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86016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课练2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

1.(2017·潍坊联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

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

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2.一个池塘中含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三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依次是e、f、g。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0%

B.能量大小关系为a>b+c

C.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

D.流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a+b+c+d

3.(2017·汕头模拟)如图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B.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遇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4.(2017·深圳调研)图示为某海湾大陆架的食物网。

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会引起(  )

A.a和b的数量保持“J”型增长

B.c与d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

C.c、d和e的数量可能大量减少

D.b的食性和营养级发生改变

5.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6.(2017·安庆模拟)如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种群[表中数据单位:

102kJ/(m2·a)]。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种群

同化固定的能量

体内贮存的能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

16.74

4.54

12.2

70

15.8

54.2

930

229

701

69.5

20

49.5

1.674

0.4

1.274

A.表中的丙为生产者

B.表中的种群构成2条食物链

C.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大量减少时,戊的数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

7.以下两图中的a、b、c分别表示某捕食链中的第一、二、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个体数量如A图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

经过一段时间后,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如B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a、b、c代表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B.图中a营养级各种生物之间紧密联系,不具有竞争关系

C.图中所示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但物种的丰富度基本未变

D.图中b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c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

8.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丁4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种群在该食物链中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B.ab段甲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乙减少,丙增多

C.甲、乙、丙、丁4个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D.由于丁种群在4个种群中相对数量最多,所以其丰富度最大

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kJ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10.如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⑤之和为输入到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

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⑦中

C.⑤⑥⑦⑧之和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D.④占②的百分比为能量传递效率

二、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2分)

11.下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图中字母表示所含的能量。

请据图回答:

(1)图1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蝗虫和鸟类的关系是________,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

(2)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迁走,则草的多样性会________。

若蝗虫种群数量骤减,猫头鹰种群的数量变化为________。

(3)图2中,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可用________(填字母)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应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

若从c、e、g、h、i中选择若干字母,用式子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则应表示为________。

植食动物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有两个去向:

流入下一个营养级、________。

12.(2017·济宁模拟)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山绿豆。

对比研究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下图。

请分析回答:

(1)调查各类昆虫的种群密度能否都用样方法?

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害虫明显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比例增加,通过________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

(3)山绿豆耐阴性好,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选它跟荔枝搭配种植,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

(4)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将图乙补充完整。

无论哪种种植模式,荔枝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复合种植园中,荔枝、山绿豆、杂草等属于生产者,腐生性昆虫属于________。

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生态系统的________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1.(2016·课标全国卷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

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2.(2016·全国卷Ⅲ)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3.(2014·新课标卷Ⅱ)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

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

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种群

能量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_______。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

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4.(2016·全国卷Ⅲ)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

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

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7·广西南宁高三月考)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

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

B.种群B在第3→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

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6.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

B.若C增加1kg,则需要消耗A约42kg

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

D.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

7.

(2017·广东湛江一模)右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生产者、A、B、C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大力增强过程①可一定程度缓解温室效应

C.经过程③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

D.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⑦

8.(2017·四川成都一中测试)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之一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既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9.(2017·浙江杭州一中月考)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①、②、③分别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0.

(2017·河北衡水冀州中学第三次月考)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

D.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细胞呼吸

11.

(2017·东北师大附中第一次月考)在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除生产者外的各种生物中,会因其灭绝而导致另一种生物随之灭绝的最可能是(  )

A.乙B.丙

C.丁D.戊

12.

(2017·大连二模)某沙漠气候干旱,物种稀少。

如图是该沙漠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沙漠中有水区域与缺水区域分布的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图示的食物网中涉及响尾蛇的食物链有________条。

(3)人们常捕捉响尾蛇以用于商业活动,若在某些区域内更加容易捕获响尾蛇,则说明响尾蛇种群的空间特征是________分布。

捕捉时人们常向蛇穴喷洒汽化汽油以引出响尾蛇,这种方法是根据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设计的。

(4)经统计十年前该地区的德州角蜥种群数量为1800只,若在理想条件下德州角蜥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繁殖n代以后,预计德州角蜥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只。

但是现在人们发现,德州角蜥的种群数量并没有达到理想条件下的数值,主要是因为受到了______________等种间关系的影响。

(5)若该生态系统在一年时间内能量的输入和散失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则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大致相同。

课练2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1.解析: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而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A正确。

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如硝化细菌,也属于生产者,B错误。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都属于分解者,C错误。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D错误。

答案:

A

2.解析: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100%,A项错误。

由于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则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b最多为a/5,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c最多为a/25,故a>b+c,B项正确。

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的能量,C项错误。

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a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项错误。

答案:

B

3.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物质和能量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b是生产者,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但也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硝化细菌等。

a是消费者,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的,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如根瘤菌也是消费者,但属于原核生物;细菌中有很多属于寄生菌类,属于消费者。

分解者除了有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蟑螂等。

生态系统的基石是b(生产者)。

答案:

A

4.解析:

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会引起其后各营养级的生物在短期内增加,由于受空间的限制、天敌的制约,浮游动物a和植食者b的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A项错误;c与d的食性不同,只存在生存空间和环境资源上的竞争关系,不会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B项错误;浮游植物急剧增加,可能会导致水体中溶氧量大量下降,鱼类大量死亡,C项正确;生物食性及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植食者(b)的食性和营养级不会因浮游植物急剧增加而发生改变,D项错误。

答案:

C

5.解析:

题图食物网中有9条食物链,A错误;每条食物链都从硅藻开始,硅藻是生产者,B错误;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中都处于第二营养级,C正确;蓝鲸在该食物网中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中,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比较小,D错误。

答案:

C

6.解析:

根据各种群同化量可判断甲、乙、丙、丁、戍能形成食物网

,其中丙为生产者,A、B正确;当乙大量减少时,戊可以通过丙→丁→甲→戊食物链获得能量进而保持数量相对稳定,C正确;乙和丁处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39.5×102kJ/(m2·a),丙处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930×102kJ/(m2·a),则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39.5×102)/(930×102)×100%=15%,D错误。

答案:

D

7.解析:

捕食链中的生物不包括分解者,不能组成生物群落,A错误;第一营养级主要是植物,它们共同竞争着阳光、空气、水等,B错误;从图中看,虽然某些物种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但种类不变,所以物种的丰富度基本未变,C正确;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规律,可知a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c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D错误。

答案:

C

8.解析:

根据种群数量曲线可知这4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为丁→乙→甲→丙,所以甲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而ab段甲种群数量下降是由于食物来源(乙)减少,天敌(丙)数量增多造成的。

群落的空间结构指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与某一种群数量无关。

答案:

D

9.解析:

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甲)固定的太阳能=175(呼吸消耗量)+200(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875(分解者分解量)=1250kJ,A项正确;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5%,B项正确;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有机肥被分解者分解,为作物提供无机盐,故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项错误;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D项正确。

答案:

C

10.解析:

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用于植物呼吸消耗,一部分储存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而①⑤之和只是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A说法错误;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植物同化量的一部分,并未被植食动物同化,B说法正确;⑧表示植食动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并没有流向分解者,C说法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相邻两营养级间同化量的比值,植物同化量未知,D说法错误。

答案:

B

11.解析:

(1)图1中共有5条食物链,蝗虫和鸟类都以草为食,二者为竞争关系,鸟类又吃蝗虫,二者为捕食关系。

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分解者属于生物成分。

(2)在图1中草为第一营养级,当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迁走,会使草的种间竞争加剧,从而导致草的多样性下降。

若蝗虫种群数量骤减,猫头鹰从第三、四、五营养级变成第三,四营养级,猫头鹰的种群数量增加。

(3)根据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可知,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可用g表示。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包括植物呼吸释放的能量和储存在植物体内的能量。

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a=c+b,b=e+d,d=g+f,f=i+h,所以a=c+e+g+h+i。

植食性动物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

答案:

(1)5 竞争和捕食 分解者 

(2)下降 增加 (3)g 小于 c+e+g+h+i 被分解者利用

12.解析:

(1)样方法只适用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昆虫,不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昆虫。

(2)复合种植园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比例增加,通过捕食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以及寄生在植食性害虫体内使植食性昆虫数量下降。

(3)山绿豆和荔枝对光照要求不同,搭配种植能够充分利用光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4)第二营养级摄入的能量一部分不被同化,形成粪便被分解者利用,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细胞呼吸,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

荔枝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其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让能量多流向对人类有益部分。

(5)腐生性昆虫为分解者。

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越高,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答案:

(1)不能 因为有的昆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2)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 捕食和寄生 (3)垂直结构 (4)见下图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让能量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5)分解者 营养

加餐练

1.解析: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而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态系统重新利用,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B错误。

答案:

B

2.解析:

根据题意可写出食物链:

植物→蝉→螳螂→黄雀→鹰。

鹰的迁入延长了食物链,使能量消耗的环节(营养级)增加,但没有改变能量流动的方向,C正确、D错误;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导致黄雀的食物螳螂的数量增多,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错误;细菌产生的能量大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

答案:

C

3.解析:

(1)根据能量传递的规律,戊的能量最多,为生产者,其次是乙、丙,因两者能量值相差较小,两者处于同一营养级,为初级消费者,甲为次级消费者,丁为三级消费者。

(2)从食物网可知甲与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种群丁为消费者或三级消费者。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

①物质循环;②能量流动;③信息传递。

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答案:

(1)

 

(2)捕食 消费者(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4.解析:

(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的温度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导致土壤有机物质分解最少,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故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一般不会太长。

答案: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 (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

5.解析:

根据三个种群的个体数量变化关系及能量流动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可分析出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及为C→B→A,A正确。

种群B在第3~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捕食者数量的增加、C食物来源的减少,B正确。

B和A这些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

一定自然区域内,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D错误。

答案:

D

6.解析:

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大于B、C的能量之和,因为自身呼吸作用还要消耗一部分能量,A错误;若C增加1kg,根据它们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4/25、3/20,则需要消耗A约42kg,C错误;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不一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数量金字塔有倒置现象,B正确;一定范围内,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多,D错误。

答案:

B

7.解析:

图中A为大气中CO2库,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图中生产者、B构成了一条食物链,A错误;①、②分别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大力增强①过程可以减少大气中CO2量,缓解温室效应,B正确;③为消费者的摄入,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C错误;⑦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中耕松土不能加强过程⑦,D错误。

答案:

B

8.解析:

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A正确;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信息传递是单向或双向的,B正确;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C错误;信息传递的功能之一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答案:

C

9.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其结构①和功能,其结构又包括②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即③食物链和食物网,而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项正确。

答案:

B

10.解析:

图中1与4之间可以进行双向的物质交换,而1与2均指向3,1有3个箭头指出,4有3个箭头指入,可以判断出1、2、3、4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与2所包含的种群不能构成群落,还缺分解者3,故A错;3(分解者)中既有原核生物,也有真核生物,故B错;4可以代表大气中的CO2,那么③过程可为光合作用,②过程代表细胞呼吸,而①表示捕食关系,故C对、D错。

答案:

C

11.解析:

由图可知,在该食物网的6条食物链“甲→乙→戊、甲→乙→丙→戊、甲→乙→丙→己→戊、甲→丁→丙→戊、甲→丁→丙→己→戊、甲→丁→戊”中,丙是己唯一的食物来源,故若丙灭绝,必然导致己灭绝,选B。

答案:

B

12.解析:

(1)沙漠中缺水区域和有水区域生物种类的分布是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两种区域分布的生物种类不同,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2)图中涉及响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