择合理的工作面长度。

合理的工作面以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为目标。

尽量加快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减少巷道的维护时间,降低回采总成本,使设备、资源得到最高利用。

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1、工作面布置图(设计图纸中)、循环作业图(设计图纸中)、劳动组织表(表2—1)、技术经济指标表(表2—2)

2、工种及出勤人数的安排,如下表(表2—1)所示:

工作面劳动组织表(表2—1)

序号

工种

早班

中班

夜班

合计

1

班长

2

2

2

6

2

采煤机司机

3

3

2

8

3

输送机司机

1

1

1

3

4

转载机司机

1

1

1

3

5

皮带机司机

1

1

1

3

6

移架工

3

3

1

7

7

推溜工

2

2

2

6

8

超前维护工

6

6

3

15

9

跟班电工

2

2

1

5

10

运料工

4

4

11

安全质量员

1

1

1

3

12

跟班机修工

2

2

5

9

13

送饭工

1

1

1

3

合计

25

25

25

75

工作面(针对K3煤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2—2)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1

煤层厚度

m

2

2

煤层倾角

°

12

3

平均采高

m

2

4

采煤机

1

5

液压支架

146

6

端头支架

4

7

刮板输送机

1

8

破碎机

1

9

转载机

1

10

胶带输送机

2

11

循环进尺

m

12

日产量

t

13

生产方式

两采一准

14

出勤人数

75

15

回采工效

t/工

16

截齿消耗

个/万t

20

17

乳化液消耗

Kg/万t

180

18

油脂消耗

Kg/万t

70

19

日循环数

8

六、设计图纸的内容

本设计绘制两张大图(零号图纸)

1、采煤工作面层次图(1:

200)

应包括回采巷道剖面图(1:

50),最大与最小控顶距剖面图;

2、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1:

3000)和剖面图(1:

3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