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检测专题六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普通高中适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88726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检测专题六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普通高中适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检测专题六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普通高中适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检测专题六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普通高中适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检测专题六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普通高中适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检测专题六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普通高中适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检测专题六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普通高中适用.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检测专题六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普通高中适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检测专题六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普通高中适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检测专题六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普通高中适用.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检测专题六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普通高中适用

专题六古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普通高中适用作业)

一、区分表达技巧

指出下列诗(词)句所用的表达技巧。

类型

诗(词)句

所用技巧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议论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白描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侧面描写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白描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动作描写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实结合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反衬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视听结合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近结合、高低结合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用典

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

比兴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比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对比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用典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拟人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拟物、夸张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拟人、借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夸张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比喻、夸张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设问、借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互文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借代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卒章显志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以景结情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抑扬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铺垫

二、辨清易混易错

1.借代与借喻

试指出下面诗句中画横线词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还是借喻。

(1)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柳永《望海潮》)借喻

(2)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借代

(3)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杜甫《岁暮》)借代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借喻

(5)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李白《于阗采花》)借代

(6)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借喻

(7)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赵秉文《和韦苏州〈秋斋独宿〉》)借代

(8)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借代

名师点拨:

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

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

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

2.衬托与对比

试指出下面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是衬托还是对比。

(1)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衬托(反衬)

(2)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王禹偁《村行》)

对比

(3)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衬托(正衬)

(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衬托(反衬)

(5)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对比

(6)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浪淘沙》)衬托(反衬)

名师点拨:

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特点。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

①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②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对比与反衬有时不易区分,高考评分时往往都算对。

3.渲染、烘托与衬托

请指出下列诗歌画线句所用的表现手法是渲染、烘托还是衬托。

(1)

江 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手法:

渲染

分析: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手法:

烘托

分析:

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真挚纯洁的深厚情谊。

(3)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幽竹”形象的?

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可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手法:

衬托(反衬或对比)

分析:

运用了衬托手法(反衬或对比亦可),诗人以春鸟、春花之改——“稀”“尽”“飞”,衬托出翠竹的“不改”。

名师点拨:

①烘托与衬托

烘托,又叫侧面描写,是用一个(或多个)事物暗示另一个事物,只写一个(或多个)事物,但目的是写另一个事物。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听众的反应,写周围景色,目的是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

衬托是两种事物都要写,一个为主,一个为次,“次”对“主”起陪衬作用。

做题时可这样区别:

看是否出现:

烘托是只写一个事物,另一个事物(要暗写的事物)不出现;衬托是两个事物都要写,“主”事物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看描写事物的数量:

烘托可以是以“多”写“一”,俗称“众星捧月”;衬托是以“一”写“一”,且是连续写的,俗称“烘云托月”。

②烘托与渲染,烘托是侧面描写,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

而渲染则一般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感,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描写。

如贺铸的《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里的手法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渲染的手法,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

三、仿真高考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11分)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①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②。

[注] ①诗老:

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②石曼卿《红梅》中有“认桃无缘叶,辨杏有青枝”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

B.“冰容”二字运用绝妙,绘出了梅花玉洁冰清的形象和孤傲超群的品格,从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无奈。

D.“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E.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解析:

选AC A项,只是表达了对红梅的赞美。

C项,“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没有透露出无奈,而是说红梅斗雪凌霜的本性。

(2)诗人是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

请作赏析。

(6分)

答:

 

 

 

解析:

逐句分析这首诗使用的表达技巧,可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来考虑。

作答时,先指明技巧,再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①拟人。

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

②用典。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

③托物言志。

借咏梅来表达自己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

[诗歌鉴赏]

苏轼写梅花的诗并不多,但这首《红梅》却堪称一首借物寓人、托物言志的咏梅佳作。

首联以拟人手法描写梅的形象:

冬末晚开,迟于群芳,像一位贪睡懒起的美人,唯恐自己那玉洁冰清的容颜不合时尚,受到世人猜忌。

此处写出了梅的意态宛然,愁情荡漾。

其实,这是诗人自己的悲慨。

颔联“故做小红桃杏色”句,写出“红”的缘由。

紧接着“尚余孤瘦雪霜姿”却奇峭地勾出了梅的神韵,道出了梅的本来气质。

颈联诗人把梅的内心——“寒心”与外表——“春态”对立起来,用“未肯”来连接,表示出梅的孤傲品格。

而对红色的出现,诗人轻松地解释道:

美人刚喝过酒,“酒晕”浮上了“玉肌”。

尾联是说前辈诗人不知道红梅原来是有气质与品格的,往往只看重对外表枝叶的描绘。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11分)

菩萨蛮

李 晔①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

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

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②中?

[注] ①李晔,唐昭宗。

乾宁三年(896),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入长安,李晔逃奔华州,心绪烦乱郁闷。

“七月甲戌,帝与学士、亲王登齐云楼,西望长安,令乐工唱御制《菩萨蛮》词,奏毕,皆泣下沾襟。

”(《旧唐书·昭宗纪》) ②大内:

皇帝殿宇。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秦宫殿”实指唐宫殿。

借秦说唐,以此掩盖身为皇帝却不得不仓皇逃窜的难言之隐。

B.词人虚写“双飞燕”,既表达了词人奔逃在外的孤单,也写出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C.“千山”“万丘”既是阻挡词人视线的大景、近景,也是词人内心高低起伏的深刻写照。

D.最后两句,是望景后所发感慨,将唐昭宗祈求天下英雄相助而不得的失意之情推向极致。

E.本词有一种极为真切自然的有我之境,言情处动人心志,写景处豁人耳目。

情真语真,浑朴苍凉。

解析:

选BC B项,“双飞燕”不是虚写,文中景物描写都承自首句“登楼遥望”,故而为实景;“写出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理解错误,本词写家国情怀,不掺杂儿女之情。

C项,“千山”“万丘”不是近景,是远景。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词上片。

(6分)

答:

 

 

解析:

题干明确考查“情景关系”,故思考的方向应为该词用了什么抒情手法。

情景之间,无非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再兼顾情感的乐哀和景物描写的乐哀。

本词写词人遥望远方之景,长安宫室,双飞之燕,渭水长流,千山迢迢,借景物抒发忧愤之情,使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抒情手法。

另外,词人心怀国都被破之悲,却眼见双飞之燕快乐飞翔的乐景,以乐衬哀,倍增其哀。

参考答案:

①乐景衬哀情。

(1分)词人登上齐云楼,遥望长安的宫室,目力不及,只见燕子快乐双飞。

词人用燕子的快乐反衬自己的失意和痛苦。

(2分)②寓情于景。

(1分)遥望远方,渭水长流,千山阻隔,表达了词人思念旧日宫殿却欲归不能的忧愤之情。

(2分)

[诗歌鉴赏]

本词首句“登楼遥望秦宫殿”,直笔陡起,如开门见山。

自王粲写作《登楼赋》之后,古人登楼往往与无穷的忧愁联系在一起。

李晔贵为天子,却被叛臣凌逼,仓皇避难华州。

其内心的忧愤,不难想见。

何况华州节度使韩建早有不臣之心,更使李晔于忧愤之外,还有危惧之感,亟盼返回京师。

但京师尚在叛臣控制之下,欲归不得,只能以遥望暂慰愁肠。

下片头两句,虽然是写遥望所见,但情感已经深化一步。

词人力图从无可奈何的忧愤中挣脱出来,以求改变这种类似软禁的境遇。

他的目光已由遥望宫殿转向探寻出路。

这种探寻是徒劳的。

远望天际,唯见“烟笼碧树”而已。

这凄迷的景象,犹如一团裹于心头的愁云惨雾,驱之不散。

本词以“望”字统摄全篇。

上片写登临极目所见所感,由景生情,又融情于景;下片从“望”字生出切盼之心,景为情设,情由景生。

通篇结转出一种极为真切自然的有我之境,而无矫揉造作之态,故词的思想内容虽无足论,而艺术上却有可取。

这首词情真语真,浑朴苍凉。

持平而论,其艺术价值不减唐代名家之作。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11分)

醉落魄

王千秋

惊鸥扑蔌。

萧萧卧听鸣幽屋。

窗明怪得鸡啼速。

墙角烂斑①,一半露松绿。

歌楼管竹谁翻曲?

丹唇冰面喷馀馥。

遗珠满地无人掬。

归著红靴,踏碎一街玉②。

[注] ①烂斑,即斑斓。

②玉,喻月色。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第一、二句从听觉落笔。

冬日的清晨,词人听外边传来鸥鸟阵阵扑翅之声,寒风蓦地吹过,幽屋中顿时回荡着萧萧的余响。

B.“怪得”有埋怨意,把鸡啼与天亮联系起来,埋怨雄鸡啼得太快,导致天过早地亮了,可以想见词人一夜辗转难眠。

C.天明,词人推开窗户,看到墙角色彩错杂,还露出半截子松树。

这幅图画描绘出清晨萧瑟凄冷、缺乏生机的景象。

D.歌楼中通宵达旦地宴乐,那些唇红肤白,吐气若兰的歌女们翻唱着新曲,她们头上的珠翠洒满一地,也没有人去拾起,可见宴乐的豪奢。

E.宴罢归去的行人的红靴与街上皎洁的月色相互辉映,色彩鲜明,与上片的“烂斑”“松绿”恰成照应,有静有动,色彩有淡有浓,各有情趣。

解析:

选BC B项,“可以想见词人一夜辗转难眠”不当。

“窗明怪得鸡啼速”兼写听觉和视觉。

“怪得”,惊诧语。

把鸡啼与天亮联系起来,人已经开始思想活动了。

埋怨鸡啼之“速”,可想见一夜睡眠的安适。

C项,“萧瑟凄冷、缺乏生机的景象”不当。

“墙角烂斑,一半露松绿”是推窗所见,墙角上色彩斑斓,露出半截子松树的苍绿,的确是一幅笔墨洗练的图画,使人想象到墙外充满生机的一切。

(2)请从虚实的角度分析这首词上下片的内容。

(6分)

答:

 

 

 

参考答案:

这首词上片描写词人刚睡醒时独卧室中的所见所闻:

惊鸥、鸡啼、松绿、风窗日影,都是眼前之景,是实写;下片想象外面歌楼夜宴回来的情景:

歌楼、歌女、遗珠、红靴、白月,都是想象之景,是虚写。

[诗歌鉴赏]

上片描写词人刚睡醒时独卧室中的所闻所见,下片想象外面歌楼夜宴归来的情景,两相对比、烘托,表现了自己闲适的心境。

冬日的清晨,词人拥衾高卧。

听,外边传来阵阵扑翅之声,是谁把眠鸥惊起?

寒风蓦地吹过,萧萧的馀响顿时回荡在幽屋中。

把鸡啼与天亮联系起来,人已经开始思想活动了。

埋怨鸡啼之“速”,可想见一夜睡眠的安适。

“墙角”二句,已是推窗所见。

墙角上色彩斑斓,露出半截子松树的苍绿。

下片首句即来个转折。

画面不断地跳跃、变换,似乎与上片全无干系,其实仍是紧接“卧听”写来。

歌楼中通宵达旦地宴乐,还依稀听到歌女们在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新曲。

“翻曲”,按照旧曲谱作新词。

“丹唇”句,是在幽屋中的词人进一步发挥的想象。

“丹唇冰面”,形容歌女唇红肤白。

“喷馀馥”,即所谓“吐气若兰”。

“遗珠”句,极写宴乐时的情景。

歌女头上的珠翠洒满一地,也没有人去拾起,不难想象主人的放纵与豪奢。

尾句写宴罢归去。

“玉”,喻月色。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11分)

楚江怀古(其一)

马 戴[注]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 唐宣宗大中初年,原任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的马戴,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

这首诗为其南渡湘江洞庭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题“怀古”,实际并未怀古,而是借泛游楚江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B.诗中“微阳”“猿啼”“乱流”等萧瑟清冷的景色,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

C.尾联写诗人想起了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于是感慨丛生。

D.尾联中“竟夕”写自己在傍晚时分竟然产生了悲秋之情,有出乎意料的意味。

E.全诗风格清微婉约,感情细腻低回,语言含蓄蕴藉,别具特色。

解析:

选AD A项,“实际并未怀古”不正确,诗人凭吊屈原,照应了诗题的“怀古”。

D项,对“竟夕”的理解不正确,“竟夕”的意思是“整个晚上”,也没有“出乎意料的意味”。

(2)颈联被认为是晚唐诗中的名句,除对仗外,本联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6分)

答:

 

 

 

解析:

对表现手法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渲染”“衬托”“白描”等方面。

结合题干提问角度,先答出手法,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参考答案: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2分)“广泽生明月”,广阔的洞庭湖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以活泼的生命,写出了其冉冉升起的动感,该句以动写静,表现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谧;(1分)“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该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青山的苍茫,江流的喧闹。

(1分)两句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广阔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2分)(意思对即可,答白描可酌情给分)

[诗歌鉴赏]

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被贬为龙阳尉。

从北方来到江南,徘徊在洞庭湖畔和湘江之滨,触景生情,追慕先贤,感伤身世,写下了《楚江怀古》五律三章,这是其中第一篇。

首联先点明薄暮时分;颔联上句承接首联,下句才点出人来,颈联就山水两方面写夜景,“夹”字犹见凝练;尾联才写出“怀古”的主旨,为后两首开题,而以悲愁作结。

全诗风格清微婉约,感情细腻低徊。

李元洛评曰:

“在艺术上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藉而不直露奔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