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7692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docx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docx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及自评报告

(工程力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004年6月

工程力学课程自评报告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工程力学课程建设课题组

2004年5月30日

工程力学课是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目前,工程力学课是由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合并而成。

工程力学课程包括面向机械学院化工机械、储运工程、金属材料、检测、给排水工程、建筑结构、交通运输、机械制造和工业设计等专业的《理论力学》及《材料力学》课程。

面向全校各专业的选修《理论力学2》及《材料力学2》课程。

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

它是各门力学课程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理论力学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验能力。

为学生学习有关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

它是科技工作者借以表达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

作为培养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员的高等工业院校,在教学计划中把本课程列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通过对工程力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作为将来的工程师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为将来从事各专业的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发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在逐步地渗透入传统的授课模式中。

因此,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引入使传统的工程力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程力学不再仅仅限于原有的书本知识及理论。

而是多学科交叉并有着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的不断充实新内容的新的学科,它不仅是传统的专业课的基础,而且也是现代设计制造,有限元分析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实践证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门课程在高等工业院校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十几年来,经过工程力学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工程力学课程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教学与管理经验。

全体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坚持严谨治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在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书育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并正在申报精品课程。

下面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我们对近五年来工程力学课程建设作如下自评:

一、教学队伍(满分20分自评20分)

*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

(自评A级8分)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8分A级)

课题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良好:

热爱教育事业,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有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

具体体现在近五年的学术研究课题与学术研究论文方面。

详见下表:

表一:

近五年学术研究课题

序号

项目名称

经费

(万元)

起止日期

负责人

项目来源

1

四台塔器损伤分析及安全评定

7.2

2000年

王茂廷

石家庄炼厂

2

两段式苯乙烯聚合反应器结构分析

4.04

99-00年

王茂廷

中油集团

3

Y130锅炉检验及评定

6.5

2000年

王茂廷

石家庄炼厂

4

在役压力管道及安全评定专家系统

15.5

99-00年

王茂廷

中油集团

5

加氢精制、裂化反应器结构应力分析

1.2

2000年

王茂廷

石油三厂

表二:

近5年工程力学的教师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课程负责人:

序号

论文、著作名称

出版及发表年月

出版社或期刊名称

著者

备注

1

Vibrationanalysisofhydrogencompressorpipingandmethodsondamping

2001

ProceedingofAsia-PacificVibrationconference.2001.Vol.2.pp428-432

王茂廷

国际会议

2

疲劳缺口系数Kf的研究

2001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Vol.33.pp7-10

王茂廷

EI刊源

3

往复式压缩机管路振动机理及优化设计

2001

东北大学学报.Vol.22.pp.45-50

王茂廷

EI刊源

4

确定疲劳缺口系数Kf的实验方法研究

2001

东北大学学报.Vol.22.pp.123-126

王茂廷

EI刊源

5

预测疲劳寿命的一种新的损伤模型

2001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Vol.33.pp10-13

王茂廷

EI刊源

6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的研究进展

2002

东北大学学报。

Vol.23,pp156-159

王茂廷

EI刊源

7

疲劳缺口系数及其确定方法

2002

东北大学学报。

Vol.23,pp134-138

王茂廷

EI刊源

8

缺口短裂纹扩展模型及疲劳全寿命估算

2002

东北大学学报。

Vol.23,pp146-149

王茂廷

EI刊源

9

复杂载荷下裂纹形成寿命预测——损伤公式的评价

2001

抚顺石油学院学报。

Vol.21

(2),pp32-36

王茂廷

科技

10

压缩机管线振动分析及减振优化设计

2000

全国“振动与波利用技术”学术会议.pp.470-474

王茂廷

全国一级

会议

主要合作者:

序号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与级别

时间

署名次序

1

Anexactmethodonpenny-shapedcrackedhomogeneousandcompositecylinders

InternationalJournalofSolidsandStructures,Vol.38,pp6953-6963,

2001

谢禹钧、

第一作者

2

Ananalyticalmethodoncircumferentialperiodiccrackedpipesandshells

InternationalJournalofSolidsandStructures,Vol.37,pp5189-5201,2000

2000

谢禹钧、

第一作者

3

OnKIestimatesofcrackedpipesusinganellipticalholemodelandelementarybeamstrengththeoryofcrackedbeams

EngineeringFractureMechanics,Vol.59,pp399-402,

1998

谢禹钧、

第一作者

4

Crackinitiationatcontactsurface

TheoreticalandAppliedFractureMechanics

2003

谢禹钧、

第一作者

5

Crackinitiationanddirectionforcircumferentialperiodiccracksinpipeundertensionandtorsion

TheoreticalandAppliedFractureMechanics

2003

谢禹钧、

第一作者

6

Stressintensityfactorsforcrackedrectangularcross-sectionthin-walled

tubes

EngineeringFractureMechanics

2004

谢禹钧、

第一作者

7

Riskanalysisofinservicepressurepipingcontainingdefects

InternationalJournalofPressureVesselsandPiping

2004

谢禹钧、

第一作者

8

ProbabilisticfracturefailureanalysisofnuclearpipingcontainingdefectsusingR6method

NuclearEngineeringandDesign

2004

谢禹钧、

第一作者

9

Atheoryoncrackedpipe

InternationalJournalofPressureVesselsandPiping

1998

谢禹钧、

第一作者

10

Freevibrationcantilevershellconstruction

Asia-PacificVibrationconference2001

2001

张巨伟

第一作者

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自评A级4分)

工程力学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了辅导教师;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详细情况见下表:

表三: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课程教师组基本情况

职称结构

人数

学历结构

人数

年龄结构

人数

正教授

2

博士生

1

55岁以上

1

副教授

4

硕士生

5

45~55岁

1

讲师

3

本科生

4

35~44岁

6

助教

1

专科生

35岁以下

2

注:

提供教师名单、学历、专业、职称、年龄等详细情况

近三学年本课程教学情况

学年(比例)

01-02

比例%

02-03

比例%

03-04

比例%

正教授上课人数

2

20

2

20

2

20

副教授上课人数

4

40

4

40

4

40

讲师上课人数

3

30

3

30

3

30

助教上课人数

1

10

1

10

1

10

近三学年学生课程考试成绩统计(提供试卷样本及考试分析意见)

学年

学生数

考试成绩分布

平均

成绩

试卷样本编号

备注

≥85

76~84

60~75

<60

2001-2002

30

8

8

10

4

71.37

储0001

2002-2003

24

7

6

10

1

76.46

装0102

2003-2004

22

5

9

6

2

75.90

装0202

三、课程建设立项申请负责人及主要合作者情况

姓名

年龄

学历

所学专业

职称

教学、科研成果名称(论文、专著、教材、教学研究等)及获奖情况

谢禹钧

1960.2

教授

工程力学

省、部级优秀教师

张巨伟

1962.7

副教授

一般力学

优秀教学质量奖

于龙文

1956.7

副教授

固体力学

发表论文近10篇

杨雪峰

1966.8

副教授

固体力学

发表论文10篇

杨乃山

1944.5

副教授

工程力学

发表论文多篇

佟洪波

1972.7

讲师

化机

主讲化机基础课

张丽

1979.3

助教

化机

主讲化机基础课

吴群

1956.3

工程师

化机

指导学生实验

寇凤兰

1955.4

工程师

固体力学

指导学生实验

教师队伍整体情况

职称结构

人数

知识结构

人数

年龄结构

人数

正教授硕士生导师

2

博士生

1

55岁以上

1

副教授

5

硕士生

1

45~55岁

6

工程师

1

本科生

6

35~44岁

助教

1

本科生

1

35岁以下

2

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1:

120

表四:

教学队伍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教学经历

年终

考核

谢禹钧

1960

教授

工程力学

主讲工程力学、弹性力学、有限单元法、指导化工机械毕业设计等指导硕士研究生

张巨伟

1962.7

副教授

一般力学

主讲工程力学、机械振动及相关的专业课程、指导化机专业毕业设计等

良好

杨乃山

1944.5

副教授

一般力学

主讲工程力学、测试技术及相关的专业课程、指导化机专业毕业设计等

良好

杨雪峰

1967.6

副教授

一般力学

主讲工程力学、有限单元法及相关的专业课程、指导化机专业毕业设计等

良好

于龙文

1956.7

副教授

固体力学

主讲工程力学、有限单元法、化工设备及相关的专业课程、指导化机专业毕业设计等

良好

佟洪波

1972.7

讲师

化机

主讲化机基础、指导化机专业毕业设计等

良好

张丽

1979.3

助教

化机

主讲化机基础、助讲、指导化机专业毕业设计等

良好

吴群

1956.3

工程师

化机

实验指导教师

良好

寇凤兰

1955.4

工程师

固体力学

实验指导教师

良好

表五: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序号

姓名

培养计划

效果

1

佟洪波

校计划2004年考取博士研究生

较好

2

张丽

工程力学助课

较好

3

张丽

2004年校内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被录取为化工机械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1-3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自评A级8分)

全体教师能经常参加教研活动、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成效显著,受过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和教学表彰;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a、近几年获得的各类教学奖项

序号

获奖名称

授予单位

时间

获奖人

1

全国优秀力学教师

中国力学学会

2002年

王茂廷

2

辽宁省优秀骨干教师

省教育厅、人事厅

2001年

王茂廷

3

优秀教学一等奖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02年

王茂廷

4

辽宁省优秀教师

省教育基金会

1998年

王茂廷

5

院级学科带头人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03年

谢禹钧

6

中石化系统优秀骨干教师

中国石化总公司

2000年

谢禹钧

7

辽宁省优秀骨干教师

省教育厅、人事厅

2001年

谢禹钧

8

校级学科带头人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03年

谢禹钧

9

优秀教学质量奖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02年

张巨伟

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

b、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工程力学课程建设

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各教学环节的把握是密切相关的。

多年来校、院、系三级对教师及相关领导的听课都有规定。

我们对考试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改革,对工程力学课的考试批卷做到主讲教师不出题,集体批卷,实验、平时作业、测验等成绩计入期末考试成绩。

这些措施的实施,尽可能地保证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由于该门课属技术基础课,听起来容易做题难,因此针对这一特点,在学时少的的情况下,尽量不减少习题课的学时。

在重点、难点内容部分安排习题课或讨论课,在内容上,各位教师采用灵活的方式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熟练、灵活地掌握所学内容。

在习题课方式上也做了调整,既有讨论课,也有典型例题分析,真正达到习题课的效果。

课程规划、多媒体教学、实验课改革、教学大纲修订与新编。

2、机械类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改革、2003-2005

教学方法上,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由于工程力学课程多年来一直为中石化高校系统优秀课,有一支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

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工作非常认真。

出色的教学工作受到了我校广大师生的好评。

近三年来在我校教务部门举行的学生对教师的各种测评中均获得优良的成绩。

这一点从相关教师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力学教师、省优秀教师、校优秀教师、优秀教学奖等多项荣誉上可以说明。

3、全国力学竞赛教学改革2000-2005

在全国力学竞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

全国力学竞赛每四年举行一次,组织学生参加了三届,每次都取得了辽宁赛区前3名的好成绩,并获得赛区优胜奖。

成绩的取得与校、院的重视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课程的改革和建设相关。

定期组织校级力学竞赛,并举办力学研讨班,学生自愿参加,就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专题研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主持,教师辅导。

通过此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考研同学奠定了良好的力学基础。

从历届考研成绩看,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均取得较好成绩。

二、教学内容(满分22分自评20.4分)

*2-1课程内容(自评A-B级9分)

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

它是各门力学课程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理论力学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验能力。

为学生学习有关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根据各专业特点及时地把教改教研成果,学术研究成果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不同程度地引入教学,教学内容充实、饱满、丰富、新颖。

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或传统的教学方法时,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或动手实践的机会。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即能保证基础性,又能保证先进性。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在逐步地渗透入传统的授课模式中。

因此,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引入使传统的工程力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程力学不再仅仅限于原有的书本知识及理论。

而是多学科交叉并有着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的不断充实新内容的新的学科.经过工程力学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工程力学课程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教学与管理经验。

全体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坚持严谨治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在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书育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使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趋于更加合理、更加优化。

确保了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满足社会需求。

2-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自评A级6分)

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普遍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首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然后阐述一般理论和普遍原则,再介绍由理论指导的具体实例应用。

穿插进行课堂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即动脑又动手,增强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理论指导实际。

教学内容的组织能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主要差距:

由于生源扩大,教师紧缺,教师严重超负荷劳动,根本没有多余的课外时间,因此没有精力进行课内外结合,尤其没有多少课外时间;教书育人效果较好。

2-3实践教学(自评A-B级5.4分)

课程紧密结合石化企业工程实际。

石化设备工作在高温、高压及较强腐蚀介质等恶劣环境中,石化设备在工作中的安全、寿命及平稳运行关系到石化企业的生命。

作为石化院校,我校的工程力学课程紧密围绕石化企业设备展开,在工程力学授课过程中许多问题都能与之相结合。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工程力学课程是许多院校的考研究生必考专业课之一,另外,全国力学学会每四年都组织面向全国各高校学生的力学竞赛,我校在近几届竞赛中均取得好成绩。

该课程能否学好,不但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发展问题,而且关系到我校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的生存、发展与壮大的重大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已引进2套工程力学多媒体教学光盘。

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

采用直观教具模型配合日常教学。

校级学科竞赛及教学评优等各项工作。

积极开展选做实验等教学内容,目的在于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扩大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图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主要差距:

由于教学相关设备受组数条件限制,学生还不能够在组数上分的过细,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上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现有设备条件和师生比例还不能充分满足培养优秀生的要求。

三、教学条件(满分20分自评15.2分)

*3-1教材及相关资料(自评A级8分)

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均选用全国优秀教材,《理论力学》(上、下)哈工大编,《材料力学》(上、下)刘鸿文主编,根据大纲基本要求和各专业特点适当删减内容。

指导学生多看与教材相关的参考书(如指导书、习题集、辅导材料等)。

3-2实践教学条件(自评B级4。

8分)

现有一个常规力学实验室可容纳两个教学班教学;但教学设备使用多年,利用率极高,设备严重老化,效果越来越差。

主要差距:

教学基础设备严重短缺,远远不能满足进行开放式教学的要求。

3-3网络教学环境(自评D级2。

4分)

目前工程力学教学网络尚未装备。

没有过多经费投入网络教学环境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建设。

但是,由于我校对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重视。

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满分18分自评18分)

*4-1教学方法(自评A级10分)

根据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及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

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短缺的条件下,采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式教学,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教学挂图,教学模型教具,电视教学录像等手段进行教学.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具备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学。

目的是因地因材施教。

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和视觉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使教师可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动性。

考试方法改革:

外购了教育部推荐的试题库,同时资助研制开发了适合本校特点的工程力学试题库,目前部分内容已经投入到工程力学理论教学的考试课中进行选题使用,效果良好。

在所有专业实施了教考分离;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上,以考核实际动手能力为主。

4-2教学手段(自评A级8分)

全体教师都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灵活、充分、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精简授课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只是教学设备不能满足要求。

五、教学效果(满分20分自评20分)

*5-1同行评价(自评A级6分)

根据校内外专家和同行评价教学效果优秀;并有良好的声誉。

详见教学获奖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