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输气管道典型事故分析》.docx
《《国内输气管道典型事故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输气管道典型事故分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输气管道典型事故分析》
《国内输气管道典型事故分析》
1.管道爆炸着火
xx年,一天然气管道突然发生爆炸着火,几秒钟后在距离第一次爆炸点不远处紧接着发生第二次爆炸。
随后又发生了第三次爆炸。
当第一次和第二次爆炸发生后,天然气站值班宿舍内的职工和家属,在逃生过程中遇第三爆炸点爆炸,导致多人伤亡。
此次事故共造成多人死亡和重伤、几十人轻伤,输气管道爆炸段长几十米,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这次事故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未严格执行《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违反了条例及有关规范的规定,在管线、场站的安全距离内建房,并由于周边违章建筑物限制而将场站逃生通道选择在管道上方,导致第一次和第二次爆炸发生后,住在建筑物内的人员在逃生过程中遇第三爆炸点爆炸,这是导致人员发生重大伤亡的重要原因。
二是对安全隐患整改力度不够。
由于管道系统设施老化,并且由于早期建设的技术水平,钢材质量、管道制作技术、焊接质量以及长期腐蚀等问题,使管道本身存在安全隐患。
虽然开始加大了投入进行隐患整改,但还有大量隐患没有得到及时整改,这主要与我们对安全隐患整改工作重视不够有很大关系。
三是管道巡护责任不落实,管道巡护质量差。
管道第一爆点附近有深根植物的存在,说明管道巡护工作存在严重工作质量问题,在该站工作了十几年的巡线工没有发现和处理这些隐患植物;管理部门领导和防腐技术干部对巡线工执行管道巡护操作规程的情况监督检查不力,致使这些隐患植物长期存在。
四是施工组织方案不落实。
虽然按照管道停气连头置换施工组织方案成立了由运营单位两级领导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现场领导组、技术组、安全组、后勤保障组等组织,实施这样的投产作业,部分管理人员也应到现场进行指导监督,但是在投产作业过程中,没有到现场切实履行职责,没有对工程技术质量和安全环保检查把关。
这说明各级领导对投产工作重视不够,思想麻痹,最终造成了施工组织不落实,管理不到位。
五是本工程投产方案没有采用氮气置换方式,不符合《天然气管道运行管理规范》(sy/t5922—xx)标准的要求。
按照多年来的习惯,该运营单位一直采用天然气直接置换空气的置换方式。
由于仅考虑了以前的置换方式成本较低、施工时间较短,同时,认为新标准只是一个推荐标准,而非强制标准,因此,分公司对新标准的宣贯不力,对新标准的执行没有提出明确要求,导致未严格执行《天然气管道运行管理规范》(sy/t5922—xx)标准,上级有关机构在方案审查中也未明确纠正,致使该方案没有采用氮气进行空气置换。
2.天然气处理厂爆炸
某气田天然气处理厂投产初期,该处理厂低温分离器发生爆炸,爆炸裂片击穿干气聚结器,引起连锁爆炸后发生火灾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处理厂脱水脱烃装置低温分离器损坏,周围部分管线电缆照明设备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影响气气田正常生产5天。
事故直接原因:
由于焊接缺陷,导致低温分离器在正常操作条件下,开裂泄漏后发生物理爆炸。
间接原因:
制造厂管理松懈,焊接工艺不完善,制造工艺不成熟,造成焊接中产生裂纹及其他焊接缺陷,导致筒节冷卷和热校圆过程中材料的脆化程度加剧,探伤检测和审核等过程把关不严,造成低温分离器存在较多的质量问题;设计选材不当,在材料选用上对低温分离器复材和基材两种材料制造工艺了解不够,导致制造过程中基材产生一定程度的脆化;监检把关不严,某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未按《压力容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规则》要求,对新型材料的焊接工艺评定进行确认,但发放了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证书;监造质量把关不严,监理单位未认真履行职责,对制造缺陷没有及时发现和督促制造厂对缺陷及时处理。
3.天然气爆喷泄漏
(1)事故情况
某天然气管道收球筒旁通球阀改造时。
因打开收球筒放空阀无法降压,判断下游分离器区域有阀门内漏的可能性,因此将排污管线与分离器相通的一旋塞阀打开约i圈多,通过密闭排污放空系统进行降压放空。
但采取此措施后仍无法降压,作业人员判断为清管装置的进气球阀内漏,无法进行整改作业,因此汇报调度后终止了整改作业。
在倒回正常生产流程过程中,作业人员未关闭分离器相通的旋塞阀,造成生产排污管道与正常生产流程相通、排污管道与四通连接处脱落,形成天然气泄漏。
经启动应急预案,有组织地撤离站场附近群众千余人,同时由于部分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发撤离,共约万余人。
(2)原因分析
①设计单位未对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委托和大修建议方案进行严格的计算和校核,导致设计缺陷。
根据制造厂家提供的《螺纹连接玻璃钢管线系统安装说明书》,输送不同介质的玻璃钢管道,其管材壁厚和管配件技术要求不一样,用于输气及气液混输的玻璃钢管等级应为其设计压力的1.5倍。
但设计单位未对玻璃钢管压力等级安全系数正确选取,造成管材及管配件选型不当,与实际工况不符,不能满足现场工艺技术要求,最终导致该管道在7.56mpa生产压力下发生断裂,天然气泄漏,这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事故调查还发现设计文件中没有正确引用玻璃钢管道的相关标准、规范,只引用了一供货商制定的《安装说明书》,没有针对玻璃钢管的特点提出明确的施工技术要求,特别是对防止玻璃钢管道因冲击、振动发生破碎的特点必须加设止推座的关键技术措施,未在施工技术要求中予以说明,也未对玻璃钢管埋设、回填提出明确的技术要求。
设计人员未到现场对施工进行指导,仅在设计文件中提出可由施工单位根据现场实际对设计做出调整。
②在该站排污系统大修改造施工过程中,未经甲方和设计单位认可,施工单位擅自将设计采用的三通改为四通,改变了管件的受力方向;在施工过程中,又存在着强力组对、黏接强度不够等现象,导致在四通处局部应力集中,造成dnl00排污管道与四通连接处脱落,发生排污管线断裂、引发天然气泄漏事故。
③运营单位对项目设计审查把关不严;在项目实施中,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力度不够。
作业人员疏忽大意,未及时关闭进分离器的旋塞阀,导致管道断裂后天然气持续泄漏。
由于地企应急预案结合不够紧密,未形成统一的应急联动机制,在撤出过程中,扩大了居民撤出区域;同时由于多渠道上报事故信息,其报送及传递口径、方法的不一致,加之事件突发,通讯不畅,致使事故信息在层层报送中不够准确及时,导致该次事故影响扩大。
4.清管站着火
xx年,一天然气管道进行通球清管作业,由于思想不重视,安全措施不落实,当第一次通球球卡于某站出站三通处后,又临时决定当天采用重倒发球流程,进行管线憋压的方法发球,球被冲进干线。
次日凌晨下一清管站放空阀准备接球,开放空阀后看到放空阀喷出液体污物后,便立即关闭放空管。
随后,打开排污阀排放污物,因夜间能见度低,误将排除凝析油当作污水,5min后两个排污池灌满,大量油气弥漫站内,被距排污池不足1米处的小茶炉明火引燃,造成火灾,烧死5人,烧伤6人,数台机动车被烧毁。
事故原因及教训:
①对通球清管作业认识不足,油田来气中含有大量轻烃,没有进行气质分析,制订的清管方案不完善,没有预见排污中有液态烃。
②设计不完善、不合理。
一是污池设在生产区收发装置前面;二是生产区距离其他生活设施防火间距不符合防火规定;三是排污池敞口,无放空立管引出及处置措施。
③对于管道清管、动火等风险较高的作业,运行和作业单位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夜间作业。
④应实时监测进入管道的天然气气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特别是硫化氢、轻烃、水分、二氧化碳的含量等。
⑤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完善各站的生产配套工程,对不符合规范的部分进行全面改造。
第二篇:
输气管道案例输气管道案例
一、工程组成
输气管道工程主要包括输气管线、工艺站场、穿跨河流、穿跨公路铁路、穿越隧道、穿越地形沟壑,以及交通道路等。
工艺站场包括首站(加压)、中间压气站、分输清管站、分输站、清管站、末站。
二、工程分析
1、工程分析应包括可研和初步设计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
1)可研和初步设计期工程分析的重点是管线路由和工艺站场的选择;
2)施工期工程分析重点应针对施工作业带清理、施工便道建设和管沟开挖,管道穿越工程和管道铺设以及站场建设等。
应明确管道铺设工艺、穿越方式、站场建设工程。
在管道工程中,不同的地质条件,施工方式和工程量是不同的。
在施工期的工程分析中,还应当突出重大工程的分析,明确它们的施工方式和工程量等;对于位于环境敏感区的工程,亦应重点分析其施工和运行方式。
3)运营期工程分析可按正常和非正常工况分析。
正常工况下,应重点对压气站、清管站、分输站的燃气机,过滤分离、调压、分输、超压放空和清管器收、发球等的工艺及污染物源强进行分析。
4)事故状态的工程分析首先要分析事故的原因。
管道潜在的各种灾害(事故隐患)大体上可分为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人类活动造成的灾害和人为破坏三类,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种事故状态下的污染源强。
5)退役期,在管道退役时,应当再次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工程分析的重点内容
(2)施工期工程分析重点:
工程线路走向、站场布局,工程征占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土石方量、施工方案及工艺,特别穿越山体和河流、生态脆弱区、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水源地及文物古迹采取的不同施工工艺,主要施工设备噪声源,施工营地布设等。
(3)营运期工程分析重点:
管线营运方案,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站场阀室的营运方案及其环境安全,绿化及生态补偿方案。
三、环境现状调查
1、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1)调查沿线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2)调查工程沿线穿越不同生态区段的生态现状,调查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演变情况,调查植被类型及主要植物、野生动物情况,明确是否有国家及地方保护物种;调查沿线经过的环境敏感区域情况,特别是与工程的位置关系;调查沿线存在环境问题;评价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演替趋势及环境问题;
(3)调查沿线城镇、学校、居民点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其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状况;
(4)调查、评价沿线河流水环境功能及水质现状。
2、经过野生动物保护区,现状调查应弄清的问题
重点弄清保护区的地理位置、级别、区划情况,管理情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主要保护动物的种类、名录、保护等级、种群数量、分布范围、生理生态特性,包括其食源、水源、繁殖地、庇护所、领地范围、迁徙路线等。
四、环境影响识别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因子:
二氧化氮、总烃;地表水影响评价因子:
cod、氨氮;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因子:
厂界噪声、施工期噪声;生态影响评价因子:
植物种类、生物多样性和农作物产量。
五、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一)施工过程分析
施工期工程分析的重点应针对施工作业带的清理、施工便道的建设和管道开挖,管道穿越工程和管道铺设以及工艺站场建设等。
应明确铺设工艺、穿越方式、站场建设工程。
管道工程中,不同的地质条件,不同的地质条件,施工方式和工程量不同。
如石质山区的管道开挖要使用炸药,产生的弃渣量大;在林地,作业带宽度小于平原。
施工期工程分析注意:
1、应当突出重大工程、关键工程(如穿越大型河流)的施工方式和工程量。
2、在环境敏感区(自然保护区、水源地、风沙区、林区、人口密集区)的工程,应重点分析施工方式和运行方式。
(二)施工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施工作业带清理、施工便道的建设和管沟开挖
(1)沙漠地段
施工活动破坏地表保护层,对固定沙丘产生扰动,在风蚀作业下,有可能激活沙丘。
降低风沙区地表的稳定性,加快土壤侵蚀过程。
(2)黄土沟壑区
施工活动改变地貌形态,加剧水土流失,同时加重黄土沟陷的侵蚀,使之失去原有的生态功能。
(3)山区
劈山炸石铺路、劈山修建施工道路、开挖管沟,对山区植被造成较大的破坏;产生的大量的弃石渣,可能加剧对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经过的自然保护区、天保工程、还林工程,在管道沿线两侧5m内,不能再种植根深的植物。
(4)平原区
作业带内的土壤和植被受到扰动和破坏,开挖管沟造成的土体扰动将使土壤的结构、组成及理化特性发生变化。
主要表现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造成农作物损失,土肥力下降,破坏果园和经济作物等。
2、管道穿越工程
(1)河流穿越
①弃土(或废弃泥浆)处置不当可能对河流水质产生影响,造成水土流失;②爆破开挖穿越隧道产生噪声、振动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③经过水源保护区时,机械设备油污、车辆冲洗水、冷却水、管道试压产生的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产生的固废,生活垃圾,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2)山区穿越隧道
①隧道两端的回车场施工临时占地、施工产生的弃土石方占地;
②隧道排水,主要为大气降水下渗(可能出现地下水涌出、溶洞暗河积水涌出,从而造成水土流失和滑坡)。
③土石方堆放不合理或处置设施不到位,造成水土流失;④爆破残留炸药可能随裂隙水流出,对水源或地下水产生影响。
(3)大型沟壑穿越
大型沟壑穿越多集中于黄土地区,黄土具有湿陷性,易侵蚀。
该类工程土方量大,水土保持和治理工程量大。
(弃土利用天然沟床内,并建设挡土坝)(4)公路、铁路穿越
高速公路、二级以上公路、交通繁忙的三四级公路,采用顶混凝土套管方式通过,三四级公路,采用开挖再下混凝土套管方式通过,产生部分弃土,并对交通产生一定影响。
穿越铁路要经过铁路部门批准。
3、站场建设
站场永久占用土地,改变了土地使用功能,对农业生产产生一定影响;还将产生一定量弃土弃渣。
4、其它环境影响
(1)管道试压
产生一部分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排放到合适地方或三四类水体。
(如果是采用空气试压就不会产生废水)
(2)施工机械和车辆噪声。
对附近的敏感点产生影响。
(3)施工营地和生活排污
临时占用土地,产生生活污水和垃圾。
(4)拆迁
对沿线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六、运行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运行期的环境影响分正常工况和事故状态两种情况。
(一)正常运行污染源分析
1、压气站燃气轮机燃气产生废气(主要为nox),压缩机组产生噪声;
2、清管站清管作业排放一定量的天然气,产生少量固废和废水。
3、各站过虑分离系统产生少量粉尘和废水。
4、各种分离器、阀门、排空管和管线运行时产生噪声。
5、系统超压和站场检修时排放一定量的天然气,产生少量固废和废水。
6、生活系统产生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供暖系统产生废水。
水、气、声、渣需要列表说明污染源、排放量、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去向。
(二)事故状态下污染源分析
1、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
洪水、地震及地质方面(滑坡、泥石流、沉陷等)灾害。
2、人为活动造成的灾害
建造水库、水坝、修理、开矿、开荒、人员操作失误。
3、人为破坏,设备老化,管道腐蚀
主要影响。
天然气泄漏事故,烃类挥发污染大气,伤害人群,遇明火产生爆炸,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和生态影响。
七、生态影响
1、生态影响评价范围
线状建设项目以向线状两侧外扩原则确定评价范围:
a)一级评价范围为管线两侧各0.5km带状区域为评价范围;b)
二、三级评价范围为管线两侧各0.2km带状区域为评价范围。
2、管道施工产生的生态影响
管道施工过程主要包括①作业带的清理、管沟的开挖;②施工便道的建设;③站场的建设;④管道的穿越(河流、湿地、隧道等)。
主要生态影响有:
①占地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②扰动地表,破坏植被,造成生物量的损失,植物生物多样性降低;
③对林区内野生动物生境的破坏,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及活动,动物生物多样性降低;④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⑤施工便道的建设及管沟的开挖、隧道弃渣等新增水土流失;
⑥河流穿越造成地表水体污染从而对水生生态产生一定的影响,河流开挖如弃土不当还会堵塞河道;
⑦隧道穿越对地下水及附近植被、人群的生活用水等产生一定的影响,隧道弃渣对生态环境影响及滑坡、泥石流等环境风险;
⑧对周边敏感保护区的间接不利影响(施工活动将会降低敏感区周边的环境质量、对敏感区内野生动植物的干扰);
⑨对生态景观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⑩管道施工对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5、需要采取的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
(1)工程沿线穿越不同生态区段的生态保护措施;
(2)穿越大中型河流的水污染防治措施,特别是针对饮用水源的保护措施;
(3)经过居民点的噪声影响防治措施
(4)站场及阀室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5)全线的环境管理与监测措施
6、生态影响减缓措施
(1)选择环境合理的路由方案,避让环境敏感区;
(2)优化施工方案,减缓环境影响,如穿越环境敏感水体,应采用不涉水的定向钻或隧道方式;
(3)开挖沟埋方式敷设应注意减小施工扰动面积,最大限度减少对土壤和植被的扰动;(4)开挖土应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措施,有利于植被的恢复;(5)大开挖穿越河流,应选择在施工期,妥善清理弃渣,及时恢复河道原貌;(6)对定向钻施工产生的废弃泥浆应设沉淀回收设施;(7)对隧道产生的弃渣应设规范的弃渣场。
八、水环境
1、施工期
大开挖穿越河流会影响水质,应选择在施工期,并做好导流明渠;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含油施工废水应达标处理后外排;如穿越环境敏感水体,应采用不涉水的定向钻或隧道方式。
2、营运期
主要为清管废水、站场清洗废水和生活污水。
应尽量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如不具备条件应设置污水处理设施。
3、水环境减缓措施
(1)管道在河道中大开挖敷设,施工要避开汛期,选择枯水期进行;
(2)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尤其是河流穿越段,应尽量控制施工作业面,以免对河流造成大面积破坏;
(3)不得在水体附近清洗施工器具、机械等;加强施工机械维护,防止施工机械漏油,若有漏油现象应及时收集,并用专门容器盛装后统一处理;
(4)水泥等建筑材料不准堆放在水体附近,并应设篷盖和围栏,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施工结束后,保持原有地表高度,恢复滩地原貌,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4、针对水源保护区应考虑采取的保护措施。
(1)尽量避免穿越水源保护区;
(2)确需穿越水源保护区时应采取先进的施工工艺或时段,如定向钻、隧道方式穿越,选择水少的时期采取大开挖穿越;
(3)施工场地远离水源保护区
(4)避免废弃物料进入水源保护区。
九、环境空气
1、施工期
管道开挖表土裸露,产生扬尘;施工机械作业和车辆运输等产生的粉尘的影响;管道焊接也会产生少量焊接烟尘。
2、营运期
站场生产生活用锅炉产生的废气;清管作业产生的废气;事故状态下的放空废气。
3、防治措施
站场生活用能采用清洁能源;清管作业尽量采用密闭工艺;事故放空采用火炬燃烧。
十、环境风险
1、项目营运期风险因素及主要影响
(2)风险因素主要是管线腐蚀、破裂,人员在操作地面设施时发生误操作,设备本身存在问题,如阀门质量差、阀门损坏,设计方面存在问题。
(3)主要影响是天然气泄漏污染空气,特别是容易发生火灾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害。
由于天然气密度比空气小,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天然气会很快散发,只会对较近的大气环境造成短时间的影响,而不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及人类构成较大威胁。
但如果输气管道
破裂而引发火灾、爆炸,在影响范围内的动物、人类都将受到火灾之害,使其一度或二度烧伤甚至死亡。
2、风险防范措施
(1)对穿越环境敏感区的管线,应尽量进行线路调整,能避绕尽量避绕;
(2)增加穿越环境敏感区的管道壁厚
(3)增强穿越环境敏感区的管道防腐级别,将上述穿越段管道及两端各500米线路的防腐级别由原先的普通级防腐提升为加强级防腐
(4)保证埋深。
建议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定向钻施工方式。
(5)穿越环境敏感区的管线增设警示牌,警示人员不要破坏管道
(6)增加穿越环境敏感区的管道的内检测频率,及时掌握管道的壁厚及破损点数据,并对破损点进行及时修复
(7)加强对穿越环境敏感区的管道的巡检力度,防止人员蓄意破坏,及时调整阴极保护电压、电流参数,使管道处于良好的保护状态。
第三篇: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条件一、基础资料
1需业主提供的基础资料
开展输气管道工程设计前业主至少应提供下列资料,但不限于:
1.1设计任务书或设计委托书;
1.2资源与市场数据。
1.3技术要求,至少应包括:
1)管道的起、终点、系统功能、建设水平、质量要求;2)管输气体的来源及物性;
3)管道的任务输量、最小输量、最大输量;4)管道沿线天然气的分输或注入要求;5)管道用户用气特点及不均匀系数;
6)上游供气方不同年份供气量及供气压力;7)不同年份用户用气量及用气压力需求;8)工期要求。
1.4管网规划及与拟建管道有关的已建的管道系统状况。
1.5业主对工程管理的要求。
1.6经济评价与概算资料1)资金来源及贷款方式;
2)工程建设期及分年度投资比例;3)类似工程投资及施工情况。
2现场需要收集的外部接口资料2.1自然状况资料
1管道沿线行政区划及地方志,沿线城市、乡镇发展规划。
2管道沿线地形、地貌及植被分布情况;
3管道沿线资源情况,包括:
矿产、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动植物、文物保护区分布等;
4管道沿线重要设施分布,包括:
军事设施、铁路枢纽、机场、码头、水库等的分布和发展计划;
5管道沿线附近已建管线和构筑物的情况;6管道沿线重大项目的建设与规划;
7基本气象资料。
根据工程规模和建设水平的要求,气象资料宜为近
10、20、30年和50年的统计数据。
包括。
全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管道埋深处最高、最低、和最冷月平均地温,标准冻土深度和最大冻土深度;降雨量(当地采用的降雨量计算公式,年和逐月的平均、最大、最小降雨量、最大强度降雨量、连续降雨最多的天数)、降雪量(初雪日、终雪日、连续降雪时间、最大积雪深度)、蒸发量,年平均日照、雷电日、沙尘暴天数,冰凌、冰雹强度;相对湿度;海拔高度;当地平均大气压;近年各月最大风速及各月风向、频率或全年的和夏季的风向频率玫瑰图、最大风速和风压值、静风出现的日期和持续时间、风暴和风沙出现的时间和状况。
8沿线人文资料;
9沿线水利设施、水利规划及水利部门的有关规定;10沿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包括:
沿线地质、地貌区域划分图,地质构造的成因及年代;
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型活动断裂带分布图;沿线土壤含水率、电阻率及土壤腐蚀性;地表水:
江、河、湖的位置及最高、最低和平均水位,最高洪水位(洪水频率按有关设计规范)洪水起始时间及持续时间。
结冰的初、终日期,水质分析资料,水利工程的现状及规划;地下水:
地下水位、水温、水质、单井出水量;穿跨越河流的河床地质及水文资料(正常、洪水和枯水期的河流水位、水深、水面宽度、流速、河床最大冲刷深度、河流冻结期、开化期)。
2.2沿线依托条件
1现有设施情况,包括:
管道沿线可依托的油气田设施、站场;2交通现状,包括:
1)公路:
与线路、站场邻近公路的距离、公路等级、路面宽度、路面结构;2)铁路:
最近车站名称、距离;
3)水上运输:
设备、材料运输可依托的码头,河道通航能力。
3供电状况,包括:
1)沿线电网分布电力网络近、远期规划、地理接线图;2)可利用作为电源的上级变电所(发电厂)现状;
3)电网系统最大、最小运行方式下的短路阻抗(或短路容量),以及近、远期发展规划;
4)电压等级、电压质量;5)上级变电所保护方式;
6)电力主管部门对相关站场用电方案的建议和要求,包括:
电力部门对大电机的起动意见;电力部门对通信调度的要求;上级变电所出线间隔、出线位置;对进出线间隔的管理与分工要求;上级变电所相位;外电线路路由条件、敷设要求;电源线路进站的方位及与输气站的距离;电价及收费办法;计量要求及表计装设要求。
4沿线通信条件
1)管道沿线现有的通信公网和专网分布、规模、覆盖范围、容量、方向和路由、局站布置、维护系统及通信质量;输气站接入公网和有线电视方式;
2)管道沿线通信网的规划,通信主管部门对本管线通信方案的建议和要求,需要相互协调的项目或事项。
5输气站所在地市政工程依托条件1)进、出站道路与接口条件;
2)城市供热管网分布与供热能力,热源的方位、距离、连接坐标、管径、压力;3)城镇给水管网:
输气站要与之连接的城镇给水管网的连接坐标、管径、水压、供水量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