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实验诊断学学习精要与习题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6644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98 大小:29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大学实验诊断学学习精要与习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8页
兰州大学实验诊断学学习精要与习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8页
兰州大学实验诊断学学习精要与习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8页
兰州大学实验诊断学学习精要与习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8页
兰州大学实验诊断学学习精要与习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州大学实验诊断学学习精要与习题集.docx

《兰州大学实验诊断学学习精要与习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大学实验诊断学学习精要与习题集.docx(2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兰州大学实验诊断学学习精要与习题集.docx

兰州大学实验诊断学学习精要与习题集

第一章概论

了解实验诊断学的定义、学习任务、学习重点与方法,明确学习目的。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一节血细胞一般检验

【学习要求】

1.掌握血常规检验的相关参数的参考值、临床意义,并能进行简单的临床病例分析。

2.熟悉血液一般检验的临床应用、标本采集与送检注意事项

3.了解血液检验的方法学进展

【内容精要】

血液一般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形态及血红蛋白含量的的分析而言。

目前多采用电阻抗性或光散射型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以手工法或自动血沉分析仪进行血沉测定。

其中电阻抗型血细胞自动分析仪主要分析成熟血细胞的数量、体积及差异和血红蛋白含量,提供三种血细胞的体积分布直方图。

而光散射型血细胞分析仪还可分析血细胞内部结构,并进行网织红细胞分析。

在判断结果时,需首先排除生理性因素所致异常,再分析其病理意义。

一、红细胞相关检验

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测定值低于参考值下限即称为贫血。

各种原因导致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生成不足、破坏加速及大量丢失均可表现为贫血。

根据临床经验习惯上认为:

病人红细胞、血红蛋白较参考值下限低约10~20%之内时为生理性改变,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病理意义的贫血。

不同原因所致贫血,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不同,其红细胞参数特征及细胞形态学改变也各有特征。

仪器检验结果通常表现为大细胞型、小细胞型和正常细胞型,而根据其大小差异情况又各自分为均一性和非均一性。

在血涂片上则表现为红细胞大小异常、形态异常、着色异常、结构异常。

1.缺铁性贫血严重者呈小细胞低色素、小细胞非均一性,曲线波峰左移,基底部加宽。

早期轻微缺铁者为正细胞非均一性。

对因治疗后可呈双峰,提示治疗有效。

2.轻型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贫血也为小细胞低色素性,但前者为小细胞均一性,波峰左移,基底部无明显变化。

后者为小细胞非均一性,但治疗前即表现为波峰左移、双峰、基底部加宽。

3.巨幼细胞贫血波峰右移、基底部加宽。

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细胞贫血治疗有效时都会呈现双峰。

4.双相性贫血(营养性混合性贫血)红细胞参数因铁和B12、叶酸缺乏的程度变化规律不确定,但治疗后也可出现双峰。

血涂片上红细胞形态学异常的临床意义为:

①球形红细胞数>20%;椭圆形红细胞数>25%;口形红细胞数>10%即具有诊断价值,多属遗传性因素导致的红细胞膜缺陷。

②镰状红细胞贫血(HbS)是由于基因突变所致,需通过红细胞镰变试验才可能在体外观察到。

③球形红细胞也可能继发于AIHA或肝病;④泪滴样红细胞常提示病人发生骨髓纤维化;⑤大量嗜多色红细胞及蚕食样红细胞常提示急性溶血性贫血;⑥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常用于铅中毒的辅助诊断,又与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相伴出现于巨幼细胞贫血及溶血性贫血。

并无直接诊断意义。

二、白细胞计数与白细胞分类计数

在各种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淋巴细胞。

五种白细胞各有其重要的生理功能,病变因素及性质不同,所致白细胞变化的种类及程度各异。

常见的病理情况有感染,血液病,应激,理化损伤,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药物中毒等。

1.感染主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等。

理解这部分内容时,要紧密结合基础课所学习过的各种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的有关知识和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制,从中找到彼此之间的关系以便于掌握。

否则,死记硬背将不易得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及病原体种类与白细胞数量改变的规律见表2-1:

表2-1某些感染时白细胞的改变

白细胞种类

增多

减少

中性粒细胞(LCR、LCC)

金葡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少量病毒、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严重者可导致核象改变

伤寒、副伤寒、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CMV、疟疾、黑热病等

病情好转时逐渐恢复正常

淋巴细胞

(SCR、SCC)

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CMV、麻疹、EBV、流行性出血热、百日咳、结核、布鲁菌、梅毒、弓形体等。

有时会见到异型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MCR、MCC)

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结核活动期、急性感染恢复期

嗜酸性粒细胞

(MCR、MCC)

寄生虫病、猩红热

伤寒、副伤寒

嗜碱性粒细胞

(MCR、MCC)

水痘、流感、天花、结核

2.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时,中性粒细胞(连同红细胞、血小板)数量降低;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表现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都低于正常,但无明显形态学改变。

白血病时,可有一种或几种白细胞增加,伴有原始、幼稚细胞、形态异常或出现异常结构。

3.应激如大出血、大面积组织损伤(烧伤、心肌梗死、挤压伤等)、中毒、大量血细胞破坏等多导致中性粒细胞增加甚至核象改变。

而应激常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4.理化损伤或药物影响放射线损伤、抗甲状腺药物,抗癌药,解热镇痛药、某些抗生素和长期苯作业等,多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糖皮质激素可使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减少,长期应用还可导致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

5.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及免疫功能异常脾功能亢进、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常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肾移植排斥反应时淋巴细胞升高。

6.过敏反应及某些皮肤病某些变态反应、皮肤病、肿瘤和溃疡性结肠炎时,常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有时也见嗜碱性粒细胞增加。

三、血小板计数及相关参数测定

(一)血小板计数

1.正常人血小板数每天可有6%~10%的波动,进食和剧烈活动后增加,午后血小板数高于晨间,冬天高于夏天;动脉血高于静脉血,静脉血高于末梢血等。

妇女月经早期减少;妊娠女性在怀孕中晚期增高,分娩后1~2天减少至正常。

2.血小板病理性减少见于:

①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②破坏或消耗亢进,如免疫性破坏(系统性红斑狼疮、AIHA、ITP)、化学因素或放射线损伤、血栓形成等;③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BSS)等。

④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肝硬化、班-替综合征)、血液稀释等。

3.病理性增多见于:

①原发性增多,如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②反应性增多,如急性感染、大出血、急性溶血后。

(二)血小板相关参数分析

1.MPV:

指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fl),参考值6.8~13.6fl。

分析MPV的临床意义必须结合血小板计数结果。

(1)MPV增大:

见于①血小板破坏增加,但骨髓代偿功能良好;②造血功能恢复(如化疗)时,常先于血小板升高;③骨髓纤维化、出血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粒、BSS。

大血小板代谢活跃,粘附聚集力强,止血功能好。

(2)MPV减低:

见于①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若伴随血小板数降低而持续下降,提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障);②半数败血症患者、脾亢、化疗后MPV都减低。

2.PDW:

是反映血小板容积大小离散度的指标。

表示方法同RDW。

参考值15.5%~18.1%。

PDW主要用于血小板异常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①增高:

见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巨幼细胞贫血、慢粒、脾切除、再障、BSS、血栓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②减低:

通常见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第二节血细胞其他检验

【学习要求】

1.掌握网织红细胞反应、红细胞沉降率的基本概念、临床应用及临床意义。

2.了解网指红细胞及血沉测定的研究进展

【内容精要】

一、网织红细胞计数

临床上网织红细胞计数主要用于:

1.判断骨髓红系造血功能当病人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其网织红细胞绝对值<15×109/L,很可能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利用网织红细胞计数结合血常规检查结果还可初步判断骨髓是否存在无效造血,通常对于贫血病人,如果网织红细胞降低,即使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活跃,仍判断为无效造血。

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白血病等。

2.观察疗效营养不良性贫血试验性治疗后观察网织红细胞反应,是观察贫血疗效最敏感的指标。

尤其适用于疑为营养不良性贫血,而不便于骨髓穿刺的病人。

3.通过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判断骨髓移植效果,并作为放、化疗过程中对骨髓抑制情况的监测指标。

目前逐步推广的流式细胞术及五分类自动血液分析仪将提供更多的网织红细胞参数如:

网织红细胞百分率(%)、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中等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fl)、网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分布宽度(%)等,分别以Reti、LFR、MFR、HFR、MCVr、RDWr、HDWr表示。

用于临床分析。

二、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规定条件下,自然下沉的速率。

临床上血沉测定主要用于:

1.动态观察疾病的变化如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病等是否处于活动期。

疾病活动时血沉加快,稳定期可正常;心绞痛时血沉正常而心肌梗死时血沉加快。

在感染、发热患者与白细胞共同分析临床价值更大

2.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参考。

3.高球蛋白血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是重要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病人具有形成血栓的潜危险,动态观察血沉及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可指导临床对上述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红细胞沉降率2.网织红细胞反应3.Howell-Jolly小体(染色质小体)

4.Cabot环5.核左移6.核右移7.中毒颗粒

8.异形淋巴细胞9.类白血病反应10.网织红细胞

二、填空

1.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对_______所产生的类似________表现的________,当病因去除后该反应也_______。

2.异型淋巴有___型,其中___型为不规则型。

通常见于____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典型巨幼细胞贫血Hb及RBC降低,以______降低更明显,此时MCV______;RDW______;属于____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此时给予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______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升高,______天后达到最高峰,22天后_____。

此时RDW______,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_______。

4.贫血按照形态学分类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六种。

5.影响血沉值的因素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________因素主要与其中蛋白质的组分关系密切,使血沉加快的蛋白质排第一位的是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1.最早反映骨髓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的指标是()

A.血小板增加

B.血红蛋白升高

C.白细胞增加

D.网织红细胞增加

E.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升高

2.女,50岁,午后发热伴咳嗽谈中带血1周,体检:

左肩胛间区有温罗音,血沉50mm/h,血白细胞10.0×109/L,N0.78,胸片示左上肺斑片阴影伴1cm×1cm透光区。

最可能的诊断是()

A.支原体肺炎

B.肺炎球菌肺炎

C.浸润型肺结核

D.肺真菌病

E.支气管肺癌

3.某青年主诉午后低热一月余,最近感疲劳、纳差、干咳、痰中带血。

查血WBC8.2×109/L,N:

42%;L:

43%;M:

15%。

医生建议其做血沉并拍胸片,最为可能的理由是()

A.怀疑他患有肺结核

B.怀疑他患有肺癌

C.怀疑他患有SARS

D.怀疑他患有大叶性肺炎

E.怀疑他有肺气肿

4.某女,26岁,“感冒”后发热,咽痛。

T:

38℃,双侧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边缘清楚并能随触摸活动。

手工血常规结果为:

RBC4.0×1012/L,Hb120g/L;WBC13.2×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5%,单核细胞3%,嗜酸性粒细胞1%,淋巴细胞81%,其中含Ⅱ型异型淋巴32%,Ⅰ型5%,Ⅲ型占3%。

可诊断为()

A.急性扁桃体炎

B.急性淋巴结炎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5.某病人心慌、乏力、肢体麻木,血常规检查部分结果为:

Hb85g/L,RBC2.6×1012/L,WBC4.1×109/L,核右移,红细胞大小不一,大红细胞、巨红细胞多见。

该患者的其他红细胞参数可能为()

A.MCV↑、MCH↑、MCHC↑、RDW↑ 

B.MCV↓、MCH↓、MCHC↓、RDW↓

C.MCV↑、MCH↑、MCHCN、RDW↑

D.MCV↓、MCH↓、MCHC↓、RDW↑

E.MCV↑、MCH、MCHC、RDW↓

6.某内地患者因受“风寒”两天来咳嗽、头疼、胸痛、高热(39.5℃)。

查血象为WBC2.1×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占82%,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占10%,淋巴细胞占8%,X光检查肺部大片阴影,数天后其陪护家属也出现同样症状。

该患者应首先被怀疑为()

A.肺结核  

B.大叶性肺炎  

C.SARS  

D.禽流感

E.肺脓肿

7.某女性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为:

RBC3.0×1012/L,Hb65g/L,多见低色素性小红细胞。

WBC8.5×109/L,血片上多见嗜酸性粒细胞。

问诊自称经常赤脚在田间劳动。

椐此可考虑该病人贫血的原因为()

A.可能有VB12或叶酸缺乏 

B.月经过多导致铁丢失 

C.可能有维生素C缺乏导致铁吸收不良

D.可能有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铁缺乏

E.可能有胃肠道疾病导致铁吸收不良

8.某女一次体检时血常规结果如下:

RBC4.0×1012/L,Hb120g/L,WBC8.5×109/L,DC:

N55%,E10%,B1%,L30%,M4%。

问诊自称1周前开始养殖“仙人掌”,之后经常皮肤瘙痒,并有大面积皮疹。

该病人不正常的指标及原因可能是()

A.花卉过敏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B.过敏性紫癜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C.可能有维生素C缺乏导致皮肤瘙痒

D.可能糖尿病导致导致皮肤瘙痒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经常伴有的血象改变是()

A.单核细胞增加

B.淋巴细胞增加

C.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D.红细胞及血小板增加

E.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加

10.一6岁男孩皮肤大面积出血点,压迫不褪色,并有腹痛症状。

血常规:

血红蛋白125g/L,WBC:

11.0×109/L,白细胞分类N63%,E15%,B2%,L20%。

血小板45×109/L。

可解释为()

A.过敏性紫癜,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B.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C.过敏性皮炎,嗜碱性粒细胞增加

D.钩虫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E.消化道感染,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加

11.急性再生障碍贫血时不可能出现()

A.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都降低

B.正细胞均一性贫血

C.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D.骨髓增生低下

E.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

12.某女,17岁,2年前确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一直口服他巴唑治疗。

现有咽喉痛、淋巴结肿大,血常规结果为:

Hb120g/L,WBC2.8×109/L,中性粒细胞35%,淋巴细胞65%。

该血象异常的指标及原因为()

A.淋巴细胞增加,病毒感染

B.白细胞减少,脾功能亢进

C.中性粒细胞减少,骨髓衰竭

D.淋巴细胞增加,淋巴结核

E.中性粒细胞减少,他巴唑过量

13.某男,发热、剧烈腹泻20余天,近期表现为反复感染、消瘦、衰竭,半年前曾因外伤输血。

血液常规白细胞计数3.9×109/L,中性粒细胞85%,淋巴细胞15%。

该血象提示()

A.病人患有细菌性痢疾,中性粒细胞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B.病人患有自身免疫病,抗淋巴细胞抗体使淋巴细胞计数降低

C.病人感染了SARS,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D.病人感染了HIV,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正常,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

E.病人感染了霍乱,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14.一血常规报告单结果如下:

RBC3.4×1012/L,Hb82g/L,Hct0.27,MCV80fl,MCH24pg,MCHC303g/L,RDW17%,WBC8.2×109/L,LCR62%,MCR8%,SCR30%。

血涂片上红细胞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

提示受检者患有()

A.巨幼细胞贫血 

B.再生障碍贫血

C.感染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地中海贫血

15.某患者假日聚餐后右上腹部阵发性剧痛,向同侧肩背部放射,体位变化后有所缓解,以前也有过类似症状。

查血常规RBC3.7×1012/L,Hb112g/L,WBC10.2×109/L,LCR72%,MCR8%,SCR20%。

应高度怀疑()

A.阑尾炎穿孔

B.胆管结石、胆绞痛  

C.急性胰腺炎  

D.胃穿孔

E.脾破裂

16.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血沉加快的原因主要是()

A.贫血

B.高粘滞性综合征

C.血中本周蛋白增加

D.肿瘤细胞分泌糖蛋白

E.红细胞呈缗钱状

17.关于血沉测定的正确论述是()

A.用于诊断风湿及结核病  

B.ASO滴度越高,血沉越快  

C.心绞痛时明显加快

D.贫血越严重,血沉越快

E.CRP含量越高,血沉越慢

18.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的变化为()

A.左移,基底部不变

B.左移,基底部变窄

C.左移,基底部加宽

D.右移,基底部加宽

E.左移,出现双峰

19.巨幼细胞贫血时,红细胞直方图的变化为()

A.右移,基底部不变

B.右移,基底部变窄

C.右移,基底部加宽

D.左移,基底部加宽

E.右移,出现双峰

20.血小板直方图的特征与意义为()

A.正常时分布范围为50-200fl

B.曲线呈双峰

C.血小板的MPV越高,直方图面积也越大

D.血小板的数量越多,直方图的峰值越高

E.血小板的大小差异越大,直方图的基底部越宽

21.一中年女性,心慌、乏力、贫血貌,RBC3.5×1012/L,Hb70g/L,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问诊得知月经过多,医师给予铁剂治疗,一周后网织红细胞计数达9.5%,血红蛋白也较就诊时略有升高。

这说明()

A.该患者诊断非常明确,治疗开始显效

B.该患者诊断正确,但治疗无效

C.该患者病因尚未明确,但治疗也有效

D.该患者诊断错误,治疗无效

E.该患者必须做骨髓穿刺,否则病因不明无法治愈

22.某医师接待了一面色萎黄、偏食、拒食的幼儿,其血常规化验结果显示:

Hb70g/L,血片上多见大红细胞及Howell-jolly小体,白细胞分类有核右移;医师建议其进行骨髓穿刺以明确病因,但其家长不合作。

为不延误诊断,可以()

A.补铁,2-3天后观察网织红细胞的变化

B.补铁,2-3天后观察红细胞直方图的变化

C.补叶酸或B12,2-3天后观察网织红细胞的变化

D.补叶酸或B12,2-3天后观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变化

E.输血,2-3天后观察网织红细胞的变化

23.某成年男性,突发右下腹压痛、反跳痛,体温39℃,有阑尾炎病史。

化验WBC:

10.2×109/L;DC:

中性粒细胞93%,淋巴细胞7%。

试推断其白细胞还可能伴有下列哪些改变()

A.核左移

B.核右移

C.嗜碱性点彩

D.Auer小体

E.异型淋巴

24.巨幼细胞贫血病人RBC数目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A.骨髓病变,红细胞生成障碍

B.血红蛋白合成减慢

C.红细胞提前破坏

D.幼红细胞成熟障碍、大量凋亡

E.红细胞异常分布

25.ITP病人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

A.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B.血小板溢出血管

C.血小板大量破坏

D.血小板大量消耗

E.血小板大量聚集

26.导致晚期肾脏病人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A.铁缺乏

B.维生素B12、叶酸缺乏

C.肾上腺素缺乏

D.EPO缺乏

E.雄激素缺乏

27.嗜酸、嗜碱性粒细胞都可能增加的疾病有()

A.寄生虫病

B.皮肤病

C.药物、食物过敏

D.猩红热

E.糖尿病

28.血小板计数在_____×109/L以下病人会自发出血()

A.100

B.50

C.30

D.20

E.10

29.RDW是反映_____的参数()

A.骨髓增生程度

B.红细胞在直方图上的位置

C.红细胞大小不一的程度

D.红细胞体积的分布范围

E.贫血的严重程度

30.一患者因关节炎长期服用“消炎痛”,近期出现贫血、乏力、皮肤紫癜。

检查结果为:

Hb85g/L;WBC3.3×109/L,中性粒细胞41%,淋巴细胞59%,血小板101×109/L。

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

该结果可解释为()

A.药物性贫血

B.药物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C.药物导致再生障碍贫血

D.患者有病毒感染

E.药物导致贫血、血小板功能抑制

31.中性粒细胞核左移表明()

A.感染严重,骨髓反应良好

B.感染严重,骨髓增生异常

C.中性粒细胞成熟障碍

D.感染严重,骨髓反应低下

E.感染严重,骨髓发生退行性变

32.淋巴细胞增加()

A. 一定是病毒感染

B.排除细菌感染

C.病人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D.见于淋巴细胞白血病

E.见于恶性肿瘤

33.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见于()

A.百日咳

B.猩红热

C.麻疹

D.风疹

E.慢性支气管炎

34.单核细胞增加多见于()

A.急性细菌感染

B.慢性细菌感染

C.肠道寄生虫感染

D.急性病毒感染

E.慢性病毒感染

35.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后观察疗效最早的指标是()

A.贫血症状的改善

B.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

C.血红蛋白浓度上升

D.血清铁蛋白恢复正常

E.MCV恢复正常

36.诊断贫血最为重要的依据是()

A.皮肤黏膜颜色

B.临床表现

C.红细胞计数

D.血红蛋白浓度

E.血细胞比容

37.男性,8岁,2年前确诊为L3一直进行化疗,近1周感到头痛、恶心、呕吐,体检颈项强直,扁桃体无肿大。

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无“感冒”症状。

最可能的诊断是()

A.L3复发

B.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C.脑膜白血病

D.病毒性脑炎

E.结核性脑膜炎

38.粒细胞缺乏症的诊断标准是()

A.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4.0×109/L

B.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109/L

C.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

D.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

E.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39.一女性妊娠7个月仍有妊娠反应,血象改变为:

RBC3.4×1012/L,Hb100g/L,Hct0.28,MCV82fl,MCH29.4pg,MCHC357g/L,RDW14%,该血象提示()

A.她完全正常,可不加理会

B.她患有正细胞均一性贫血

C.她的中性粒细胞增加,体内肯定有感染

D.她的淋巴细胞减少,肯定有免疫缺陷

E.她的血象是妊娠期的生理表现,但应动态观察Hb的变化

40.某病人行阑尾炎手术后4h,体温37.6℃,WBC12×109/L,LCR78%,MCR6%,SCR16%。

你认为是()

A.完全正常,可不予理会

B.术后并发感染,需大量应用抗生素

C.手术破坏了体温调节中枢

D.手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