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物理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docx
《优化物理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物理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化物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优化物理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摘要】文章结合笔者的一些实践体会,分析了优化物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优化物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效能感;学习兴趣;课堂生成
一、有效教学的涵义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依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学科学习的规律,选择恰当的策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活动的产出与投入比值尽可能大,从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物理各项能力的提高及思维品质的养成,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物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有效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也是当今教育的必然追求,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
低效教学的现状呼唤有效教学的探索,教学质量是有效教学的本质追求,有效教学是课程革命的神圣使命。
优化物理课堂必须自觉加大课堂教学“打假”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虚假教学行为和“正确的废话”,不乱抢占本该属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让物理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使师生的教与学能最佳地呈现互动、互助、互进的效果。
因此,有效教学是教师应该追求的最终目标,只有优化物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才能使自己不厌教、学生不厌学。
教师也应该通过有效教学,逐步改变过去那种教而不思、教而不研,学而不思、学而不研的状况,使师生共同学会在反思中提高,在研究中成长。
三、优化物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
(一)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物理教师是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主体之一。
优化物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关键在教师。
1.自觉构建过硬的物理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自觉构建过硬的物理教育专业素养即要自觉学习、不断增值。
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观念与知识。
笔者认为,首先要学习新课标,如《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及《高中新课程教师丛书》等理论知识,同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新课改的脉搏,提高驾驭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
其次要把握教育学的心理知识。
有的教师只重视与学科有关的本体性知识,忽视了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摄取,这是很片面的。
有效教学在教学设计上注重的不应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学习。
这就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知识,特别是建构主义心理学,它是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以便学生能够理解。
一个切合实际、生动有趣的话题引入一节新课总比生硬而又干巴巴地说:
“翻开第几页,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效果好得多。
第三,还要博览群书不断提高应对社会变化的知识技能,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
教师要使自己做到粗通各科,多阅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一专多能、博览群书,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并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2.要善于反思、勤于总结
有人说,教育的成功来自经验活动加反思。
反思实质上属于一个自我监控的过程。
有关研究表明,知识水平并不是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而教师对教学的监控能力则是决定其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有许多优秀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善于自我监控,善于反思。
有一篇“记录自己走过的每一步”文章指出:
聪明的教师善用写”教后”经验的方法来为自己积累工作的财富。
北师大林崇德教授曾写出了这么一个公式:
“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说明反思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自我反思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
课后多问问自己:
这堂课有没有把握住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
呈现的教学内容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了吗?
教学内容突出了课程的重点和主干知识了吗?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
等等。
并及时地把这一反思过程写下来,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
不断巩固好的方面,改善不足的地方。
要知道了解自己和发挥潜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自我反思还可以在相互借鉴中进行。
如在科组之中,多开展相互听课评课以及教学研讨活动。
把听课与评课过程自觉地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
3.要对教学成败作出正确的归因
教师在教学上遇到挫折时,如果总把失败归结于运气或者学生的素质,以舒解教师本身需负的责任,以维持其专业自尊,将不利于教师正确面对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但另一方面如果一味的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的话,也会妨碍自我效能感的建立而产生不负责任的态度或无助感,亦难以激发教育的激情。
故教师要对教学成败多作积极的归因,如:
努力归因。
要相信学生都是喜欢物理的,要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
要相信只要再努力一些,目前的状况必然会有所改善等等。
以此维持自信心与勇于追求的敬业精神,促进教学效能感的逐步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程与方法”提出了课改应“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第一条就是关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可见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兴趣是课改的目标也体现了教师教学的功底。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主要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点:
(1)巧设悬念,诱发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电流的磁效应”的教学中,笔者就给同学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刚才我在校道走时一不小心把自行车钥匙甩进了路旁的雨水收集口,我一看大约有七十厘米深,井口的网盖又撬不开,身边也没有一条这么长的铁丝,我只带了上课用的几个电池,一个钉子和一些导线,同学们,你们可不可以帮老师想想办法。
同学们一听到要帮老师解决问题,都不禁跃跃欲试议论开来。
这种让学生带悬念来探究的学习效果相当好。
(2)建立联系,引发思考的兴趣。
“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
教师要加强教学与生活、科学和社会的联系,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学生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激励学生对这种联系加以思考的兴趣。
例如,在“圆周运动”的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一些常见现象:
如公路转弯处为什么有限速;汽车转弯时乘客为什么身体会向弯道外侧倾斜等,来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思考。
在讲“刹车距离”时也可以通过让同学们思考高速公路旁的车距确认牌有什么作用等这类问题来帮助学生建立经验与学习的联系,激发探索的兴趣。
(3)在知识的揭示方式上如能够用学生意想不到的或感兴趣的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这样也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例如:
当学习完“光的折射后,学生知道了经过介质进入人眼的是折射光线,而且人的眼睛是通过折射光线的方向去寻找物体的位置。
这时候老师就可以说:
“同学们,其实你们每天看到的太阳日出日落,晚上看到星星一闪一闪,有没有想过这不是真实的,而只是它们的虚像呢?
”这一意外的信息就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兴趣盎然地深入思考。
但值得注意的是,兴趣的引发虽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却难以维持较长时间。
因而教师还必须在维持兴趣方面下大功夫。
2.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l)建设意义建构的教学环境。
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为此,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就要看准目标,选准材料,注意内容的深浅要适合学生的程度。
例如:
静力学、动能定理的使用、动量守恒定律、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问题不求一步到位,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
因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2)建立让学生自我投入的探究性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物理课程中得到自主发展。
学生的自我卷入程度低,就会觉得学习是件无聊的事而不愿学习。
对此,Glasser(1990)建议教师采用“领导式”的授课方式,这样能提高学生自我投入的程度。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到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而探究式教学就是这样一种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会思考的方法与途径。
它是针对灌输式教学而提出来的,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追求真理的精神。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多把“发现”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卷入到“发现”的过程中去。
(3)设定一个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而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样学生才不至于陷入失败——能力缺乏——表现降低的恶性循环。
这一点对于潜能生是非常重要的,适当的目标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将自己以前的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而不是缺乏能力,使他们明白,只要付出努力便会成功的道理。
(三)创设有效能的”互动”与”生成”学习环境
1.营造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
(I)多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
即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选用有意义的学习材料:
多提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让学生多参与讨论互动。
如借助设问、提问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不断处于兴奋之中;还可营造竞争的学习氛围,如小组抢答、分组答题比赛、辨论等。
教师应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在互动中促进精彩生成。
(2)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要只顾着自己的讲演。
如果一堂课没有学生活动,即使老师讲得再精彩,也不是有效的课。
如果一堂课学生没有感受到挫折、悬念、思维的撞击,没有似是而非的迷茫,也没有豁然开朗的欣喜而只是平淡如流水帐般,这也不是有效的教学。
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要关注全体的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仅仅关注那几个思维敏捷的学生,要多创设合理的物理情境,给学生留一个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源泉,这比教师平铺直叙地把所有原理和定义呈现给学生更具成效。
2.要善于观察及时调控
(l)控制情绪,避免压抑与亢奋。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最佳状态是一个人的情绪处”中性”状态,过于冷静和过于兴奋,都将影响学习的效果。
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有表现厌烦的行为,如看窗外、玩笔、转书等小动作,就应尽快转换新的话题、新的活动或增加教学的挑战性和变化性来调整教学。
例如,讲一个物理有关的新发明或一个物理学家的趣事,使学生适当轻松一下。
当学生过度兴奋,情绪激昂时,其原因可能是学习常规还没有建立起来,或者是教学问题过于简单,或情景富于趣味而缺乏智慧挑战,教师也要即时进行调整。
当学生久坐烦躁时,也不妨调整一下进度休息轻松片刻。
当发现学生对教学有疑难,如频频回头询问其他同学时,就应对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讲解,帮学生跨越障碍,使学生情绪处于可控状态。
(2)控制生成,避免徒劳与泯灭。
课堂的生成,有的是有良性的积极意义,需要捕捉与点拨。
例如:
在《欧姆定律》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小鸟站在裸露的高压电线上,却没被电死,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的争论:
小鸟是绝缘体;小鸟身体电阻极大;小鸟是电不死的;小鸟只用一只脚站着;通过小鸟身体的电流很小……面对各种答案,教师就要作出控制,表示已经有同学的答案接近了,从而引入这个知识点的学习。
课堂的生成,有的不利于教学进程的推进,这就需要教师智慧的控制。
其中有些发散性问题,学生活跃的思维可能生成五发八门的答案,例如:
在学习了《超重与失重》这一内容后请学生想想还有哪些情况能体验到超重与失重,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了:
坐太空船、跳笨猪跳、跳伞、去游乐场坐过山车、蹲下起立、飞机遇气流急降、跳楼等学生越来越兴奋快收不住了,教师要冷却一下,请学生回到主题,并将与生活有关的情况按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分类。
(四)进行合理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维持个体认知兴趣、挖掘个体内在潜能,以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合理的评价是优化物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发展,落实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之中,肯定性,形成性评价占主导地位。
这就要求教师评价语言要饱含激励,用真情去评价学生。
其次,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不能一切以分数来定,更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
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的环境,应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评价他人也可以被别人评价。
当学生完成某一探究任务时,教师应对完成的方法和技巧给予指点,肯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养成勤于反思和总结的学习习惯。
又例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回答他人的问题时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作为评价结果,而应注重其思考问题的思路正确与否,对“错”的回答,要指出错在哪个环节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想一想自己的思路与该学生是否一致;当他人提出比自己更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反省自己的思路在哪里出了问题?
以后应该如何避免?
评价要因人而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着力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
“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评价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内心体验,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成绩与其他学生的相比较,鼓励学习物理困难的学生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相比较,使学生了解自己进步了多少,学到了多少知识,获得了什么能力,而不是谁比谁高几分.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潜能,增强自信心。
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尊重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和评价目的的激励化,充分考虑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情况,建立发展性的多种评价体系,对学生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物理教师追求的目标。
优化物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促进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从以往的表面认知转变为高效认知。
只要我们具备现代化教学观,有创新意识,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能使新课程改革下的物理课堂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l】崔允淳.有效教学【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美】FrederickJ.Stephenson,Ph.D.主编,非常教师——优化教学的精髓【M】.周渝毅,李云译,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高凌飚,陈冀平,张军明主编.物理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5】高文.建构主义研究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M】.全球教育展望,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