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6130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中学时代》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反复的对比欣赏以及讨论分析中理解歌曲内涵。

3、知识与技能:

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

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歌曲的情绪,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2、难点:

实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蓓蕾长成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

老师就像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

让我们倾听一首唱给老师的歌!

二、教学过程

(一)欣赏《蓓蕾之歌》

1、初听歌曲《蓓蕾之歌》

师:

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

(讨论)

师:

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岚清副总理在1999年秋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而创作,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之情。

2、复听歌曲《蓓蕾之歌》

师:

是什么原因让歌曲拥有这种情绪呢?

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从速度、节拍、节奏这些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一下。

生:

速度:

中速;节拍:

4/4拍(强弱次强弱);节奏:

稳健,略有动感。

师:

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略有动感的节奏特点呢?

生: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XXX和XX.

(二)欣赏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

1、课件播放《跨世纪的新一代》

2、分析歌曲:

音乐结构:

(AB)

演唱情绪:

(充满活力的)

演唱形式:

(齐唱)

3、复习学过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

1、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

教师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提问:

歌曲的演唱形式的什么?

把歌曲中的力度记号找出来?

2、复听歌曲,体会力度记号对歌曲情感表达所起到的作用。

3、老师指挥学生唱一下歌出的片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三、拓展探究

师:

你还知道哪里赞美老师的歌曲呢?

生:

《飞来的花瓣》、《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我爱米兰》、《教师圆舞曲》。

师:

根据时间安排,让学生有选择性的欣赏。

四、课堂总结(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2、师:

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你一定深深感受到教师对你们的辛勤栽培,你的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会让每一位老师感到幸福。

为你们的梦想插上翅膀吧!

为你们的梦想扬帆起航吧!

每一位老师会真心的为你们保驾护航,让你们在摇篮中茁壮成长!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中学时代》

【学习目标】

1、学会歌曲《中学时代》,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够用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

2、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珍惜中学时代的学习机会,竖立为社会服务的理想。

【学习重难点】

能够熟练的演唱好歌曲《中学时代》,并理解其深刻的哲理。

【学习内容】

1、歌曲《中学时代》

2、歌曲常见的音乐结构一段体A;二段体AB;三段体ABA或ABC。

【教学预设】

1、很多同学可能对中学抱有很多的想象,也会有些迷惑。

2、配乐诗的形式拿来演唱,可能学生对音高上只能听老师范唱来衡量了。

【教学措施】

老师通过讲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黄金时代、人生的转折点等来启发学生珍憯学习光阴,竖立长大为社会服务的远大理想。

【教学准备】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语

人生道路上最迅丽多彩的年华是在中学时期,它是我们求知、探索、建立友谊、增长智慧的黄金时期,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懂得人生的关键时期,因此、它值得珍爱、也确实让人难以忘怀。

(三)视唱练习:

《蓓蕾之歌》主旋律

师:

同学们!

我们今天就是中学生了,对于中学时代,你曾经的理解和想象是什么呢?

你又应该以怎样的形式来度过你的中学时代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学时代》歌曲。

(四)学习过程:

1.作品分析:

(1)作词作曲者:

王晓岭和戴于吾;这首歌词是非常好的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学校生活,也是一首歌颂了美好的中学生活,主题鲜明、深刻。

《中学时代》里“系着红领巾迈进校门,戴着团徽走向未来”;这些点睛之笔读来令人感动。

(2)讲一讲:

中学时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学生讨论)

(3)下面老师用一首歌曲来表达“中学时代”,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看看哪位同学能说出老师心中的“中学时代”是怎样的时代?

(4)播放歌曲《中学时代》(学生讨论)

师:

老师心中的“中学时代”就是一个珍惜时间的黄金时代,只有珍惜时间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才是我们中学时代最宝贵的,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在这个黄金时代里快快乐乐的成长,认认真真的学习。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中学时代》

a朗诵《中学时代》,熟悉歌词,感受歌词的美。

b讲解作品的调性为降B大调、2/4、附点、减时线、增时线、连音线、小节线等。

c视唱简谱,熟悉歌曲旋律。

(6)高声区大跳音程的跳跃

a师范唱,学生模唱

b慢速练,待准确后再演唱

(7)长音的时值要求学生要把握好

(8)师带唱歌曲《中学时代》(1—3遍)

(9)学生跟着老师的手风琴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10)分小组练习歌曲《中学时代》要求尽量背唱歌曲

(老师巡堂指导学生练习唱歌)

(11)让学生讨论找出认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师再反复教几遍。

(12)全班有表情的齐唱一遍。

(13)师:

今天我们在速度的变化中体会一下歌曲。

(学生排练;老师指导)

(五)扩展

欣赏水木年华的《中学时代》,感受歌曲的不同。

(六)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不但学习了歌曲《中学时代》,而且还懂得了珍惜中学时代这个黄金学习时代,把握好每一寸学习光阴,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校园的早晨》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的情感。

2、掌握反复跳跃记号等乐理知识。

3、能认真聆听乐曲《校园的早晨》,体验乐曲中活泼可爱、亲切自然的情感,并能随乐舞动,自编自演。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切分音和强位出现休止符,增强了歌唱难度;

2、根据歌曲自编自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一首校园歌曲《校园的早晨》。

二、歌曲简析、乐理、节奏

1、三段式A+B+A

2、反复跳跃记号

3、弱位起音、切分音

4、︱0ⅹⅹⅹⅹⅹⅹ∣

三、学唱歌曲

1、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校园的早晨》,听一听并思考:

这首歌曲描述的是哪里的场景,表达怎样的情绪?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

哪位学生用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情感来读第一段歌词。

3、重点学唱第一段。

逐句教唱,讲授重点、难点乐句,并加强练习。

师:

因为我们这首歌是以校园生活为素材的,所以出现很多强位上的休止,使音乐显得活泼可爱。

∣ⅹ0ⅹⅹⅹⅹ∣

学生齐唱第一段,老师伴奏。

打节奏要清晰,打的声音不要太大。

4、学唱第二段。

(1)分句指导歌唱(同上)。

(2)重点练唱:

有强位休止符的乐句;有切分音的乐句。

(3)学生齐唱第二段,老师伴奏。

5、学唱第三段,重点学唱最后一句,齐唱第三段。

6、齐唱《校园的早晨》。

(1)按怎样的顺序唱?

(2)边打拍子边跟录音机唱,纠错。

(3)边唱边打拍子,老师伴奏;左一下右一下;表现出活泼可爱的样子。

四、歌表演。

一至四名学生用自编舞蹈表演再现第一乐段所表现出来的场景。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校园歌曲-《校园的早晨》,我们感受到了音乐中显现出来的活泼可爱、亲切自然情趣。

快乐的校园是我们成长的又一个摇篮,我们要热爱校园,热爱校园的一草一木、要爱老师、爱同学、爱自己,我们更要爱家爱国爱人民!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祖国颂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歌唱祖国》

【教学目标】

1、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2、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

3、通过学唱简谱,使学生掌握住唱音准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唱音准的方法。

2、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

【教学难点】

1、对歌曲情绪的处理。

2、个别节奏的掌握及演唱。

【教学方法】

视唱法、练习法、赏听法。

【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音高。

学生唱出基本音阶(上行、下行)

二、教授新课:

1、学习唱音准。

怎样唱准音的高低,唱准音的高低是学会识谱的关键。

介绍几种练唱音准的方法:

(1)、以词带谱法。

练唱音阶是练唱音准的第一步。

可以从自己唱得较准的歌曲中找出部分曲调,帮助练习。

再如:

《歌唱祖国》中: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通过小节54321的练习,帮助我们将1234567的音阶练唱准。

(2)利用手风琴等乐器边奏边唱或先奏后唱来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听自己唱出来的音与乐器奏出的音是否一样高。

(3)对于一些跳进的,不容易唱准的旋律可以采用搭梯子的方法来练习。

如《说句心里话》的开始:

说句心里话3-3的八度,我们可以用搭梯子的方法来练习,即从“3”开始,顺着梯子-456712唱到3,这样反复唱几遍,然后抽掉梯子,直接唱3-3。

第二小节的13可采用下行音阶的梯子。

176543来帮助练习。

2、听歌曲,边听边看曲词,注意主体。

3、作者简介:

王莘,1918出生,江苏无锡人。

青年时期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938年到延安鲁艺跟冼星海、吕骥、向隅等学习音乐,毕业后在华北联大文艺部音乐系任教。

解放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

主要作品有歌曲《边区儿童团》、《战斗生产》、《愉快的劳动》、《歌唱祖国》、《祖国颂歌》及歌剧《义和团》《煤店新工人》等。

4、简介作品:

《歌唱祖国》由王莘作词作曲,作于1950年9月。

歌曲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壮前进的步伐。

歌词凝练集中,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在继承聂耳、冼星海革命群众歌曲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新时代的新风格。

歌曲由长度相等的主、副歌组成,主歌每段歌词不同,表现了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副歌歌词不变,是歌曲主题集中的体现,两者在节奏、结构、音调诸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

几十年来,这首歌传遍了祖国大地,已成为独立自由的新中国的象征。

5、学唱歌曲。

A:

师示范演唱歌曲

B:

生跟琴视唱歌曲

6、视唱旋律:

A.视唱B段旋律:

(1)每两小节分句听唱一遍

(2)每小节一句分句听唱一遍

B.整体视唱

7、完整演唱歌曲。

8、及时纠正。

(1)这首歌曲中带附点的节奏型(板书),学生容易唱成不带附点的节奏型,这样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很有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节奏型在这首歌曲中艺术表现力的优劣,指导学生将附点音符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向下一拍靠拢是很必要的。

(2)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学生常唱的软弱无力、缺乏感染力。

如:

“祖国”“家乡”“人民”。

(3)歌曲中学生的节奏掌握。

如: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

”三段都存在演唱第一个字时的八分休止符,每个字对准那一个音符一定要看清、听清、唱清。

四、小结:

热爱祖国是我们的共同情感。

你们用歌声表达了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深深的爱,愿感人的歌声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力。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红旗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吕其明及其作品;初步了解管弦乐的构成;初步了解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视唱《红旗颂》的“歌唱性主题”;能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跟随作品展开想象和联想,并应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3、情感目标:

通过演唱和欣赏,在音乐实践中感受、体会、表达爱国之情,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听赏《红旗颂》;能唱一唱“歌唱性红旗主题”;能分辨“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的异同点。

难点:

引导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区别相同主题不同体裁的表演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堂礼仪,检查出勤,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五星红旗》(刘媛媛演唱),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三)、讲授新课:

1、赏画:

油画《开国大典》

2、讨论:

1从画面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身临其境假象,我们置身在那样一个场景中,感觉如何。

3、播放开国大典视频,感受氛围。

4、听赏吕其明《红旗颂》(管弦乐曲):

①、简介吕其明及其代表作品。

(师生共同交流)

②、简介管弦乐队构成。

(弦乐组、铜管组、木管组、打击乐器组)

③、聆听引子主题片段。

思考:

你听了《红旗颂》号角主题后有什么感受?

它的旋律来源于哪一首歌曲?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感受:

激动、振奋、具有强烈的号召力

来源: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国歌)

④、聆听红旗主题。

教师播放“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

思考:

这两个主题有何异同点?

能激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异同点:

乐曲的节奏、旋律没有变,节拍、速度、力度、音乐情绪变了。

结论:

节拍、速度、力度的变化会产生旋律的风格特点的变化。

歌唱性主题的感受:

红旗迎着朝阳,烈烈招展;深情、眷恋、真挚赞颂的情绪。

进行性主题的感受:

在红旗的指引下,无数的革命先辈们英勇战斗,奋勇前进的步伐;坚定有力、斗志昂扬的情绪。

⑤、分别用不同的节拍4/4和2/4,唱一唱两个主题,加强对作品的感受和体会。

⑥、听赏再现部。

思考:

你能感觉到音乐情绪发生变化了吗?

请用手势示意。

请学生听辨出东方红主题,并在聆听过程中用手势示意,强化学习的目标,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完整听赏《红旗颂》。

5、课堂小结:

比较相同主题(红旗)不同体裁(歌曲、乐曲)的表演风格特点。

相同点:

都能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的心灵,引发内心的共鸣。

不同点:

歌曲——动听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动情的演唱,使得歌曲在表达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上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感受。

乐曲——丰富的和声,多层次的配器,大型的管弦乐队,使得乐曲在表达上更到位,更有层次,更感人肺腑,得到的感受更深刻难忘。

6、布置作业:

课后唱背红旗主题,尝试为红旗主题填上合适的歌词并演唱出来,下节课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创作更精彩。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神圣的战争》《伏尔塔瓦河》《在灿烂阳光下》

【教学目标】

1、欣赏《神圣战争》、《伏尔塔瓦河》、《在灿烂阳光下》,体验出每一首乐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不同方式;掌握不同的声乐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体会不同的节拍、节奏与歌曲音乐的关系;认识旋律线;了解民间曲调和前辈的歌。

2、掌握《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听辨西洋乐器;启发学生形象思维;了解捷克和沃尔塔瓦河(音乐与相关文化)。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辨别不同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音乐效果;感知歌曲的力度变化、旋律起伏的音高变化。

2、难点:

掌握不同的声乐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体会不同的节拍、节奏与歌曲音乐的关系;认识旋律线;了解民间曲调和前辈的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3首颂祖国的歌曲,复习歌曲《歌唱祖国》。

二、请听《神圣的战争》和《在灿烂阳光下》。

三、提问:

(1)这两首歌曲在音乐形象上与《红旗颂》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

(2)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各分为几段?

(3)这两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

(4)在乐曲中是怎样歌颂祖国的?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为这两首歌曲制作小插图。

四、欣赏了三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乐曲,接下来欣赏一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外国交响乐作品,体会一下器乐曲表达情感、形象的不同特点。

1、介绍捷克和沃尔塔瓦河。

2、欣赏主题旋律。

请同学们跟随音乐,看着乐谱哼唱。

3、介绍乐曲内容,分段听赏。

启发学生感知在这个作品中典型的音乐形象是什么乐器表现的?

如沃尔塔瓦河的源头——小溪是以长笛和单簧管等表现的;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是以小提琴为主表现的等等。

介绍每段中的主要乐器,引导学生听辨乐器音色(教材中所列钢琴、手风琴未出现)。

(1)沃尔塔瓦河的源头1、源头2:

长笛、单簧管,后弦乐器加入,大提琴音色明显。

(2)沃尔塔瓦河主题旋律:

小提琴为主,还有管乐、三角铁等。

(3)林中狩猎:

圆号的狩猎号角节奏型,小号上行分解和弦等。

(4)乡村婚礼——波尔卡舞曲:

弦乐为主,乐队全奏(有三角铁)。

(5)月亮、水仙的舞蹈:

长笛吹出流水的波纹(水仙主题),弦乐奏出平静的旋律(月亮的主题),竖琴间插琶音如水波。

(6)沃尔塔瓦河主题旋律。

(7)圣·约翰峡谷:

木管组和长号奏出和弦长音,大管奏出长音和上行级进旋律,圆号和小号奏出连续一拍的和弦音型,弦乐组奏出各种不同音型,大鼓和定音鼓奏出长音,以较快地速度和很强的力度描绘河水波涛汹涌。

(8)沃尔塔瓦河的滔滔流水和“谢维格拉德”;乐队全奏。

4、听赏全曲。

随音乐画出想象的图画。

在听赏音乐时,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将听音乐时在头脑中产生的画面用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五、小结:

我们已经学唱和欣赏了4首歌唱祖国的歌曲,它们各自有不同的风格、形式,各具不同的艺术感染力。

《红旗颂》气势恢宏,是一首歌颂祖国的颂歌;《神圣的战争》是一首苏联歌曲,表现出一种万众一心的抗战精神;《伏尔塔瓦河》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真挚情感,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西风的话》

【教学目标】

1、学唱《西风的话》,学习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歌唱秋天的美景。

2、通过学唱歌曲,认识到歌曲的主旨——珍惜时间,热爱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风琴等。

【教学方法】

听唱法、启发式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引入秋天美景图片。

2、如果用绿色、红色、金色、白色来形容四季,哪种颜色最适合秋天?

请同学们说说关于秋天的主题词:

“秋收”“秋高气爽”“收获”“火红的枫叶”“沉甸甸的稻谷”“金色”等,那么美丽的秋天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

当夏天南风飘然离我们而去,阵阵西风,带来了秋天的信息,西风对我们说……。

让我们一起学习歌曲《西风的话》。

三、学唱歌曲《西风的话》。

1、初听歌曲。

听歌曲的时候请大家思考:

歌曲的旋律是怎样的?

速度是怎样的?

(平缓级进,较慢)。

2、这么好听的歌曲,作曲家是谁呢?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家。

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曾赴美国学习,先后在欧伯林大学音乐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钢琴。

1929年归国后,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任教并兼任音乐教务主任,作品有:

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爱国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

著作有《和声乐》《西洋音乐史》等。

其中,《思乡》《长恨歌》《抗敌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3、朗读歌词,仔细领会歌词,西风到底告诉我们什么?

(珍惜时光,热爱生活和对美好时光的憧憬)。

这也是这首歌的主旨(中心思想)。

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

4、听师范唱。

同学讨论,这首歌曲节拍是多少拍?

运用了什么节奏型?

5、教师简单分析歌曲:

这首歌为4/4拍,大调式,一段体。

由四个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都采用了相同的节奏:

XXXXXX︱X-X-︱XXXXXX︱X--0︱,但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对比。

旋律流畅,在上下流动的级进中插入音程大跳,变化有致,力度运用细腻恰当,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由于使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西风”作为第一人称“我”“你们”代表“孩子”,唱起来倍感亲切。

6、学唱歌曲:

1)跟琴视唱歌谱。

先找出歌曲的最高音、最低音。

2)用“啊”随琴唱旋律,并试着打节拍演唱。

3)填词唱歌曲,手风琴伴奏。

4)接龙唱练习。

5)集体完整演唱歌曲。

我们应该怎样去演唱,来体现歌曲中的秋意呢?

(注意:

要字正腔圆,演唱“袄”“高”“蓬”“红”等字要使声音饱满,吐字清晰。

)6)边听边唱,认真体会在演唱时,哪些地方可作渐强或渐弱的处理?

分组讨论,将歌曲的旋律线画在课本上,说说注意歌曲的强弱变化有哪些好处?

(使歌曲更好听、更富有感情)7)尝试用中等稍慢的速度演唱,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将歌曲的强弱对比表现出来,轻柔、舒展的声音演唱,找一位同学指挥集体演唱。

四、教师小结。

五、课后拓展:

说说本节课自己的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秋》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秋》,了解、感知音乐如何描绘秋景,体会其抒情性,在教学中享受音乐审美的愉悦。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根据秋天的季节特点,通过多种音乐表现形式,围绕《课程标准》中提出的

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方面的基本要求来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本节课主要涉及到感受与鉴赏和表现两方面。

2、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由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作曲,约作于1725年。

《四季》是他写作的12首协奏曲《和声与创意的尝试》曲集开始的四首作品,由“春夏秋冬”四首乐曲组成,巧妙地运用全奏与独奏的交替,一呼一应,饶有情趣。

每个乐章都附有短诗,表现乐曲的意境。

《秋》共有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

快板,F大调,四四拍。

表现农民们载歌载舞、喜庆丰收的场面。

第二乐章:

小提琴在乐队的衬托下独奏出歌唱性的舒展旋律,描述秋天的美景。

第三乐章:

描写秋日狩猎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不同音乐形式,在表达同一主题时的异同,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审美愉悦感。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开始接受音乐欣赏教学,能力不够好,也缺乏信心,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多引导。

增强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性和自信心。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西风的话》。

2、介绍维瓦尔第与《四季—秋》。

3、分乐章播放乐曲,请同学们伴随音乐朗读每个乐章前的附诗。

启发学生讨论乐曲表现了哪些生活场景(如村民的舞蹈、酒宴、狩猎、枪声、犬吠、野兽的恐惧、奔逃、死亡等)。

4、欣赏全曲。

5、小结。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辨别笛子、唢呐、二胡、堂鼓、云锣这几件乐器的音色。

2、通过欣赏《丰收锣鼓》,让学生感受、了解音乐如何表现人们的生活。

3、依托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喜爱中国的民族乐器和民族乐曲。

【教学重点】

感受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