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山煤炭方案正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6192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2.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雄山煤炭方案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雄山煤炭方案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雄山煤炭方案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雄山煤炭方案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雄山煤炭方案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雄山煤炭方案正文.docx

《雄山煤炭方案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雄山煤炭方案正文.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雄山煤炭方案正文.docx

雄山煤炭方案正文

 

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适用期2011~2015年)

 

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附图目录

图号图名比例尺

1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1:

5000

2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1:

5000

3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部署图1:

5000

附件目录

1、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审查申请登记表;

3、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资质、项目备案登记表;

4、山西冶金岩土工程勘察总公司内审意见;

5、山西省长治市国土资源局初审意见;

6、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终审意见;

7、山西冶金岩土工程勘察总公司资质证书;

8、方案编制人员培训证书;

9、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承诺书;

10、《山西省沁水煤田长治县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及资源储量备案证明;

11、《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

12、采矿许可证,证号:

C140000************4031。

 

前言

0.1任务的由来

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是依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关于长治市长治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批复》(晋煤重组办发【2009】37号)批准成立的一家兼并重组整合煤矿,重组整合矿区包括原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矿区面积3.898km2,原山西石炭峪煤业有限公司矿区面积0.70km2,原长治县西火镇山后煤矿矿区面积0.9737km2,原长治县西蛮掌村煤矿矿区面积0.80km2和新增区2.753km2,重组整合主体企业为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

采矿证证号:

C140000************4031,批准开采3、9、15号煤层,批采标高为1089.97m-769.97m,生产规模为120万t/a,矿区面积9.1247km2,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

为减少矿山建设及采矿生产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的顺利实施,促进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关于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要求,山西冶金岩土工程勘察总公司受山西省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委托,承担了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工作,并按有关规范、规程技术要求编制完成《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总则第4.1条规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是实施保护、监测和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技术依据之一,本方案不代替相关工程勘查、治理设计。

0.2方案编制的依据

(一)政策依据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11月24日国务院第394号令);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2009年3月2日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

(3)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4)《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0年9月27日);

(5)《关于进一步规范我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及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晋国土资发[2010]185号);

(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及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61号)。

(二)规程规范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

(2)《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1-2011;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5)《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年6月(煤行管字〔2000〕81号通知);

(6)《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

(7)《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

(8)《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1-2006);

(9)《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GB12719—1991)。

(三)技术资料与文件

(1)《采矿许可证》,证号为:

C140000************4031,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10月颁发;

(2)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和山西省长治县国土资源局编写的《山西省长治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2005.08;

(3)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二地质队编写的《山西省沁水煤田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10年9月;

(4)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编写的《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2010.3;

(5)长治县土地利用现状图;

(6)太原明仕达煤炭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资源开发利用方案》,2011.5;

(7)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委托书。

0.3方案的适用年限

依据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要求及矿井开采规划情况,确定本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适用年限为5年(基准年为2010年),方案的适用期为2011-2015年。

1矿山基本情况

1.1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

1.1.1矿山地理位置与交通

(一)矿山位置

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雄山煤矿)位于长治县城区南部9km处西蛮掌村、山后村和石炭峪村西侧,行政区划属荫城镇管辖。

地理坐标:

东经113°06′17″~113°08′01″,北纬35°53′52″~35°56′53″,矿区范围由下列12个拐点坐标圈定,各拐点坐标见表1-1。

表1-1矿区拐点坐标表

80年西安6°带

80年西安6°带

坐标:

X

坐标:

Y

坐标:

X

坐标:

Y

1

3981451.26

19689708.79

7

3976651.23

19691981.82

2

3981451.26

19691731.80

8

3976651.23

19690411.81

3

3979451.25

19691731.81

9

3979646.25

19690411.80

4

3979451.25

19692531.81

10

3979635.25

19690061.80

5

3977251.24

19692531.82

11

3980751.25

19690061.79

6

3977251.23

19691981.81

12

3980763.25

19689708.79

(二)交通

雄山煤矿往北直距长治市31km,直距长治县城韩店16km,最近的火车站为太焦线上的东田良车站,直距18km。

往北可通长治和太原,往南可通新乡和郑州等地。

长陵公路从矿区东北侧通过,交通四通八达,十分方便。

详见图1-1交通位置图。

(三)煤矿相邻关系

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兼并重组后周边分布矿山有西侧的山西长治县王庄煤业有限公司,南侧长治县联盛西掌煤业有限公司,详见图1-2四邻关系图。

 

图1-1交通位置图

图1-2四邻关系图

1.1.2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矿区位于长治县东南部,地处中低山丘陵区。

区内有西蛮掌村、西源村、山后村、石炭峪村、西陕村5个行政村,总人口3008人。

村民房多为砖木结构。

晋家坡与圣井背两个自然村(村民很少)属荫城镇西陕村,由于交通、经济条件等制约,村民生活条件受到限制,现已大部搬迁至山下西陕村内,原村民居住民房多已拆除或废弃。

区内土地资源匮乏,主要为山地林地,可耕地分布在矿区外围地带。

区内有耕地5002亩。

村民经济来源以采煤和农业种植为主。

人类活动主要是地下采煤和农业耕作。

夏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亩产量600-800斤,秋作物以种植玉米为主,少量种植豆类、薯类、等小杂粮。

农户除农业收入外,矿区打工及家庭养殖作为副业收入,农户家庭年收入较低。

表1-2矿区范围社会经济特征表

村庄

户数

人口

饮用水类型

西蛮掌村

26

90

300m深水井

西源村

105

430

煤矿供水

山后村

236

870

浅水井

石炭峪村

490

1600

700m深水井

西陕村

4

18

浅水井

合计

865

3008

1.2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一)矿山开采历史

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由原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长治县西掌村煤矿、长治县西火镇山后煤矿和山西石炭峪煤业有限公司重组整合而成。

重组整合后矿区面积9.1247km2,批准开采3、15号煤层,批准重组后矿井生产规模为120万t/a,重组整合前,参与重组整合的各煤矿生产建设情况如下:

1、山西石炭峪煤业有限公司

位于重组整合矿区北部,为村办煤矿,于1986年建井,1987年投产,批准开采3、9、15号煤层,原矿区面积0.70km2,矿井生产能力9万t/a。

该矿原矿区内3号煤层已全部采空,本次重组整合前分两个坑口分别开采9号、15号煤层。

9号煤层坑口为一对立井,位于原矿区北部。

15号煤层坑口为斜、立井混合开拓,井口位于原矿区南部。

该矿采煤方法为壁式炮采,一次采全高,全垮落法管理顶板。

井下采用刮板皮带运输,9号煤坑口单桶吊罐提升,15号煤坑口皮带提升,中央并列式通风。

现矿区内9、15号煤层均已进行了部分开采,分布有部分采空区。

矿井涌水量150~200m3/d,属低瓦斯矿井。

该矿已于2009年底关闭。

2、长治县西火镇山后煤矿

位于重组整合矿区中部,属村办企业。

于1986年2月建井,1987年7月投产,批准开采3号煤层,原矿区面积0.9737km2。

该矿采用斜、立井混合开拓,矿井生产能力9万t/a。

该矿采煤方法为壁式,炮采落煤,一次采全高,全垮落法管理顶板。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运输,大巷串车运输,单体液压支柱,配π型钢梁支护,中央并列式通风,井下涌水量150~200m3/d,属低瓦斯矿井。

该矿原矿区内3号煤层已基本采完,原矿区东部为大片古窑采空破坏区,古空区面积约0.775km2。

该矿已于2009年底实施关闭。

3、长治县西蛮掌村煤矿

位于重组整合矿区东南部,为村办煤矿,于1981年建井,1987年投产,批准开采3号煤层,原矿区面积0.80km2。

该矿采用立井开拓,矿井生产能力9万t/a。

采煤方法为壁式,炮采落煤,刮板输送机运输,箕斗提升,单体液压支柱支护,中央并列式通风。

该矿井下涌水量30~100m3/d,属低瓦斯矿井。

该矿原矿区内3号煤层已大部采空,矿井已于2009年底实施关闭。

4、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

原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位于本次重组整合矿区南部,是由原长治县西蛮掌联营煤矿改制而成的有限责任公司。

该矿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历经建设改造,于1989年正式投产。

现设计生产能力30万t/a,现实际生产能力30万t/a。

批准开采3、9、15号煤层,现开采3号煤层,立井斜井混合开拓。

采煤方法为壁式,采用悬移组合支架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艺为炮采落煤。

该矿原矿区内3号煤层已大面积采空。

(二)矿山开采现状

整合后矿山新工业广场处于建设阶段,原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继续生产,开拓方式为斜、立井开拓,布置主斜、副立、安全出口和回风立井4个井筒。

主采3号煤层,采用长壁一次采全高放顶煤的采煤方法,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生产能力120万t/a。

有一个工作面,两个掘进面,井下涌水量100-450m3/d。

(三)矿区周边矿井及小窑

本矿区周边分布有2个煤矿,分别为长治县山西长治县王庄煤业有限公司和山西长治联盛西掌煤业有限公司。

1、长治县山西长治县王庄煤业有限公司

为县营煤矿,始建于1964年,1967年投产,采用斜立井混合开拓,矿井初期设计能力45万t/a,后经扩建提升为120万t/a。

批准开采3、9、15号煤层。

现开采3号煤层。

已开采范围为矿区中北部。

采煤方法为壁式综采放顶煤采煤法,一次采全高。

主井皮带提升,井下皮带运输,中央并列式通风。

矿井正常涌水量60m3/h,最大涌水量100m3/h,属低瓦斯矿井。

2、山西长治联盛西掌煤业有限公司

为2006年批准整合煤矿,由原西火镇西掌煤矿和西火镇关家煤矿整合而成,整合后矿区面积1.3338km2,批准开采3、9、15号煤层,批准生产规模15万t/a。

本次重组整合西掌煤矿批准为单独保留矿井,重组后批准矿井生产能力提升为60万t/a。

1.3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1.3.1矿山建设规模、资源储量及服务年限

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37号文“关于长治市长治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矿井生产能力为120万t/a。

据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二地质队2010年9月提交的《山西省沁水煤田长治县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止日期为2009年12月底,矿井3、9、15号煤层占有资源储量共10537万吨,其中保有资源储量5848万吨,动用资源储量4689万吨。

3号煤层占有资源储量5392万吨,其中保有资源储量863万吨,动用资源储量4529万吨;9号煤层占有资源储量599万吨,其中保有资源储量582万吨,动用资源储量17万吨;15号煤层占有资源储量4546万吨,其中保有资源储量4403万吨,动用资源储量143万吨。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为3888.7万吨,其中3号煤层149万吨,9号煤层430万吨,15号煤层3309.7万吨。

矿井设计可采资源储量为2797.1万吨,其中3号煤层98.8万吨,9号煤层346.5万吨,15号煤层2351.8万吨。

矿井服务年限为16.65a。

1.3.2井口及工业场地位置

兼并重组整合后,矿区内共有12个井筒,其中除原山西石炭峪煤业有限公司的3个井筒外,其余井筒均落底3号煤层。

经过实际现场勘察,原长治县西火镇山后煤矿、原山西石炭峪煤业有限公司工业场地远离工业储量中心,且井筒断面小;原长治县西蛮掌村煤矿工业场地靠近储量中心,但工业场地小,井筒断面小,矿区内的井筒由于断面小;原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工业场地处在煤层储量中心,工业场地较大,能够满足120万t/a的生产能力的要求。

1.3.3矿区开拓方案

根据本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开采的矿区范围、煤层赋存特征及开采条件,主、风井工业场地确定后,实际上矿井的开拓格局也就基本确定了,即工业场地位置、井筒形式等已成定局,方案综述如下:

1、井筒

(1)主井工业场地

主斜井井筒:

位于原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风井工业场地内,新掘,半圆拱形断面,净宽4.2m、净高3.6m、净断面12.62m2,倾角16°,斜长689m。

井筒内装备带宽1000mm的带式输送机,铺设轨距600mm的检修轨道,担负全矿井煤炭运输和提升任务,设有人行台阶及扶手,兼作矿井的进风井和安全出口。

副斜井井筒:

位于原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风井工业场地内,新掘,为半圆拱形断面,净宽4.5m、净高3.75m、净断面13.91m2,倾角18°,斜长508m。

装设有双钩提升机,担负矿井的材料、设备、矸石、人员等的辅助提升任务,为矿井进风井兼作安全出口,井筒内敷设有排水管路、洒水管路、压风管路、动力电缆、通讯电缆和信号监控电缆等。

(2)风井工业场地

回风立井井筒:

位于原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主井场地内,利用现有并刷大延深,为矿井专用回风井,净直径5.0m,净断面积19.63m2,垂深248m;内设梯子间,兼作矿井安全出口。

井筒内敷设有黄泥灌浆管路。

2、大巷

开采15号煤层时,在主副井落底处南北向施工三条大巷,分别为胶带运输巷、轨道运输巷、回风大巷,三巷间距为30m,三条大巷施工至井田北部边界。

一采区位于井田中部,三条大巷作为一采区的采区巷道。

三条大巷均采用锚网喷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00mm。

以井田9号拐点坐标及山后村连线为界,以北为三采区,三采区巷道均采用锚网喷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00mm。

在回风立井落底处东西向施工三条大巷,分别为二采区胶带巷、轨道、回风巷,三条巷道以南为二采区。

二采区巷道均采用锚网喷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00mm。

胶带巷、轨道巷沿15号煤层底板布置,回风巷沿15号煤层顶板布置。

9号煤层与15号煤层间距40m左右,9号煤层薄且仅在井田东部局部可采,为此把15号煤层作为主采水平,利用一采区15号煤层三条大巷对9号煤层进行配采,顺槽联络斜巷倾角16°,斜长150m,待打到9号煤层时,两顺槽再沿9号煤层布置,9号煤层胶带顺槽直接用采区煤仓与15号胶带大巷连接,开采二、三采区时在9号煤层布置三条采区巷利用斜巷与15号煤层巷道连接,斜巷倾角16°,斜长150m,构成9号煤层二、三采区的煤炭运输、设备材料运输、通风、排水系统。

3号煤层与9号煤层平均间距65m左右,且可采量较少,设计考虑在原长治县西蛮掌村煤矿主、副井附近掘斜巷进入3号煤层,布置三条大巷(七采区轨道、运输、回风巷),回采可采范围3号煤层。

3、通风

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列式。

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

在回采三采区时利用原石炭峪煤业有限公司副井作为后期回风立井。

4、采区划分

全矿区共划分为7个采区,3号煤层1个采区,9、15号煤层各3个采区,采区重叠布置。

3号煤层除保护煤柱外,可采范围划为七采区;矿区9号拐点和山后村连线以南、二采区三条巷道以北为一采区,二采区三条巷道以南为二采区,矿区9号拐点和山后村连线以北为三采区。

采区接替按编号顺序进行,采区内工作面接替顺序采用前进式,采区内回采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

5、水平划分及阶段垂高的确定

本矿井田内批准开采的煤层为3-15号煤层,根据储量核实报告,3号煤层已基本开采完毕,剩余储量多为工业场地及大巷煤柱,仅在井田东南部原西蛮掌村煤矿有一部分煤层可采,9号煤层仅在井田东部局部可采,结合开拓本矿井大巷布置、大巷煤炭运输和辅助运输方式的选择,全井田划分为1个水平开采,水平标高+974m。

6、采区开采顺序

先开采西部15号煤层(该区域正好为9号煤层不可采区),当15号煤层开采到矿区东部时,一采区利用15号煤层三条大巷对9号煤层进行探采,顺槽联络斜巷倾角16°,斜长150m,待打到9号煤层时,两顺槽再沿9号煤层布置,9号煤层胶带顺槽直接用溜煤眼与15号胶带大巷连接。

待9号煤层一采区回采完毕后,再开采15号煤层一采区东部。

同样,当开采二、三采区东部煤层时,在9号煤层布置三条采区巷进行回采,待9号煤层二、三采区回采完毕后,再开采15号煤层二、三采区东部。

根据设计的矿区开拓方式,开采顺序为:

15号煤层一采区(西部)→9号煤层一采区→15号煤层一采区(东部)→9号煤层二采区→15号煤层二采区→15号煤层三采区(西部)→9号煤层三采区→15号煤层三采区(东部)→3号煤层七采区。

采区内回采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

6、采煤方法及顶板管理

3号煤层设计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综采一次采全高回采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9号煤层设计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高档普采回采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15号煤层设计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综采一次采全高回采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1.3.4矿山废弃物处置

(一)固体废弃物排放及处理

矿井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井下掘进矸石、锅炉房炉渣及少量的生活垃圾,全年排放分别为掘进矸石10kt,手选矸石10kt,锅炉房炉渣1.91kt,生活垃圾0.08kt,全年固体废物总排放量为21.99kt。

(2)固体废物处置方法

副井每年提出掘进矸石10kt,掘进矸石经1t普通矿车提升出井后经电动翻车机换装汽车,运往矸石山进行排放。

排矸场位于矿井场地的南侧山沟里,距矿井工业场地约600m,占地1hm2,地形地貌为深沟,初期服务年限按5a考虑,以后逐步购地。

矸石逐层堆放,矸石堆放一定厚度后,喷洒石灰水,覆盖黄土碾压。

按此逐层堆放;喷洒石灰水。

最后一层覆盖500mm的黄土,复土造田,种草植树,进行绿化,达到环保要求。

生活垃圾在矿井固体废物堆放场地划出一块场地,在堆放之前应进行防渗处理,生活垃圾采用卫生填埋工艺,垃圾填埋后压实并覆盖一定厚度的黄土然后进行绿化。

(二)废水排放及处理

(1)井下水处理

矿井正常涌水量180m3/h,最大涌水量240m3/h。

矿井工业场地建有一座井下水处理站,选用型号为FXZ—80的净水器三台,处理能力为240m3/h。

处理后的井下水水质为:

总大肠菌群<3个/L、SS≤20mg/L、COD≤40mg/L、细菌总数<100个/mL,可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一级标准。

处理后的井下水一部分回用于井下消防洒水,另一部分用于地面道路绿化洒水,多余部分可用于场地绿化或就近排放。

(2)生活污水处理

工业场地生活排水量355.28m3/d,选用MDS—10型地埋式综合污水处理设备两台,每台处理能力10m3/h。

采用二级生物处理,经二级生物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可达到BOD5≤20mg/L,COD≤50mg/L,SS≤20mg/L,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

处理后的水可用于场地绿化或就近排放。

2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2.1自然地理

2.1.1气象

长治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气温9.7℃,最高气温为七月份平均22.4℃,极端最高气温38.1℃(2005年6月24日),最低气温平均-5.0℃,极端最低气温-23.9(1984年12月18日);据长治县气象局提供的资料,年平均降雨量549.5mm(1971年-2004年),年最大降雨量为970mm(2002年),年最小降雨量为320.8mm(1997年),月最大降雨量是369.2mm(1971年8月),日最大降雨量是195mm(1962年7月16日),时最大降雨量为74.7mm(1988年7月18日18时35分至19时35分),雨量多集中在六、七、八、九4个月。

多年平均蒸发量1740.4mm,无霜期多年平均180天,年冻结天数78.2天,最大冻土深度为63cm,冬天多为西北风,夏天多为偏南风,风力3-4级,最大6级。

2.1.2水文

矿区属海河流域漳河水系浊漳河支流。

区域内的主要河流陶清河为浊漳河南源主要支流之一,该河发源于壶关县,在本县西故县河头村入境,流经西池、王坊、东和、北呈、高和五乡镇,至高和乡上郝村入漳,河流长度105km,长治县境内流域面积206km2,为季节性河流,距评价区20km。

陶清河水库建于韩店、东和、八义、荫城四乡镇交界处,设计容量4090万m3。

距评价区西北约10km。

矿区内无常年性河流,山间沟谷平时干枯无水,仅在雨季有洪水短暂通过,由南向北汇入矿区外的陶清河。

2.1.3植被与土壤

本区土壤主要为淡褐土,分布于土梁、土塬及冲沟中,由于受到强烈侵蚀作用,土体发育不良,粘化过程进行的不充分,粘化层不清晰,过程层不明显,质地均匀以轻壤为主,表层有机质含量约0.4-1%,剖面中部有白色假茵丝体沉积物,全剖面呈强石灰反应,铁铝氧化物无明显移动迹象,厚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