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概要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
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
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
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
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
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3.突出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特色,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按2010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名城景观和园林绿化,提高能源、交通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4.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城市发展方向,积极主动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
5.协调市区内老城、经济开发区、新区合理发展的关系。
调整城市中心区的布局,加快新区建设,保证徐州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6.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两汉文化”的鲜明地方特色。
充分考虑城市周围山、水、林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山水园林城市。
大力发展旅游事业,采用先进的规划手段,使城市具有较强的现代感,成为一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极具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8.大力加强市域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域城镇建设的步伐。
重视市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
规划既要体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重视和突出对城市基本空间框架的建立,使本规划在规划期内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
分阶段、分时序稳步实现徐州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地位和作用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
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
2007-2010年。
远期规划:
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三)、规划区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徐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
徐州城市规划区(既徐州都市区),是以主城为核心,以中心城及外围城镇为主体,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隔离,以便捷的交通相联系的高度城市化地区。
地域包括徐州市区行政管辖范围、铜山县行政管辖范围及睢宁县双沟镇。
总面积3126平方公里。
(四)、城市发展目标
按照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至2020年,基本实现把徐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融合历史精华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发展目标。
到规划期末,城市综合实力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其中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00亿元,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基本实现现代化。
将徐州建成以工程机械、电子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化工、能源产业为依托的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以现代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五)、城市性质和城市发展规模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生态旅游城市。
2020年,全市城镇总人口约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
主城区城市人口2010年为156万,2020年为200万。
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2010年为151.40平方公里,人均97.10平方米;2020年为180平方公里,人均90平方米。
(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
2010年,总人口约95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6%;2020年,总人口约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
以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为节点,快速交通体系为依托,市域城镇空间总体上形成:
“一个都市区、一条城镇发展轴和三条城镇联系通道的“K”字形区域城镇空间结构。
”一个都市区指徐州市区和铜山县,城镇发展轴指徐连城镇聚合轴徐州段,城镇联系通道指徐丰、徐沛、徐睢城镇联系通道。
以徐州都市区为核心,构成徐州都市区、邳州市区、新沂市区、丰县城区、沛县城区、睢宁县城区六个中心城市发展区,形成徐州都市区——五县(市)城区——重点中心镇——一般镇的四级城镇体系结构。
到2020年,全市形成1个特大城市,5个中等城市,65个小城镇(含徐州都市区内10个2.5万人左右的小城镇)。
(七)、徐州都市区规划
都市区城镇总规模及布局结构:
2020年总人口约为38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00万。
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铜山、利国、贾汪、大许、双沟、郑集为六个重点发展组团及柳新镇、青山泉镇、汴塘镇、大吴镇、茅村镇、大彭镇、汉王镇、三堡镇、棠张镇、张集镇十个镇适度发展的“众星拱月”的大都市空间结构。
都市区外围的五个重点组团及各个城镇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共同发挥中心城市的整体功能。
铜山城区主要发展生活居住、公共服务以及高新技术、机械、食品和化工产业;利国主要发展采掘和冶金、机械加工、铸造业和旅游、贸易等产业;贾汪近期以能源、建材等资源型工业为主、远期以加工业为主,形成相对独立,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外围组团;大许利用其交通和用地优势,主要承担由徐州市主城区扩散出的二、三类工业;双沟由观音机场、房村和双沟镇组成,是培育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要空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航空产业及相关产业、科研服务产业等,同时利用观音机场发展物流产业;郑集重点发展粮食加工业和粮食市场,促进商业规模化,形成农、工、贸协调发展。
结合徐州周围山川形胜,通过设置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控制区,构建“两湖、两轴、三区、四楔、六山、八水”的生态格局框架。
利用原有的农田、河流及山体的整治改造,在城市组团之间建设组团隔离绿地,通过形成植物群落立体结构,营造一个生态效益高、景观效果好的城市中心隔离带景观。
构建完善的城乡空间布局结构,整合村镇建设用地,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
严格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护规划区内基本农田。
(八)、主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1、发展方向
规划期内主城区建设用地以向东和东南方向发展为主,控制向西北发展,严格限制向西南发展。
2、功能结构
主城区采取以老城区中心和徐州新区中心为“双心”,分别承担城市商业中心和城市行政、商务中心的职能;利用自然山体、河流、林地等绿色空间和铁路为自然边界,布局金山桥片区、坝山片区、翟山片区、九里山片区、城东新区等五个片区。
老城区是全市的商业、金融和旅游中心区。
徐州新区是徐州市的行政、商务中心区。
金山桥片区是徐州市重要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主要的工业区。
坝山片区主要以居住、教育科研为主的片区。
翟山片区主要以居住、教育科研为主的片区。
九里山片区是休闲旅游、居住、对外物资集散和工业的综合性片区。
城东新区是以发展规模工业、轻工业、出口加工业、仓储物流和居住的综合片区。
3、公共设施规划
市级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安排在徐州新区的大龙口水库东侧。
市级商业中心重点以老城区为主,老城区应结合旧城改造充实完善;在徐州新区建设市级商贸和金融中心,新区建设应按配套要求建设;同时在城东新区、金山桥片区、坝山片区、九里山片区各配置一处城市组团级的商业服务中心,作为城市中心的补充。
建立健全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三级文化设施。
老城区的彭城广场周边和徐州新区规划建设徐州文化中心。
建设三大教育产业基地;重视继续再教育与成人教育,完善义务教育设施布局。
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使市区从现在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改变为二级。
以满足“全民健身计划”为目标,完善市、区级体育场馆的建设。
4、住宅建设规划
住宅建设原则应注重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贯彻新区建设与老城区改造相结合的方针,实行住宅小区化和小区规模化。
新区的住宅建设要确保基础设施与商业、文化、教育、卫生等生活配套设施同步建设。
住区建设标准:
以中档住宅为主,兼顾各种不同标准的住区建设,以满足不同居住需求,规划期末实现每户家庭拥有一套设施基本齐全、居住环境良好的住宅,人均居住用地面积26.80平方米以上。
5、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工业用地依托区位发展条件和优势,重点形成北部工业区、东部工业区和金山桥工业区,其他依托局部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发展少量的工业用地。
金山桥工业区:
以金山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主要发展机械、医药、高新技术加工制造业等,同时接受主城区工业企业的转移。
城北工业园:
以现状九里区和鼓楼区工业为依托,形成综合性的工业基地。
城东工业园区:
依托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发展以规模工业、轻工业、出口导向型和进口替代型产业为主的工业区。
仓储用地主要依托交通优势,结合工业用地布局规划,形成相对集中的仓储区。
6、绿地系统规划
徐州主城区绿地系统应充分利用周边山川形胜,以主城区边缘的生态用地为绿环,以组团隔离绿地构成楔形绿地,作为沟通城区绿地与外围生态环境的重要廊道,以故黄河及其周边的奎河、丁万河、荆马河、房亭河等水系作为串联主城区绿地的生态网络,形成以山体为骨架、河流道路为网络、单位附属绿地为基础、公园广场为点缀,点、线、面、环相结合的城乡—体化的绿地系统。
近期,绿化覆盖率达到33%、绿地率达到28%、人均公园绿地达到6平方米;远期,绿化覆盖率达到40%、绿地率达到35%、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0平方米。
(九)、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规划
徐州市是国家铁路重要枢纽。
规划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线,并在徐州设站,建设陇海高速铁路线通道。
规划建设徐沛铁路向北延伸与新兖线相连的铁路通道;建设徐州至济宁、枣庄和临沂的铁路通道。
对陇海铁路和京沪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提高线路的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
以国家公路运输主通道为基础,形成十字加放射高速公路网络,大力发展高等级公路网,构建以市区为中心的城乡交通网络
徐州市到2020年规划形成“一个中心、两大通道、三片循环、四个出口”的水运格局。
徐州观音机场规划期内严格保护好机场净空及电磁环境,从严控制机场周边地区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设,根据航空市场的发展需求,适时增加航线、航班。
规划保留鲁宁输油管线通过徐州市过境。
规划徐州市使用我国西部“西气东输”天然气资源。
2、城市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老城区以老城保护、云龙风景名胜区保护为主,以公共交通为主导交通方式;老城区与主城区各片区之间建立快速公共客运系统和快速道路系统;加强交通设施建设,采用“交通设施发展为先导”策略,促进城市新区开发和老城改造;建设与城市布局形态相协调的道路网络;在老城区向东、东南跨越铁路、河湖和山体的交通薄弱截面,提高现有通道道路等级,增加通道,以支持城市向东、东南发展的战略。
(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要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文化气息、提升城市艺术品位、体现历史与未来的共融,把徐州建设成为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南北交融的文化氛围、高品质文化气息的现代化大都市。
1、保护原则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必须继承和发扬历史文脉,保护名城特色,保护及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应注重区域整体风貌的保持与延续,以及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与生活环境的整治;对个体建筑的保护应依据保护等级、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明确保护要求,在保护范围内改建建筑物或者在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应当符合有关规定,不得破坏原有环境风貌。
2、保护的主要内容
独具特色的两汉文化与战争文化,城叠城与众多珍贵墓葬构成的丰富的地下文物埋藏,群山环保、两河交汇与云龙湖山点缀的自然环境,构成徐州的特色和必须保护与发掘的文化内涵。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包括物质形态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前者着重保护好现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文物保护单位52处,传统历史城区地下文物埋藏区和户部山历史街区与云龙山历史街区。
后者着重继承和发扬优秀健康的地方传统文化、曲艺文化、民间工艺文化、徐州传统庙会、饮食文化、民间工艺等。
3、保护措施
根据国家及省市相关法律和法规,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按城市紫线规划。
严格依法管理。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实施时,应尽快编制详细规划和相关规划,具体落实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整治要求,进一步确定环境协调区范围,制定对范围内建筑物的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体量、体形、色彩等具体要求。
研究制定历史文化街区内的相关政策。
(十一)、主城区旅游发展规划
将徐州市建设成为以两汉文化、战争文化及云龙山水风光旅游资源为主体的,发展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为重点的,多元文化聚合型的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在规划期内开发四大旅游区,建成两大旅游服务基地和集散中心。
根据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地域组合特征,规划东、南、北三个不同特色的旅游区,同时结合新区开发建设中心商务旅游区。
在发展策略上,首先发展完善北部、南部旅游区,对东部旅游区,有限度地进行开发建设。
规划建成二个旅游接待基地和集散中心,即:
云龙湖旅游基地和城东旅游基地。
(十二)、主城区旧城更新改造规划
强化老城区传统商业中心职能,形成兼有旅游、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型街区。
老城区以淮海路为东西向主轴,以南北向中山路、西二环路和复兴路为次轴,形成“鱼骨状”商业街区,节点位置形成徐州老城区的三大商业中心;在临近云龙湖北侧建立旅游商务中心。
老城区的更新改造应着力于老城区整体环境的改善和经济活力的增强。
结合外迁污染工业和改造棚户危旧房区,提高老城区旅游娱乐、商业金融类用地比例,增强老城区发展活力;增加公共绿地,适当减少居住用地,疏解老城区人口,改善城市环境,重点建设两处市级公园和两条绿化带。
调整路网布局,疏导内外交通,增加道路面积。
老城区更新改造必须保护老城区原有特色和两汉文化特征,保护历史风貌,保护以户部山传统民居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革命旧址与特色建筑。
(十三)、环境保护规划
根本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目标。
云龙风景名胜区、大洞山风景区、马陵山自然保护区环境空气质量近、远期均应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一级标准。
徐州市区和铜山县除一类区以外的其他地区均应达到二级标准。
京杭大运河(徐州段)、丁万河、房亭河、徐洪河、云龙湖保持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III类水质标准;奎河、故黄河(市区段)、三八河等达到IV类水质标准,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市区内无劣于V类的水体。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确保地下水体不受污染
(十四)、环卫工程规划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垃圾收集容器化达100%,全面实行袋装化收集,对居民生活垃圾逐步实行分类收集;垃圾、粪便清运机械化程度达到100%,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达到80%;城市粪便纳入城市污水系统,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公厕总数达到国家标准,水冲化率达到100%,一、二类公厕达到100%。
人均日产垃圾量规划为1.0公斤,垃圾综合处理厂厂址确定在规划区西部的雁群,垃圾处理工艺近期采用卫生填埋法,远期采用焚烧方式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并考虑余热发电。
城市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和最终处置,由环卫部门统一管理。
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处理,采取“谁生产,谁负责清运”的原则,没有运力的可委托环卫部门有偿代运。
特种垃圾(如医院垃圾等有毒有害垃圾)必须单独收集、清运和处理。
(十五)、市政工程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2010年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400升/人·日,用水量62.4万立方米/日;2020年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450升/人·日,用水量90万立方米/日。
地下水:
压缩中心老城区开采规模,今后主要开发张集水源地岩溶水,铜山新区开发三堡镇、汉王镇的岩溶水,并对主城区附近的新河矿、东北郊瓦庄矿井水进行综合利用。
地表水:
城市地面水厂从微山湖和骆马湖取水,自备水源从京杭大运河、徐洪河取水。
2020年,主城区共有10座水厂,总供水规模为92万立方米/日。
其中地下水厂8座,供水规模32万立方米/日;地面水厂2座,供水规模60万立方米/日。
主城区供水干管沿主要街道布置,全部连接成环,并覆盖城市周边的小城镇和农村,实现区域统一供水。
2、排水工程规划
老城区采用截流式雨污合流制,新区采用雨污分流制。
2010年,主城区及铜山新区污水量合计为53万吨/日,2020年为81万吨/日。
主城区划分为5个排水分区,共设6座污水处理厂。
主城区雨水分别汇入奎河、故黄河和大运河,形成三大排水系统。
根据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布置雨水管网,部分地势低洼地区规划采用抬高室外地坪自排或建造泵站强排解决。
3、电力工程规划
电源:
徐州电厂、彭城电厂、诧城电厂、贾汪电厂在现状基础上根据江苏省电力产业布局调整以大代小、进行产业升级。
规划在徐州西北部郑集附近新建500KV郑集变,形成郑集变—任庄变—三堡变—郑集变的500KV高压环网。
规划在邳州炮车镇新建500KV炮车变。
规划区共设220KV变电站15个,其中扩建、新建12个,预留用地2公顷/座。
规划区共设110KV变电站44个,预留用地5500㎡—10000㎡/座。
4、通信工程规划
主城区、五大组团的电话主线普及率:
2010年分别为55—58%和50—52%,2020年分别为64—68%和60—62%。
移动电话普及率,2010年达到70%,2020年达到80%。
规划在金山桥预留用地50亩建设新邮件处理中心。
在新区规划建设邮件转运中心处。
另在铜山新区,也规划建设邮件转运中心处。
规划建设广电综合中心大厦一处,集新闻、节目播出、有线网络、传输中心和行政办公为一体。
5、燃气工程规划
规划天然气分输站设在邳州;市区天然气门站布置在金山桥。
主城区布置二座天然气储配站,各设3只1万M3高压球罐(1.0MPa),占地3万M2。
一处设在城东天然气门站附近,另一处设在城徐州新区组团连霍高速公路南。
2010年,气化率98%,燃气用户69.55万户;2020年,气化率99%,燃气用户99万户。
6、供热工程规划
2010年,主城区热负荷预测为2300—2400t/h,2020年为4880—4950t/h。
主城区规划热电厂12个,南区、东南区、西区、北区、万寨(九里山北)、铜山、华美、坝山、徐州新区、城东各1个,金山桥2个。
近期,部分热电厂联网运行,远期,老城区十一个供热分区全部联网。
7、防洪工程规划
流域洪水:
南四湖湖西大堤、郑集河南堤,2010年按照防御1957年型洪水治理,2020年维持不变。
故黄河2010年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2020年维持不变。
云龙湖水库大坝的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标准,2000年一遇校核。
山洪:
2010年,山洪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2020年维持不变。
排涝标准:
市区骨干排水河道的排水标准,2010年为20年一遇标准,2020年维持不变。
8、防灾减灾规划
人防规划:
规划建成市及区两级指挥通信工程和人防专业队工程、医疗救护工程、人员掩蔽工程和物资储备工程,形成现代化地下防护体系。
达到战时留城人口人均人防工程1㎡的目标。
消防规划:
适应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对消防安全保卫工作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特大城市消防安全保障体系。
预防、遏制重大火灾,龙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不断提高城市全社会防御、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十六)、近期建设规划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主要是对城市近期内的发展方向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具体安排,为实现城市远期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1、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方向
以现状徐州老城区、金山桥片区和铜山新区为基础,逐步向东南和东部方向发展,启动徐州新区建设,并以此形成组团发展的雏形,促进城市生长。
控制新增土地供应,防止土地超前开发;合理编制土地出让年度计划,建立土地储备制度;规范国有土地交易市场,加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管理。
近期以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156万人为目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1.4平方公里以内。
2、近期建设用地位置与范围
近期成片建设用地41.09平方公里,包括徐州新区12.42平方公里,金山桥开发区7.75平方公里,矿大科技园片4.68平方公里,九里工业区片2.37平方公里,九里区片2.59平方公里,坝山片3.15平方公里,马场湖片1.45平方公里、城东新区4.23平方公里。
3、近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资源的具体措施
尽快编制云龙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划定明确的风景名胜区范围线及核心景区范围线,理顺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内土地权属关系,严格保护景区用地,依法管理。
对户部山历史街区建立严格的保护措施,对不同类型建筑开展有针对性地改造,编制户部山保护利用规划。
开展风景名胜区及规划区内重要景物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的调查和鉴定。
4、城市外围组团近期建设重点
加强对城市外围组团发展的引导,特别是贾汪近期以老矿为主中心,夏桥、新工区为副中心,向东、向南发展,形成南北相连,东西相接,三片联为一体的贾汪城区。
重点抓好贾汪的产业结构调整,新建工业园区、海景工业区和扩建贾汪电厂,促进贾汪从资源型向加工型经济发展,提高贾汪综合发展的经济活力,改善城镇居住和设施条件。
(十七)、规划实施对策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树立城市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提高现代化大都市管理水平,发挥城市规划的导向作用。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城市总体一经批准,应及时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