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歧视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84315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doc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格歧视案例分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doc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

组员:

王文君201108061124

吕静雯201108061125

李萍201108061126

张楠楠201108061127

王俊201108061128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

王文君、吕静雯、李萍、张楠楠、王俊

山东轻工业学院商学院人管11-4班

【摘要】: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势力是普遍存在的,许多行业只有少数几个生产商,从而各生产商产生一些垄断势力。

如何更有效的利用他们的市场势力,取决于定价、选择要素投入量一级决定量,以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因此,价格歧视在市场中定价中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本小组本课题展开研究,调查了我们熟悉的实施价格歧视的企业案例,用我们所学的关于价格歧视的理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市场经济。

【引言】:

一级、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

可以是按人进行价格歧视,一个购买者一个价;也可以是按“购买量”歧视,一个购买量一个价。

这里“购买量”的含义比较广,可以是每一单位一个价;也可以是当你的购买量超过一定的量,单位价格下降。

按人/市场歧视

按购买量歧视

知道不知道谁是谁

一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

×

×

三级价格歧视

×

注意:

在二级价格歧视情况下,厂商虽然不知道谁是谁(什么类型的购买者),他还是知道共有几个类型的需求/购买者,只不过他不知道谁属于哪个类型。

【正文】:

价格歧视在广义上有三种形式,有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

我们小组分别中队每一种价格歧视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一、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就是每一单位产品都有不同的价格,即假定垄断者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任何数量的产品所要支付的最大货币量,并以此决定其价格,所确定的价正好等于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因而获得每个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

由于企业通常不可能知道每一个骨科的保留价格,所以在实践中不可能实行完全一致的一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不同单位的产量,并且这些价格是因人而异的,这是一种极端情况,现实中很少发生。

Mc

Py

Pc

P*

Q*

(1)实行价格歧视是厂商为了获取超额利润的手段,要使价格歧视得以实行,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

1.市场存在不完善性

当市场不存在竞争,信息不畅通,或者由于种种原因被分割时,垄断者就可以实行价格歧视。

2.各个市场对同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

这时垄断者可以对需求弹性小的市场实行高价格,以获得垄断利润。

3.有效各部分之间分开

有效地把不同市场之间或市场的各部分之间分开。

地区封锁和限制贸易自由的各种障碍往往有利于垄断者实行其价格歧视,因此,反垄断价格限制歧视应该尽力消除其实现的环境条件

(2)它的社会影响:

对价格歧视不可望文生义,将其理解为一种贬义的歧视性行为。

实际上,运用价格歧视策略在增加企业利润的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的福利,形成了一种双赢局面。

在日常生活中,有利于消费者的价格歧视行为不胜枚举,因此不能单纯地把价格歧视行为视为不正当的价格行为而加以禁止。

电信运营企业也应该利用这一理论,实行差别化的定价策略,从而避免单一的价格战,维护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提高企业效益。

在电信行业中,需要坚决反对的是那种掠夺性的歧视性定价。

(3)一级价格歧视的福利效应:

a消费者剩余为0.

b生产者剩余达到最大.

c相对以统一价格销售总福利是增加的.

d符合帕累托效率最优原则

P

竞争形势下的消费者剩余

Pm

MC=AC

P*

MRD

0 QmQ*Q

(4)加强规制:

掠夺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经营者在特定的地区或特定的产品类别上,为使较小的竞争对手破产而暂时降低价格的价格歧视行为。

掠夺性的价格歧视与其他形式的价格歧视不同,它不仅严重伤害了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并通过对市场竞争的影响,最终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所以,对这种价格歧视应加强规制。

实行一级价格歧视时,企业在交易中向每个客户索要其愿意为所买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

商品价格应该随着客户对所购商品的价值期望和支付能力的不同而不同。

在现实中,由于企业获取每个客户个人消费信息的不完全以及获取信息的巨额成本,一级价格歧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是很少见的,因为垄断厂商往往不能确知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就算能够知道,向每一个消费者索取不同金额也是困难。

二、二级价格歧视

(1)定义:

垄断厂商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不同单位的产量,但是购买相同数量产品的每个人都支付相同的价格。

一个垄断的卖方还可以根据买方购买量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

比如,电信公司对客户每月上网时间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小的客户,收取较高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大的客户,收取较低的价格。

垄断卖方通过这种方式把买方的一部分消费者剩余据为己有。

因此,不是不同的人之间,而是不同的产量之间存在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也称作非线性定价。

(2)二级价格歧视类别

二级价格歧视模型,包括二部定价、三部定价、捆绑定价等。

1.二部定价和可选择二部定价。

所谓二部定价,是指价格中既包括一笔和消费量无关的固定费用,即月租费,又包括一笔按消费量计算的可变费用,即“从量费”。

两部定价(two-parttariff)是其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它要求消费者先交纳一笔固定的进入费,然后再根据消费量支付使用费,即总价格。

如电力公司对大顾客收取的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以及电信公司对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顾客收取的月租费和通话费。

2.三部定价和可选择三部定价。

在二部定价模式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另一种模式——三部定价模式。

这种模式也属于非线性定价。

3.打包定价。

在市场营销学中,“打包销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厂商为了吸引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可以包含多种产品的产品包,即实行捆绑销售的方式。

在价格研究中,它实际也是非线性定价模式。

(3)二级价格歧视的特征

1.发掘并模型化了消费者的异质性;

2.可以同时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福利,实现帕雷托改进。

(4)二级价格歧视效应分析

二级价格歧视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厂商收益。

当厂商面临的需求线确定之后,若价格偏高,则相应的需求量就少。

因此,采用单一定价,会由于需求萎缩而减少厂商受益。

在前述例子中,若采用单一定价,则厂商收益仅有,而采用分段定价,就需要再增加一档价格,厂商也会因为需求扩张而使收益增加了。

当然,如果采用单一定价,若直接定价,也能保证的需求量,但此时的收益为,显然,,即单一定价的收益小于分段定价时的收益。

原因在于,在这一段,消费者本来有较高的支付意愿(因获得的效用较大),即:

购买每一单位商品愿付的最高价格超过了市场价格。

然而,厂商未能区别定价,从而将一部分生产者剩余转化为消费者剩余,减少了厂商的收益。

(5)二级价格歧视市场影响

价格歧视使产品的卖方尽可能多地获益,因为通过价格歧视,原本属于产品买方的消费者剩余也被转移到了卖方那里。

但是,按照经济学家的分析,价格歧视在经济上却是有效率的,也就是说,价格歧视是满足帕累托标准的,通过价格歧视,卖方获取的最大收益,等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值。

如果垄断的卖方实行统一价格,虽然也能达到一个最大的收益,但却小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值,因而在经济上是无效率的。

当然,价格歧视要行得通,垄断的卖方必须能对买者的不同特征进行有效的区分和分割。

这种不同可能是买者的需求强度的不同,也可能是购买量的不同,或者是需求价格弹性的不同,关键是要对这种不同进行有效的区分和分割。

(6)二级价格歧视-社会效应

二级价格歧视的可行性来源于消费者的异质性,即使对于完全相同的商品或服务,不同的消费者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评价,这里的“相同、不同”使得非线性定价同价格歧视、峰谷定价、拉姆齐定价等相关定价方式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

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地辨析,并深入讨论了两种对消费者的异质性进行模型化的方法。

本文的研究表明,非线性定价的成功之处在于它针对增量市场进行价格设计,降价有可能降低企业的收入,但降价同时会扩大顾客的消费,非线性定价将低价格锁闭于降价所带来的增量市场而不损及原有市场,因此可以获得帕雷托改进。

本文的研究还表明,传统的需求表或需求曲线对于非线性定价是不充分的,企业必须借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获取并分析消费者异质性的有关信息,这样才能够设计出较好的非线性价格方案。

(7)二级价格歧视案例

A.供(配)电工程贴费收取标准

用户受电电压等级(千伏)

用户应交纳的贴费(元/千伏安)

其中

自建本级电压外部供电工程应交纳贴费(元/千伏安)

供电贴费(元/千伏安)

配电贴费(元/千伏安)

0.38/0.22

270

100

170

220

10

220

120

100

160

35

170

170

90

110

90

90

1、对一般要求的电力用户申请请新装及增加用电容量,不收供(配)电贴费。

2、对新增双电源或多路电源用电户,按合同约定容量最大的一路电源停收供(配)电贴费;其余各路电源按合同约定容量收取供(配)电贴费

B.移动通信收费

收费项目

资费标准

备注

月租费(元)

赠送的免费流量数(KB)

超过赠送流量后的流量

费(元/KB)

GPRS

业务

自由套餐

0

0

0.03

(1)计费流量单位为KB,不足1KB按1KB计算。

(2)每日23:

00至次日凌晨7:

00半价优惠。

(3)不收取GPRS业务的国内漫游费。

(4)对在网时间不足半个计费月的情况(包括新申请、取消、转户、销号等情况),月租费和赠送流量减半。

(5)计费月指每月1日至月末最后一日。

上半个计费月是指每月1日至15日,下半个计费月是指每月16日至月末最后一日。

(6)本商务套餐资费标准适用于从2004年5月1日起新申请办理商务套餐的用户。

对于5月1日前,已经办理商务套餐的用户、办理相关集团业务

经济套餐

20

1000

0.01

时尚套餐

100

20000

0.01

商务套餐

200

500

收费项目

资费标准

月基本费(元)

含免费时间

超出部分通信

费(元/分钟)

WLAN业务

自由套餐

0

0

0.20

经济套餐

20

10

0.15

商务套餐

100

50

0.10

超值套餐

200

150

0.10

三、三级价格歧视

(1)定义: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某种特定的标准将客户进行分类,明确每位客户属于哪个类别,并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采取逆弹性法则,对需求价格弹性大的消费者索取低价,对需求价格弹性小的消费者索取高价。

三级价格歧视是最常用的价格歧视手段。

在实践中,企业往往利用品牌差异、产品差异并结合其它营销手段来达到三级价格歧视的目的。

(2)三级价格歧视的定价方式:

如果设垄断厂商将其产品的销售市场分割为两个,表示在市场1中销售单位产品所得的收益,而表示在市场2中销售单位产品所得的收益。

令,则表示生产单位产品花费的总成本,于是可得出利润,由此得出利润最大化条件:

在两个市场上的边际收益相等,且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