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西师大版四语下第18课《我们爱祖国》.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84499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西师大版四语下第18课《我们爱祖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春西师大版四语下第18课《我们爱祖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春西师大版四语下第18课《我们爱祖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春西师大版四语下第18课《我们爱祖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春西师大版四语下第18课《我们爱祖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西师大版四语下第18课《我们爱祖国》.docx

《春西师大版四语下第18课《我们爱祖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西师大版四语下第18课《我们爱祖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西师大版四语下第18课《我们爱祖国》.docx

春西师大版四语下第18课《我们爱祖国》

第18课《我们爱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准确认读文中的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在阅读过程中认识7个生字“巍、峨、徽、骆、驼、奥、涓”。

积累词语“思索、探索、奔流、奔腾、飞翔、翱翔、闪烁、闪耀、巍峨、魏然”。

用合适的方式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诗节,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所展示的诗情画意,仿写诗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联系诗歌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和蓬勃的发展,激发孩子们爱祖国,为祖国骄傲、自豪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

初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理清诗歌的结构;通过诵读,体会诗歌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学着仿写诗句。

难点:

理解诗歌词句,体会词句的美,诗歌的美。

将优美的诗句通过积极的体会、想象转化为对祖国的全新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澎湃的爱。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准备

  教师:

搜集有关祖国名山大川、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等方面的图片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选取几段优美的音乐,准备配乐朗诵。

  学生:

搜集赞美祖国的诗歌、歌曲。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歌唱祖国》。

学生欣赏歌曲。

2.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爱国诗歌《我们爱祖国》。

(板书课题:

我们爱祖国)诗歌的作者是金波。

说来说说呢对金波的了解?

(学生自由交流)

3.介绍作者:

金波——1935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冀县。

1957年考入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

读书期间开始发表作品。

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在中文系、音乐系授课。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

近四十年来,结集出版的有诗歌、童话、散文、幼儿文学、文学评论以及诗词歌曲集四十余种,选集有《金波儿童诗选》、《金波儿童诗集》、《金波童话》、《金波儿歌》、《金波作品精选》等。

作品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第一、二届幼儿图书奖,第二届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大奖,第四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

1992年被推荐为国际安徒生奖候选人。

二、诵读诗歌,初步探究。

(一)学生自读。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生自由读诗歌,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这首诗是围绕哪两句诗在写?

(什么是祖国?

什么是对祖国的爱?

)读一读,找一找。

(二)合作学习。

1.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巍峨、国徽、骆驼、燃烧、奥运、涓涓细流

2.指名认读,领读,齐读。

3.理解词语,重点理解生词“巍峨”“涓涓细流”。

4.指导朗读。

(1)抽学生分小节朗读。

(2)学生评价,主要引导从字音方面评。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朗读诗歌,一边读一边找出这首诗歌是围绕哪两句诗句展开的,并勾画出这两句诗。

(什么是祖国?

什么是对祖国的爱?

2.提示分段:

这首诗歌根据这两句诗句分成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什么是祖国?

”第二部分是“什么是对祖国的爱?

二、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一)学习第1~4节:

什么是祖国?

1.男女生分节穿插朗读第一部分1~4诗节,找到喜欢的诗节,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根据学生情况,相机教学。

(1)学习第2节:

多媒体出示图片,学生谈读后的体会,教师范读。

 

(2)学习第3节:

抽学生朗读,鼓励学生抓住喜欢的诗句谈感受,教师相机补充相关的知识点,帮助理解诗句。

多媒体出示诗歌相应的图片与诗句,引导学生朗读或背诵这小节。

(3)学习第4节:

指名朗读。

学生自由说说喜欢这小节的原因,教师及时补充总结。

多媒体出示诗歌相应的图片与诗句,学生感情朗读。

(4)多媒体滚动播放有关图片,教师随机小结:

第2、3、4节诗中的长城、黄河、烈士纪念塔、白鸽、国徽、万家灯火,都是一些富有深刻含义的事物,而送粮车队、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钢水、林立的钻塔,则是一幅幅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这几个小节从各个方面展示了祖国的风貌,让祖国的形象逐渐显得丰满起来。

(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最有生活体验的地方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反复的诵读中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满腔热爱。

(5)学习第1节:

读第1节,小组交流为什么“一年长一岁,答案有千万个”?

(这节提出了“祖国是什么”这个问题,而第2至4节正是围绕这个问题从各个方面展开了思考。

“一年长一岁,答案有千万个”是指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增加,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发展等更加了解,情感也就更加深厚。

)   

3.学生朗读前四节诗,教师小结:

读了前4节诗,祖国的形象在我们心中逐渐丰满、高大起来。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在我们的逐渐成长中显得更成熟。

(二)学习第5~8节:

什么是对祖国的爱?

1.男女生分节穿插朗读第一部分5~8诗节,找到喜欢的诗节,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根据学生情况,相机教学。

(1)学习第6节:

多媒体出示图片,学生谈读后的体会,教师范读。

 

(2)学习第7节:

抽学生朗读,鼓励学生抓住喜欢的诗句谈感受,教师相机补充相关的知识点,帮助理解诗句。

多媒体出示诗歌相应的图片与诗句,引导学生朗读或背诵这小节。

(3)学习第8节:

指名朗读。

学生自由说说喜欢这小节的原因,教师及时补充总结。

多媒体出示诗歌相应的图片与诗句,学生感情朗读。

(4)多媒体滚动播放有关图片,教师随机小结:

第2、3、4节诗中的长城、黄河、烈士纪念塔、白鸽、国徽、万家灯火,都是一些富有深刻含义的事物,而送粮车队、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钢水、林立的钻塔,则是一幅幅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这几个小节从各个方面展示了祖国的风貌,让祖国的形象逐渐显得丰满起来。

(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最有生活体验的地方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反复的诵读中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满腔热爱。

(5)学习第5节:

读第5节,小组交流为什么“什么是对祖国的爱?

”?

(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回忆平时自己做过哪些爱国的举动。

)   

3.学生朗读后四节诗,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如引读、自读、齐读,选择读喜欢的诗节等,读出对祖国的爱。

相互引导背诵。

三、配乐朗诵,强化感悟。

1.配乐朗诵全诗。

2.仿照课文写两小节诗,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爱。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选择喜欢的方式表达“爱”。

(1)到台前深情地朗读或背诵诗歌中喜欢的小节;

(2)表演歌唱赞美祖国的歌曲,用歌声唱出对祖国的爱;

(3)提起手中的笔,写下对祖国的爱,画出祖国的明天,并把心愿卡贴在黑板上。

2.结合课外,拓展延伸:

自由朗诵学生搜集的赞美祖国的诗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sīsuǒyáolánwēiéfēixiánɡ

()()()()

ɡuóhuīluòtuóshǎnshuòàoyùn

()()()()

ɡāolóudàshàjuānjuānxìliú

()()

2.自由朗读诗歌,回答问题。

(1)诗歌是从和这两方面来写的,分别在课文的第节和第节。

(2)对于“我们天天在思索,一年长一岁,答案有千万个”这句话的理解是:

(3)在作者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心中的祖国是这样的:

3.熟读《我们爱祖国》,试着仿写一节。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思索摇篮巍峨飞翔国徽骆驼闪烁奥运高楼大厦涓涓细流

2.自由朗读诗歌,回答问题。

(1)诗歌是从什么是祖国和什么是对祖国的爱这两方面来写的,分别在课文的第1~4节和第5~8节。

(3)对于“我们天天在思索,一年长一岁,答案有千万个”这句话的理解是:

是指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增加,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发展等更加了解,情感也就更加深厚。

(3)在作者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心中的祖国是这样的:

祖国的形象在我们心中逐渐丰满、高大起来。

3.仿写《我们爱祖国》。

小时候,她是妈妈讲的故事,

长大了,它是长江、黄河,

她是驰名中外的长城、故宫,

她是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

她是南海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她是祖国雨后春笋般的高楼大厦。

【板书设计】

 我们爱祖国

什么是祖国?

什么是对祖国的爱?

【课后反思】

《我们爱祖国》教学反思

 《我们爱祖国》这篇文章以诗歌特有的激情抒发了心中最深厚永恒的情感——热爱祖国。

这首诗一共有8节,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1~4节,围绕“什么是祖国”这个问题,诗人以行人流水般的文字,展现了祖国各个方面的风貌,视野开阔,一气呵成;第二部分为5~8节,围绕“什么是对祖国的爱”这个问题,引导我们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细节中去捕捉、实现自己对祖国的爱。

全诗语言优美,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极富感染力,易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大部分时间都是放手让学生阅读,让他们自读自悟。

第二步:

学生不仅能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到对祖国的热爱,而且大部分学生能带着情感背诵这首诗歌。

存在的问题:

在本课生字教学时,我注重了生字的认读和识记,但由于“巍、徽”的字形较复杂,笔画较多,我没有单独把这两个生字提出来重点引导,导致学生做完作业后,有部分学生把“巍”字写错了,还把“徽”写成了“微”。

如果要是在教学时能把这两个字单独提出来作为重点来引导学生认读和书写,那这部分孩子也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呀。

今后改进的方案:

通过这次讲课,我深切地认识到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之中,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对学生的正确评估组织教学,在教学中无论学生跑到哪里,我们都应该能及时正确的引导,最终回到教学的重点上来。

【单元说课】

《我们爱祖国》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爱祖国》是西师版第八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首诗一共有8节,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1~4节,围绕“什么是祖国”这个问题,诗人以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展现了祖国各个方面的风貌,视野开阔,一气呵成;第二部分为5~8节,围绕“什么是对祖国的爱”这个问题,引导我们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细节中去捕捉、实现自己对祖国的爱。

全诗语言优美,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极富感染力,易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本课内容是本册教材第五单元的第一课,这篇课文包含的一些观察和写作知识,在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掌握方法、陶冶情操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指出: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准确认读文中的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在阅读过程中认识7个生字“巍、峨、徽、骆、驼、奥、涓”。

积累词语“思索、探索、奔流、奔腾、飞翔、翱翔、闪烁、闪耀、巍峨、魏然”。

用合适的方式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诗节,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所展示的诗情画意,仿写诗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联系诗歌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和蓬勃的发展,激发孩子们爱祖国,为祖国骄傲、自豪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本册教材也在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求中强调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本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初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理清诗歌的结构;通过诵读,体会诗歌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学着仿写诗句。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词句,体会词句的美,诗歌的美。

将优美的诗句通过积极的体会、想象转化为对祖国的全新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澎湃的爱。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法与学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法与学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凭借本课教材特点、教学重难点,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图片展示激情:

用课件展示祖国的历史悠久、富饶美丽、繁荣昌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祖国的热爱。

2.读中领悟情感:

运用教师范导读、导读,分组赛读,师生接读等阅读,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理解:

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五、说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读中感悟法、、读写结合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我们爱祖国》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各项教学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探究,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5分钟)

课前欣赏爱国歌曲,播放爱国歌曲,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的热爱,让学生带着爱国激情进入课文的学习。

2.讲授新课:

(约30分钟)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注重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为了让欣赏去了解祖国、亲近祖国、感受祖国,在教学中,我每时每刻都在努力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精心设置的导语,评价激励。

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

当然,这读也不能枯燥,刻板,引导学生不断变换读的方式:

自由读、合作度、分节读、朗读、默读等穿插进行。

在以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达到情感的共鸣。

3.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强化认识,积累实践。

(3—5分钟)

(1)配乐朗诵,强化感悟。

(2)选择喜欢的方式表达“爱”:

深情地朗读或背诵诗歌中喜欢的小节;表演歌唱赞美祖国的歌曲,用歌声唱出对祖国的爱;提起手中的笔,写下对祖国的爱,画出祖国的明天,并把心愿卡贴在黑板上。

4.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比较简单直观,目的是引领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布置作业:

自由朗诵学生搜集的赞美祖国的诗文。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在教学中,我首先以一位普通读者的身份去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内容,理解教材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其次我以学生的身份去读课文,了解哪些可能是学生熟悉的,哪些可能是学生陌生的,学生的积累水平和生活体验与课文有哪些相同或差异之处,从而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积极鼓励学生互相合作探究质疑,培养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围绕重点句段进行研究

小学语文课文的学习中,品读领悟环节的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重点词、句、段的领悟。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哪些词语、句子、段落是课文的重点,也就是说必须做到胸中有书。

教师要沉下心来钻研教材、咀嚼教材,发现、选取典范语段,掌握课文的主体特点、语言特色,并准备好课文的相关知识、背景资料,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发挥引导作用。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教学策略不是孤立的,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已达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并不断有所创新。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进行学习、实践、反思、总结,进而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真正的适应课改形式下的新型教师。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同课异构

《我们爱祖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爱祖国》这首诗一共有8节,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1~4节,围绕“什么是祖国”这个问题,诗人以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展现了祖国各个方面的风貌,视野开阔,一气呵成;

第二部分为5~8节,围绕“什么是对祖国的爱”这个问题,引导我们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细节中去捕捉、实现自己对祖国的爱。

全诗语言优美,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极富感染力,易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引导学生联系诗歌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所展示的诗情画意,背诵自己喜欢的诗节。

4.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和蓬勃的发展,激发孩子们爱祖国,为祖国骄傲、自豪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理清诗歌的结构;通过诵读,体会诗歌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学着仿写诗句。

难点:

将优美的诗句通过积极的体会、想象转化为对祖国的全新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澎湃的爱。

理解诗歌词句,体会词句的美,诗歌的美。

教学准备

1.教师:

多媒体课件。

2.学生:

搜集赞美祖国的诗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爱”导入,激起爱国之情,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

什么是爱?

你了解哪些爱国名言。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1)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2)所谓爱国心,是指你身为这个国家的国民,对于这个国家,应当比对其他一切的国家感情更深厚。

——萧伯纳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

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谢觉哉

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

那就是爱国心。

——拿破仑

2.导入课题。

(1)课件配乐播放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等方面的图片资料,字幕随即播放文字解说画面。

(2)学生欣赏画面,教师随字幕富含感情地进行解说。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爱国诗歌《我们爱祖国》,(板书课题:

我们爱祖国)生齐读课题。

二、预习诗歌、认识生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2.圈出生词,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

3.检查预习情况。

4.指导朗读:

指名学生分小节朗读。

三、品读诗句,体会情感

(一)学习前四节。

1.默读课文1~4小节,看看作者心中的祖国是什么,勾一勾,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3.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和自己的同伴一起读一读。

4.交流在读这几句诗时自己想到了些什么,相互补充

5.教师小结:

是啊,我们的祖国有着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

我们祖国的儿女有着和平幸福的生活。

你,作为中华儿女中的一员,读到这里,心里感觉怎样?

6.小结:

在作者金波的心里,祖国是什么?

(老师领读,且屏幕图文并茂,显示妈妈的摇篮、长城、黄河等)学生回答。

小时候,她是妈妈的摇篮曲,

  长大了,她是长江、黄河,

  她是巍峨的烈士纪念塔,

  她是蓝天里飞翔的白鸽,

  她是国徽在阳光下闪烁,

  她是夜晚的万家灯火。

  她是秋天长长的送粮车队,

  她是草原成群的牛羊骆驼,

  她是钢水奔流、钻塔林立,

  她是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

  祖国是新建的高楼大厦,

  祖国是古老的神话传说,

  祖国是历史课本中的英雄故事,

祖国是我们心中的一首爱之歌。

7.引导学生仿照作者的写法,说几句诗。

 

(1)祖国是新建的高楼大厦。

 

(2)祖国是古老的神话传说。

 (3)祖国是()。

 (4)祖国是()。

8.学生朗读,熟读成诵。

(二)学习后四节。

1.教师导言:

既然祖国已深深地烙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那该用什么行动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爱呢?

2.学生齐读诗歌的5~8小节。

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说说你从中想到了些什么。

3.指导朗读,鼓励背诵。

四、配乐朗读,强化感悟。

1.配乐朗读,加深感悟。

 

2.互相交流:

你准备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爱。

五、结合课外,拓展延伸:

自由朗诵自己搜集的赞美祖国的诗文。

板书设计

我们爱祖国

祖国祖国的爱

小时侯:

摇篮曲一幅画

长大了:

长城.纪念塔小树.歌

国徽.奥运圣火现在:

黄河

长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