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十单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87067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教案十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十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十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十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十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教案十单元.docx

《四年级语文教案十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教案十单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教案十单元.docx

四年级语文教案十单元

三闸镇中心学校2016年春学期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实行稿)

课题:

《乡村大道》

主备人:

三闸小学张涛

参加人:

苗发砚、吴国元、任脉林、张涛、刘成军、张长顺、李国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在美和形式美,感悟朴实的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4、理解课文,了解诗歌内涵:

经历风雨,生活才有意义,才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

理解“乡村大道”的含义。

理解诗歌最后一节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体会到生活的伟大。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个“路”包含什么意思呢?

我们将要学习的第十单元《路》就从不同角度给我们介绍了“路”的不同含义。

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乡村大道》。

2、板书“乡村”。

说说你心目中的乡村是什么样的?

补充写上“大道”。

朗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人们都说乡村小道,为什么作者说乡村大道?

乡村大道有什么特点?

乡村大道指的是什么?

……)

二、交流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1、学生交流有关郭小川的个人资料。

2、教师简介《乡村大道》的写作背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倾听。

2、自读课文。

(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3、检查读文情况。

(1)请四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其余学生认真听,听后根据要求评价。

(2)同桌分节朗读课文,读后交流,注意倾听同桌的意见。

(3)全班齐读课文。

要求准确、通顺。

四、创设情境,感悟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节。

(1)自读课文第1节,边读边用“~~”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2)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比喻句。

(4)诗人把乡村大道比作了什么?

从这个比喻句中,你知道乡村大道有什么特点?

(5)交流。

(乡村大道的特点是长远、宽阔。

(6)出示课件,展示乡村大道长远、宽阔的图片。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

2、学习第2节。

(1)小组合作学习第2节。

要求:

默读课文,边读边用“~~”划出文中的比喻句;交流:

诗人把乡村大道又比作了什么?

这节写出了乡村大道的什么特点?

你是如何理解的?

(2)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教师随机指导朗读两个比喻句,读出它的曲折。

(3)出示课件,展示乡村大道险峻、曲折的画面。

(4)结合课件,自读第2节,体会乡村大道的险峻、曲折,重点指导朗读“至少有九曲十八折”、“比黄河的浪涛还要多”。

(5)齐读第2节,读出自己的体会。

(6)看着课件,师生合作读1、2节,教师引读比喻句,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诗人把乡村大道比作了长桥、丝绦、险峻的黄河和干涸的沟壑,诗人为什么比喻得如此形象呢?

这与他的生活背景是息息相关的,那么,诗歌的哪一节描写了诗人在农村的生活?

3、学习第3节。

(1)自读第3节,思考:

你读了这节,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学生质疑。

如:

“为什么凡是前来的都有远大的前程,不来的只得老死峡谷?

(4)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第2句。

(5)讨论:

诗人为什么要写他在农村的生活?

(6)交流。

(这段农村生活也是诗人人生之路的起点。

)教师随机指导朗读第1句。

(7)齐读第3节。

4、学习第4节。

(1)默读第4节,思考:

这一节与前三节有什么关系?

(2)指名回答。

(最后一节是对前三节的概括和总结,是前后照应的关系。

(3)自读,你体会到什么?

(4)交流。

(教师根据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联系前三节内容来谈体会,使学生体会到一个人的人生之路就如这乡村大道一样不会是平平坦坦、一帆风顺的,而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非常险峻的,只有经过千辛万苦、千锤百炼,才能体会到生活的伟大,生活的多姿多彩。

(5)带着自己的体会饱含激情地朗读第4节。

五、感情升华。

1、前面同学们质疑:

课题为什么是“乡村大道”?

现在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乡村大道

家乡路

人生之路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三闸镇中心学校2016年春学期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实行稿)

课题:

《丝绸之路》

主备人:

三闸小学张涛

参加人:

苗发砚、吴国元、任脉林、张涛、刘成军、张长顺、李国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16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重点:

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张骞被称为外交家、探险家的原因。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并提问:

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什么是丝绸之路?

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

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

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

请拿出来我们做一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

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要求字音准确、声音洪亮。

(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评议。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

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

随机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4)齐读这两个自然段,再次体会我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

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

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

”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

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

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

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教师小结: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桥,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了起来,所以我们说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

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

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

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三、情感升华

教师出示资料《张骞与丝绸之路》。

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张骞是位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完成联络大月氏打击匈奴的使命,但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的地理、物产、军事的情况,了解了匈奴的许多内情让汉武帝知道和中亚、西亚各国如何打交道。

正因为如此,在后来的战事中张骞才能以他对匈奴的广博知识节节获胜……)

四、复述课文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象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

它是中国的骄傲,作为一名甘肃人,我们更应该感到自豪,因为甘肃的武威、酒泉、张掖、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

现在就让我们来当一名小导游,给到甘肃旅游的海内外游客介绍这令我们骄傲的丝绸之路。

1、小组内互相练习说。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时提醒学生要抓住关键词句来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开辟者:

张骞(外交家、探险家,为丝绸之路花费了一生)

三闸镇中心学校2016年春学期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实行稿)

课题:

《语文天地》

主备人:

三闸小学张涛

参加人:

苗发砚、吴国元、任脉林、张涛、刘成军、张长顺、李国旺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摘录笔记并提高摘录速度。

2、积累有关“路”的名言、警句。

3、围绕主题“路”进行口语交际、习作。

教学重点:

围绕“路”进行口语交际、习作。

教学难点:

学习两篇有关路的文章,拓宽对路的理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日积月累

1、我的摘录笔记。

2、抄写《丝绸之路》的最后三句话,测试自己的书写速度。

3、读一读。

二、畅所欲言

1、说说你知道的路

2、你都了解上面的哪些路?

3、联系实际你还了解哪些路?

4、人生之路与其他路不同在哪儿?

三、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学习《邓稼先的人生之路》

1、自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笔记。

2、交流读书体会和感想。

3、质疑深思。

二、金钥匙

1幻灯片出示。

三、运用此方法学习《蜀鄙二僧》

1、熟读古文和释文。

2、运用阅读方法自学课文。

3、讨论。

四、拓展练习。

第三课时

一、出示习作要求。

二、指导。

1、让学生留心观察放学回家的路,观察路的变化。

2、做观察笔记,对路进行描写,为习作作准备。

三、学生习作。

板书设计:

成长的道路

成长的道路上,你遇到过挫折吗?

你做过幼稚可笑的事吗?

你成功过吗?

你失败过吗?

是怎样克服的?

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