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复合文化的海尔典范.doc
《制度复合文化的海尔典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度复合文化的海尔典范.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制度复合文化的海尔典范(2008-11-2308:
33:
54)
许多到海尔参观的人反映:
“海尔的许多口号我们都提过,很多制度我们也有,为什么在我们企业没有效果,在海尔却这么有效呢?
”很多人甚至认为:
“海尔让人参观的都是“公开部分”,还有许多管理的秘密是不公开的”。
其实,这是天大的误解。
海尔成功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
它不是靠一两个管理秘诀搞管理,而是靠“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构成的管理体系。
这一体系运行的具体模式是“提出理念与价值观;推出代表理念与价值观的典型人物与事件;在理念与价值观指导下,制定保证这种人物与事件不断涌现的制度与机制”。
正是最后形成的制度与机制,保证了员工对“理念与价值观”广泛接受并认同。
笔者把这一运行模式称为“海尔管理三步曲”。
这一规律,在海尔管理的每一个方面几乎都有体现,对海尔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所包含的深层次规律,更值得从理论上进行总结。
一、海尔管理三步曲
“三步曲”现象在海尔管理的每一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本文拟选择质量管理、市场创新、营销创新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质量管理三步曲
第一步:
提出质量理念:
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海尔在转产电冰箱时,面临的市场形式是严峻的:
自己在规模、品牌都是绝对劣势的情况下,靠什么在市场上挣得一席之地?
只能靠质量。
于是,张瑞敏提出了自己的“质量理念”:
“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对产品质量实行“零缺陷,精细化”管理,努力做到用户使用的“零抱怨、零起诉”……
理念的提出是容易的,但是,让员工接受、认同,最后变成自己的理念,则是一个过程。
一开始,许多职工并不能真正理解,更难自觉接受。
所以,产品质量不稳定,客户投诉不断。
1986年,有一次投产的1000台电冰箱,就检查出76台不合格。
面对这些不合格品,许多人提出,便宜一点,卖给职工……张瑞敏强烈意识到,企业提出的质量理念,大部分员工还远远没有树立起来,而理念问题解决不了,只靠事后检验,是不可能提高质量的。
于是,张瑞敏果断迈出了——
第二步:
推出“砸冰箱”事件
许多人都非常熟悉“砸冰箱”事件,但是对“砸冰箱”之后发生的事,却知之甚少。
当员工们含泪眼看着张瑞敏总裁亲自带头把有缺陷的76台电冰箱砸碎之后,内心受到的震动是可想而知的,人们对“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与记忆,对“品牌”与“饭碗”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切身的感受。
但是,张瑞敏并没有就此而止,也没有把管理停留在“对责任人进行经济惩罚”这一传统手段上,他要充分利用这一事件,将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心里,再将理念外化为制度,构造成机制。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张瑞敏发动和主持了一个又一个会议,讨论的主题却非常集中:
“我这个岗位有质量隐患吗?
我的工作会对质量造成什么影响?
我的工作会影响谁?
谁的工作会影响我?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应该如何提高质量?
”在讨论中,大家相互启发,相互提醒,更多的则是深刻的内省与反思。
于是,“产品质量零缺陷”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于是人们开始了理性的思考:
怎样才能使“零缺陷”得到机制的保证?
于是他们又走出了关键的——
第三步:
构造“零缺陷”管理机制
在海尔每一条流水线的最终端,都有一个“特殊工人”。
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一般都有一些纸条,在海尔被称为“缺陷条”。
这是在产品经过各个工序时,工人检查出来的上工序留下的缺陷。
这位特殊工人的任务,就是负责把这些缺陷维修好。
他把维修每一个缺陷所用的时间记录下来,作为向“缺陷”的责任人索赔的依据。
他的工资就是索赔所得。
同时,当产品合格率超过规定标准时,他还有一份奖金,合格率越高,奖金越高。
这就是著名的“零缺陷”机制,这个特殊工人的存在,使零缺陷有了机制与制度上的保证。
目前,这一机制有了更加系统、更加科学的形式,这就是在海尔称为市场链机制的“SST”,即:
索赔、索酬、跳闸。
这一制度的推出,使海尔的产品、服务、内部各项工作都有了更高的质量平台。
2、市场创新管理三步区
第一步:
提出市场创新理念:
自己做个蛋糕自己吃
面对中国家电市场的激烈竞争,张瑞敏没有选择死拼硬杀,而是另劈溪径,谋求智赢。
他提出了市场创新理念:
“创造需求,引导消费”、“自己做个蛋糕自己吃”、“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顾客的难题就是开发的课题”……
但是抽象的理念并非每一个人都理解,通过教育可以直接接受理念的员工毕竟是少数,将抽象的理念形象化、故事化,员工更容易接受。
基于这种认识,海尔及时抓住每一个能代表或诠释理念的行为与事件,并进行宣传,收到极好的效果。
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大地瓜洗衣机”的开发。
第二步:
大地瓜洗衣机事件
一位海尔的客户突发奇想:
“洗衣机既然能洗衣服,为什么不能洗地瓜呢”,于是就用洗衣机洗起地瓜来。
没想到地瓜还真的洗干净了,但是洗衣机却不转圈了。
海尔的一位维修人员把洗衣机修好后,回到办事处把事情当成笑话讲。
办事处主任却因此受到启发:
“为什么不能开发既能洗衣服,又能洗地瓜的洗衣机?
”他把这一市场信号和自己的想法尽快向本部汇报。
本部经研究,马上决定:
“三天之内设计出图纸,半个月之内投放市场。
”半月后,“海尔大地瓜洗衣机”闪亮登场,马上形成了抢购热潮。
从此,“大地瓜洗衣机”的故事流传开来,成为“自己做个蛋糕自己吃”、“创造需求、引导消费”等理念的最好注脚。
江泽民总书记在一次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在谈到关于市场问题时,专门讲到海尔的“大地瓜洗衣机”的案例,更使这一故事具有了传奇色彩。
第三步:
建立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一体化的保证体系
1998年,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海尔时,听说海尔“平均每天三个专利,一个新产品问世,而且大部分成活”的汇报,问了张瑞敏一个问题:
电子工业部下属的很多企业,技术水平和科研手段都比海尔高出许多,为什么在产品开发上却不如海尔呢?
张瑞敏回答:
因为他们的技术太先进,先进到市场不需要的程度了。
在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上,许多企业存在着极不协调的现象:
产品开发人员热衷于“闭门造车”搞开发,销售人员对新产品的销售却不感兴趣。
两个部门好象互不相关的两架马车。
原因很简单:
产品开发人员按照“我能开发什么就开发什么”的思路去开发,开发出来的产品市场不需要;销路不好,销售人员付出双倍努力却拿不到相应报酬,当然没有积极性。
海尔则是另一番景象:
产品开发人员走出设计室,主动到市场调查,主动与营销人员沟通,了解客户难题,根据客户难题申请产品开发课题,进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因为新产品能解决客户难题,深受客户欢迎,销售人员积极性高涨,市场得以迅速扩张……这不仅仅是靠理念的引导,也有利益的吸引:
因为,在先进理念指导下,海尔推出了一整套制度:
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制、成活产品技术入股分红奖励制……按照这种制度,开发人员根据有关信息,做新产品开发立项申请,一经立项,可以预借开发经费,开发人员则以技术入股方式在所开发的产品中享有分红权。
正是这样一种利益的吸引,这样一种机制,保证了海尔新产品层出不穷:
“削土豆皮洗衣机”、“小小神童洗衣机”、“彩色冰箱”、适应西部开发的“沙漠型空调器”,适应恶劣环境需要的“耐热”、“耐冷”空调器……在开发人员、营销人员得到利益的同时,“创造需求,引导消费”、“自己做个蛋糕自己吃”等理念得到更牢固的树立。
3、营销创新管理三步曲
第一步:
提出营销理念
许多企业都有“顾客是上帝”的提法。
但是,在遇到企业利益与顾客利益发生矛盾时,还是毫不迟疑地舍弃“上帝”,做出令顾客“心寒”的行为。
海尔绝对不允许这种现象发生,它要在每一位市场营销人员的心里,构筑起一道道堤坝,杜绝损害顾客利益的行为。
于是,海尔提出了营销理念:
“顾客永远是对的”、“先卖信誉、后卖产品”、“真诚到永远”……
但是,对“顾客永远是对的”该如何理解?
怎样才算是“先卖信誉,后卖产品”?
……为了将这些理念形象化,张瑞敏又利用实际涌现出来的事件,进行宣传、引导——
第二步:
冰箱说明书事件
海尔出产的第一代冰箱名为“琴岛·利渤海尔”,上市后,不断接到客户反映有质量问题,维修人员检查的结果,绝大部分都是客户不会用,并非质量有问题。
许多维修员为此经常抱怨“客户笨”。
张瑞敏了解后,亲自带领大家进行调查,终于发现问题出在说明书上。
电冰箱的生产技术是从德国引进的,随机销售的产品使用说明书也是直接翻译德国的。
因为德国人基本不存在不会使用冰箱的问题,所以,说明书编写非常简单,除了简单的图示外几乎没有文字说明。
而中国的客户大部分都是第一次使用冰箱,从说明书上根本看不懂应该如何使用。
是抱怨客户素质差,还是基于客户的情况重新设计说明书?
张瑞敏发动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售后服务人员进行深入讨论,大家对“客户永远是对的”有了更深的理解,于是,他们选择了后者。
挑选最优秀的技术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编写出初中文化程度就能看懂的产品说明书,投放市场后,客户投诉现象马上消失了。
第三步:
构造“服务追踪体系”
海尔家电的客户都有这样的经历:
在享受到海尔的上门安装服务和上门维修服务后,总会收到一个电话,询问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情况。
这就是海尔的“服务追踪体系”。
他们严格规定了各种工作规范与服务标准,并建立了严格的考核与反馈体系。
已经接受企业理念的人会自觉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对企业理念还不完全理解的人,则因为有了这样的规范与考核追踪体系而提高服务质量,在执行规范的过程中,企业理念被内化、接受下来。
4、更多的“三步曲”
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面,提出“赛马不相马”、“人人都是人才”的理念,推出“部长竞聘上岗”、“农民合同工当上车间主任”等大量案例,构造“人才自荐与储备系统”、“三工并存、动态转换”“末位淘汰”等管理机制;
在名牌战略方面,提出“企业是船,名牌是帆,文化是灵魂,人是根本”、“先难后易创品牌”的理念,推出“冰箱高价进德国”等案例,构造“名牌=质量+策划”的机制;
在内部日常管理方面,提出“管理无小事”等理念,“不容易就是把公认为容易的事做对1000遍”,推出“管理看板”、“6S脚印”等,构造OEC管理、目标控制体系……
仔细研究海尔模式,还会发现更多的“提出理念——推出典型案例——形成制度”“三步曲”。
这种模式从海尔发展初期到目前,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海尔兼并的企业中,海尔文化能够迅速移植成活,这种模式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值得探讨的是,这种模式有效性的基础是什么?
其中有什么深层次的规律?
掌握这种规律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二、“管理三步曲”是“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典范
有人说,在企业规模较小时,用能人管理就可以;随着规模的扩大,必须上升到制度化的管理;当企业发展到超大规模的时候,则必须使管理上升到文化与哲学层次,用理念、价值观来统帅员工。
笔者非常同意这种观点。
海尔的“管理三步曲”正是把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相结合的典范。
员工的行为是员工理念系统、价值系统与员工所处环境决定的(如图)。
当企业的环境与员工理念、价值系统相适应时,员工就能做出符合企业需要的行为。
而员工价值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又受所处环境的影响。
因此,有目的地影响或者培养员工的价值观就成为管理的重要切入点。
企业精神、理念
与价值观
员工理念与价值观
员工
行为
企 业
制 度
典型人物与 事件
“海尔管理三步曲”图示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提出企业理念
推出典型人物
制定制度机制
企业为达到自己的根本目标,实现根本宗旨,要有明确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理念,这称为经营哲学。
但是,由于其过于抽象和笼统,对职工的指导性往往不够,因此,应该在其指导下,提出每一个分系统的理念或价值观。
这就是三步曲的第一步;
当企业提出自己的某一理念或价值观时,能够直接认同并接受下来的人是少数,用这种理念做指导,做出具体行动的人更是少数中的少数。
但是,恰恰这少数中的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