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统计学论文.docx
《金融统计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统计学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统计学论文
金融统计是指金融机构统计部门对各项金融业务活动的情况和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
下文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论大数据时代的金融统计模式创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创新的推动,人们已经置身于大数据时代。
因此,原有的金融统计模式必须随之进行更新才能更好地满足当下人们的新需求。
文章将在研究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将旧有的金融统计模式进行创新以及研究当中存在的意义,以求更好地推动金融统计的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大数据;金融统计;模式创新
快速地从各类数据中提取并总结出有价值的信息的技术能力被称为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推广应用至今,已经深深地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模式当中。
并且,由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已经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体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当中。
随着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不再仅限于旧时口耳相传的模式,而是可以通过借助一些可视化的软件,从庞大的信息库中提取相关的有用的信息,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约了不少信息传输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
但由于金融统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随之提出更高的应用要求,即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等的能力都需要因此而不断提高。
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来临之际,金融统计的有关部门如何把握机遇在技术上发展创新,推动金融统计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问题具有很好的探究意义。
1金融统计模式受到大数据的影响
1金融分析方式更为科学有效。
金融分析方式受到大数据时代来临的影响,其形式不再是局限于曾经简单的数据汇总分析,而是具有了更深层次的逻辑性。
金融分析方式受益于大数据时代中科学技术的支持,虽然在数据方面的分析趋于复杂化,但是能够有序且有效地处理大量的数据,分析的内容也越趋于全面和精细。
决策者可以通过参考经由大数据技术分析提供的数据更好地把握全局的发展,从而做出更适合未来发展的决策。
2数据传递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传统的金融统计模式受到所处时代的技术限制,数据在汇总的过程中的环节往往过于繁杂,耗费大量资源的同时还会降低数据在传递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而当金融统计模式与大数据时代结合后,不仅能够降低金融统计的成本,还能够提高该模式运作的效率,创造出优于以往的经济效益。
3金融监管效率提高。
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有利于提升金融监管的效率,使得数据的收集更加快速有效,金融统计结构日趋完善。
央行之所以能够快速有效地在这一行业中进行相关操作,正是得益于结合了大数据技术应用的金融统计数据。
4传统的统计思维与大数据时代统计思维的差异。
由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传统的统计思维与现有的统计思维产生了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
①大数据时代与传统的数据源思维存在着差异,它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数据数据的其严格;而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的收集没有过于严格要求数据据在提供的方式上,结构存在着明显差异。
大量使用标准图表以及格式化设置等结构性的设置是传统思维中常见的数据结构,该方法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简洁性。
而在大数据时代中,由于数据采用规范性的结构图表表示,往往是以非关系型结构进行数据表示,继而得出分析结果。
③使用数据的对象发生变化。
传统的金融统计模式里,由于数据,往往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决定性,更适合少部分参考人士进行决策使用;而在大数据时代里,由于数据最终提供的结果多偏向于相关概率且不带决定性,因而能够适用于大多数行业的使用者,给他们提供更为科学、全面的参考数据,从而做出更为准确的行业预判。
2大数据时代金融统计模式建议
1结合大数据技术规范金融机构。
传统的金融统计的数据收集由于受到信息传递技术的限制,致使相关的数据结果无论是准确性、可靠性,还是一致性都比较低。
而通过大数据技术处理的金融统计数据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适合现代适合的需求。
但金融统计在结合大数据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金融机构信息、金融工具和金融计值的规范,才能更好地构建金融机构。
2金融统计思维的转变。
金融统计模式若要在大数据时代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必要的创新,才能真正发挥出现代统计学的作用。
传统的金融统计思维需要进行改革的主要有三方面,即主体定义、数据统计与处理的方法以及数据主体的不确定性。
在主体定义这一方面,传统的金融统计由于受技术和信息确定好数据的主题,从而进行数据采集;而大数据时代则是反其道而行之。
而在数据统计与处理的方式上,现代的金融统计只有结合现代的科技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出现代统计学的作用。
根据前两方面,还可知在大数据时代里,由于信息计模式里,数据主体反而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且遵循非原则性。
3增强信息共享,完善信息统筹管理。
在大数据时代下对于金融统计的管理不应只是遵循于过往约定俗成的规则,以免存在不必要的漏洞。
现代对于金融统计的管理,更多地应该依靠于相关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明确的约束。
同时,金融数据统计的有关部门人员,应当在入职前就接受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从根本上明白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从源头上降低问题出现的几率。
在大数据时代下,金融统计信息应当增强信息共享,使得数据信息能够更为清晰透明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能够增强对金融统计数据的管理。
当数据管理出现问题时,还能快速地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出现问题的金融统计数据。
4重视细粒度数据采集。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降临,数据采集的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出现了在相关金融机构采集数据后进行全面细致分析的现象,从而判断市场变动将会带来的影响,即像细粒度数据采集方向变化。
采用细粒度数据采集的方式,能够及时地发现市场变动所带来的问题,并能够快速地分析出对应的有效解决措施,从而一步步地推动金融统计模式的发展,使其带来的数据具有更高的精准度。
5构建科学合理的金融业统计体系。
大数据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在庞大的信息数据库中分析出有效的数据信息,并提供相关的结果,所以金融业统计体系应运而生。
其目的在于帮助相关人士能够及时把控相关的信息,对金融体系中的资金进行精准而又全面的控制。
同时,由于金融行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因此需要构建合理科学的金融业统计体系以规避相应的风险,从而采取有效手段控制事态发展,从而推动金融业的进一步平稳发展。
3结论
综上所述,金融统计模式结合大数据技术能够在大数据时代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传统的金融统计模式由于其数据性和单一性,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为了能使金融统计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各行各业中,为相关的决策者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从而做出有利的判断,促进金融业的平稳发展,更应当结合大数据技术进行金融统计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J]中国统计,20224:
6-7
[2]J]华北金融,2022,336:
312-313
[3]D]太原:
山西财经大学,2022
[4]J]现代经济信息,2022,4532:
112-114
[5]J]全国商情:
经济理论研究,202212:
92-93
[6]J]西南金融,2022,198:
211-213
篇2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统计的影响
摘要:
电子货币作为一种全新的货币形态,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货币统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从货币统计中不同货币形式的归属问题、发行部门、持有部门和统计方法的角度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统计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概述了其在货币政策和金融规划方面产生的影响。
为处理电子货币问题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视角。
关键词:
电子货币货币统计影响
一、电子货币与货币统计基本概述
1.电子货币的概念
随着金融电子化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货币作为一种全新的货币形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
而在2022版的MFS《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编制指南》中,首次明确了电子货币的定义:
电子货币是依据以电子方式储存在客户拥有的技术设备中的货币价值而形成的支付工具。
当设备拥有者用它进行购买、出售、加载或卸载交易时,储存的价值量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
被确认为电子货币的支付工具,必须具有广义购买力,即能够从很大范围内的卖主手中购买商品和服务,例如只用于支付公共交通的公交卡以及在一些商场进行支付的代金卡,都不能被确认为电子货币。
2.货币统计的概念
货币统计就是统计货币的构成,主要是货币供应量的统计。
而货币供应量统计包括对不同层次的货币的统计,其中对于广义货币的统计是工作的重点。
货币统计不仅是货币与金融统计的核心,更是货币政策有效实施、顺利开展金融规划的重要基石。
二、电子货币对货币统计的影响
如前所述,货币统计是统计货币的构成,主要是货币供应量的统计。
在《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中,关于货币总量的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分别为归属问题即属于货币总量的金融资产或货币形式、货币持有部门和货币发行部门。
由此,本文也将从这三个角度分析电子货币的产生给货币统计带来的影响。
此外,本文还将从货币计量方法的角度进行进一步阐述。
1.货币的归属问题——货币总量层次模糊,各层次下金融资产的归属难以确定
归属问题,顾名思义就是指对于不同的金融资产或货币形式属于哪一个层次货币总量的界定问题。
对于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来说,最重要标准的就是不同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电子货币的使用会使货币总量层次模糊,各层次下金融资产或货币形式的归属难以确定。
就货币的发行部门而言,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分散。
从广义的电子货币角度来讲,除中央银行可以发行电子货币外,一般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机构都可以发行,造成了货币发行的“非中央银行化”和“分散化”。
但从各国的实践的具体情况和狭义的电子货币角度来讲,以央行和商业银行作为主要发行者的居多。
在只有传统法币的背景下,基础货币完全由央行发行。
但在电子货币流通的情况下,基础货币的发行主体却不仅仅是中央银行,这样分散化的发行特点便加大了基础货币的统计难度,削弱了央行对基础货币量的控制,并进一步影响相应货币政策目标的有效性。
而对于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来说,电子货币对其发行部门引起的变动不大,故相较于这二者,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更大也更为普遍。
2.货币的持有部门——影响较小,但网络交易下的地域模糊引起的问题需格外关注
相较于传统的货币,电子货币只是一种新型货币形式。
传统通货一部分被电子货币取代带来的只是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形式的变化。
故从持有部门的角度来说,电子货币的出现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电子货币的出现的背景下,网络交易的地域模糊,使得政府在统计本国经济中的货币量时,必须考虑居民手中持有的、未存放于本国银行中的货币的影响。
3.货币的计量方法——在新的背景下,缺乏完善的统计方法
货币的计量方法是指一国依据其对金融性公司相应金融资产和负债的“货币性”强弱的判断而选择的计量货币总量的统计形式。
其中,最主要的几种方法为叠加法、加权汇总法和分解法。
而叠加法作为一种简单加总的方法,依靠其计量上的简明性而为大多数国家所采纳。
如前所述,电子货币使得货币间的层次模糊,加大了货币总量之内应包括哪些成分的界定问题的难度和统计计量上的难度。
除此之外,通过把不同金融资产的数量简单相加得到“传统”货币总量的叠加法本就有所争议。
因为对于“流动性”程度不同的资产而言,其内涵上的不相容使得简单相加有违相应的统计规则。
而在电子货币的计量问题上,对于发行主体各异的电子货币,其内涵上的不相容这一特点更为突出,从而对货币统计的计量方法提出进一步的挑战。
三、在货币方面带来的影响概述
由于电子货币的产生,对货币统计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又会间接的给以货币统计为基础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和金融规划进行带来进一步的影响。
并且,更重要的是,电子货币的产生本身也会给二者带来诸多影响。
就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说,其影响包括:
一、电子货币使得货币层次划分模糊,进而影响作为货币供应量的中介目标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二、电子货币削弱了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力度;三、电子货币使传统的传导“媒介”功能弱化,并使货币政策时滞的不确定性加大;四、电子货币使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质疑。
相应的,以货币统计和货币政策作为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规划也将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江鹏,J]商业文化下半月,2022,03
[2]代林玲,J]中国经贸导刊,202215
[3]罗邦敏,J]陕西综合经济,202202
[4]杜金富《货币与金融统计学》第二版[M]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